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集唐朝的对外关系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12170521 上传时间:2024-01-30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集唐朝的对外关系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第集唐朝的对外关系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第集唐朝的对外关系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第集唐朝的对外关系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第集唐朝的对外关系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集唐朝的对外关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集唐朝的对外关系(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纽约唐人街 , 西方世界最大城市的华人聚居区之一,在美国西海岸的旧金山,也 有一个着名的华人社区。初建时,被当地人称作“唐人的城镇”。今天,在世界各 地移居海外的华人仍被称为“唐人”。唐,是中国富有魅力的别称,唐朝文明给世 界历史、世界文化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这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开放时代。作为当时世界上政治、经济、文化最发达的国家,唐朝的声威实际上超过了同 时期的世界强国法兰克王国、拜占庭帝国和阿拉伯帝国。“九天阊阖开宫殿,万 国衣冠拜冕旒。”盛唐诗人王维的诗句,描绘了各国使节到大明宫朝拜唐朝皇帝的 盛况。不同国家,不同民族和不同文化在这里汇聚,唐朝以博大的胸怀包容着一 切。陕西历史博物馆馆

2、长成建正:我想当时的交流应该是很广泛地,这个我们从我 们现在所处的这个壁画馆就可以看出来,因为里边就有那个客使图,就是在唐 朝的宫廷里边,准备接待一些外来的使者,这个外来使者呢,比较明显的,有来自 东方的,或者是日本或者是从朝鲜半岛,但是也有呢,那个额高鼻深目,长头发这 样的西方人的形象。以中国为中心的东亚文化圈在唐朝正式形成,在这个文化圈中的国家和地区有 着共同的文化要素,如汉字、儒学、律令制度、汉传佛教、科学技术等。朝鲜半岛 和日本都是这个文化圈的重要组成部分,朝鲜半岛是除中国本土之外,儒家思想影 响最深远的地区,在韩国,直到今天,仍然保持者对孔子隆重的祭祀仪式。位于首 尔的成均馆是韩国着

3、名的儒学研究教育中心,它是由朝鲜皇家支持建造的一所国家 最高教育机构,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是东亚最古老的学府之一,从这里毕业的学 生,大多成为贵族领袖或者学者。他们对朝鲜社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数百 年来,人们每年都要在这里举行盛大的释奠礼,祭祀孔子等古圣先贤韩国首尔成均馆礼仪部部长朴光泳:这个释奠是为了显示我们继承了圣人的思 想和教导,包括孔子、孟子,并立志践行效仿他们的正道,所以说每年春季和秋 季,在成均馆和全国的乡校都会奉行这样盛大的释奠。中国与朝鲜半岛交往历史悠久,公元 7 世纪中叶,新罗统一朝鲜半岛,结束了 长期分裂割据的局面。唐王朝与新罗形成册封与朝贡的关系,新罗开始全面仿照唐

4、 制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国家。为了更广泛深入的研究和吸收中国文化,新罗不断派遣 留学生来唐朝学习,很多留学生长期在中国生活和学习。唐太宗曾表示,对本国人 和外国人要一视同仁,爱之如一,并准许外国留学生参加科举考试,获得功名。在 新罗留学生的心目中,能够在唐朝科举及第是极其荣耀的事,当然这也使极其艰辛 的,其中最着名的一位是崔致远。崔致远十二岁入唐,临行前父亲激励他说,十年 之内如果不能考取进士,则不要再称是我的儿子,由此可见新罗人对唐朝科举考试 的重视。经过勤奋学习,崔致远终于在十八岁那年进士及第,在中国生活十六年 后,崔致远告别了这个第二故乡,回到新罗,他被韩国学界尊为汉文学鼻祖,他用 汉文所写

5、的着作流传至今。韩国首尔成均馆礼仪部部长朴光泳:实际上崔致远正是因为在韩国弘扬儒学, 所以他的牌位被供奉在这里的大成殿里。也正是从时期开始,日本开始广泛接受唐代文明的影响,各级学校确定以儒家 经典为主要教科书,日本至今尚存有十五处有影响的孔庙,其中影响最大的是,汤 岛圣堂,地处今天的东京都文京区。中国社科院世界历史所研究院徐建新:日本社会的人文关系,还有日本社会的 价值观,伦理观中还仍然包含着丰富的儒学思想,儒学至今还对日本产生着潜移默 化的影响在今天的日本,人们仍主要使用天皇的年号纪年,如昭和、平成等等。使用年 号的传统是从公元 7 世纪中叶开始的,那时的日本社会正处于内忧外患中,旧的姓 氏

