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基考试心内科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12170466 上传时间:2022-08-18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1.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基考试心内科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三基考试心内科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三基考试心内科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三基考试心内科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三基考试心内科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三基考试心内科》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基考试心内科(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三基考试心内科名词解释 1心房颤动的治疗原则:房颤的治疗包括转律与维持窦律、控制心室率和抗凝治疗三 个方面。2急性冠脉综合征:是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溃,继发完全或不完全闭塞性血栓形成为病 理基础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UA)、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和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3AdmsStrokes 综合征:各种形式的心律失常,如窦性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等,使心脏 泵血不足,导致脑部缺血缺氧,患者山现暂时性意识丧失,甚至抽搐,称为 AdamsStrokes 综合征4Kussmaul 征:缩窄性心包炎患者吸气时周围静脉回心血量增多,而已缩窄的心

2、包使心室失去 适应性扩张的能力,致使静脉压力升高,吸气时颈静脉扩张更明显,称为Kussmaul征。5. SSS: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是由窒房结及其周围组织病变导致功能减退,产生多种心律失常 的综合表现。其心电图表现包括持续而显著的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与窦房阻滞、快慢综合征。6文氏现象:即II度I型房室传导阻滞,发现为P-R间期进行性延长、直至一个P波不能下传 心室。相邻的RR间期进行性缩短,包含受阻P波在内的RR间期小于正常窦性PP间期的2倍。7.Eisenmenger 综合征:先天性心脏病如房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或室间隔缺损患者晚期由 于重度肺动脉高压,原来的左向右分流变成右向左分流而从无

3、青紫发展到有青紫,称为 Eisen menger 综合征。8高血压急症:是指在短时间内(数小时或数天)血压重度升高,舒张压130mmHg和(或)收缩压200mmHg,伴有重要器官组织如心脏、脑、肾脏、眼底、大动脉的严重功能障碍或不可逆性损害。9. 主动脉瓣狭窄三联征:呼吸困难、心绞痛、晕厥。10. Osler结节: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手指和脚趾垫出现的豌豆大的红色或紫色痛性结节,较常 见于急性患者。11稳定型心绞痛:在冠状动脉狭窄的基础上,由于心肌负荷的增加引起心肌急剧的暂时的 缺血与缺氧的临床综合征。其特点是阵发性前胸压榨性疼痛感觉,主要位于胸骨后,可放射至心前 区和左上肢尺侧,常发生在劳力负

4、荷增加时,持续数分钟,休息或用硝酸酯类制剂后消失。此种典 型的发作至少持续 2 个月稳定不变(包括频率、持续时间和诱发因素)称为稳定型心绞痛。12变异型心绞痛:由于冠状动脉的一个大的分支发生短暂的、局部痉挛收缩,引起心肌缺血, 心绞痛发作。其发作与心肌耗氧量无明显关系,常发生于休息时,心电图有短暂的 ST 段抬高或异常 T 波的假性正常化,严重时可出现室性心律失常或房室传导阻滞,甚至可合并急性心肌梗死和猝死。13预激综合征;指在正常的房室结传导途径以外,沿房室环周围还存在着附加的房室传导束。预激综合征布以下几 种类型:WPW综合征、LGL综合征和Mahaim预激综合征。14KerlyB 线:在

5、 x 线胸片上肺野外侧清晰可见的水平线状影,是肺小叶间隔内积液的表现, 是慢性肺淤血的特征性表现。15. RONT:室性期前收缩落在前一个心搏的T波上,处于心室易颤期,容易发生心室颤动。16尖端扭转性室速:是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的一个特殊类型,其发作时 QRS 波群的振幅与波 峰呈周期性改变,宛如围绕等电位线连续扭转,故得名。17. 心律失常:指心脏冲动的频率、节律、起源部位、传导速度和激动次序的异常。18. 心脏电复律:指在严重快速型心律失常时,用外加的高能量脉冲电流通过心脏,使全部或 大部分心肌细胞在瞬间同时除极,造成心脏短暂的电活动停止,然后由最高自律性的起搏点(通常为 窦房结)重新主导心

