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岱山县船舶工业产业链的研究与思考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12168193 上传时间:2022-09-1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拓展岱山县船舶工业产业链的研究与思考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拓展岱山县船舶工业产业链的研究与思考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拓展岱山县船舶工业产业链的研究与思考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拓展岱山县船舶工业产业链的研究与思考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拓展岱山县船舶工业产业链的研究与思考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拓展岱山县船舶工业产业链的研究与思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拓展岱山县船舶工业产业链的研究与思考(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拓展岱山县船舶工业产业链的研究与思考发展与统计 第二期 2010年4月1日 近年来,我县紧紧抓住浙江省大力开发海洋经济的战略机遇,凭借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岸线资源,船舶工业得到了持续快速发展,但船舶工业产业链尚未真正形成。船配业作为船舶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涉及领域广,拉动经济能力强,技术含量高的特点,加快船配业的发展,对于拉伸船舶工业产业链,推进我县船舶修造基地建设,全面建设海洋经济强县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对我县船配制造业发展现状进行了优劣势分析,并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和建议,供领导和有关部门参考。 一、 岱山船舶配套业发展现状 岱山地处长江三角洲前沿,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得天独厚,港口、

2、旅游、海洋、风能等资源非常丰富。近年来,浙江省委、省政府把船舶工业作为全省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的重点产业之一,明确船舶工业主要向舟山集中布局,并在我县建立了全省首个船舶修造产业基地。随着金海湾、常石、东邦、中基等一大批修造船项目相继建成投产,船舶工业已一跃成为我县的支柱产业。目前,全县拥有规模以上船舶企业13家,船坞12座,其中万吨级以上船坞12座,最大船坞50万吨,总坞容量234万载重吨,年造船能力达到1000万载重吨以上。2009年,全年实现造船完工量249万载重吨,承接新船订单量835万载重吨,年末手持船舶订单量1399万载重吨,三大指标处于全国前列。全年船舶工业实现产值172亿元,同比增

3、长119.8%,拉动工业经济增长65.4个百分点。 巨大的船舶修造产能,给船配业发展也带来机遇。配套产品制造企业由几年前的10多家发展到现在的27家,而且规模趋向大中型化发展,在建的8家企业,总投资均在1000万元以上,如:舟山海鸿船舶机械有限公司投资1.2亿元,浙江万联达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投资约6000万元,舟山市岱津船舶配件有限公司投资4100万元。船配集聚地由秀山乡逐步向岱山经济开发区、东沙镇、衢山镇辐射,目前已基本形成秀山秀南片、岱山经济开发区和东沙工业基地等发展区块。同时,船配产品种类也逐步多样化,档次有了较大提升。2007年以前,我县船配生产主要以零配件为主,主要种类为:铸件、船用家

4、具、卸扣、大锚、电瓶等产品,种类少,规模小,技术含量低,与当今船舶工业发展的需要相距甚远。近几年来,我县加大招商选资力度,通过内引外联,引进了一批技术含量和附加值相对较高的产品,种类及档次逐步提高,如:海鸿机械与日本普斯耐驰公司合作生产大型船舶甲板机械、鑫光船配与中德公司合作生产船用闸阀、金海舟船配与江苏海陆集团合作生产防火门复合岩棉板船用卫生单元、万联达机械的船舶艉部主轴项目等,这些项目的建成投产,较大地提升了我县船配产品的档次,为我县船配业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按照产能配比通常惯例计算,船配产业的产值最基本可达到船舶修造工业产值的40%,但从2009年我县的船配产值来看,船舶修造

5、与船配产能配比严重失衡。2006年到2009年全县船配工业的经济总量虽然攀升了4倍,但仍远远低于全县船舶修造工业经济总量攀升7倍多的速度,船配业在全县船舶工业中的比重由2006年的6.5%下降到2009年的3.2%。目前,我县船舶配件多数从国外或船配制造业相对发达的江苏、上海、大连等地采购,部分船舶配套产品由船东指定,只有一些用量少、技术要求不高的产品在本地购买。致使造船利润很大一部分被稀释,在国际船市兴旺时,还会因主要配套产品供应不及时造成拖期交船,这对我县船舶产业形成了很大制约。 因此,从我县船舶工业发展现状来看,造船业总量大、档次高,船配产品规模小、档次低,两者落差较大,难以匹配。船配企

