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家风家训教育读本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12162906 上传时间:2023-12-24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32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小学家风家训教育读本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中小学家风家训教育读本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中小学家风家训教育读本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中小学家风家训教育读本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中小学家风家训教育读本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小学家风家训教育读本》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小学家风家训教育读本(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家风,家训目录第一章什么是家风家训?3第二章家风家训的重要性3第三章历史上有多少家风家训?3第四章家风与核心价值观的关系3第五章家风所起到的作用3附录弟子规3第一章 什么是家风家训?家风,简单的讲,就是一个家庭或家族的传统风气。是一种较为稳定的道德规、传统习惯、为人之道,以及生活作风和生活方式的总和,家风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我们的民族有五千多年的灿烂文化,所孕育的许多优良的传统。家风是我们立身做人的行为准则,是建立当代社会和谐的根底。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任何一个人都在一个具体的家庭里成长,一个人的人格形成与他所处的家庭环境密切相关。一个家庭,都要有个良好的风气和规矩,如果是长幼无序,任意随便,

2、既不守国法,又不重道德,甚至人际关系很紧。则。也就谈不上家庭关系的和谐与正常维持。第二章 家风家训的重要性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风好,社会风气才能正。从古到今,每个家庭,都自觉不自觉地奉行一种做人处事的思想准则,以此规家人的行为,扩展开来,酿成一种社会风气。家风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整个社会,人们说的“家门不幸出孽子,必然成为家庭和社会的破坏因素。一个人在家庭中尊老爱幼,谦虚慎重,克勤克俭,严格自律,他们在单位里、社会上也必然能够表现良好。反之,一个人在家庭中我行我素,没规没矩,无法无天,无情无义,损人利己,既不懂应有的道德,也不把国家的法律放在眼里,这种人必然危害社会。家风也叫家法。平常说的“家有

3、家规,国有国法,就是指每个家庭都有一个规矩,一个国家都有必要的法律,也就是说家庭的规矩,就相当于国家的法律。孟子曰:“不以规矩,不成方圆。一个家庭要想兴旺兴旺,做人做事都要懂得讲规矩。近年来,一些公民在国和出境旅游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些不文明行为,如不讲卫生、不懂礼仪、不守秩序、不遵法规、不保护环境和公共设施、喧哗吵闹等,损害了中国“礼仪之邦的形象,引起了海外舆论的关注和批评,群众反响十分强烈。可是时至今日,作为一个高度开展的国家,作为一个高度注重文明礼仪的社会,却在一些不文明的行为上出了问题。其原因是在家庭的教育方面,没有一个良好的家风。同时,我们的学校,也缺乏文明教育的课程。第三章 历史上

4、有多少家风家训?从先到明清,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家训,真可谓是汗牛充栋,有些堪为经典,成为国人家喻户晓的读物。当然,流传至今的家训都属于名人家训,均为历代的优秀之作,在家庭教育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从中国家训的历史血脉上看,其核心是围绕着治家教子、修身做人的容来展开,这些家训都是前人不断总结这方面的经历,形成文字,传给后世的。古代家训,大都浓缩了作者毕生的生活经历、人生体验和学术思想等方面容,不仅他们的子从中受益,就是今人读起来也大有可借鉴之处。今就比拟有名的几篇介绍如下:1. 诸亮的诫子书诸亮,181234字孔明,号卧龙,琅琊郡阳都人今省沂南县。少年时父母双亡,逐随叔父避乱荆州,隐居于隆中,读圣

5、贤之书,交天下良友。其智谋为大家所公认,人称卧龙。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官至丞相。这篇诫子书是诸亮54岁时写给他8岁儿子诸瞻的一封书信。“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2. 颜之推的颜氏家训颜之推531年591以后。颜氏原籍琅邪今北。颜氏家训是我国南北朝时、北齐文学家颜之推的的传世代表作。他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处世哲学,写成颜氏家训一书告诫子,全书七卷,共二十篇。颜氏家训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容丰富、体系宏大的家训,也是一部学术著作。文章容切实,语言流畅,具有一种独特的朴实风格,对后世的影响颇为深远。“处事不可不决断,存心不可不宽厚。、“尽前行者地步窄,向后看者

