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风险预控管理努力实现安全发展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12188244 上传时间:2022-12-03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3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强化风险预控管理努力实现安全发展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强化风险预控管理努力实现安全发展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强化风险预控管理努力实现安全发展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强化风险预控管理努力实现安全发展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强化风险预控管理努力实现安全发展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强化风险预控管理努力实现安全发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强化风险预控管理努力实现安全发展(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强化风险预控管理努力实现安全发展 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规范 管理要素及要求1.1总要求 煤矿应建立并保持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包括:管理方针、风险预控管理、保障管理、员工不安全行为管理、生产系统安全要素管理、综合管理、检查审核与评审。 1.2安全风险预控管理方针 煤矿应制定安全风险预控管理方针,方针应:a)经煤矿主要负责人批准; b)明确安全风险预控管理总目标; )包括遵守现行安全法规和对持续改进安全绩效的承诺;)体现对员工进行持续培训的要求;e)针对煤矿安全风险的性质和规模;f)形成文件,实施并保持; g)传达到全体员工,使其认识到各自

2、的安全风险预控管理的义务、责任;h)可为相关方所获取; i)定期评审,以确保其与煤矿的发展相适宜。 1.风险预控管理11危险源辨识 煤矿应组织员工对危险源进行全面、系统的辨识,并确保: )危险源辨识前应进行相关知识的培训;b)辨识范围覆盖本单位的所有活动及区域; c)对所有工作任务建立清册并逐一进行危险源辨识,并对危险源辨识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整理、归档; 危险源辨识应采用适宜的方法和程序,且与现场实际相符; 危险源辨识时考虑正常、异常和紧急三种状态及过去、现在和将来三种时态; 采用事故树分析法对系统(采掘系统、机电运输系统、“一通三防”系统等)中存在的危险源进行辨识; d)工作程序或标准改变

3、、生产工艺发生变化以及工作区域的设备和设施有重大改变时,应及时进行危险源辨识; e)发生事故(包括未遂)、出现重大不符合项时应及时进行危险源辨识。 1.32风险评估 煤矿应组织员工对辨识出的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估,并确保:a)对所有辨识出的危险源逐一进行风险评估,并对风险评估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整理、归档; 风险评估应采用适宜的方法和程序,且与现场实际相符;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对辨识出的危险源进行分级分类。b)在以下情况时执行持续风险评估,并保留评估的记录:新改扩项目前; 新设备、设施、工艺和技术应用前或有重大改变时; 为特定项目(采煤工作面安装、初次放顶、收尾、回撤,采掘工作面过构造、过冲刷带、过富

4、水区、过空巷,排放瓦斯、井下电气焊、大型设备安装与检修等)制定安全措施前;执行重大风险任务前;执行特定检查和实验前;审核发现重大不符合项; 调查事故(包括未遂)暴露的新风险。 13.风险管理对象、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 在对危险源进行辨识、分析的基础上,应提炼出相应的风险管理对象,并符合下列要求: )风险管理对象的提炼应具体、明确,一般应按照人、机、环、管四种风险类型来确定; b)针对风险管理对象应制定相应的管理标准和措施并形成程序;c)管理标准和措施的制定应遵从全面性原则、可操作性原则和全过程原则;d)管理标准和措施的制定应符合相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和管理制度的要求; )煤矿应组织相关专业人员定

5、期或不定期对管理标准和措施进行修订和完善。 1.危险源监测 煤矿应采取措施对危险源进行监测,以确定其是否处于受控状态。并确保:a)危险源监测方法适宜,并在风险管理程序中予以明确;b)危险源监测设备灵敏、可靠; c)危险源监测信息传递畅通、及时,相关信息能及时录入管理系统。 13.风险预警 煤矿应采取措施对危险源产生的风险进行预警,使管理层和责任人能够及时获取并采取措施加以控制。风险预警应: a)针对不同级别、类别的危险源和不同程度的风险,制定相应的预警方法;b)建立完备的信息流通渠道,使预警信息传递畅通、及时。 1.36风险控制 煤矿应建立程序以确保风险管理标准、风险管理措施及相关法律、法规、

6、制度的贯彻与执行,以实现对风险的控制。并符合: )对危险源及其风险的控制遵循消除、预防、减弱、隔离、联锁、警示的原则; b)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风险管理标准与措施制定及隐患消除、控制效果评价等环节符合pd的运行模式; c)制定年度生产作业计划时应以上年度风险评估报告为依据,充分考虑本年度计划实施时潜在风险; )根据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结果和相关规定,编制作业规程、操作规程、安全技术措施计划、应急预案及其它专项安全技术措施; e)在进行重大以上风险任务时,应编制专门的安全措施,并明确安全工作程序。 1.信息与沟通 煤矿应建立并保持程序,以确保员工与相关方能够及时获取风险预控管理信息,并可相互沟

7、通、告知,煤矿应确保: a)员工参与风险预控管理方针和程序的制定、评审; b)员工参与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及管理标准、管理措施的制定;c)员工了解谁是现场或当班急救人员; d)组织员工进行班前、作业前风险评估,作业中存在不符情况,应汇报,并组织班后或作业后评估,并留有记录。 .4保障管理1.4.1组织保障 煤矿应建立健全安全风险预控管理组织机构,以组织、协调、指导、监督风险预控管理工作,组织机构应: a)职责明确、分工合理,负责风险管理全过程;b)由不同层次的有代表性的人员组成。 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的最终责任由煤矿最高管理者承担。 煤矿管理层应为实施、控制和改进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提供必要的

