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学重点归纳总结终极版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12183454 上传时间:2023-03-02 格式:DOC 页数:115 大小:1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病理学重点归纳总结终极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15页
病理学重点归纳总结终极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15页
病理学重点归纳总结终极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15页
病理学重点归纳总结终极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15页
病理学重点归纳总结终极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病理学重点归纳总结终极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病理学重点归纳总结终极版(1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病理学重点归纳总结(终极版) 病理学重点归纳总结(终极版) 病理学重点总结(名解、问答) 一、名词解释 0.101病理学(atholog) 0.1.2病理解剖学(aooganooranatalpathoo)0.1.病因学(etioogy).0发病机制(toensis)0.1.05病理变化(aholoicanges).1.06尸体解剖(atopsy)0.1.07活体组织检查(iopsy).8细胞学(cytolog) 0.109组织培养(tssueculure).10组织化学(hisochemt)01.11分子病理学(moecrpaology)11免疫组织化学(immunistochemisry)

2、0.13基因诊断(genedagosis) 四、问答题 0.01举例说明病理学在医学中的地位 .4.02简述病理学常用研究方法的应用及其目的0.4.0简述病理学的发展史答案 一、名词解释(此处仅列出答案要点) .10一门医学基础学科;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形态、代谢和功能变化);目的:认识疾病的本质和发生发展规律,为防病治病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0.1.02病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形态学角度研究疾病;研究病变器官的代谢和功能改变及临床表现;研究病因学和发病学。.1.03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生条件的一门科学。 0.04即发病学;在原始病因和发生条件的作用下,疾病发生发展的具体环节、

3、机制过程。 0.1.05在病原因子和机体反应功能的相互作用下;疾病过程中脏器和组织功能、代谢和结构的变化。 01.06一种病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对死者遗体进行病理剖验;目的:确定诊断、查明死亡原因,提高临床医疗水平;及时发现传染病和新的疾病;为科研和教学积累资料和标本。 0.10患者机体的病变组织;组织获取方法:局部切除、钳取、穿刺针吸以及搔刮、摘除等;目的:研究疾病、诊断疾病。 0.1.0病理检查方法;黏膜或组织表面脱落或刮取的或深部穿刺所得的细胞;诊断疾病,尤其是肿瘤的诊断。 0109常用的研究技术;体外条件下;疾病(病变)的发生发展。 01.10能与组织细胞某些化学成分特异结合的显色试剂

4、;病变组织细胞内的化学成分;认识形态和代谢改变;疾病诊断。 0.1.11病理学与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细胞化学的结合;分子水平上研究疾病发生的机制。 0112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未知抗原或抗体;肿瘤病理诊断 .1a或rna中碱基序列;内源性基因的异常和外源性基因的存在;生物性病原因子、遗传性疾病、肿瘤性疾病和个体基因的识别和诊断。 四、问答题(此处仅列出答案要点) 0.4.1桥梁作用;以其他基础学科如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寄生虫学、微生物学等为基础;为临床医学提供学习疾病的必要理论。 0.402尸体解剖:查明病因,提高临床工作质量,减少同种疾病的漏诊与误诊率;通过尸体解剖,积

5、累教学、科研素材;帮助解决法律纠纷等;活检:及时准确诊断疾病,判断疗效,并能利用活检组织进行特染、超微结构观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组织细胞培养等对疾病进行深入研究;动物实验:复制疾病的模型,了解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变过程的动态变化及外来因素如药物对疾病的影响等;组织培养和细胞培养:可以观察细胞和组织病变的发生发展过程,了解外来因子对组织细胞的影响等。 0.4.3病理学的发展大致分四个阶段;来源于古希腊哲学的病理学:古希腊名医ipcrats的液体病理学和asepades的固体病理学,都对疾病的来源作了阐述,但未对医疗实践起到理论指导作用;器官病理学的建立:16年,意大利医学家oran发表了疾

6、病的部位和病因一书,从而创立了器官病理学,标志着病理形态学的开端;细胞病理学的建立:8年,德国病理学家virchow根据对大量尸检材料的显微镜改变,提出了细胞病理学的理论,认为细胞的改变和细胞的功能是一切疾病的基础,并指出了形态学改变与疾病过程和临床表现之间的关系;现代病理学的发展:a超微结构病理学从亚细胞(即细胞器)水平观察病变;b组织化学和细胞化学能显示细胞内的化学成分;c免疫病理学用免疫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来阐述疾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遗传病理学从染色体畸变和基因突变的角度进行疾病的探讨;分子病理学从分子水平研究疾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免疫组织化学免疫学与组织化学相结合的方法去探讨疾病的病因、

7、发病机制、组织发生。 一、名词解释 1.1适应(daptton)1.1.02损伤(injur)1.萎缩(ophy)1.1.04肥大(ypertoph) 0假性肥大(psudohyertroph)1.6增生(hypeplasa)1.1.0化生(metapasia) 1.08鳞状上皮化生(squamousmealasia)1.9肠上皮化生(instinaletaplasia)1.0心身疾病(psychosoaticsease)1.11医源性疾病(iarogeicisease)112变性(eenratn) 1.1.3细胞水肿(celularslng) 1.1.14脂肪变性(attydegeeraio