6、脏节律的治疗过程。心室颤动时的电复律治疗也常被称为电击除颤。电复律分为 同步电复律和非同步电复律两种方式。19肥厚型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hypertrophiccardiomyopathy, HCM)是以心肌非对称性肥厚、心室腔变小为特征,以左心室血液充盈受阻,舒张期顺应性下降为基本病症的心肌病。根据左心室 流出道有无梗阻又可分为梗阻性肥厚型和非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20心力衰竭:指在有适量静脉回流的情况下,心脏排山的血液不足以维持组织代谢需要的一 种病理状态。问答题 1动脉粥样硬化的易患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1) 年龄、性别:40 岁以上中、老年人及男性多见,女性于绝经期后发病迅速增多。(2

7、) 高脂血症:总胆固醇(TC)、甘油二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特别是氧化的低密度脂蛋 白或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增高,高密度脂蛋白(HDL)、载脂蛋白A降低,均属易患因素。(3) 血压:收缩压和舒张压增高都与本病相关。(4) 吸烟。(5) 糖尿病和糖耐量异常。2调脂治疗的目标水平为:(1) 无动脉粥样硬化,无冠心病危险因子,TC572mmol/L,TG1 70mmol/L,LDL-C364mmol/L。(2) 无动脉粥样硬化,有冠心病危险因子, TC5.20mmol/L,TGl.70mmol/L,LDL-C3.12mmd/L(3) 有动脉粥样硬化,TC468mmol/L,TG7

8、5 岁者,一律用华法林。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合并房颤,尤其是经过置换人工瓣膜的患者,应用华 法林抗凝。超过 48h 未自行恢复的房颤,在需要直流电或药物复律前,服用华法林 3 周,复律服华 法林4周。华法林起始量一般为23mg,应用时监测INR,使其值在23。老年人INR推荐靶目标 为2.5。对于75岁以上的老人,INR的靶目标应为202.5。4不适当窦速是指无明确的生理、病理诱因,静息状态时窦性心率加快。诊断标准:Hol ter监测白天心率100次/分,而夜间心率正常; 心动过速和相关症状呈非阵发性; P波形态与心内激动顺序和窦性心律时一致; 除外继发性原因(如甲亢、嗜铬细胞瘤、心衰、贫血、心肌

9、炎等)。5降压目标:高血压病人血压应控制在 140/90mmHg 以下,合并糖尿病或肾脏病变的病人血压 应控制在 130/85mmHg 以下。药物治疗:采用小剂量开始使不良反应减至最低,如有效可根据年龄和降压反应逐步增加 剂量以获得最佳疗效; 最好采用一日一次给药而能保持24h降压作用的药物,以便平稳降压,提高治疗的依从性; 为提高降压效果而不增加不良反应,可采用两种药物低剂量联合; 除非有特定适应证,大多数高血压病人可从利尿剂、B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拮抗剂(CCB)、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a受体阻滞剂中任选一种开始; 为达到降压目标,大多数高血

10、压病人须联合两种及两种以上药物。日前认为以下联合比较合理: ACEI(或ARB)和利尿剂、二氢吡啶类CCB和B受体阻滞剂、ACEI和二氢吡啶类CCB、利尿剂和B 受体阻滞剂、a受体阻滞剂和B受体阻滞剂。6少数高血压病人发病急骤,血压显著升高,舒张压2130mmHg,收缩压也显著升高,伴以剧 烈头痛、恶心呕吐或心力衰竭肾脏损害、高血压脑病等表现,必须迅速使血压下降,以静脉给 药最为适宜,以便随时调整药物剂量。主要静脉用降压药有硝普钠、硝酸甘油、酚妥拉明、尼卡地 平、乌拉地尔等。7NYHA 心功能分级:I级; 患者有心脏病,但体力活动不受限制。般体力活动不引起过度疲劳、心悸、气喘或心绞痛。II级:

11、患者布心脏病,以致体力活动轻度受限制。休息时无症状,一般体力活动引起过度疲劳、 心悸、气喘或心绞痛。III级:患者有心脏病,以致体力活动明显受限制,休息时无症状,但小于一般体力活动即引起 过度疲劳、心悸、气喘或心绞痛。W级:患者有心脏病休息时也有心功能不全或心绞痛症状,进行任何体力活动均使不适增加。8慢性心功能不全的治疗包括:(1) 病因治疗包括治疗原发病和消除诱因。(2) 减轻心脏负荷:适当休息; 控制水、钠摄入; 合理使用利尿剂; 使用血管扩张剂。(3) 增加心排出量:洋地黄类;非洋地黄类正性肌力药,多巴酚丁胺,磷酸二酯酶抑制剂。(4) 抗肾素一血管紧张素系统相关药物的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

12、酶抑制剂(ACEI); 抗醛固酮制剂的应用。(5) B受体阻滞剂:治疗过程应从小剂量开始,缓慢递增,尽量到达靶剂量。9舒张性心功能不全的治疗与收缩性功能不全的治疗有所差别,宜选用B受体阻滞剂、钙通 道阻滞剂、ACEI,尽量维持窦性心律,对肺淤血症状明显者,可适量应用静脉扩张剂或利尿剂,无 收缩功能障碍时禁用正性肌力药。10.立即尝试捶击复律:从2025cm高度向胸骨中下1/3段交界处棰击l2次,部分患 者可瞬间复律。(2) 清理患者呼吸道,保持气道通畅。紧接着行人工呼吸、胸外按压,电击复律等基本生命支持 措施。11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UA)、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13、(NSTEMI和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病理机制: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不稳定及伴随的血小扳聚集、血栓形成,从而导致不同 程度的心肌缺血。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局部和全身炎症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中起重 要作用。12心肌梗死的诊断要点:确诊需符合下述3项标准中的2项:持续性缺血性胸痛; 心电图出现心肌缺血、坏死的ST段抬高与异常的Q波形成等动态变化图形; 心肌酶普、心肌损伤标志物肌钙蛋白I或T升高且有动态变化。13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症状有:(1) 心前区绞痛。(2) 全身症状,包括发热、心动过速、白细胞增高。(3) 胃肠道症状,如恶心、呕吐、腹胀。(4) 心律失常,如室性期

14、前收缩或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5) 低血压或休克。(6) 心力衰竭。14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原则:一是预防心律失常性猝死; 二是尽快使心肌获得再灌注,以限制和缩小梗死面积,从而维持心功能。15. (1)溶栓治疗:症状出现后越早进行溶栓,降低病死绿效果越明显,但对612h仍有胸痛及 ST 段抬高的患者进行溶栓治疗仍可获益。溶栓剂的使用方法:国内常用尿激酶,目前建议剂量为150万U于30min内静脉滴注,配合肝素皮下注射750010000U,每12h 一次;或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每天2次。新的溶解血栓制剂有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首 先静脉注射15mg,继之在30min内静脉滴注075

15、mg/kg(不超过50mg),再在60min内静脉滴注O. 5mg/kg(不超过35mg)。给药前静脉注射肝素5000U,继之以1000U/h的速度静脉滴注,以APTT结 果调整肝素给药剂量,使 APTT 维持在 6080s。(2) 介入治疗:直接 PTCA 与溶栓治疗比较,梗死相关血管再通率高,达到心肌梗死溶栓试验 (TIMI)3 级血流者明显增多,再闭塞率低,缺血复发少。且出血的危险率低(尤其是脑出血)。溶栓 效果差也可进行补救性治疗。16房颤的治疗包括转律与维持窦律、控制心室率和抗凝治疗三个方面。房颤伴旁道前传或本 身血流动力学不稳定者应首选电复律治疗;普罗帕酮急性转复率为 60;Ill类药物的急性转复率为70%左右。维持窦律治疗以III类药物为主。控制心室率以B受体阻滞剂、 洋地黄及钙通道拮抗剂为主。持续性房颤必须抗凝,药物以华法林首选。导管射频消融对阵发性房 颤的治疗成功率为 85%左右,而非器质性心脏病的持续性房颤或慢性房颤的治疗成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