8、资源。资源包括人力资源、专项技能、技术和财力资源。 1.2制度保障 a)煤矿应建立健全与安全风险预控管理相关的目标、责任、奖惩、举报、投入保障、风险控制、员工行为、文化建设、安全会议、教育培训、技术审批、安全监测、人员操作、设备使用、应急救援、监督检查、考核评审、灾害预防、人员入井、跟班带班、班组建设、卫生健康、环境保护等管理制度,并确保: 各项规章制度贯彻到全体员工; 有相应机构、部门负责上述规章制度的制定、修订、培训、监督检查与考核。 )煤矿应建立并保持程序,以识别适用的法律、法规、标准和相关要求,并确保: 煤矿相关活动遵守适时的法律、法规、标准和相关要求; 每年至少评价一次本单位对在用的

9、法律、法规、标准和相关要求的遵守情况,并形成评价报告; 及时更新有关法律、法规、标准和相关要求的信息,并将这些信息传达给员工和其他有关的相关方;资料齐全完善,有目录清单。 )煤矿应建立并保持程序,以规范体系文件、记录的管理,保证在体系运行的各个场所、岗位都能得到相关有效的文件、记录,并确保:有专门机构或人员负责文件收发、传达、归档;文件收发、归档应有记录,并形成目录清单; 作废文件有标识,销毁文件有记录,无在用的无效、失效文件; 与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相关的各种记录应字迹清楚、标识明确,并可追溯相关的活动; 记录保存和管理应便于查阅,避免损坏、变质或遗失,并明确记录保存期限。 1.3技术保障 煤矿

10、应建立并保持安全技术管理与控制程序,以消除和控制重大危险源。并符合: a)应优先采用国际、国内先进安全技术标准、方法、工艺、设备、设施;)应针对煤矿具体实际制定专项安全技术方案。 1.资金保障 煤矿应建立并保持安全投入资金管理与控制程序,为实施和改进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并符合: a)煤矿应对安全投入资金进行统一决策、管理、支配; b)安全专项资金的提取、使用应遵循“统筹安排、突出重点、注重实效、规范使用”的原则,确保专款专用; c)有专门部门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监督,确保投入的安全资金有效使用。 .5安全文化保障 煤矿应建立并保持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管理程序,以发挥安全文化的导向

11、、激励、凝聚和规范功能。安全文化建设应: a)明确安全文化内涵、目标、内容、模式、建设流程,并最终形成实施方案; )以实现员工自我管理为目标; c)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地贯穿于煤矿的各项管理。 5员工不安全行为管理1.1员工准入管理 煤矿应建立并保持员工准入管理标准,员工准入管理标准应:a)明确岗位设置要求和岗位需求计划; b)明确员工准入条件(包括员工身体条件、专业技能、文化水平等)。 .2员工不安全行为分类 煤矿应在危险源辨识的基础上,对识别出的员工不安全行为进行分类,总结分析不安全行为的发生规律,为不安全行为控制提供依据。员工不安全行为分类应: a)具体、有针对性;)按照风险等级进行。

12、1.5.员工岗位规范 在员工不安全行为识别与梳理的基础上,煤矿应制定员工岗位规范,岗位规范应: a)种类齐全; b)明确各岗位工作任务; c)规定各岗位所需个人防护用品和工器具;d)明确各岗位安全管理职责;)明确各岗位安全行为标准。 .不安全行为控制措施 煤矿应制定员工不安全行为控制措施,以确保员工岗位规范的有效执行,措施应: a)结合煤矿自身的特点和员工不安全行为特征;)涵盖影响煤矿员工不安全行为的各类因素;c)针对不同类型的不安全行为分别制定。 .5员工培训教育 煤矿应建立员工培训教育机制,以提高员工安全知识、意识和技能,员工培训教育应: a)明确员工培训与绩效考核的职能部门及人员,并有绩

13、效考核制度;b)有足够的培训资源(师资、教材、资金、场所、设施等); c)每年至少对全员进行一次以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为主的体系培训。d)每年末进行一次基于风险管理和事故分析统计的培训需求调查,并形成培训需求调查报告; )每年末对上年度培训计划的可行性和培训效果进行评估,并形成年度培训绩效评估报告; f)每年末根据上述两个报告,编制下年度培训计划,并以文件形式下发;g)明确员工分层和分类培训内容与周期;h)对员工不安全行为进行针对性的矫正培训;i)建立员工培训信息档案; j)每次培训结束,形成单项培训绩效评估报告;)确保培训机构和师资,有相关资质证书; l)对参加培训的员工应进行考核或考试,并

14、有完整的培训台帐;m)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前对员工进行培训并有记录。 5员工行为监督 煤矿应建立完善的员工行为监督制度,及时对员工不安全行为进行监督和控制,并应: )确定监督机构,配备相应的管理、监督、考核人员;b)明确监督范围、方式、频次; c)对监督结果进行分类统计、分析,并制定改进计划。 15.7员工档案 煤矿应建立健全员工档案,全面掌握员工信息,以实现分类管理,并确保:a)所有在岗员工的档案齐全; b)每个员工档案的信息内容完整(内容应包括。姓名、性别、年龄、籍贯、身份证、文化程度、身体状况、血型、持证情况、职业技能等级或职称、参加工作时间、简历、培训情况、违章情况、受奖情况、受处分情况、职务或工种变动情况记录);c)对档案内容进行分析、评估,明确需重点监控对象。 .6生产系统安全要素管理1.6通风管理 煤矿应建立并保持通风管理控制程序,以控制和消除通风系统中潜在的风险。通风管理应符合下列要求: a)矿井、采区和工作面应具备独立完善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