6、、部民制度弊端严重,面临瓦解。很多有识之士决心开始变革。这里是奈良。穿过这片稻田,有一座古老的寺院飞鸟寺,飞鸟寺是日本最古 老的佛教寺院,也是重要的考古发掘现场。如今,每天有很多的日本学生来这里学 习这段日本转折时期的历史,公元 645 年,一场轰轰烈烈的政治变革发生在这里。 这座纪念碑见证了这次变革,它结束了大豪族的垄断政权,开始了日本着名的“大 化改新”。日本大阪历史博物馆博士关山藤原浩:为了生存,他们必须改革政治制度。这 就意味着,天皇是国家的权力中心,并实施新的政策,也就是说变成中央集权制, 以强大国家,使国家重生,大化改新是以唐朝律令制度为蓝本的。大化改新,是以唐朝的律令制度为蓝本。

7、大化,也是日本天皇模仿中国建立的 第一个年号。就在大化改新的关键时刻,中日之间突然爆发了一次战争。公元 663 年 9 月,日本水军救助被唐朝与新罗联军击败的百济旧部,在朝鲜半岛中部的白江 口,与唐朝水军遭遇。当时,日军有 800 艘战船和近四万人的军队出战,而唐军应 战的只有 170 艘战船和 7000名将士。凭借数量上的优势,日军信心满满不断发起进 攻。唐军沉着应战,严密防守,日军多次试图突破唐军的防线,唐朝军队予以回 击,摧毁了日军左右两路的军舰,从两侧围困日军,使日军进退两难。最终日军损 失了 400 艘战船,数万人伤亡,这是历史上中日第一次战争,也是日本古代史上最 惨痛的一次失败。战

8、争,并没有终结两国的友好关系,在近距离感受了唐王朝的强 大之后,日本加快了求法唐朝的进程。这不禁让人想起明治维新与二战之后,日本 大规模的学习西方文明的情形北京大学教授吴宗国:那么这时期他们派遣遣唐使到中国来,一开始最主要的 目的就是要学习中国的政治制度、法律制度,来推动他们自己政治制度的变革,那 么最方便的,对日本的这个制度的发展确实起了很大的作用。在奈良平城京历史博物馆展出了一艘遣唐使船的模型。在整个唐朝时期,日本 总共向中国派了十九批遣唐使,学习、吸纳唐朝的方方面面。因此,日本在社会制 度、城市建设、科学技术、工艺美术,文学语言、宗教思想方面都在发生着深刻的 变革,这样的变革使日本不久就

9、迎来了它的繁盛时期。在公元八世纪的百年中,日 本大部分时间都定都于平城京,即今天的奈良。平城京完全是模仿当时的长安城建 造的,城市规划与建筑风格几乎一模一样。那时候,在朝堂上,大臣们竞相模仿中 国的礼节和生活习俗,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所用的器物也和唐朝同时期的基本相 似,特别是三彩艺术唐朝的标志性工艺。陕西省唐三彩艺术博物馆研究员尹夏清:唐三彩是中国首创的,之后的新罗三 彩,包括日本的奈良三彩都有仿烧,包括波斯三彩也受了影响,所以它也是中西文 化交流的一个承载物。每一批遣唐使回国时,都会从中国带回大批儒家经典、佛经、诗集。如今,名 闻天下的的奈良东大寺,正仓院珍藏着这些珍宝,而且文物类型很多,有

10、佛教法 器、书画艺术品,还有丝织品、瓷器、乐器等日常用品。琵琶,是唐代流行的乐 器,但唐代的琵琶今天已不可见。但在正仓院中仍保存着几把精妙绝伦的唐代琵 琶,四弦、五弦都有,且在正仓院所藏文书中还发现了 天平琵琶谱 ,纯用唐法 一些仿照唐朝的文物也异常珍贵,正仓院今天保存着 40 叠屏风,其中最有名的一 组鸟毛立女屏风,其中的仕女图像与唐代大画家周舫簪花仕女图的构图如 出一辙。而“树下美人图”的艺术构思则是唐代常见的图像模式。据研究,正仓院 的这件屏风是日本作品,是对唐代仕女图的模拟。中国书法艺术在唐朝达到一个高 峰,日本朝野上下都以学习中国书法为荣,创立日本佛教真言宗的空海大师曾长期 在中国学

11、习。在中国,他跟随唐代着名书法家韩方明学习书法,刻苦练习,终于得 到了颜体的真传。高野山灵宝馆馆长兹恩静香:特别是空海大师善于中国书法,他把中国书法写 入到日本文化。日本至今所使用的文字,是在汉字的基础上,省略或简化创造出来的。起初日 本将汉字称作“真名”,而这种日本字母就被称作“假名”,在“假名”的创制和 传播过程中,从唐朝留学归国的空海大师、吉备真备等人可能发挥过重要作用。空 海大师,是日本历史上备受尊崇的高僧大德,他在大唐学习密法。回国后,在距离 大阪不远处的高野山创立佛教真言宗,如今,高野山成为日本最神圣的佛教场所。佛教于公元 6 世纪中叶经朝鲜传入日本,经过一百年的发展,到了奈良时代