6、业还处于艰难的爬坡阶段,造船与配套工业长短腿现象十分明显,形成了“岱山造船、江苏配套”的尴尬局面。 二、 岱山船舶配套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配套企业总体“低、小、散”,产业集中度低。据统计,我县已投产的船配企业中,至2009年底还没有一家企业产值超过3000万元,产值超过1000万元的只有3家。绝大多数企业规模小、产量低,产品集中在密封件、垫片、扎带等种类上。船配企业在产品结构、技术含量上并没有大的突破,基本上还是老格局、老装备、老产品,没有适时地实现转型升级。同时,由于市场化经营滞后,船配企业仍未摆脱封闭式发展的模式,重复生产、盲目竞争的状况严重。这种产品结构既不利于做强做大,又存在市场风险。

7、企业自主研发能力弱,总体技术水平低。目前全县船配企业有自主品牌,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产品廖廖无几。大多是低水平重复生产,产品质量及售后服务达不到国际化标准,一般仅能装备内河船和国内近海中小型船舶,无法赢得造船企业的认同。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产品如船用动力推进系统、甲板机械、船用发动机等引进和开发滞后,尚没有形成生产能力。很多企业虽然愿意在科技上投入,又害怕风险过大,处于发展的两难境地。企业新产品研发经费不足,导致船配产品长期徘徊在低水平、低层次上,产品设计能力、技术储备、管理水平等不能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直接影响企业规模的扩展和生产水平的提升。 船配业在吸纳外资、引进先进技术与产品方面成果甚少。我

8、县船配企业并不少,但多数属于“小打小闹”性质的零配件生产企业。县内除了即将投产的海鸿机械外,没有一家企业与国外先进技术进行合作。同时,我县招商选资力度尚不够,县内没有一家国际知名品牌独资船配企业。由于船配产品的特殊性,错过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与产品,将会进一步影响我县配套业的发展速度与增长潜力。 本土装船率低下,与先进水平差距明显。由于县内的船配产品缺少自主知识产权,质量达不到国际水平,满足不了行业标准和国际标准的要求,同时产销服务体系尚不完善,导致本土装船率低下。据统计,2009年,日、韩等国国内船配产品装船率在90%以上;中国为50%,今年将达到60%;舟山市为5%,我县不到3%,低于全市平均

9、水平,与全国平均水平差距极其明显。 三、 岱山船舶配套业优势分析 区位优势独特。岱山位于长三角的前端,岸线曲折,港湾众多,航道纵横,最适宜发展船舶工业,凭借优越的环境,低成本的岸线资源,近几年来船舶工业发展迅猛,已成为国内著名的现代船舶工业基地。这为岱山船配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 产业转移加快。国际产业转移历史表明,船舶制造业、船舶配套业的转移是按一定的次序进行的,既在船舶制造业转移一定时间、一定程度后船舶配套业才开始转移,并呈现快速转移之势。岱山船舶工业已具一定规模,船配产业转移进入加速期,这为岱山船舶配套业的发展带来了十分难得的发展机遇。就目前而言,船配业滞后已经成为岱山造船业转型升

10、级的瓶颈。这反过来又为加快船配业发展形成了一种倒逼机制。 市场前景广阔。根据专家预测,2010年全球船配业产值将超过500亿美元,国内船舶配套业将达到200亿美元。而根据国家产业规划,到2010年本土生产的船用设备平均装船率达到60%以上。到2015年,我国要成为世界主要船用设备生产国,本土生产的船用设备的平均装船率达到80%以上。舟山市规划在今后三年中,船配产值要上升到60亿元,而2009年仅为31亿。目前,我县船配业发展层次较低,市场占有率仅为2.4%,其提升的空间广,可挖的潜力大。 政府扶持有力。我国已明确提出建设世界第一造船大国的目标,船舶工业在国家总体产业格局中的战略地位更加突出。省

11、政府提出把船舶工业作为全省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的重点发展产业,明确船舶工业主要向舟山集中布局,并在岱山建立了全省首个船舶修造产业基地,同时出台了关于快加船舶工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县委、县政府也把船配产业作为战略主导产业加以重点培育和扶持,专门出台了关于加快船舶配套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了发展重点与区块布局,县财政每年安排100万元作为船舶配套业发展专项资金,用于船配企业新产品开发、技术攻关、著名商标、专利、认证等的补助和奖励。所有这些为岱山船配产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 四、 拓展岱山船配产业链的对策建议 凭借产业优势高起点规划。按照中国船舶工业振兴计划、浙江省船配制造发展规划要求,综合考虑