6、眼界宽。3. 司马光的家司马光,北宋时期著名政治家、史学家、散文家,北宋陕州夏县涑水乡今安邑镇东北人。司马光学识渊博,对史学、音乐、天文无所不通,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学巨著资治通鉴。家为历代推崇为家教的本,全书共十九篇,系统地阐述了封建家庭的伦理关系、治家原则,以及修身养性和为人处世之道。书中引用了许多儒家经典中的治家、修身格言,对我们颇有启发还收集了大量历代治家有方的实例和典,为后人树立楷模。“为儿积钱财,不如给后代留功德、“人爱其子,当教子成人、“百善孝为先、“兄弟如同手足。4. 朱熹的朱子家训朱熹1130年1200年,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孔子、

7、孟子以来最出色的弘扬儒学的大师。朱熹哲学开展了程颐等人的思想,集理学之大成,建立了客观唯心主义的体系。后来朱熹理学一直成为官方哲学,元代恢复科举后,朱学被定为科场程序;在明清两代被列为儒学正宗。在中国儒学史上,朱熹理学的作用和影响力仅次于孔子。朱熹著述甚多,主要有四书章句集注、楚辞集注等。朱熹的朱子家训全文三百余字,精辟说明了修身治家之道,被尊为千古“治家之经。文句工整对仗,言辞清晰流畅,具有极强的感召力和深厚的人生智慧。流传较广,影响远大。“见老者,敬之;见幼者,爱之。、“慎勿谈人之短,切莫矜今jin己之长。静坐当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5. 朱柏庐朱子治家格言朱柏庐16271698年,明末清初*

8、县人。著名理学家、教育家。朱子治家格言又称朱子家训,是我国古代的家教名篇。全文仅五百多字,却以警句、箴言的形式讲述了许多为人处世、修身治家的道理,其中主的勤俭持家、不贪廉价、公平厚道、老实待人、与人为善、力戒色欲和浮华,反对见利忘义、谄媚等观点,至今仍有积极意义。“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l吕,恒念物力维艰。、“勿贪意外之财,勿饮过量之酒。朱柏庐治家格言,与宋朝朱熹的朱子家训是不同的,是以家庭道德为主的启蒙教材。6. 曾国藩曾国藩家书曾国藩1811-1872,曾子七十世。中国近代政治家、理学家和文学家,是湘军的统帅。与鸿章、左宗棠、之洞并称“晚清四大名臣。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

9、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谥曰文正。曾国藩家书是曾国藩的书信集,成书于清19世纪中叶。该书信集记录了曾国藩在清道光30年至同治10年前后达30年的从武生涯,近1500封。所涉及的容极为广泛,是曾国藩一生的主要活动和其治政、治家、治学之道的生动反映。曾氏家书行文沉着镇定,形式自由,随想而到,挥笔自如,在平淡家常中蕴育真知良言,具有极强的说服力和感召力。在他的家书中,后人给他总结,主要表达:勤、孝、俭、仁、恒、谦等几个字。尽管曾氏留传下来的著作不多,但仅就一部家书中可以表达他的学识造诣和道德修养。曾国藩作为清代著名的理学家、文学家,对书信格式极为讲究,显示了他恭肃、严谨的作风。以上只是列举几个比拟有名

10、的家风家训,至于更多的家风家训就不在这里一一介绍了。这些家风家训,共同的特点是都在传播做人原则和道德风,形成中华民族一脉相承的家教理论著作,奠定了中华民族道德伦理的思想根底。以上所讲的都是历史上的家风家训,当前时代在开展,社会在进步。过去大家庭的模式已经改变,今天我们还需要家训吗?答案肯定是肯定的。在人民大会堂举行2015年春节团拜会上,他说“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重视家庭、重视亲情。不管时代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立,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促进家庭和睦。再从上面我讲过当前存在的不文明现象,更说明家训的重要性。我们应当批判地继承中国传统家训中的优秀成分

11、,“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做到“古为今用,并能够与时俱进地加以创新,从而让中国家训文化走进新境界,是我们今天应该要努力践行的。第四章 家风与核心价值观的关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容为:富强、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分成三个层面,“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属于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核心价值观是对整个社会而言,而家风家训是对每个家庭而言,良好的家风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写照。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家风好,子女教育得好,社会风气好才有根底。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家风虽然不能涵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全部,但它是人们的价值观形成和精神成长的重要起点,

