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安全防范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12166266 上传时间:2024-01-01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4.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气安全防范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电气安全防范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电气安全防范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电气安全防范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电气安全防范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电气安全防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气安全防范(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电气安全防范、防触电技术措施 常见触电事故的主要原因有: 电气线路、设备检修中措施不落实; 电气线路、设备安装不符合安全要求; 非电工任意处理电气事务; 接线错误; 移动长、高金属物体触碰高压线; 在高位作业(天车、塔、架、梯等)误碰带电体或误送电触电并坠落; 操作漏电的机器设备或使用漏电电动工具(包括:设备、工具无接地、 接零保护措施; 设备、工具已有的保护线中断; 电钻等手持电动工具电源线松动; 水泥搅拌机等机械的电机受潮; 打夯机等机械的电源线磨损; 浴室电源线受潮; 带电源移动设备时因损坏电源绝缘; 电焊作业者穿背心、短裤、不穿绝缘鞋、汗水浸透手套、焊钳误碰自 身、湿手操作机器按钮等;

2、 因暴风雨、雷击等自然灾害导致; 现场临时用电管理不善导致;人蛮干行为导致(包括:盲目闯入电气设备遮栏内;搭棚、架等作业中,用铁丝将电源线与构件绑在一起;遇损坏落地电线用手拣拿等)。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能已成为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不可缺少的 重要能源之一,电气设备的应用也日益广泛,人们接触电气设备的机 会随之增多。如果没有安全用电知识,就很容易发生触电、火灾、爆 炸等电气事故,以至影响生产,危及生命。在电气事故中触电事故是 常见的,占电气事故的大部分,因此,研究和探讨触电事故的规律和预防 措施是十分必要的。为有效防止触电事故,既要有技术措施又要有组 织管理措施,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1.

3、防止接触带电部件:常见的安全措施有绝缘、屏护和安全间距。绝缘即用不导电的绝缘材料把带电体封闭起来,这是防止直接触电的基本 保护措施。但要注意绝缘材料的绝缘性能与设备的电压、载流量、周 围环境、运行条件相符合。屏护 即采用遮拦、护罩、护盖、箱闸等把带电体同外界隔离开来。此种屏 护用于电气设备不便于绝缘或绝缘不足以保证安全的场合,是防止人 体接触带电体的重要措施间距为防止体触及或接近带电体,防止车辆等物体碰撞或过分接近带电体,在带电体与带电体、带电体与地面、带电体与其他设备、设施之间, 皆应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间距的大小与电压高低、设备类型、安装 方式等因素有关。2. 防止电气设备漏电伤人:保护接

4、地和保护接零,是防止间接触电的基 本技术措施。保护接地即将正常运行的电气设备不带电的金属部分和大地紧密连接起来。其 原理是通过接地把漏电设备的对地电压限制在安全范围内,防止触电 事故。保护接地适用于中性点不接地的电网中,电压高于 1KV 的高压 电网中的电气装置外壳,也应采取保护接地保护接零在 380/220V 三相四线制供电系统中,把用电设备在正常情况 下不带电的金属外壳与电网中的零线紧密连接起来。其原理是在设备 漏电时,电流经过设备的外壳和零线形单相短路,短路电流烧断保险 丝或使自动开关跳闸,从而切断电源,消除触电危险。适用于电网中 性点接地的低压系统中。3. 采用安全电压 根据生产和作业

5、场所的特点,采用相应等级的安全电压,是防止发生 触电伤亡事故的根本性措施。国家标准安全电压(GB380583规 定我国安全电压额定值的等级为42V、36V、24V、12V和6V,应根据作业场所、操作员条件、使用方式、供电方式、线路状况等因素选用。 安全电压有一定的局限性、适用于小型电气设备,如手持电动工具等。4. 漏电保护装置漏电保护装置,又称触电保安器,在低压电网中发生电气设备及线路 漏电或触电时,它可以立即发出报警信号并迅速自动切断电源,从而 保护人身安全。漏电保护装置按动作原理可分为电压型、零序电流型、 泄漏电流型和中性点型四类,其中电压型和零序电流型两类应用较为 广泛。5. 合理使用防

6、护用具在电气作业中,合理匹配和使用绝缘防护用具,对防止触电事故,保 障操作人员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健康具有重要意义。绝缘防护用具可 分为两类,一类是基本安全防护用具,如绝缘棒、绝缘钳、高压验电 笔等;另一类是辅助安全防护用具,如绝缘手套、绝缘(靴)鞋、橡 皮垫、绝缘台等。6. 安全用电组织措施 防止触电事故,技术措施十分重要,组织管理措施亦必不可少。其中 包括制定安全用电措施计划和规章制度,进行安全用电检查、教育和 培训,组织事故分析,建立安全资料档案等。总之,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触电事故规律的深入研究,触电 保护技术也会越来越多地引起人们的关注,具有愈来愈广阔的发展前 景。二、防雷保护措