12、长三角船配业的整体布局,统筹舟山市船配企业发展的整体规划,进一步明确岱山船舶配套业发展重点,科学定位,制订切实有效的发展战略,以适应岱山船舶工业发展的需要。在发展重点上,高端产品必须选择引进大企业,走合作联营之路;中低端产品走专业化、规范化之路,逐步形成规模效应。要把技术、人才引进作为核心,把附加值高的产品作为突破口。在发展模式上,坚持同步发展,错位经营。即原有的企业在自我发展的基础上,提高品质或降低成本,新建企业则定位于高起点发展,与世界先进的船配产品比拼,最终逐步缩小各企业间的差距,实现同步发展,提高市场占有率。 完善科学的招商引资措施。一是加强项目前期工作。合理整合土地岸线资源,围绕打造

13、完整的船配产业链条的要求,按照缺什么引什么的原则,对船配产业的主要零部件逐个剖析,建立完善船配产业招商项目库。二是注重国内外合作对象的选择。要找准市场空档,坚持错位发展,避免产业雷同、恶性竞争。根据国内外船舶配套产业的发展情况,在国际上,以欧洲为主要对象,日韩为辅助目标;在国内,以上海、江苏等地为重点,选择与技术含量高的船配企业合作和引进。三是加大宣传和推介力度。要广泛持久地开展宣传推介和专项招商活动,让外地企业进一步了解岱山船配业巨大的发展潜力和良好的投资环境。然后针对性的开展上门招商、代理招商、以商招商等多种方式,使船配业招商引资的质量和水平有实质性提高,逐步形成上、中、下游船配产品相配套

14、,结构合理的产业链。 加强协调指导,形成产业集聚。将船舶配套企业逐步整合,按专业分工形成集中生产优势。一是以现有本地优势企业如海鸿机械、鑫光船配等为依托,组建大型配套专业集团,进一步做大做强,增强企业竞争力。二是引导和鼓励一些专业相关、产品类同的中小配套企业重组为大型专业公司,进行规模化、专业化生产和经营,提高产业集中度。三是支持有条件的企业收购、参股国内外有技术优势、销售服务网络和发展潜力的企业,快速提升自身实力。四是鼓励我县企业与国内外船用设备著名企业进行合资、合作或建立战略联盟。积极争取日、韩、挪威、卢森堡等船配企业来我县投资通迅导航设备、船舶电气设备等大型项目。五是推进结构调整,通过兼

15、并重组,促进落后、过剩的造船产能资源向配套业转移,逐步形成统一有序、一体化的船配生产经营体系。 加大科研投入,提高自主设计开发能力。发展船舶配套业,企业对科研必须有较大规模的投入。政府要支持船配生产企业的科研开发:对重大、关键、市场急需的研发项目要提供专项资金支持;对产、学、研联合攻关项目,做好组织协调,并提供贷款、税收方面的优惠。逐步形成以企业单位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船舶配套技术支撑体系。同时鼓励企业与国际知名企业开展多层次、多角度的技术合作,通过合资合作生产、许可证方式、联合设计开发等途径引进一批重点技术,迅速解决一批关键产品技术瓶颈。在对引进产品和技术的消化、吸收的基础上进

16、行再次创新,形成自主的设计开发能力,推出自己的品牌产品。另外,政府部门还应加强与优势企业和省内外科研院校的合作,探索船舶配套上、中、下游产业链的研究,提升船配业的核心竞争力。 多措并举加快人才队伍建设。要尽快建立起一支基本适应船配业发展的人才队伍。一要加快人才引进速度。政府部门要积极牵线搭桥,企业要主动出击,及时引进紧缺适用人才,确保每个企业拥有技术团队。同时鼓励企业与国内知名院校、科研单位开展人才、科技方面的全面合作。二要组建科技服务平台。建议筹建拥有一定船配类专家的科技服务站。引进各种科研力量,提高船配产品的孵化能力。通过资源整合,充实力量,发挥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的作用,尽快化解人才紧缺的瓶颈。 要促进船舶修造与船配企业间的有效对接。造船业和船配业是一对“孪生兄弟”,两者间是“合作伙伴”,要营造“相扶相亲”的氛围。 一是搭建对话平台。政府部门要做好造船业和船配业之间的牵线搭桥工作,船舶协会要经常性开展活动,以互通信息、增进双向了解。二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