12、是我们国家和社会能够形成核心价值观依托的文化土壤,对引导人们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说,是最根底的东西。传统的家训核心容,包括“忠、信、孝、悌、礼、义、廉、耻等,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个倡导,尤其是公民个人层面“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容是一脉相承的。第五章 家风所起到的作用一个好的家风,他鼓励着家庭成员的进步。从家庭的角度讲,家庭教育就是一种家风熏,只有家庭具有良好的家风,才能给下一代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促使我们成为合格的社会公民。这里讲几个故事:1、在江浙一带,有个钱姓人家,是一个颇有声望的名门旺族。自吴越王钱镠852年962年以来家族就有族谱。自钱王始,钱氏精英不断涌现,近代以

13、来更是子鼎盛。曾有人这样来形容钱家的人才:“有得过诺奖的、外交家、科学家、国学大师、全国政协副主席和两院的院士。当代钱氏家族,仅科学院院士国外就有l00多人。像当代的钱学森、钱三强、钱伟长是中国科技界赫赫有名、德才兼备的“三钱,以及我们所熟知的还有钱穆、钱钟书、钱玄同、钱永健等人都是钱家的后代。为什么钱氏家族的兴旺不衰,这与钱家的家规钱氏家训有密切关系。对钱氏子立身处世、持家治国的思想、行为做了全面的规和教导。2、叶剑英是新中国开国元勋之一,长期担任党政军重要领导职务。对于家风,叶帅一直抓得很紧,经常对子女们讲要“挺着腰杆走路,夹着尾巴做人的家训,要求子女铭记。叶帅女儿读大学期间,每当星期日,

14、要从学校乘坐公交车回家,途中要换三次车,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回到西郊的家里。她往往星期日早上从学校出来,回到家里只能吃顿午饭就要赶回学校。有一天,叶帅女儿冒着酷暑从学校回家,怎么也挤不上公交车,好不容易挤上车,在路上折腾了三个小时才到家,心里憋了一肚子火。回家就发牢骚,抱怨叶帅不派车接自己,叶帅一听,厉声批评说:“你以为这个车是给你们配备的吗?因为我是替党和国家工作,才给我用的车。一般老百姓可以坐公交车,你怎么不能坐?叶帅的严厉批评,使女儿受到深刻教育。从此,她再也没有在这些问题上发过牢骚,自觉严格要求自己。3、吉鸿昌不忘父训吉鸿昌,扶沟人。察绥抗日同盟军领导人之一。早年在玉祥部队当兵,以英勇善

15、战升为营长、师长,后任国民党军长和省政府主席。1920年,25岁的吉鸿昌,当时任营长,父亲吉筠亭病重。他对前来探视的吉鸿昌说:“当官要清白谦正,多为天下穷人着想,做官就不许发财。否则,我在九泉之下也不能安眠。吉鸿昌含泪容许。吉鸿昌父亲病逝后,他把做官不许发财六字写在瓷碗上,要瓷厂仿照成批烧制,把瓷碗分发给所有官兵。在分发瓷碗大会上说:“我吉鸿昌虽为长官,但决不欺压民众,掠取民财,我要牢记父亲教导,做官不为发财,为天下穷人办好事,请诸位兄弟监视。吉鸿昌言行一致,一生清白谦正,处处为民众。当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人民陷入水深炽热之中,他反对介石的投降政策,奋起抗日。遭国民党反动派杀害,牺牲时年仅39岁。4、司马光教子有方司马光,北宋政治家,历史学家,官至宰相。司马光虽官高权重,但严于教子,很注重培养子女自律自立意识。他写了了篇传诵至今的训俭示康。他在总结了历史上许多达官显贵之子,因受祖上荫庇不能自强自立而颓废没落的教训,告诫其子:“有德者皆由俭来也。、“俭以立名,侈以自败。由于教子有方,司马光之子,个个谦恭有礼,不仗父势,不恃家富,人生有成。以致世人有“途之人见容止,虽不识皆知司马氏子也。附录弟子规弟子规“弟子的意思有两个:一是指孩子;一是指学生;“规就是规。弟子规原名训蒙文,原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