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编制指南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12172105 上传时间:2023-07-2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6.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编制指南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编制指南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编制指南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编制指南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编制指南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编制指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编制指南(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附件1“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编制指南为深化实行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化教学全过程,推动“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转变,挖掘梳理各门课程的德育元素,完善思想政治教化的课程体系建设,充分发挥各门课程的育人功能,实现学院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和全员育人的大思政格局,特制定本指南。一、“课程思政”的含义“课程思政”不是一门或一类特定的课程,而是一种教化教学理念。其基本涵义是:高校全部课程都具有传授学问培育实力及思想政治教化双重功能,承载着培育高校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作用。“课程思政”也是一种思维方式,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有机、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化;体现在教学的

2、顶层设计上要把人的思想政治培育作为课程教学的目标放在首位,并与专业发展教化相结合。“课程思政”不是要变更专业课程的原来属性,更不是要把专业课改造成思政课模式或者将全部课程都当作思政课程,而是充分发挥课程的德育功能,运用德育的学科思维,提炼专业课程中蕴含的文化基因和价值范式,将其转化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详细化、生动化的有效教学载体,在“润物细无声”的学问学习中融入志向信念层面的精神指引。二、“课程思政”的目标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学问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运用可以培育高校生志向信念、价值取向、政治信仰、社会责任的题材与内容,全面提高高校生缘事析理、明辨是非的实力,让学生成

3、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三、“课程思政”的内容围绕“课程思政”目标,通过主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运用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引导学生正确做人和做事,各教学科目和教化活动,应结合以下内容进行教学设计。(一)师德风范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老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担当着神圣使命。传道者自己首先要明道、信道。高校老师要坚持教化者先受教化,努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决支持者,更好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要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为学生点亮志向的灯、照亮前行的路。(二)政治导向老师应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要“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坚持言传和身教相统一,坚持潜心问

4、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坚持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坚守“学术探讨无禁区,课堂讲授有纪律”的规则,不在课堂上传播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违反党的路途、方针、政策的内容或言论,使课堂成为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的主阵地。(三)专业伦理“专业伦理”教化是对将来从业人员驾驭并遵守的人与人之间的道德准则和职业行为规范的教化活动。老师要针对不同专业的高校生,即将来各行业的从业人员,在传授专业学问的过程中,明确将专业性职业伦理操守和职业道德教化融为一体,赐予其正确的价值取向引导,以此提升其思想道德素养及情商实力。(四)学习伦理“学习伦理”是人们在学习活动中建立起来的人伦关系和处理这些关系应遵守的法则,是基于

5、对类、群的伦理性相识和对学习内涵、价值、内容等方面的伦理反思和构建。课程思政功能的实现须要师生双方的共同努力,高校生应有良好的学习伦理,尊师重教、志存高远、脚踏实地、遵守纪律,在学习过程中体悟人性、弘扬人性、完善修养,培育理性平和的心态,让勤奋学习成为青春飞扬的动力。(五)核心价值“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老师要在课程教学过程中,结合理工、经济、人文、艺术等各专业门类的特点,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主要内容等有机、有意、有效地纳入整体教学布局和课程支配,做到专业教化和核心价值观教化相融共进,引导学生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

6、决信仰者、主动传播者、模范践行者。四、“课程思政”的原则“课程思政”不是每门课都要体系化、系统化地进行德育教化活动,也不是每堂课都要机械、教条地支配思政教化内容,而是结合各门课程特点,找寻德育元素,进行非体系化、系统化的教化。应坚持如下原则:1.实事求是原则2.创新思维原则3.突出重点原则4.注意实效原则五、“课程思政”的要求“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不仅应遵循一般社会科学探讨的原则,而且也应适合于思想政治教化学科的特别性原则。依据“课程思政”的内容和原则,提出如下基本要求:1.灌输与渗透相结合灌输应注意启发,是能动的认知、认同、内化,而非被动的注入、移植、楔入,更非填鸭式的宣扬教化。渗透应注意贴

7、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注意向社会环境、心理环境和网络环境等方向渗透。灌输与渗透相结合就是坚持春风化雨的方式,通过不同的选择,从被动、自发的学习转向主动、自觉的学习,主动将之付诸实践。2.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课程思政”教化元素,不是从抽象的理论概念中逻辑地推论出来的,而是应从社会实际中找寻,从各学科的学问与社会实践结合度中去找寻,不是从理论逻辑动身来说明实践,而是从社会实践动身来说明理论的形成,依据实际来修正理论逻辑。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3.历史与现实相结合历史是过去的现实,是现实的前身,现实是历史的延长,是将来的历史。“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从纵向历史与横向

8、现实的维度动身,通过相识世界与中国发展的大势比较、中国特色与国际的比较、历史使命与时代责任的比较,使思政教化元素既源于历史又基于现实,既传承历史血脉又体现与时俱进。4.显性教化与隐性教化相结合“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应坚持显性教化与隐性教化的结合。显性教化和隐性教化二者不是一种详细、单个方法的名称,而是一种类型的方法称谓。其中,前者指的是老师组织实施的,干脆对学生进行公开的道德教化的正规工作方式的总和。后者指的是引导学生在教化性环境中,干脆体现和潜移默化地获得有益学生个体身心健康和特性全面发展的教化性阅历的活动方式及过程。在此,通过隐性渗透、寓道德教化于各门专业课程之中,通过润物细无声、滴水穿石

9、的方式,实现显性教化与隐性教化的有机结合。5.共性与特性相结合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共性与特性的结合、统一性与差异性的融洽。就思想政治教化而言,教化目的的价值取向是一种共性、统一性,个体的独特体验则是事物的特性、差异性。“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必需遵循共性与特性相结合的原则,既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也应遵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6.正面教化与纪律约束相结合正面劝服教化是指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明辨是非、善恶,提高相识,形成正确观念和道德评价实力的一种教化方法。“课程思政”教化和教学,必需坚持以正面引导、劝服教化为主,主动疏导,启发教化,同时辅之以必要的纪律约束,引导学生品德向正确、健康方向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