12、, 已经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圣武天皇在位时修建了壮丽宏伟的皇家寺院,铸造了日本 最大的毗卢遮那佛的铜像安放寺中。应日本天皇与佛教界之邀,从玄宗天宝二年 (公元 743 年)开始,律宗高僧鉴真先后五次试图东渡日本,均因为各种原因而失 败,在第五次航行的过程中,他不幸双目失明。公元 753 年,六十六岁高龄的鉴真 勇敢地踏上了第六次渡日之旅,最终于这一年年末,他与一批忠实追随的弟子一起 踏上了日本国土。在日本的十年期间,鉴真为佛教文化以及唐文化在日本的传播做 出了巨大贡献,鉴真在日本享有极高的地位,被尊为“过海大师”,甚至被日本学 者称为“天平之甍”,意为他的成就足以代表天平时代的文化高峰。中国社科

13、院世界历史所研究院徐建新:他向日本传递了很多当时中国的先进文 化,包括书法、建筑技术,还有日常生活的很多先进的中国的文化要素,他是这些 文化使者群体中一个非常典型的人物与唐朝友好交往的 200 多年间,日本社会上至天皇,下至平民百姓深受唐文化的浸染。他们吟诵唐诗,欣赏唐乐,互相行唐礼,唐朝风格的艺术品、唐式服装、 唐式点心和餐具随处可见。唐风的影响,深入到日本生活的各个层面,这种影响是 如此深刻,不仅跨越了横亘在两国之间波涛汹涌的海峡,而且跨越了上千年的岁 月。能剧是一种舞台剧,也是源自唐朝的娱乐形式,在公元8 世纪被带到日本。日本能剧表演者茂山茂:能剧取材于人们的日常生活,然后用喜剧的形式表

14、现 出来。比如,夫妻吵架和现在的没什么区别。出门男人是主导,进门是女人主导, 有很多有趣的故事,这些在现代社会也一样。围棋,大约 2500 年前起源于中国,这种战术游戏是在两个人之间进行,在唐朝 时传到日本和朝鲜。宣宗的时候,一位日本王子入贡,令唐朝君臣感兴趣的是这位 王子擅长围棋。于是,唐宣宗让棋待诏顾师言与日本王子对弈,所谓棋待诏,就是 陪同皇帝下棋的专业棋手,顾师言就是这样一位国手。日本王子的棋艺也非常精 湛,黑白两色的棋子交错落在棋盘上,两人你来我往互不相让,最后经过长时间的 苦苦思索,顾师言下出了一手出人意料的妙招,日本王子不得不认输,这局对弈留 下了一段两国文化交往的佳话。这是一所

15、位于大阪的专业围棋学校,森山先生是学校的创始人,他教授的是最 高级别的学生。日本大阪职业围棋手直木森山:我是围棋九段,我从十岁开始学习下围棋,现 在我四十八岁了,已经下了三十八年。中国的规则在大陆和台湾通用,在朝鲜、韩 国等其他国家采用日本规则,但是本质上是没有差别的。基本的胜负方法是一致 的,就是基本的计算方法有些差别。军事家喜欢围棋,因为可以看做是一场模拟的 战争,这就是他们为什么喜欢战略战术游戏的原因。逐渐趋同的,还有人们的日常生活习惯,比如:茶道。今天作为文化传承的符 号在日本非常盛行。在唐朝学习的日本僧人带回第一颗茶树种子,喝茶,成为日本 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他们把喝茶时特有的仪式

16、称为茶道。茶道,甚至被称为东 洋精神的真髓。在东京的神庙里,一位僧人在表演江户时期的茶道。随着时代的发展,茶道的 形式也不断演变,但是其精华一直流传下来。跟中国一样,他们不只是一种饮品, 是文化的精髓,代表了精神境界:和谐、敬意和纯粹。这个时候,日本的服饰样式 和着装风格深受唐朝影响,逐渐与中国趋于一致。我们今天所看到的日本传统服装 和服,就有着当年唐服的影子,今天,唐朝服饰的神韵在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 早已不见踪影,而日本的和服却延续了下来。毛利由纪子女士是和服设计师,她是 西阵织和服协会的副馆长,也是学院的院长,她几乎每天都穿和服。日本西阵织和服学院院长毛利由纪子:当时,有遣唐使出使隋朝两次,之后日 本也派遣唐使去唐朝。所以引进的不仅仅是隋唐的服饰,还有都城的管理和政治 等,很多服饰都通过朝鲜半岛传入日本,从奈良时期到平安时代中期,日本的服饰 是完全仿照中国的。随着遣唐使而传入日本的,还有各种食品烹调方法和餐具,比如筷子。日本人 普遍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