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盛华社会心理学笔记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12170125 上传时间:2023-06-03 格式:DOC 页数:51 大小:3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盛华社会心理学笔记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金盛华社会心理学笔记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金盛华社会心理学笔记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金盛华社会心理学笔记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金盛华社会心理学笔记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金盛华社会心理学笔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盛华社会心理学笔记(5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 社会心理学及其发展第一节 社会心理学的界定一、两种研究倾向 心理学取向 社会学取向界定 研究人的思想,情感和行为 研究不同水平的交往,如 如何受到他人存在的影响 个人之间、群体之间、个 人与群体之间强调重点 个体 团体和社会理解行为的途径 分析状态和人格等 分析社会变量(地位角色)首要目标 预测行为 描述行为方法 以实验为主兼调查 调查与参与观察二、社会心理学的界定几个较具影响的界定Allport(1968):是研究人的思想、情感和行为如何受到真实或想象的他人存在的影响的学科Myers(2002):是研究人们相互理解、相互影响和相互关系的科学。Baron(2003):个体在社会情境中,

2、如何表现出其特殊的社会行为,如何表达其内在的思想和情感,以及为什么会表现出其特殊的社会行为,为什么会产生其特殊的社会思想和情感。金盛华(2005):是研究社会相互作用背景中人的社会行为及其心理根据的科学。第二节 社会心理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一、社会心理学与社会学社会学社会心理学研究取向与侧重点着眼于社会本身,注重社会、群体结构、功能变化等问题着眼于社会背景下的个人,关注社会相互作用对人的影响研究方法社会调查法相关性研究 实验室实验,现场实验 注重因果关系的揭示二、社会心理学与人格心理学人格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研究对象个体内部的心理过程个性的结构等人在社会情境下的行为研究着眼点个体差异在某一社会情境下

3、的共性研究层面有关人的行为的基本理论探索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具体社会心理与行为问题的研究三、社会心理学与人类文化学人类文化学社会心理学研究对象不同文化背景下或同一区域不同历史时期的人的行为比较研究某一特定文化背景下的行为研究研究方法 社会调查法 资料分析 实验室实验,现场实验第三节 社会心理学研究范畴一、社会心理发展二、社会认知三、社会互动四、社会影响第四节 社会心理学的发展一、史前思想积累阶段(19世纪上半叶)古希腊时期(哲学思辨)代表人物:孔子、孙子、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推动社会心理学发展的直接原因: 19世纪下半叶社会和科学的发展(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 资本主义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人口增长、

4、犯罪增加、竞争、失业)1897,鲍德温创造“社会心理学”提法二、产生阶段(19世纪中叶20世纪20年代) 3个重要事件,4位重要人物1、1908 罗斯和麦独孤分别出版社会心理学2、1919冯特完成十卷本民族心理学:对于语言、神话和道德的发展规律的探讨3、1924 奥尔波特社会心理学教材三、迅速发展期认知心理学的发展社会认知的研究后现代思潮的影响现代社会心理学的四大基本原则:1、S.P应该也确实有一个基本的研究领域;2、在该领域可以找到人类行为的普遍特征;3、最可靠的方法是实证法;4、可以建立一套可靠而中立的真理后现代社会心理学的四大原则的变化:1、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只是在特定的社会常规中运作的结

5、果;2、无法在研究领域里找到普遍性规律;3、研究工具有时会成为误导人思维的工具;4、实证研究是否是获得真理的必要途径值得怀疑。第五节 社会心理学的现状与趋势一、西方社会心理学现状与趋势 美国注重现实问题,指向应用 欧洲注重问题的提升,指向理论建构二、我国社会心理学现状与趋势 大陆 1982年后才得以发展 台湾 本土社会心理学研究:面子问题,中庸思考题1、什么是社会心理学?2、 结合案例分析社会心理学与社会学、个性心理学和文化人类学的异同3、举例说明社会心理学研究的范畴 4、了解社会心理学的发展历程5、收集资料深入理解社会心理学的发展趋势第二章 社会心理学理论第一节 强化导向的SP理论一、强化理

6、论溯源二、强化理论的核心概念:联结 强化 模仿三、社会学习理论:注意 保持 复制 动作再现四、社会交换理论人际互动是收益与代价的社会交换 收益代价 关系 维持 收益代价 关系 破裂 收益 代价 内心不安 收益 代价 愤怒第二节 认知导向的SP理论一、认知失调理论(Festinger,1957)(一)基本假设1、认知因素间的三种关系:相互无关,一致的认知,不一致的认知2、 假设:意识到认知间的不协调是令人很不舒服或讨厌的;因此人们产生了减少失调感的 动机(二)认知失调的条件1、逻辑的违背;2、文化价值冲突;3、观念层次冲突;4、新旧经验的矛盾(三)认知失调的程度1、与某一认知的重要性成正比 2、

