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空间与图形”教材梳理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12164093 上传时间:2023-05-30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72.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空间与图形”教材梳理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人教版“空间与图形”教材梳理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人教版“空间与图形”教材梳理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人教版“空间与图形”教材梳理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人教版“空间与图形”教材梳理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空间与图形”教材梳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空间与图形”教材梳理(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第一、二学段教材知识内容分布表 学段册数图形的认识图形的测量图形与位置图形与变换第一学段一上认识物体和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一下图形的拼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长方体、正方体)位置(上下、前后、左右、位置)二上角的初步认识(角的认识、画角、直角)长度单位(米、厘米)观察物体(不同方向、对称图形、对称轴)二下克和千克(1千克=1000克)图形与变换(锐角和钝角、平移和旋转)三上四边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估计)测量(毫米、分米、千米、吨)三下面积(单位及进率、长三方形正方形面积、公顷和平方千米)位置与方向(东南西北

2、等八个方向)第二学段四上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垂直与平行、距离、平行四边形和梯形)角的度量(直线、射线和角,角的度量、分类,画角)四下三角形(定义、特性、内角、图形的拼组)位置与方向(平面图上的位置,路线图)五上多边形的面积(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和组合图形)观察物体(从各方向观察物体)五下长方体和正方体(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单位和进率、表面积、体积、容积和容积单位)图形的变换(轴对称图形、图形的旋转、欣赏设计、设计镶嵌图案)六上圆(圆的认识,环形)圆(圆周率、周长、面积)位置(用数对表示位置)六下圆柱和圆锥(圆柱和圆锥认识)圆柱和圆锥(表面积、体积)人教版“空间与图形”教材梳理年级单元内容教

3、学目标教学建议一年级一上第4单元认识物体和图形1、立体图形的认识2、平面图形的认识1、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与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等平面图形,能够辨认和区别这些图形。2、通过拼、摆、画各种图形,使学生直观感受各种图形的特征。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的能力。4、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尽量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一下第1单元位置1、上、下的认识2、前、后的认识3、左右的认识(建立左、右标准,体会左、右的相对性,左、右在生活中的应用)4、位置1、通过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使学生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的基本含义,初步感受

4、它们的相对性。2、使学生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3、使学生能够在具体情景中,根据行、列确定物体的位置。1、注意根据学生认识空间方位的特点安排教学。2、要适当把握教学要求。第3单元图形的拼组例1让学生体会平面图形的特征。例2感知平面图形的关系。例3通过拼搭活动,感知立体图形的关系。1、通过操作活动,使学生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2、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本单元教学的关键是把握好教学要求,既不能在上学期的基础上简单重复,又不能拔高教学要求。二年级二上第1单元长度单位例1:统一长度单位例2:认识

5、厘米、用厘米量例3:认识米、用米量例4:认识线段,量、画线段1、使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2、在活动中,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3、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4、在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5、使学生初步认识线段,学习用刻度尺量和画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1、注意让学生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2、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学生形成厘米和米的正确表象。3、把握好线段的教学要求。第3单元角的初步认识例1:认识角、角各部分名称例2:画角例3:认识直角例4

6、:画直角1、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尺画角。2、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直角,会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1、注意通过多种活动认识角和直角,正确把握教学要求。2、在教学中注意科学性。第5单元观察物体例1: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例2:轴对称例3:镜面对称1、使学生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2、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3、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4、通过以上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学会欣赏数学美。二下第3单元图形与

7、变换1、锐角和钝角2、平移和旋转例1:平移例2:旋转1、使学生会辨认直角、锐角、钝角。2、使学生结合实例,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3、会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4、初步渗透变换的数学思想方法。1、注意结合生活实际教学几何概念。2、借助操作活动帮助学生巩固知识。3、准确把握教学要求。三年级三上第1单元测量例1:认识毫米例2:认识分米例3:认识千米例4:感受1千米的长度例5:千米与米的单位换算。1、使学生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建立1毫米、1分米和1千米的长度观念。认识质量单位吨,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2、使学生知道常用的长度单位间、质量

