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教材分析讲稿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12188900 上传时间:2024-02-09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8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教材分析讲稿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教材分析讲稿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教材分析讲稿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教材分析讲稿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教材分析讲稿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教材分析讲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教材分析讲稿(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教材分析讲稿各位老师下午好!很高兴今天有机会和大家一起学习、探讨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的语文教材。要想用好这本教材,我们必须成为这本教材的知音,与它心意相通,这就离不开教材解读。在和大家交流五下教材之前,我想有必要和大家简单交流一下教材分析的方法和思路,以供大家学习和借鉴。【教材分析思路和方法】教师 研读任何一册教材,进行教材分析,都离不开两样东西课程标准和语文书。这是我们常说的“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其基本思路和流程如下:语文课程标准 语文书(第十册) 反复研读 课标中关于第三学段的目标 教材的编写体例 语文课程标准 课文、课后练习 、知识点梳理 年段的训练重点 语文课程标

2、准 语文课程标准 解释:1. 课标中关于第三学段的目标:老师们不妨在备课之前再次回顾一下课标中关于第三学段(56年级)的阶段目标。以期对自己的课堂想要达到的境界了然于胸。(一)识字与写字1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其中2500个左右会写。2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有一定的速度。3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美感。(二)阅读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3能借助词典阅读,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4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内涵,体会其表达效果。5在阅读中

3、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6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7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8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9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体会顿号与逗号、分号与句号的不同用法。10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11利

4、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扩展自己的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三)习作1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2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3能写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根据习作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4学写读书笔记和常见应用文。5能根据表达需要,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6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7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40分钟能完成不少于400字的习作。(四)口语实际1与人交流能尊重、理解对方。2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5、3听他人说话认真耐心,能抓住要点,并能简要转述。4表达要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5能根据交流的对象和场合,稍作准备,做简单的发言。6在交际中注意语言美,抵制不文明的语言。(五)综合性学习1为解决与学习和生活相关的问题,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获取资料,尝试写简单的研究报告。2策划简单的校园活动和社会活动,对所策划的主题进行讨论和分析,学写活动计划和活动总结。3对自己身边的、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或电视、电影中的故事和形象,组织讨论、专题演讲,学习辨别是非善恶。4初步了解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基本方法。语文课程标准 语文课程标准 语文课程标准 2. 年段的训练重点:本册教材阅读教学训练重点是根据课

6、标的阶段性目标来确定的,仍采用“三维整合,统筹安排,因课设练,多次反复,螺旋上升”的编排方法。除了朗读、背诵等常规训练外,本阶段的训练重点主要有以下几个:(1)提高默读速度,学会浏览。(2)体会词句的感情色彩和表达效果。 (3)揣摩表达顺序,体会思想感情,领悟表达方法。 (4)学会阅读叙事性作品、诗歌和说明性文章。 后面,我们会结合这四个训练重点和课后练习逐一分析。3. 教材的编写体例:苏教版第三学段语文教科书的编写框架,与第二学段一脉相承,仍是“两根柱子(阅读与写作)一条龙(语文实践活动)”。等会,我们就从这个方面着手进行分析。整个教材的编写体例:两根柱子“阅读”和“习作”一条龙“龙头”:培

7、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龙身”:练习7个 “龙尾”: 综合性学习“学和做”4. 课文、课后练习:(看课后知识点梳理图)课文以及课后练习是落实课标和年段目标的具体体现,尤其课后练习是课文的主要教学目标的体现,在这里要强调进一步用好课后的练习。把它作为我们教学设计的重要依据和参考,也把它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目标和内容,还要将它作为教学效果检测的凭借和素材。总之,课后的练习应该力求扎扎实实在我们每一课的课堂教学过程之中完成。备课时要注意抓住课后练习进行问题设计,教学时灵活运用,以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做到事半功倍。关于这点我们在去年的五上质量分析时强调过,“要科学地处理课后练习题。”【教材分析】一、 第一

8、根柱子阅读(一) 了解教材国标本苏教版小学语文五下阅读教材共27课,本学期新增加一课暖流,教材大体上围绕一个主题组织单元。分为七个主题单元,各单元主题分别为:春光无限、科技之光、有志竟成、世界各地、亲情依依、八一壮歌、人与自然。我们发现,越到高年级,单元主题的特点就越突出,这主要是为了和初中的语文编排相衔接。教材突出主题单元的组合方式,建议大家在备课时,有一个整体的观念,提倡“单元教学”,要认真研究单元的组合、各部分教材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如何发挥各部分教学内容的协同作用,等等。比如说,第一单元春光无限中,春光染绿了我们双脚是写的“春事”人们抓住春天大好时光,植树绿化,改善环境;只拣儿童多处行是