7、失调认知数目与协调认知数目的比例(四)减少和消除认知失调的途径1、改变不协调中的一种2、增加协调认知二、社会同一性理论(Tajfel, et al., 1982, 1987) 基本观念:群际冲突和群际歧视产生的原因是社会分类、群际比较及人们对积极社会同一性的追求。三、自我类化理论(Tajfel, Turner, 1982)1、类化2、社会类化3、类化的作用加强效应4、自我类化理论完成群体的高认同和高凝聚力第三节 角色理论 (Mead, 1934;Cooley,1902)一、基本观点:是一种试图从人的社会角色属性,解释社会心理和行为的产生和变化的社会心理学理论取向。由于这一理论的基础概念是角色,

8、其基本原理也是借助与戏剧比拟来阐发的,故称为角色理论。认为人们是按照所处的社会地位、身份去解释个人或群体的行为。强调社会环境对行为的定向作用二、角色理论的来源社会学来源-符号互动论(symbolic interactionism) 最初是由布鲁默(H.Blumer,1937)在一本由莎密特(E.P.Schmitt,1937)主编的人与社会的著作中提出的,布鲁默在1969年则专门出版了符号互动论一书,专门阐述了该理论的原理。符号互动论的基本假定: 人对事物所采取的行动是以这些事物对人的意义为基础的。 这些事物的意义来源于个体与其同班的互动,而不存于这些事物的本身之中。 当个体在应付他所遇到的事物

9、时,他通过自己的解释去运用和修改这些意义。人类学来源-结构功能论(structural functionalism) 认为一个社会系统是由各种社会身份和地位构成的,执行这些社会功能的正是这些身份和地位构成的结构。 这种结构是人们相互之间动力关系的引导体系,并决定人们的行为。 角色则是个人在特定社会身份上的表现,一个人对他的一切行为,都是由其社会身份的功能意义决定的。心理学来源-角色扮演技术三、主要概念角色期望:周围人依据某人在社会中所处的地位和角色,对其社会行为产生的要求和期望。镜象自我:从他人的表情和态度中看到的自我。 角色获得:能够按照社会期望形成自我并在这个框架中行动。角色间冲突:个体不

10、同角色之间互不相容时产生的冲突。社会环境对行为的定向作用。角色内冲突:同一种角色内由于不同的角色期望而产生的冲突。第四节 自我价值定向理论(金盛华,2005)一、基本观点1、人需要解释世界2、人需要解释自己3、自我价值是个人的意义定义体系4、人寻求自我价值5、自我价值定向和自我价值状况决定个人的行为二、基本概念1、自我价值 2、自我价值定向 3、自我价值感4、自我价值支持 5、自我价值保护思考题:1、举例说明社会学习理论和社会交换理论的基本观点2、理解认知导向的几种理论,并对其比较3、利用角色理论分析自身的角色及曾遭遇的角色冲突,提出可能的解决途径4、运用自我价值定向理论解释个人的一些社会行为

11、。第三章 SP研究方法第一节SP研究的方法学路径一、现象揭示研究 探索描述研究:x是什么? 描述二、关系解释研究 相关研究: x y 预测三、因果了解实证研究 纵向研究:x y 因果关系第二节 具体研究方法一、观察法 二、档案法 三、调查法 四、现场实验 五、实验室研究第三节 SP实验研究的变量与操作一、 变量自变量,因变量,干扰因素,无关因素 二、操作 自变量: 差异性;实验条件的作用同等性 因变量:操作性定义;同等的被记录性三、研究的控制与误差 (一)随机分配 (二)误差控制研究者影响 被研究者的影响误差控制研究中的偏向问题1、研究者的偏向期望效应(对结果、对被试)避免方法:双盲法, 用录

12、音带播放指导语2、被试的偏向(1)实验效应 (2)社会赞许性倾向 避免方法:要求其尽量自然反应,参与观察法, 隐瞒真实目的第四节 研究原则一、客观性原则 二、分析与综合原则 三、交互作用分析原则四、宏观与微观统一原则 五、伦理性原则补充:研究中的伦理道德问题 (一)表现1、侵犯隐私的问题2、哄骗被试的问题3、心理不安的问题弱点的发现4、被试可能遭受实质伤害的问题(二)哄骗的使用与处理1、使用优点:保证研究的可信性缺点:引起被试反感与愤怒;身心伤害2、处理方法活跃的扮演角色限制:实验枯燥,被试很难高度介入;被试在开始前已确定行为方式3、使用原则a、不得已的情况下使用b、权衡利弊结果VS被试的伤害

13、c、知晓同意d、实验后的真实告白思考题1、分析三种研究的方法学路径各自使用的具体研究方法2、了解社会心理学的五种具体研究方法在社会心理学研究中的应用与优缺点3、社会心理学研究中涉及到的伦理道德问题有那些4、试举例说明哄骗在社会心理学研究中的应用及其可能产生的问题第四章 社会化第一节 社会化的理解一、社会化的内涵个体在社会影响下,通过社会知识的学习和社会经验的获得,形成一定社会所认可的心理行为模式,成为社会成员的过程。二、不同学科对社会化的研究偏向三、社会化的基本途径(一)社会教化内容:教授基本的生活技能;教导行为规范;培养社会角色;树立面向未来的生活目标分类:系统、正规的VS非系统、非正规(二)个体内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