8、单位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会恰当地选择单位。3、使学生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和质量,会选择不同的方式进行测量。4、在实际操作中,增强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操作技能,发展实践能力。1、重视教学情境的创设2、加强学生的操作活动。3、帮助学生建立相应的长度观念和质量观念。4、重视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第3单元四边形主题图:校园场景图。1、四边形2、平行四边形:方格纸上画平行四边形。3、周长4、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5、估计:估计一个物体的周长1、使学生认识四边形的特征,进一步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2、使学生知道周长的含义,探索

9、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等图形的周长。3、使学生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测量。4、通过多种活动,使学生逐步形成空间观念和估算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1、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2、注重数学实践活动,突出几何探究过程。三下第1单元位置与方向例1: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例2:知道地图上的方向。例3: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四个方向),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例4:认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例5: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八个方向),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1、通过现实的数学活动,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2、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认

10、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3、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1、注意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方位的知识。三下第6单元面积1、面积和面积单位2、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3、面积单位的进率4、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公顷和平方千米1、结合实例使学生认识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引进统一的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平方千米和公顷,建立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表象;熟悉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2、

11、使学生探究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会应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能估计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1、变概念的机械学习为有意义学习。2、加强直观教学,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3、让学生探究,主动获取结论。4、重视估测能力的培养。四年级四上第2单元角的度量1、认识射线和直线,由射线引出角的定义。2、角的度量例1:从比较角的大小引出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例2:认识平角和周角。例3:各类角之间的关系。例4:画指定度数的角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线段,认识射线和直线,知道线段、射线和直线的区别。2、使学生认识常见的几种角,会比较角的大小,会用量角器量角的度数和按指定度数画角。

12、1、恰当把握教学目标。2、注意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适度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3、加强动手操作,提供自主探索的空间。4、努力挖掘教材中蕴涵的数学思想、方法。四上第4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1、垂直与平行例1:认识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特殊位置关系:平行和垂直。例2:学习画垂线,认识“点到直线的距离”例3:学习画平行线2、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例1: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例2:认识平行四边形的特性,各部分名称以及画高。1、使学生理解垂直与平行的概念,会用直尺、三角尺画垂线和平行线。2、使学生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3、通过多种活动,使学生逐步形成空间观念。1、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把握教学的起点和难

13、点。2、理清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突出教学的重点。3、加强作图的训练和指导,重视作图能力的培养。四下第2单元位置与方向例1:根据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确定物体位置。例2:根据方向和距离在图上绘出物体的位置。例3:体会位置关系相对性。例4:描述并绘制简单的路线图。1、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体会确定位置在生活中的应用,了解确定位置的方法。2、使学生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并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注意创设活动情境,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四下第5单元三角形1、三角形的特性例1:认识三角形以及各部分名称。例2:认识三角形特性及其应用。例3:三边之间的关系。2、三角形分类例4:三角形分类例5:三角

14、形的内角和3、图形的拼组例6:三角形拼四边形例7:拼任意图形1、使学生认识三角形的特性,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2、使学生认识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知道这些三角形的特点并能够辨认和区别它们。3、联系生活实际并通过拼摆、设计等活动,使学生进一步感受三角形的特征及三角形与四边形的联系,感受数学的转化思想,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学会欣赏数学美。4、使学生在探索图形的特征、图形的变换以及图形的设计活动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提高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1、准确把握本册关于“三角形的认识”的教学目标。2、重视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探索中获取知识。3、促进教学中的数学交流。4、注重教具、学具和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加强教学的直观性。五年级五上第3单元观察物体例1:从不同方向观察简单一个物体的形状例2:从不同方向观察两个物体的位置关系和形状例3:从不同的方向观察立体图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