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医学名词解释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12179582 上传时间:2022-11-29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5.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康复医学名词解释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康复医学名词解释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康复医学名词解释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康复医学名词解释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康复医学名词解释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康复医学名词解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康复医学名词解释(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康复(rehabili tat ion):是指通过综合、协调地应用各种措施,消除或减轻病、伤、残者身心、社会功能障碍,达到或保持最佳功能水平,增强自立能力,使其重返社会,提高生 存质量。2、医学康复:是指通过医学或医疗的手段来解决病、伤、残者的功能障碍,或者说是通过 医学的手段来达到康复的目的。是康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康复理念在医学领域中的应用。3、康复医学:是以研究病、伤、残者功能障碍的预防、评定和治疗为主要的任务,以改善 躯体功能、提高生活自理能力、改善生存质量为目的的一个医学专科。4、残疾:指因外伤、疾病、发育缺陷或精神因素造成明显的身心功能障碍,不同程度地丧 失正常生活、工作和学习

2、的状态。广义的 残疾包括病损、残障在内,成为人体身心功能障 碍的总称。5、运动疗法:是根据疾病的特点和患者的功能状况,借助治疗器械、治疗者的手法操作以 及患者自身的参与,通过主动和被动运动的方式来改善人体局部或整体的功能,提高身体素 质,满足日常生活需求的一种治疗方法。6、作业疗法0T:协助残疾者和患者选择、参与、应用有目的和有意义的活动,以达到最大限度的恢复躯体、心理和社会方面的功能,增进健康,预防能力的丧失及残疾的发生,以发 展为目的,鼓励他们参与及贡献社会。7、脑的可塑性:是神经系统可塑性的简称。指神经系统在结构和功能上有自身修改以适应 环境变化的能力,包括后天差异,残损,环境及经验对神

3、经系统的影响,神经系统的可塑性 决定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发生改变的反应能力。8、共同运动:无论从事哪种活动,参与活动的肌肉及肌肉反应的强度都是相同的,没有选 择性运动,也就是说由意志诱发而又不随意志改变的一种固定的运动模式。9、小儿脑瘫:是由胎儿期或婴儿期非进行性脑损伤所引起的一组运动和姿势发育异常,可 以引起活动受限。10、关节活动范围ROM:是指关节运动时所通过的运动弧,常以度数表示,亦称为关节活动 度。11、残疾者:是指心理、生理、人体结构上,某种组织,功能丧失或者不正常,使得部分或 全部失去以正常方式从事个人或社会生活能力的人。包括视力、听力、语言、肢体、智力、 精神、内脏、多重残疾和其

4、他残疾的人。12、徒手肌力检查(MMT):根据受检肌肉或肌群的功能,让患者处于不同的受检位置,嘱患 者在减重、抗重力或抗阻力的状态下作一定的动作,并使动作达到最大的活动范围。根据肌 肉活动能力及抗阻力的情况,按肌力分级标准来评定级别。13、日常生活活动(ADL):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为了照料自己的衣、食、住、行,保持个 人卫生整洁和进行独立的社区活动所必须的一系列的基本活动。是人们为了维持生存及适应 生存环境而每天必须反复进行的、最基本的、最具有共性的活动。14、残障:改称为参与受限,是由于残损或残疾,而限制或阻碍一个人完成正常的(按年龄、 性别、社会和文化等因素)社会作用,是社会水平的残疾。

5、15、肌力:是指肌肉收缩产生的最大力量,又称绝对肌力。取决于活动肌群中运动单位参与 的数量、质量及各运动单位兴奋时间的一致性。16、康复评定:客观地准确地评定功能障碍的原因、性质、部位、范围、严重程度、发展趋 势、预后和转归,为制定有效的康复治疗打下牢固的科学基础。并对结果作出合理解释的过 程。17、神经肌肉促进技术:神经肌肉促进技术以神经生理学和神经发育学为理论基础,促进中枢性瘫痪患者的神经肌肉功能的恢复,即促进软弱的肌肉和抑制过度兴奋的肌肉,恢 复肌肉随意协调收缩的能力。18、物理治疗PT:是指应用天然的或人工的物理因子如电,光,声,磁,热,冷等作用于 人体,以治疗疾病的方法。19、失语证

