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新课程实施的几点体会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12181483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学新课程实施的几点体会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数学新课程实施的几点体会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数学新课程实施的几点体会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数学新课程实施的几点体会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数学新课程实施的几点体会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数学新课程实施的几点体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学新课程实施的几点体会(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的几点体会 什么是数学?传统的提法:数学是研究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而新课标指出,数学是人类生活必不可少的工具;数学是人类用于交流的语言;数学能赋予人创造性;数学是一种人类文化,等等。两者的差别在于,传统的“数学”侧重的是“精英数学”、“数学家研究的数学”,而新课标的“数学”强调的是“大众数学”。因为我们不可能也不必要让人人都成为数学家或数学工作者,但数学的应用是广泛的,各行各业对数学应用的要求又是有所不同的,所以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就要求每个人必须掌握基本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这些数学知识和技能是人们生产生活所必须具备的。因此新课程的教育目标就是让(1)人人学“

2、有用”的数学;(2)人人掌握“必需”的数学;(3)不同的人学习不同的数学。现在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谈实施数学新课程的体会:(一)新旧教材的对比:从教材与以往教材对比来说,有以下几点:()新旧课本内容上,新教材较以往更广泛,它涉及到了概率,视图与投影,专门增设了图形的平移与旋转,数据的处理等内容从内容体系上来看,编排顺序与以往也有较大差别,比如在几何证明中,把学生学会证明书写格式及要求放在全等三角形,四边形内容之后学习。()新旧课本在知识深度上相比,新教材有一定程度下降,例如删掉繁杂的分母有理化运算,立方差,立方和公式三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在进行因式分解时,直接用公式不超过两次,在初二上学期前对几

3、何证明基本上不作要求,对数学用表的要求取消,删掉三角形外角的性质等。()新课本较旧课本知识理解程度要求进一步加强例如:课本中专门设计了万有多大,公园有多长、多宽(即估算面积有多大),多边形外角和的理解等以往的学生来不及或几乎从未思考过的深度比如:学生体会百万分之一有多大本教材就从各个角度进行了描述,学生就会对百万分之一有较为深刻的认识。教材也更贴近生活。例如课本设计了图形的密铺,以及各种各样图案设计,利用对称,中心对称,轴对称,平移与旋转等进行图案设计的作业共有六套学生对此能有许多创意进而激发出其学习热情。()新教材更注重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方法及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探索发现过程例如课本在设计“平

4、方差公式”和“完全平方公式”时,注重了从几何图形方面对公式的理解,利用面积相等的原理进行拼图。学习勾股定理时,利用直角三角形三边为边的正方形面积关系来引导学生发现勾股定理,用拼图来引导学生证明勾股定理,最后引导学生自己动手证明勾股定理的多种方式,使认知更符合学生实际又比如在无理数教材编排中,先通过学生认识边长为的正方形对角线及非整数又非分数,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而后通过该对角线究竟有多长,利用无限逼近的数学思想来理解有多大,并最后引入无理数的概念。()新教材的练习量较以往大幅减少。阅读材料更丰富,涵盖数学趣题,例如柳卡趣题博奕问题,数学史,数学方法,计算机解方程组的原理,WORD中图形的平移与

5、旋转等诸多方面。(6)新教材更贴近现实生活。如工资一节给出了员工工资统计表:经理副经理员工A员工B员工C员工D员工E员工F员工G员工H员工I月工资30002000900800750650600600600600500经理:我超市员工工资很高,月平均工资是1000元。员工D:我的工资是650元,在超市员工中算中等收入。员工F:我们好几位员工工资都是600元。揭示:这里的650是中位数,600是众数。学生在上述情境中首先通过观察、猜测,通过相互交流、讨论,确定了何谓中位数、众数,而且通过讨论认识到对事物进行判断仅仅用平均数是不够的,这题中的中位数可以更好的表示员工的收入,而且提出若自己去应聘决不听

6、经理的片面之词,平均数之所以高出大多数人水平的原因。未来社会是人才竞争的社会,同时也是一个独自寻求机遇的社会,这需要一个人很好的权衡利弊,这不能不说给学生提前上了一堂“就业”课。本节课不仅在知识形成过程中培养了其观察、猜测、推理能力,而且教给了一项生存技能。(二)教师教法的转变:在应试教育和旧的教育观念的影响下,教师一般采用的是满堂灌的教学方法,讲课追求讲深讲透,一步到位。对精讲多练的理解也有所偏差,认为精讲多练就是把公式、定理告诉给学生,然后相对于公式、定理的应用,编拟出很多题目要求学生做,大搞题海战术,从而使学生理解为学数学就是做题,而做题就是如何套用公式、定理。学生学到的不是数学,而只是

7、解题技巧。数学新教材的最大特点是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以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为主线,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使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我认为新的课堂教学应该注意以下问题:(1)教师应发扬教学民主,成为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例如在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教学过程中,要学生自己动手,从一个条件(即已知一角或一边)能否确定一个三角形的形状开始,逐渐增加条件,并由学生回答哪些肯定不可以,哪些暂时无法确定,在此应到学生适当的分类,再进行讲解。在学生探索已知两边及其中一边所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时,学生很难举出反例,此时应及时帮

