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案范文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12174788 上传时间:2022-09-2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文《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案范文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课文《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案范文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课文《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案范文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课文《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案范文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课文《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案范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文《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案范文(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文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案范文教材分析:这篇悼词中,恩格斯代表全世界的无产阶级对马克思的伟大贡献进行了论述,并运用记叙抒情,叙述逝世情形,表达哀悼崇敬。全文层次清晰,结构谨严,显示了强大的逻辑力量。准确选用关键词语、修辞方法、严密长句,对_表情达意、表现形象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这些特点在第一课时的阅读教学中要有所体现。教学目标:(1)、了解马克思的伟大贡献,激发对马克思崇高人格的敬仰。(2)、理解_论述的严密逻辑性,体会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3)、悼词的文体特点,修辞、单句、复句等语法知识。教学重点:理清各段间的逻辑关系;分析马克思逝世情景及时对马克思伟大贡献的总论。教学难点:理解关键词、长句

2、的作用与表达效果。教法设想:本着启发诱导的原则,以剖析结构、理清思路的方式,把握全文逻辑关系;以理解关键词、解剖长句为突破口,进行深入细致分析。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人,作为万物的灵长,感情丰富、复杂、细腻。崇高卑劣、生老病死,激发了人类强烈的情感。同时,人们也以各种方式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价值判断,悼词就是人们表达哀悼的方式之一,而对于一个时代巨人的离去,这种方式就显得尤为必要。二、简介背景,检查预习:(1)检查预习:这篇悼词是谁在何时何地发表的?(2)教师作完整介绍:1883年3月14日下午两点三刻,马克思在伦敦去世;3月17日,在伦敦海持公墓举行了葬仪,恩格斯代表全世界无产阶级向自己

3、的导师表达了深切的悼念,发表了这篇著名的悼词。三、简介悼词的文体知识(出示投影):开头:介绍逝世时间、地点、情景等悼词(对逝者表示哀悼的话)主体:叙述逝者经历.产要成就、贡献结尾:表达哀悼,对生者提出希望要求四、范读全文,理清全文各段逻辑关系:(1)要求学生根据悼词的特点,找出_结构的三个部分,概述大意。(2)学生回答,教师总结;不幸逝世(第1段);贡献地位(第2至8段);深远影响(第9段)(3)在(1)、(2)步的基础上,深入解析全文的逻辑关系:全文9段间的逻辑关系如下(以图示法标明)科学理论贡献总说分说总说:表达崇敬悼念革命实践贡献五、分析课文:一、第一段:(1)、指名朗读本段;学生思考:

4、这一段介绍些什么?(逝世时间3月14日下午两点三刻;逝世地点-安乐椅;逝世情景-睡着了)(2)、讨论以下问题,将分析导向深入:1、为何将时间交代得如此具体?(表明这一事件影响巨大,值得纪念。)2、地点的交代有无深意?(教师介绍相关背景材料)如有,是何深意?3、不就死了,而说睡着了,运用的是什么修辞方法?其间包含着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讳饰的修辞方法;含蓄委婉,痛惜崇敬)(3)、小结该段:本段以记叙的方式,叙述马克思逝世的时间、地点、情景,虽是悼词的通用开头,但文字简练、准确,蕴含着无限的哀悼和敬仰。二、第二段:(!)、教师范读,注意突出对于对于、损失、空白这几个关键词语。(2)、讨论分析:这个人的逝世,对于欧美战斗着的无产阶级,对于历史科学,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1、指名缩句,找出主干。(逝世是损失)2、出示投投影,明确各具体成分。(这个人的逝世,对于欧美战斗着的无产阶级,对于历史科学,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3、抓住关键词,深入分析:1、损失、空白,说明马克思贡献巨大,无可企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