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我们的听力》教学设计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12174702 上传时间:2023-06-1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5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保护我们的听力》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保护我们的听力》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保护我们的听力》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保护我们的听力》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保护我们的听力》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保护我们的听力》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保护我们的听力》教学设计(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7 课保护我们的听力教学设计设计者:滨城区第一小学王素青教材分析:很多人喜欢长时间使用耳塞听声音很高、很强的音乐,但并没有意识到这正在对他的听力产生伤害。 在听力伤害中, 绝大多数是由于过高或过强的声音对鼓膜或耳内的其他组织持续造成损伤, 从而导致听力下降的。 因此,保护听力就是避免我们的耳朵受到过强或过高声音的侵害。 避免我们受到噪声侵害的根本方法就是控制噪声。从前一课中,学生了解了鼓膜在帮助我们听到声音中的重要作用,而且通过“鼓膜模型”的活动, 认识到鼓膜是非常薄的一层膜, 是很脆弱的, 这对于提高学生保护听力的意识将起到很大的作用。学情分析:在前几节课的学习

2、中, 学生们已经了解了我们能听到声音的原因, 知道了“鼓膜”震动的快慢直接会影响我们听到的声音的高低, 但鼓膜是非常薄的, 是很脆弱的,它不能承受很大的力, 这在上节课中个别组把鼓膜模型振坏可以证明, 这些都成为我们学习保护我们的听力提供了理论根据, 只要学生们善于联系日常生活实际,就会达到水到渠成的效果。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保护听力的资料,了解我们的听力经常受到哪些伤害,知道保护听力的做法。2、懂得过高或过强的声音会对我们的听力产生伤害,保护听力就是要避免我们的耳朵听到过高或过强的声音并控制噪声。3、认识到保护听力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用耳习惯和在公共场所保持素静的习惯。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

3、:认识到保护听力的重要性;体验人类听到声音的过程。教学难点:想出各种控制噪音的方法。教学准备:录音准备(噪音和轻音乐) 、玻璃瓶、纸、布、棉花、沙、水等。教学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1开门见山,引入课题:学生思考影响我们听力的因素。耳朵是我们的听觉器官,需要精心呵护,那么我们该怎样避免我们的听力受到伤害呢?亲身体验,探索发现:1、我们一起来听两小段声音,希望同学认真的听。(1)播放一段悦耳的音乐。(2)在播放一段嘈杂的声音。刚才我们听了两种声音,你听后有什么感受?如果我们长期处于这样的噪声坏境中,会给我们的听力造成什么影响?2、组织学生做降低和控制噪声的实验发声罐实验。教师边演示边介绍制作发声罐

4、的材料和方法,并让学生思考:我们怎样才能降低和控制发声罐的音量?3、交流小组实验结果,你想的办法能否控制发音罐的声音。4、交流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减少和控制噪声的方法,说一说人们为什么要这样做?(机器外壳、马路上的隔音壁、树木、音乐厅的墙壁、耳罩)特别提醒戴耳机,让学生们听老师搜集的一段新闻。1、学生听音乐谈感受,辨别乐音和噪音。2、学生分小组讨论控制发声罐的方法,制定改变“发声罐”发声的计划。有哪些办法可以减小“发声罐”发出的声音,或者听起来声音变小了?有什么办法可以让“发声罐”不发声?3、学生分小组亲自体验发声罐是否会继续发声。4、学生看戴耳机新闻,讨论日常生活中在公共场所我们应该如何做。2分

5、析总结,拓展延伸:学生思考噪音的作用, 提醒学生用辩其实任何事物都是两面性的,证的眼光看待噪音。 (警报器、火车汽笛虽然噪音对我们的生活是有害的。等都有提醒作用,此外还有噪声发电、噪但是噪音在我们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声施肥等)也发挥着作用。比如汽车喇叭有提醒作用,你们还能说出哪些方面是在利用噪声吗?板书设计:7、保护我们的听力怎样才能避免听力受到伤害?1.远离噪声 2. 控制物体发声在课堂、图书馆、电影院、医院等不同的公共环境中,应该控制自己的声音。3初夏早上六点,清亮透明的月儿还躲藏在云朵里,不忍离去,校园内行人稀少,我骑着单车,晃晃悠悠的耷拉着星松的睡眼。校园内景色如常,照样是绿意盈盈,枝繁叶茂,鸟儿歌唱。经过西区公园,看那碧绿的草地,飞翔中的亭子,便想起十七那年,在这里寻找春天的日子。本想就此停车再感受一遍,可惜心中记挂北区的荷塘。回想起冬日清理完荷塘的枯枝败叶,一片萧条4的景色:湖水变成墨绿色,没有鱼儿游动,四处不见了鸟儿的踪影,只有莲藕躺在湖底沉沉睡去。清洁大叔撑着竹竿,乘一叶扁舟,把一片片黑色腐烂的枯叶残枝挑上船。几个小孩用长长的铁钩把莲蓬勾上岸,取下里头成熟的莲子。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