8、nttycane)1.15虎斑心(tirhar) 11.16心肌脂肪浸润(mdialftyiniltation)1.11透明变性(hylnedenrion)11.1淀粉样变性(amylodegneratio)1.1.9黏液变性(mcoiddeeneatin)1.0含铁血黄素(hemer)1.2心衰细胞(heaailureell).2脂褐素(liofusci) 1.1.3病理性钙化(pahologiccacifiaion)1.1.24营养不良性钙化(dystrpiccalcification)1.1.5迁徙性钙化(metastaticcaciicatin)1.1.2细胞死亡(cedeth)1.1

9、2坏死(ecrois) 1.1.凝固性坏死(coglativeerosi).129干酪样坏死(caseousecroi)1.1.0坏疽(ganre) .1.31液化性坏死(liqufctivencsis)1.1.32纤维蛋白样坏死(ibinoidnecro)1.1.3糜烂(osi)1.4溃疡(ulcer)1.3窦(ss).136瘘(stula)1.1.37空洞(city)1.1.38机化(oraniati)1.39包裹(ecasulati)11.40凋亡(apoptois) 1.41凋亡小体(appoticbody) 四、问答题 1.4.01试述萎缩的基本病理变化。 1.4.0试以肾盂积水为例

10、,说明萎缩的发生常是综合性因素所致,并简述肾盂积水的病理变化。 1.4.3缺氧从哪些方面导致细胞损伤。 10化学性物质和药物是通过哪些途径造成细胞损伤的。其损伤程度与哪些因素有关。 1.05导致细胞遗传变异的主要原因有哪些。细胞遗传变异可致哪些后果。 14.0试述细胞水肿的主要原因、发生机制、好发器官和病变特点。 14.07试述肝脂肪变性的原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及后果。 4.0举例说明纤维结缔组织的透明变性易在何种情况下发生,其形态学表现如何。 1.4.9含铁血黄素是如何形成的。有何形态学特点。有何临床意义。 1.0简述坏死的过程及其基本病理变化。 1.411变性与坏死有何关系。如何从形态学

11、上区别变性与坏死。 1.12试从病变部位、发病原因、病变特点及全身中毒症状等方面比较干、湿性坏疽的异同。 .4.13坏死对机体的影响与哪些因素有关。举例说明。 1.41坏死与凋亡在形态学上有何区别。 .4.5病案分析男,63岁。6年前确诊为脑动脉粥样硬化。一周前发现右侧上、下肢麻木,活动不自如。1天前出现右侧上、下肢麻痹,无法活动。诊断为脑血栓形成。请分析在疾病的发展过程中,脑可能发生的改变及病变特点和发生机制。答案 一、名词解释(此处仅列出答案要点) 11.01细胞、组织或器官;耐受刺激作用;存活的过程;形态:萎缩、肥大、增生、化生。 .1.02细胞和组织;不能耐受有害因子刺激;结构改变;形

12、态:变性或细胞死亡。 11.0发育正常;细胞、组织或器官体积缩小;实质细胞体积缩小和或数量减少;间质增生。 1.1.04实质细胞的细胞器增多;实质细胞、组织器官体积增大。 11.05实质细胞体积缩小和或数量减少;纤维或脂肪组织大量增生;组织或器官体积增大。 1.1.6实质细胞增多;组织、器官体积增大。 1.1.07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刺激因素作用;转化为另一种分化成熟细胞的过程;发生于同源性细胞;未分化细胞向另一种分化。 .1.0非鳞状上皮;转化为鳞状上皮;常见于气管、支气管、子宫颈等处。 1.0炎症或其他因素刺激;胃黏膜或胃腺上皮;转化为肠上皮;常见于慢性萎缩性胃炎。 1.1.0思想、情感障

13、碍;细胞损伤;器质性疾病。 1.1疾病诊治过程;诊治本身继发的伤害。 .1.1可逆性损伤;代谢障碍;细胞质内或细胞间质内呈现异常物质或正常物质增多。 .1.13细胞轻度损伤;钠钾泵功能降低;细胞内水分增多,胞质淡染、清亮;肝、肾、心等。 1.4非脂肪细胞;胞质内三酰甘油蓄积;心、肝、肾等。 1.1.15心肌脂肪变性;左心室内膜下心肌和乳头肌;黄色条纹与暗红色心肌相间;似虎皮斑纹。 1.16心包脏层脂肪组织显著增多;心肌间质出现脂肪组织;心肌萎缩;可致心肌破裂、出血、猝死。 1.1.17细胞内、纤维结缔组织或细动脉壁;蛋白质沉积和蛋白变性等;e染色呈均质、粉染至红染。 .8间质内;蛋白质黏多糖复合物蓄积;淀粉样呈色反应;局部性或全身性。 119间质内;黏多糖和蛋白质蓄积;间叶组织肿瘤、风湿病等。 1.1.20铁蛋白微粒集聚;光镜下呈棕黄色,有折光;沉着增多提示陈旧性出血。 1.21左心衰竭肺淤血;肺内出现含有含铁血黄素的巨噬细胞。 1.1.2细胞质内;黄褐色微细颗粒;细胞器碎片残体;萎缩细胞。 11.2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