《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教学设计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12189295 上传时间:2023-09-0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教学设计(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教学设计教材分析: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是六年制小学语文人教课标版教材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中的课文,这是一篇精读课文,属于议论文。课文题目“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就是课文的主要观点,课文主要用三个事实论述了只要善于观察、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锲而不舍地追根求源,就能在现实生活中发现真理。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了解科学发现的一般规律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从而感受、领悟到见微知著、独立思考、锲而不舍、不断探索的科学精神;二是学习课文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的写作方法。学情分析:这是一篇议论文,学生对此比较生疏。课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都是说理论述的句子,所以

2、要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联系课文中的具体事例来理解。课文在写法上的主要特点就是用具体事例说明道理,这也是本单元语文学习的一个重点。在前两课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有所认识,这一课的教学不仅要让学生进一步认识这种写法,还要求学生能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一段话。设计理念:这是一篇议论文,但是议论文课堂也不能偏离语文教学,不能偏离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所以教学这课时,除了让学生理解三个关于科学发现的故事,能从具体事例中正确理解“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含义,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多读多悟,并且掌握作者的写作方法。培养学生质疑问难、追根求源地解决问题的科学精神,激发创新意识。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能联系上下文理

3、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能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一段话,用具体事实说明一个观点。、理解三个关于科学发现的故事,能从具体事例中正确理解“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含义。2、情感与态度目标:通过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教育学生懂得“只要善于观察,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锲而不舍地追根求源,就能在现实生活中发现真理的道理”。3、过程与方法目标:本文所蕴含的道理比较抽象,教学时组织学生研究三个具体事例,引导学生自读自悟,追根求源地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科学精神,激发创新意识。教学重点:理解三个关于科学发现的故事,能从具体事例中正确理解“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含义。教学难点:学习课文的写法写一段话,用具体事实说明一个

4、观点。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分析三个事例的表格。2、鼓励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查阅相关资料。教学思路设计: 先从“?”和“!”入手,点明作者的观点;然后具体学习三个事例,理解“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和由“?”拉直变成“!”的含义;接着联系三个事例和“!”感悟科学家的科学精神,重申观点;最后总结文章的写法,利用一句格言进行仿写练习。教学过程:(第二课时) 一、形象导入,点明观点。1、老师在黑板上板书“?”,问:这是一个什么符号,它有什么含义?2、师:把问号的上半部分拉直,就会变成什么符号?它又有什么含义?(板书:? !)3、师:由问号变成感叹号,这两个看似简单的符号变换,却被我们的作者

5、叶永烈用它形象地向我们阐述了一个观点,那就是“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板书课题)(激发兴趣,更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情感)二、学习事例,理解观点1、用自己的话概括事例。师:对于这样一个道理,一个观点,作者用了几个事例来证明它的?根据第一课时的学习,谁能用自己的话简要地说一说。第一件写的是谢皮罗教授发现水的漩涡的旋转方向和地球的自转有关。第二件写的是英国的化学家波义耳偶尔发现紫罗兰溅到盐酸会变红色,最后发明了石蕊试纸。第三件写的是奥地利的一位医生从儿子睡觉时眼珠会转动这一现象中发现了眼珠转动和做梦的关系。(让学生自读自悟,汇报交流来感知课文内容,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学习三个事例,

6、填写表格。(1) 师:现在再请大家仔细地读读这三个事例,同桌合作完成以下表格。出示表格,学生边读课文边思考,边填写。人物发现问题提出疑问如何探究得出真理(2)、交流表格的填写,同时运用多媒体展示表格的填写。3、交了解写法(1)这三个事例在内容和写法上有什么相同之处?(可以独立思考,可以同桌讨论)(2)交流三个事例的相同点。(2)、交流表格的填写,同时运用多媒体展示表格的填写。3、交了解写法(1)这三个事例在内容和写法上有什么相同之处?(可以独立思考,可以同桌讨论)(2)交流三个事例的相同点。(3)师总结过渡:这三个事例中提到的科学家发现和发明的过程是相同的。都是先偶然发现问题,不断地追问;再进