8、助学生出示反例。使学生很好的掌握这一知识。在探索轴对称中角的对称轴时注意纠正学生对称轴是直线等都是教师在指导学生过程中应该去做的。在镜子改变了什么中,注意让学生自己探索实践,教师只需适时纠正就可以了!(2)教师应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与探索。例如“绝对值”一节的教学,我按四人一组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通过合作学习,学生不难得出: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零的绝对值是零 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在此基础上,我继续提问:绝对值等于本身的数有哪些?任何一个数的绝对值都是正数吗?若a0,则a =_; 若a=0, 则 a =_; 若a0, 则 a =_ 你还能得出其他结论吗?通过学生

9、思考探索,让他们总结出绝对值的一些重要性质。(3)教师应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观念。例如在学习“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时,我提前两天布置学生收集有关生活中的立体图形的一些图片、实物,用硬纸片制作柱体、锥体等模型。教学中,让每个学生都先展示自己收集到的图片、实物和制作好的各种各样的立体模型,然后再按每两人一组把这些实物或模型进行归类并说出它们各自的特点,最后选派一些代表作总结发言,老师点评,对做得较好的同学进行表扬。通过这样教学,学生在愉快中学到了知识,收到了良好的效果。(4)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新教材设计了不少如“思考”、“探索”、“试一试”、

10、“想一想”、“议一议”等问题,教师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选用。对于数学成绩较好的学生,教师也可另外选择一些较灵活的问题让他们思考、探究,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数学成绩。(5)教师应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益。例如对“图案设计”的教学,我要求学生利用计算机完成以下问题:我喜欢的数学图形收集一些公司或企业的标志图案为我们班设计班徽。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在网上找到了相当丰富的素材,上课前我先把每个学生搜集到的材料加以整理,教学中再进行分类展示。这样做可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富教学内容,使学生学到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提高教学效益。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扮演着单一的角色知识的传授者,而新课标

11、要求“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即组织学生发现、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组织学生营造和保持教室中和学习过程中积极的心理氛围。引导学生激活进一步探究所需的先前经验,引导学生实现课程资源价值的超水平发挥。建立人道的、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合作关系,让学生在尊重、信任、理解和宽容的氛围中受到激励和鼓舞,得到指导和建议。 (三)学生学法的转变:在教与学的关系中,学生的地位如何确定?传统的提法是“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但在教学实施中不尽人意,教师主导,导得过多,导得过细,学生总是在教师铺设好的平坦道路上接受教育,学生围绕教师转,学生的主体地位并没有真正得到体现。而新课标明确

12、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同时新课标强调,要把传统的“以学科为中心”转移到“以学生为中心”,“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不要过多地考虑课程知识结构体系,而是要考虑以学生发展为最终目的。传统的学习方式单一,以接受性学习为主,即:老师讲,学生听,靠单纯的记忆、模仿和训练,学生完全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的状态,教师注重的是如何把知识结论准确地给学生讲清楚,学生只要当收音机全神贯注地听,把教师讲的记下来,考试时准确无误地答在卷子上,就算完成了学习任务,当他们进入大学或参加工作时就难以适应新的学习,缺乏创新的激情与活力。因此新课标强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

13、地从事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四)评价方式的转变:新课程指出:评价的目的是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情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评价也是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评价不仅是为了“甄别”,更重要的是为了“改进”和“提高”,为了促进人的发展。在新的评价理念的指导下,我们尝试了如下的教学评价改革。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评价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为:(1)评价内容仍然过多倚重学科知识,特别是课本上的知识,而忽视了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心理素质以及情绪、态度和习惯等综合素质的考查;(2)评价标准仍然过多强调共性和一般趋势,忽略了个体差异和个性化发展的价值;(3)评价方法仍以传

14、统的纸笔考试为主,仍过多地倚重量化的结果,而很少采用体现新评价思想的、质性的评价手段与方法;(4)评价主体被评价者仍多处于消极的被评价地位,基本上没有形成教师、家长、学生、管理者等多主体共同参与、交互作用的评价模式;(5)评价重心仍过于关注结果,忽视被评价者在各个时期的进步状况和努力程度,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形成性评价,不能很好地发挥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这些问题与当前教育评价发展的特点不相符,也是对我国此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极大阻碍。因此,有必要开展新课程指导下的教育评价改革,为推动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供坚实的基础和保障。新课程提出教育评价的改革重点如下。新课标强调,要由传统的单纯考查学生的

15、书面成绩转变为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与全面发展。评价内容要包括:道德品质、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个性与情感:要将自我评价、学生互评、教师评价、家长评价和社会有关人员评价结合起来,可以将考试、作业、课题活动、撰写论文、小组活动、日常观察、面谈、课后访谈、提问、建立成长记录袋等形式结合起来。在评价时应注意激励性原则、发展性原则、差异性原则。评价方式可以有以下几种:(1)自我评价。每节课后学生的自我反思评价表。阶段自我评价表说说我自己。(2)小组互评表大家评评我。(3)教师评价学生表老师眼中的我(4)家长评价学生表家长心中的我。以我进步了吗?为主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自我评价为主,小组互评和教师参与评价为辅,而将家长评价作为参考。 其中教师评价影响着学生对学习的感受,对于学生今后是否喜欢学习,能否学会学习十分重要。因此,我们要求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一方面要及时,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实践活动、作业情况等都要及时的评价;另一方面要做到准确得体,机智巧妙,独特创新,侧重于正面引导,慎用、巧用否定性评价。在平时的师生交往、活动、课堂教学中,教师以自己的语言、表情、眼神、动作给予学生及时的评价,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感受成长的喜悦,以此激励学生,鞭策学生,使学生及时有效地调控自身行为。总之,本次课程改革与以前的七次课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