9、写的“春情”讴歌了春天,儿童和新中国像春光一样,饱满而烂漫,喷发出无限的生机;早是写春理通过对蜡梅韵致和鲁迅书桌上“早”字的来历描述,激励人们要珍惜时间,“珍惜春天,要学梅花,做东风第一枝”;古诗两首是写“春趣”表达了人们对春景的喜爱和赞美,儿童游春,戏春的欢乐情景.而观察春天自然现象的习作,练习1的元宵灯会猜字谜,“诵读与欣赏”也均是围绕春天这个主题来写的。因此,备课时要进行整组备课,通盘考虑;前后照应,温故知新,发挥单元教学的优势。(二) 训练重点及教学建议课程标准对第三学段的阅读要求共有11条,结合年段训练重点,概括起来有以下几大点。(1)提高默读速度,学会浏览。(2、8条)(2)体会词

10、句的感情色彩和表达效果。(3、4条)(3)揣摩表达顺序,体会思想感情,领悟表达方法。(5条)(4)学会阅读叙事性作品、诗歌和说明性文章。(6、7条)通过这7 个单元的阅读教学,要落实的阅读训练重点为:一、提高默读速度,学会浏览。语文课程标准中这样提到:“2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8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与中年级不同,中年级重点为学会默读。到了高年级不但要提高默读速度,还要上升为浏览。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当今时代是一个纷繁复杂的信息时代,搜集与处理信息已成为每个社会公民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技能,而要快速搜集和正确处理信息就必须要有浏览技能。浏览和

11、略读是有区别的:略读只是大体了解文本内容,其目的是为了增加阅读量和提高阅读速度;而浏览则是通过快速翻阅文本,力图搜集到有用的资料。那如何提高默读能力呢?如何形成浏览能力呢?要让我们的孩子在大量的阅读的实践中获得。教学建议:首先, 训练默读技能,提高阅读效率。为了提高默读能力,必须掌握一些默读方法。1训练“不出声、不动唇”。 我们要让学生知道正确的默读方法应该是只转动眼球,依靠视觉运动进行,而不能借助“唇动”辅助的多余动作。依靠视觉运动进行的“眼动”式默读速度要比借助“唇动”的默读速度快得多,教师要引导学生加强训练,逐步培养。2. 培养视读的广度。主要训练学生由一眼能看到一两个词,发展到能看到一

12、个句子。一句一句地读,就容易理解意思了。然后发展到由句到行,进而由行到段,从而逐步地提高默读的速度。3.掌握不同的默读方式。实际上默读包括略读、浏览、精读等方式,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不断加强这些方式的训练。特别是要教会学生浏览的方法一般采用扫描和跳读的方式。4教给多种默读的方法。如间读参阅法,勾画批注法,跳跃品读法。其次,组织学生进行大量阅读,在阅读中培养能力。例如,上好阅读指导课。包括读物推荐课,读书方法指导课,读后叙述课,交流评论课。比如就本册教材而言,可以在培养良好的习惯教学完成之后,就开始13 精读与略读的教学,然后顺势切入“我读书我快乐阅读上下五千年”的荐读活动,用一到两个月的长线时间

13、作准备,开展一系列的阅读上下五千年主题读书活动,在读书活动中,促进、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二、理解词语的意义,体会词句的感情色彩和表达效果。1、追求对字词意义准确理解教材设计示例:第3课只拣儿童多处行课后练习3 查字典,先弄清两个“解”字的读音,再理解整个语句的意思。第11课郑和远航课后练习2 查字典,先解释带点字的意思,再说说词语的意思。扶老携幼 惊叹不已 严阵以待 化险为夷教学建议:这些练习的设计指向多音字读不同的音有不同意思和根据字所在的词语选择相应的义项。提醒我们对词义的理解不要忘记最朴实、最直接的训练途径,培养学生养成勤查字、词典的好习惯。在略读的时候,对词义可以推测,估猜。对需要

14、精读的课文中的词,不理解的最好通过查词典的方式解决,对词的理解清晰、不模糊。举例:第一课春光染绿我们双脚第四小节“寂寞多年的荒山 , 如今已枝繁叶茂,当风儿吹过的时候,便涌起阵阵林涛。”“林涛”一词学生一般推测为“大面积的树木随风摇摆,像大海中的波涛”。这样的理解对诗的想象还只停留视觉层面,没有产生立体的影像。学生这样理解的原因是对“林涛”一词的理解不够准确。如果让学生查词典,学生会发现“林涛”的解释是“森林被风吹动发出的像波涛一样的声音”,学生在准确理解词义的基础上,想象中立刻会有听觉的加入,画面更有立体感。2、注意把握词语在特定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教材设计示例:第16课音乐之都维也纳课后练习:2 联系上下文,说说带点词的意思。(1) 维也纳是欧洲古典音乐的摇篮。(2) 悠扬的乐声掺和着花草的芬芳,在晚风中飘溢、回荡。第18课月光启蒙课后练习:2 联系上下文,体会一下带点词的意思。(1)黄河留给家乡的故道不长五谷,却长歌谣。(2)小院立即飘满了她那芳香的音韵。教学建议:这些练习设计的指向是注意把握词语在特定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值得我们注意的是,这里强调的是“联系上下文”,而不是背词语解释,同时注意只是“说说”,不要抄抄背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