6、:是指因脑损伤引起的原以习得的言语语言功能丧失或损伤所出现的种种症 状,表现为对语言符号的感知,理解,组织运用或表达等某一方面或几个方面的功能障碍。20、骨关节炎0A:是一种非对称性、非炎症性、无全身征象的疾病,也称退行性关节病、 骨性关节病或增生性关节炎。21、失能:失能是建立在残损的基础之上的,但并非所有的病损都会造成失能。心理因素也 可能成为加重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因此功能评估时,除去考虑生理障碍外还应考虑心理因 素和职业因素。22、能量节约技术:指省力和提高工作效率的方法,用于体力和活动能力下降的患者提高日 常活动的效率和持续时间。23、良肢位:是指为防止或对抗痉挛姿势的出现,保护肩关

7、节以及早期诱发分离运动而设计 的一种治疗体位。24、社区康复:1994年国际劳工组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WHO“关于残疾人社区康复的联 合意见书”中对社区康复所下定义是:“社区康复是在社区内促进所有残疾人康复并享有平 等机会和融入社会的一项战略。社区康复的实践有赖于残疾人自己及家属、所在社区以及相 应的卫生、教育、劳动就业与社会服务等部门的共同努力。”25、协调功能:是指个体完成平稳、准确、有控制的运动能力,运动的质量应包括按照一定 的方向和节奏,采用适当地力量和速度,达到准确的目标等几个方面。26、联合反应:是指健肢用力运动时引起的患肢张力增加和广泛痉挛,是脊髓神经元左右之 间相互影响所致,

8、除用力时出现外,患者打呵欠、咳嗽或喷嚏时也能发生,表现为肌肉活动 失去自主控制。联合反应基本上按照一种固定模式出现。27、步行周期:人在行走时从一侧足跟着地,到此侧足跟再次着地为止,被称为一个步行周 期,相当于支撑相与摆动相之和。28、脊髓损伤: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脊髓结构、功能的损害,造成损伤水平以下的运动、 感觉、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包括完全性脊髓损伤、不完全性脊髓损伤和马尾损伤三种类型。29、平衡功能:是指人体所处的一种稳定状态以及不论在何种位置,当运动或受到外力作用 时,能自动地调整并维持姿势的能力。一般可分为静态平衡与动态平衡两类。30、肌张力:是指肌肉组织在松弛状态下的紧张度,这种

9、紧张度来自于肌肉组织静息状态下 非随意、持续、微小的收宿。31、协同运动:是一种缺乏选择性的、只能按照固定运动模式进行的运动。其本质是由于中 枢神经系统损伤造成的对低级中枢的控制能力减弱,从而出现异常的、固定而刻板的运动模 式,其中一部分是随意的,一部分是不随意的。32、残损:指心理上、生理上或解剖结构上的任何丧失异常,是生物器官系统水平上的残疾。33、无氧能力:指在无氧状态下机体运动的持续能力 。34、独立生活能力:指个体在家庭中能否自我照顾和在社区中能否生存的能力。35、人格:指个体所具有的全部品质、特征和行为等个别差异的总和。36、脑卒中:又称脑血管意外.是指突然发生,由脑血管病变引起局

10、限性或全脑功能障碍,持续时间超过 24 小时或引起死亡的临床症候群。表现为局灶性神经功能缺失,甚至伴发意识障 碍。37、等长收缩:指肌肉收缩时只有张力的增加而长度的基本不变。38、等张收缩:是指肌肉收缩时只有长度的变化而张力基本不变,有关节的运动。39、疼痛:一种与实际的或潜在的损害有关的不愉快的情绪体验。40、运动处方:根据病情特点和具体情况,制定合适的运动内容、运动量及运动方式,并提 出实施的注意事项的处方,称为运动处方。41、电疗法:应用各种电流或电磁场预防和治疗疾病。42、镇痛 TENS 疗法:又称为经皮神经电刺激、经皮电神经刺激疗法、经皮电刺激神经疗法、 周围神经粗纤维电刺激疗法等。

11、是通过皮肤将特定的低频脉冲电流输入人体,刺激神经达到 镇痛、治疗疾病的方法。43、功能性电刺激疗法FES :是用低频脉冲电流,按照预先设计的程序,刺激已丧失功能的 器官和肢体,以所产生的即时效应来代替或纠正器官或肢体功能的康复治疗方法。44、干扰电疗法:同时使用两组频率相差0100Hz的中频正弦电流,交叉输入人体,在电 场线交叉处形成干扰场,在深部组织产生低频调制的脉冲中频电流。以这种干扰电流治疗疾 病的方法称为干扰电疗法。45、光疗法:按波长排列依次为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三部分。46、可见光:波长400760nm,分为红橙黄绿青蓝紫七色光,临床常用的为红光和蓝紫光。47、功能独立性评定(F

