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员流动分析报告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12186758 上传时间:2023-09-27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81.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员流动分析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人员流动分析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人员流动分析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人员流动分析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人员流动分析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员流动分析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员流动分析报告(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1年度XX公司人员流动分析报告目录一、概述1.1人员流动分析报告的目的1.2概念与意义1.2.1 人员离职率1.2.2人员新进率1.2.3人员流动率二、公司总体人员流动分析 三、公司人员离职与司龄的分析4.1人员离职组织结构分析4.2人员新进组织结构分析五、员工流动背后的问题诊断5.1招聘环节的问题5.2公司管理者的问题5.3工作设计或岗位设计的问题5.4薪酬政策与奖罚政策的问题5.5企业文化的问题5.6用人、育人、留人的问题六、尾声一、概述1.1人员流动分析报告的目的通过对 2011 年度人员流动分析,采取公司和职能部门作为两条分析主线,采用离职率、 新进率、流动率三个分析指标,从月度

2、、年度、司龄三个维度进行分析,全方位的分析员工 流动情况,深入发掘企业在日常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并将此作为 2011年度的人力资源工作 策略的重要参考依据,也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排除隐患。1.2概念与意义1.2.1 人员离职率【定义】离职率是指在统计周期范围内,离职总人数与累计在册人数的比例。其中离职人员包括 辞职、自行离职、公司辞退、合同到期不再续签(即终止合同)的所有人员;累计在册人数 是指在统计周期范围内曾经在册的员工的总数,它等于期初员工数量加上周期内新进员工数 量,也等于期末员工数量与周期内离职人员之和。【公式】离职率二离职总人数/累计在册人数的比例x 100%【意义】离职率是企业用以衡

3、量企业内部人力资源流动状况的一个重要指标,通过对离职率的考 察,可以了解企业对员工的吸引和满意情况。离职率过高,一般表明企业的员工情绪较为波 动、劳资关系存在较严重的矛盾,企业的凝聚力下降,它可导致人力资源成本增加(含直接 成本和间接成本)、组织的效率下降。但并不是说员工的离职率越低越好,在市场竞争中, 保持一定的员工流动,可以使企业利用优胜劣汰的人才竞争制度,保持企业的活力和创新意 识。1.2.2人员新进率【定义】人员新进率是指在统计周期范围内,入职总人数与累计在册人数的比例。【公式】新进率二入职总人数/累计在册人数的比例x 100%【意义】新进率是企业用以衡量企业内部人力资源活力的一个指标

4、,在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应 有适当的新进比率以优化内部人员整体素质。该指标往往与人力资源策略和离职率一起综合 分析。1.2.3人员流动率【定义】流动率是指统计周期内企业流动人数(包括流入人数和流出人数)与累计在册人数的比 例。该指标是考察企业组织与员工队伍是否稳定的重要指标。【公式】流动率=(流入人数流出人数)/累计在册人数【意义】流入人数指调入和新进人数,流出人数指退休、内退、调出、辞职、辞退和合同到期不 再续签人数。由于人力资源流动直接影响到组织的稳定和员工的工作情绪,必须加以严格控制。若流动率过大,一般表明人事不稳定,劳资关系存在较严重的问题,而且导致企业生产 效率低,以及增加企业挑选,

5、培训新进人员的成本。若流动率过小,又不利于企业的新陈代 谢,保持企业的活力。但一般一线员工的流动率可以大一些,事务性工作人员的流动率要小 一些为好。二公司总体人员流动分析根据公司自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期间公司总体月度各项人力数据(见表1)统计 显示,2011年度公司员工离职人数为212人,录用人数为212人,月均在职人数为121人。公司月度人力统计数据人数/月度月月月四 月五 月六 月七 月八 月九 月十 月十十合 计均 值期初人数116104106136129129129125115120119118一121录用人数420561123173211113177212离职人数1618

6、26182317362164189212期末人数104106136129129129125115120119118116一121表1公司月度人员流动指标图60.0%50.0%40.0%30.0%20.0%10.0%0.0%AAZA人 /i月2月3月郡月5月石月7月&月9月10月月12月T-离职率13.3%14.5%16.0%12.2%15.1%11.6%22上隔15.4%4.B%3.3%13.2%7.2%-新进率3.3%16.1%34.6/.!,%15.1%11.6%19.9%8.1%8.7%2.4%12.5%5.6%T-流动率16.6%30.6%50.6%19.7%30.2%23.2%42.

7、3%23.5%13.5%5.7%25.7%12.8%公司月度人员流动数据图6050403020100-10丄月j.n4.r5月5月胡9月月11月12汀T离脱人数161826182317362164189入职人数420S61123173211113171净流入人数-12230-7004-105-1-1-2图2公司月度平均在职人数图图32011年度公司人员流动月度各项数据分析,从公司月度人员流动各项指标(见图1)显 示,公司月平均离职率为12.4%,月平均新进率为12.1%,月平均流动率为24.5%。其中,流 动率在三月达到峰值为50.6%,七月次之为42.3%,在十月达到谷值为5.7%;离职率在

8、七月 达到峰值为22.4%,在十月达到谷值为3.3%;新进率在三月达到峰值为34.6%,在十月达到 谷值为2.4%。从公司月度人员流动数据(见图2)显示,公司月平均离职人数为18人,月平均入职人 数为18人,月平均流动人数为36人。其中净流入人数(即入职人数离职人数)在三月达到 峰值为30人,在一月达到谷值为净流出12人,八月次之为净流出10人;离职人数在七月达 到峰值为36人,在十月达到谷值为4人;入职人数在三月达到峰值为56人,在十月达到谷 值为3人,1月次之为4人。从公司人员月度平均在职人数(见图3)显示,公司月平均在职人数为121人。其中, 在四月达到峰值为133人,在二月达到谷值为1