7、施 电力工业方面和雷害的斗争取得了积极的成果,但远未结束,其防雷 措施有:(一)装设避雷针以防止直接雷击。避雷针的最上部是受雷端,一般 用镀锌或镀铬的铁棒、钢管制成,它安装的高度必须高出被保护的建 筑物。中间部分是导雷线,收雷电流引入地下。用一定截面的镀锌钢 索或扁铁制成。最下部分是接地体。与引雷线连接,将雷电流引导到 大地,用角钢或钢管焊接成。埋入地下。当雷云临近建筑物或设备时, 它所感应的静电荷,可以过导雷线由尖端放电与雷电互相中和,避免 发生雷击。使遇到直接雷击,也容易把雷电流导入大地,使建筑物或 设备不致受损害。(二)安装防雷羊角间隙。这量一种简易的防雷保护措施,用在一般 建筑物的进户

8、线上。它的间隙为 2-3 毫米,当有过电压侵入时,羊角间 隙放电,将雷电流引入大地,对保护电度表和电流互石感器等效果很 好具价格便宜,安装容易。(三)安装避雷器。常用的是阀型避雷器它的主要元件为火花间隙和 阀片,电阻阀片是用碳化硅装成。避雷器一端接输配线路,另一端可 靠接地。在正常情况下火花间隙将线路与大地隔开。当有雷电过电压 发生时,火花间隙被击穿放电,阀片电阻下降,雷电流通过阀片入地, 使被保护设备免遭损害。过电流下降时,阀片电阻上升,又恢复正常 状态。这种避雷器大多用于变电所的防雷保护。防雷的其它措施:(一)为了避免由雷电所引起的静电感应造成火花放电,必须将保护 的金属部分可靠地接地(电

9、线和设备的导电部分除外)。(二)为了避免由雷电所引起的电磁感应使闭合回路中缺口处发生火 花,必须使处在雷电流的电磁场中的金属物件具有良好的接触而形成 闭合回路。(三)为了避免当雷电放电时在避雷针附近的电缆和电气设备保护接 地装置形成高电位。而造成触电或火灾及爆炸危险,除了电缆的金属 外此必须接地外,电缆和电气设备保护接地装置应与避雷针的接地体 的距离不小于是 10 米。夏季防雷 进入夏季,冷暖气流相交对垒,很易形成瞬息万变的雷雨天气。据科 学家分析研究,全球每天平均发生 800 万次闪电,每秒就有近百次雷 电落地。在人类尚不能用智慧征服雷电之前,它作为一种灾害不时地 肆虐着人类。据统计,全世界

10、每年遭受雷击的经济损失近10 亿元。 那么,夏季如何防雷?第一、遇到雷雨时,人们应尽快地进入室内避雨,迅速关好门窗,脱 掉淋湿的衣服;远离门窗、电线、电子设备系统和易导电的物体;尽 量不要随便使用电视及电子计算机或收听收音机;电视机的室外天线 若不便收起则应将天线接地,变成一根避雷线;不要接触煤气管道、 自来水管道、火炉(包括煤炉)及各种带电装置。 第二、遇到强雷雨时,不要与许多人拥挤在一起,应分别选择最低处, 或立即蹲下,尽可能缩小自己的目标;弃去身上所有的金属导电物体;不要走近电线杆、 高塔、大树、烟囱等物体,至少应保持两米以上的距离。离这些物体 多远属安全范围,有一个简单的估计方法:如物

11、体本身高 4米或以上, 保持距离 2 米4 米则安全;如果物体高在 30 米以上,远离该物体底部 30 米则是安全范围。特别要注意在衣服被淋湿后,不要靠近墙根及避 雷针的接地装置,也不要接触水池、电线、火车轨道,不要骑自行车 等。第三、在荒郊野外时,在暴风雨中你若感到头、颈和手等有像蚂蚁在 身上爬行的走蚁感,这是即将受雷击的先兆,这时应立即就近采取防 范措施,寻找低洼的坑坎、干涸的沟渠或山麓的洞穴中躲避,可将朔 料布或雨衣铺在地上,尽量压低身体或躺在上面;在湖边钓鱼、持金 属球拍打球或持金属把柄的雨伞行走时,要尽量将这些用具收藏起来 或扔掉,切不可高举过头顶,以避免作为雷电的传导体;在江河中游