12、IM):适用于独立生活上有功能缺陷患者的独立生活功能的测是指 标着重测定患者在独立生活方面的个体活动能力48、运动单位募集:指进行特定活动动作时,通过人脑皮质的返动程序,调集相应数量的运 动神经元及其所支配的肌肉纤维的兴奋和收缩过程。49、压缩:是与治疗面垂直且移向治疗面的线形运作。50、滑行:指与治疗而平行的关节活动性动作。51、功能障碍:指身体、心里不能发挥正常的功能。分为器官水平的病损、个体水平的残疾、 社会水平的残障。52、主动运动:运动时肌肉主动收缩所参与的运动称为主动运动,包括随意运动、助力运动和抗阻力运动。53、被动运动:运动时肌肉不收缩,肢体处于放松状态,完全不用力,动作的整个

13、过程由外力 来完成54、频率:单位时间里电磁波震荡电流的次数。55、波长:指波峰至相邻波峰之间的长度。波长与频率是反比关系56、劳损:因超负荷使用而引起的肌肉或韧带的慢性、机械性损伤。57、颈椎病:由于颈椎问盘退变、突出,颈椎骨质增生、韧带增厚、钙化等退行性变刺激或 压迫其周围的肌肉、血管神经,脊髓引起的一系列症状。58、骨质疏松症(OP):机体自然衰退、老化过程的组成部分,是系统性骨骼疾病,以低骨量、骨组织微细结构破坏、伴有骨脆性增加、易骨折为特征。59、靶心率:在运动疗法中,应达到的最适宜的心率。60、矫形器:装配于人体四肢、躯干等部位的一类体外器具的总称,其目的是为了预防或矫正四肢、躯干

14、的畸形或治疗骨关节及神经肌肉疾病并补偿其功能。61、物理治疗学:是研究应用物理因子作用人体以提高健康水平、保健、预防和治疗疾病, 促进病后机体康复,延缓衰老等的专门学科。62、随意运动:无外力参与,完全靠患者主动收缩肌肉完成的运动。63、助力运动:主动收缩肌肉加外力帮助完成的运动。64、等长运动:采用等长收缩进行的运动训练。肌肉收缩时肌肉的张力明显增加,单关节不 产生肉眼可见的运动(肌肉长度没有变化)又称为等长收缩或静力性收缩。65、等张运动:采用等张收缩进行的运动训练。肌肉收缩时张力基本保持不变,但肌纤维长 度缩短或延长由此导致关节发生肉眼可见的运动,又称为动力学收缩。根据肌肉收缩时肌纤 维

15、长度变化的方向可分为向心性等张运动和离心性等张运动。66、向心性等张运动:肌肉收缩时肌纤维长度变短。67、离心性等张运动:收缩时肌纤维长度拉长。68、等速运动:根据运动过程的肌力大小变化调节外加阻力,使整个关节依照预先设定的速 度运动,而运动中只有肌张力和力矩输出的增加,常用专门设备进行。69、言语治疗:重点是改善交流能力和吞咽功能 70、病损:亦称为伤病、残损,现改称“身体结构受损”是指心理、生理、解剖结构或者功 能方面的任何丧失或异常,是生物器官系统水平的残疾。71、运动面:身体的三个基本平面包括矢状面、冠妆面、水平面。72、旋转轴:骨骼会在一个与旋转轴垂直的平面内围绕关节旋转,而轴的位置就在关节的凸 面。73、人体的力学杠杆:肌肉、骨骼和关节的运动都存在着杠杆原理任何杠杆均有三个点:力 点、支点和阻力点。74、牵张反射:当骨骼肌被拉长时,可反射性地引起收缩,这种反射称为牵张反射。75、浅反射:是指刺激皮肤、黏膜引起相应肌肉反射地收缩。76、平衡:是指身体保持一种姿势以及在运动或者受到外力作用时自动调整并维持姿势的能 力。77、蒙特利尔认知评估:是首个用于筛查轻度认知障碍的量表。78、关节松动技术:是指治疗者在关节活动允许的范围内完成的一种针对性很强的手法操作 技术,操作时常选择关节的生理运动和附属运动作为治疗手段。79、关节生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