7、行反复的研究和试验;最后解决了问题,得出了结论。书上有一段话和你们说的意思是一样的,同学们看看是哪一段啊?(第二段)4、投影(第二自然段),齐读。师:从细小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发现问题、追根求源,最后把“?”拉直变成“!”,找到了真理。这就是哪句话的意思?(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同时请学生练习说说这句话的意思。让我们再来看一看这个疑问号和感叹号,在这三个事例中,在这一段话中“?”和“!”又有什么含义呢,它们各指什么呢?的含义是:看出问题,不断发问、追根求源。!的含义是:不断解决疑问,找到真理。那么把“?”拉直变成“!”表示的也就是哪一句话的意思。(再读课题)这样表达有什么好处?(形象、直观

8、、易懂) (设计意图:从具体事例中具体理解“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含义和学习课文的写法,是这一课的教学重点。对于“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样一个观点作者用了三个事例来证明它,教学中重点研讨:1、事例中的问号是什么?由此发现的真理是什么?从问号到真理的过程是怎样的?2、三个事例在内容、写法上有什么相同点?引导学生抓住具体的语句来交流,让学生从具体事例中获得认识,理解作者的观点。这一环节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从而读懂课文内容,感悟文本,提高教学效果,形成开放课堂。) 三、感悟升华,拓展延伸。1、师:这么多的事例说明了科学并不神秘,真理并不遥远。只

9、要你从细小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发现问题、追根求源,最后把“?”拉直变成“!”,就可以找到真理。但是真理的发现也是有条件的,那么科学家们凭借着什么在这漫漫的科学长途中寻找到真理的呢?请你们默读课文的6、7、8自然段,找出关键的词句朗读交流。 2科学史上,能从生活的细小现象中找出真理的事例还有很多很多,你还能举出几个吗?(学生汇报搜集的资料)如:鲁班上山,手被植物叶划伤,后来发明了锯,根据荷叶发明了伞。 牛顿在树下,被苹果砸了头,后来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根据鸟的飞行发明了飞机。3、随文练笔仿照课文写法写一段话,用具体事实说明一个观点。比如“功夫不负有心人”“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设计意

10、图:新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思维呈现开放状态,不同的见解,不同的思路,可以广泛的交流。结合含义深刻的句子,进一步体会见微知著,独立思考,锲而不舍,不断探索的科学精神。回归整体,从全文角度发现课文的写作思路。让学生举出类似的事例,进一步理解问号与真理的关系。组织学生进行随堂练笔,仿照本文的写法写一段话,用具体事实说明一个观点,达到学以致用。) 四、语言激励,总结下课。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一真理,科学发现的“偶然机遇”只能给有准备的人,而不会给任何一个懒汉,希望同学们也做一个“有科学准备的人”。板书设计: 20、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

11、号之后反复试验?-! 不断追问 得出真理(这样设计,简洁明了,突出了文章的重点,能让学生对课题有更深的理解。)教学反思: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是一篇新课文,又是一篇议论文,在设计时思考了很多,怎样用一个新颖的导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怎样把观点的含义阐述清楚?又如何把握对议论文这种题材的渗透?又怕这样的文章上起来枯燥无味。但通过上课,发现自己有很多地方不足,留下了诸多遗憾,综合同事们的意见和自己的感受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反思: 1、以“?”拉直变成“!”为本堂课的主要线索,一步一步引导学生理解了“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含义,了解了科学家的科学精神,教学思路较清晰。2、紧抓事例,理解观点,感悟精神,能举一反三,对课文的学习落到了实处。3、注重了学生的拓展训练,搜集了很多类似的事例,进行了仿写练习,主要体现在由于时间不够,仿写没有进行必要的指导,只作为作业布置了,在板书上也没有体现本文的写作特点。4、学生是学习主体,课上我尽量将自主权交给学生,但教师的引导也不少,应该最大限度地给予学生自主的空间和时间。5、语文教学注重读中感悟理解,自己引导学生的品悟还不够,朗读也是浅尝即止,没有把学生的感悟推向深层。6、在细节上还要注意。如:在学完科学家的精神之后,应用激励性和启发性的语言鼓励学生在生活中注重观察,敢于发问为今后找到真理作好准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