12、 泳时则应迅速上岸,就近躲在附近的桥下。第四、在汽车、火车、轮船上遇到雷雨时,因这些交通工具就是一种 避雷器,电流会通过它们的金属外壳传到地面,车内的人在安全上大 多不成问题,所以最好留在交通工具内,待雷雨过后方可下去。 有些预防雷电的知识其实是错误的,如有人以为脚穿胶鞋,身披雨衣 便为自己包裹了一层绝缘体,可万无一失,其实这样毫无防雷作用。 另外,通常遭到雷击的人,其全身均是完整的,只是心脏及呼吸骤然 停止,若在数分钟内能得到人们的帮助,紧急采取心脏胺摩、人工呼 吸等急救措施,绝大多数遭受雷击者都会起死回生的。打雷是一种大气中激烈的放电现象。打雷时,出现耀眼的闪光,发出 震耳的轰呜。打雷的时

13、间短(一次雷击时间约 60 毫秒),电流大(可 高达几万几十万安),电压高(可高达数十万数百万伏)。化工企业 如果没有可靠的防雷装置,建筑物、设备装置或人体遭到雷击,那将 造成火灾、爆炸、触电死亡等严重的、甚至毁灭性的灾害事故,造成 巨大的损失。这里只简单介绍一下人身防雷与触电急救常识。打雷时,不要接近避雷针和避雷器。遇有高低压线被打断刮落在地时, 不能走近断线地点8 米地段(以防跨步电压触电),更不能用手去拿断 线。应守护现场,以免旁人误入触电,并设法通知电工修理。若误入 上述地段,发现麻电时,不要惊慌,应立即双脚并在一起,或用一只 脚跳出该地段。打雷时,应立即停止露天高处作业,应昼避免在外

14、逗留;应尽量离开 铁丝网、烟囱、孤独的树木;离开河边、池旁;离开没有防雷装置的 小建筑物或其它设施。打雷时,在户内应注意雷电波入侵的危险,应离开照明线(包括动力 线、电话线、广播线、收音幻想曲和电视机电源线、引入室内的收音 机和电视机天线以及与其相连的各种导体),以防止这些线路对人体的 二次放电。调查资料说明,户内 70%以上对人体二次放电的事故发生 在相距1米以内的场合。相距1.5米以上尚未发现死亡事故。同此可见, 打雷时人体最好离开可能传来雷电侵入波的线路和导体1.5 米以上。三、防静电防护技术美国脉谱技术有公司在我国设立办事处,成为 ACL 公司在中国的独家 代理经销商,专门销售STAT

15、ICIDE系列防静电产品。近年来,已为国内 许多企事业单位提供了最先进的技术手段和防护产品,这对提高我国 的静电防治技术水平起了很大促进作用。可以相信,它会促使我国的 静电防治工作跨上一个新台阶。1。常用静电防治技术 在石油、化学、纺织、印刷、军需、兵器和电子等许多工业部门,生 产过程中因静电直接或间接引起的燃烧、爆炸、产品质量差或停产等 事故时有发生。这是因为生产所用众多材料在摩擦、分离过程中,不 可避免地要产生静电荷,它们多数属于电阻率高于1010(cm的静电绝 缘体,不能自动导出电荷,因而易聚积产生很高的静电电位,积累的 静电能量会较大,远远超过汽油的最小静电点火能021mJ和黑色火药

16、的最小静电点火能0.19mJ。世界各国已越来越关注静电防治安全技术问题,政府和企业都重视, 研究工作不断地深入,并逐渐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尽最大 努力消除静电的危害。通常采用的防治方法归纳起来有以下三类:抑制法人们已认识静电产生属自然现象,不可能完全控制,只能设法抑制静 电荷的聚职。如对物流的传递速度和人员的操作速度进行限制,把设 备、输送管道等尽可能做得光滑、平直和圆整,避免拐点、棱角的出 现,以利于减轻碰撞和摩擦,减少放电现象。疏导法把已产生的静电荷导向大地予以泄放。如将所有导体接地,使工作场 所的空气湿度增大,在工作台和地面上铺设导静电材料,操作人员穿 戴导静电服装,佩带导静电手环等措施。中和法即在产生静电荷的物体上或场所里,原地中和静电荷,降低静电电位, 消除危害。如采用感应式消电器、高压静电消电器和离子风消电器等 设备。以上方法经过长期应用与检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