9、05人。【分析】公司全年的人员配置基本处于一个不饱和的状态,其一,是因为外界环境造成人员配置 无法满足生产需求;其二,是公司内部产量的上升,对产能需求带来的用工需求;其三,是 公司各部门因人员差异、公司环境、部门负责人等因素,使得部分部门人员流动频繁,全年 流动总人数(即全年流入与流出人数之和)达424人,而一直处于一个需求状态;其四,有 一定技术要求的岗位,在人力资源市场的供需不平衡,造成长期缺岗现象。因此,最终使公 司感觉到人员供需无法得到满足。2011年度人员的入职人数(见图1,图2)相对较多的月份是二、三、五、七月份,入 职人数都在20人以上,三月更是达到了 56人之多,离职人数除九、

10、十、十二月,其他9个 月离职人数都在15人以上,其中三、五、七、八月更是每月离职在20人以上。从净流入人 数的角度结合公司月度在职人数(见图3)观察,第一、四季度,人员比较紧张,一季度是 由于处于年前年后阶段,人员流动率尽管不高,但是在本身就人员紧张的情况下,对公司生 产却造成很大影响,而四季度是因为年底入职人数急剧下降,并且离职人员很多会选择年后 工作而导致,而四、五、六、七月尽管流动率很高,但是流入和流出相对稳定,使得人员在 整体配置上也相对稳定,但是如此高的流动率,对于企业长期稳定发展来说,是非常不利的。三、公司人员育职与司龄的分析公司月度离职人员平均司龄(天)400 3541月2d H

11、月 外月 5月 &上 ?月 8月9月 10月llh丄2月离职人员各司龄段分布图图5各司龄段占比离职人员图严2年2年以上9%送图6离职人员从月度平均司龄(见图4)统计显示,全年二月和十二月的离职人员的平均司 龄在半年以上,十二月平均司龄更是达到1年,三月平均司龄最小为一个月,其他月份的平 均司龄保持在4个月上下的水平。全年离职人员的司龄分布(见图5,图6)统计显示,离职主要集中在司龄为3个月以内 的人员,占比总离职人数的62%,1年以上司龄的离职人员相对较少,但也达到了 21人,占 比 10%。【分析】公司离职人员主要集中在入职后3个月内,未满试用期的员工占绝大多数,其中入职后 1个月的最多,有

12、89人,占到总离职人数的42%,在三月,达到了一个离职的次高峰,平均 司龄却是全年最低,说明新员工离职现象在三月非常突出,一方面是因为年后二月和三月招 募了大批的生产一线员工,另一方面这个群体在这个时候也是流动最为活跃的时期,都会在 这个阶段选择适合自己的企业工作。十二月的离职人员平均司龄是全年最高为1年,二月次 之为8个月,各项数据表明,在这两个月离职人员尽管不多,但是基本都是1年以上的人员 为主,而且呈现一个1年上下司龄的和2年以上司龄的自愿离职的人员中大部分选择在年前 离职,二月离职人员司龄较高的还有一个因素是年后机械部钣金组调整计件单价而导致了一 批老员工的离职。可见,从司龄的角度分析

13、,一个员工在进入企业后试用期里最容易出现波动,因为他在 加入公司前有一个期望,进入公司以后可能会感到现实与他的期望具有一定的差距,或者他 对企业管理模式或工作不适应,在这种情况下,人容易变得浮躁,外界稍有刺激或内部突遇 不顺,员工会容易离职。从时间点上分析,在新年前后是员工比较容易出现离职的时间段, 一方面是因为他自身家庭因素导致其离职,明年不再回宁波,另一方面这个时间员工最容易 受到外界影响,而选择跳槽,比如其朋友介绍,其他企业的表象待遇比本企业稍优等。、人员流动组织结构分析4.1人员离职组织结构分析各职能部门人员离职率图图7各职能部门离职人数图图8各职能部门离职人数占比图图9人员离职从组织

14、结构(见图7,图8,图9)统计分析,生产部门的离职率较高,电气部 和传感器部尤为突出,均超过70%;服务部门由于受到仓库管理员的频繁变动,是导致年度 离职率较高的主要原因。从离职人数上看,生产部门居前,依次是传感器部、机械部和电气部,分别是52人、51 人和45人,总装调试也达到39人,此四个部门(组)占全年离职总人数的88.2%。【分析】生产部门的高离职率一方面是生产部门主要是由一个高流动性的一线员工组成;另一方 面根据离职原因分析,各部的员工主要离职原因又有所不同,电气部员工离职的主要原因是 对上级主管的管理方式不适应,占该部离职人数的86.5%,传感器部员工离职的主要原因是 对上级主管的管理方式不适应和对薪酬的不满意,占该部离职人数的88.5%,机械部员工离 职的主要原因是对岗位不适应,占该部离职人数的68.2%,总装调试组员工离职的主要原因 是对岗位不适应和对薪酬不满意,占该组离职人数的78.6%;再一个方面,宁波地区的人力 资源供给远远低于需求,是造成人员频繁离职的主要外界因素。从相关数据统计与人力资源实践过程中发现,人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