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多种方法对幼儿进行思维训练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12158657 上传时间:2023-08-16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6.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运用多种方法对幼儿进行思维训练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运用多种方法对幼儿进行思维训练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运用多种方法对幼儿进行思维训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运用多种方法对幼儿进行思维训练(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运用多种方法对幼儿进行思维训练爱迪生曾说过,应当习惯地密切注意他人成功所采用的新奇有趣的创意,只有在解决本身的问题时,你才需要独树一帜的创意。所以,在语言教学活动中所采取的方法首先要突破幼儿思维惯性训练。 发散性思维训练 发散性思维是一种开放性的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一种。是在对问题思考的过程中,通过对所得的若干概念的重新组合,充分发挥个人的想象力,从一点出发向各个不同方向辐射,不拘泥于一条途径,产生大量的设想,尽可能做 出合乎条件的多种解答,由一点到多点的思维形式就叫做发散性思维,又称扩散思维、多向思维、辐射思维、求异思维。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说过:“人的创造力主要依靠扩散思维,它是创造思维的

2、主要成份。” 发散思维训练,拓宽了幼儿的思路,增强了幼儿思维发展的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开发发散性思维是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的重要着力点。因此,教师应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采取生动有趣,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展幼儿的发散性思维,培养幼儿勇于探索、创造的精神和能力。在语言教学中,可以从发展幼儿的想象力着手,培养幼儿的发散性思维能力。 引导幼儿进行假设性的想象是培养儿童想象力的一种好办法。“假如我是怪兽”,“假如我是神仙”等,这些想象对儿童有着极大的吸引力。在“假如我是一只气球”的想象讲述中,有的幼儿想象自己变成了一只奇特的气球在天空中和小鸟说话,和星星、

3、白云做游戏,并且还能绘声绘色地讲出自己的经历和感受。另外在语言活动中运用游戏引导幼儿仿编儿歌、看图讲述、续编故事也是培养幼儿想象力的好办法。借助于想象还能培养幼儿创造性讲述的能力。 聚合性思维训练聚合思维又称求同思维、集中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一种,是把问题所提供的各种信息集中起来得出一个正确的或最好的答案的思维。聚合性思维就是利用已知的信息产生某一逻辑结论,或根据熟悉的规则解决问题的思维,这是一种有方向、有范围、有条件论的思维方法,聚合思维常常用到演绎推理的方法,在思维中有重要的作用,人们的思维大多是聚合性思维,由于它是有条理、有范围、有方向的思维,所以这种思维的逻辑性强,推理合理,结论较可靠

4、,在创造思维中,聚合性思维虽然不如发散思维的作用大,但也起着重要作用,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的有机结合,就构成了创造性思维。3、直觉思维训练 直觉思维是未经逐步分析就迅速对问题答案作出合理的猜测、设想或突然领悟的思维。很多的心理学家认为直觉思维是创造性活跃的一种表现,它既是百思不解之后突然获得的硕果,也是发明创造的先导,在创造发明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在幼儿学习过程中,这种直觉性思维有时表现为提出怪问题,有时表现为大胆的猜想,有时表现为一种应急性的回答,有时表现为解决一个问题,设想出多种新奇的方法、方案等等。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说:“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动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

5、 。”要解决知识的抽象性和幼儿思维的形象性之间的矛盾,就要组织幼儿动手操作,以“动”启发幼儿的思维,让他们产生更多的新问题、新想法,正因为幼儿的直觉思维活动往往是在实际操作中,借助触摸、摆弄物体等动作中产生和进行的,因而在语言活动中,面对幼儿突如其来的新想法、新观念,我们不是不理不睬,而是及时地捕捉住幼儿这种灵感,正确地引导、督促,从而大大发展了他们的直觉思维。 4、多种思维模式灵活运用提高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 幼儿解决问题的方式包括:分析式、直觉式、顿悟式、试误式。按照不同的方式,思维也分为很多类, 教师在课堂中多种思维模式灵活运用,多个角度提问问题,这样才会让幼儿的智力得到最大的开发,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最大的提高。就象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倡导的“同中求异,异中求同”的思考方法一样。务在于发现每个受教育者身上最美好的东西,不用学校的条条框框限制他们,鼓励独立工作创造。我们要多对幼儿说“让我们试一试”、“当然可以”一类的话,要多鼓励、多表扬、多支持、多肯定、多承认、多接纳、多欣赏,要多给幼儿创造的气氛。其次是培养和谐、融洽、平等、健康的人际关系,这种人际关系能使幼儿乐于和善于表达或交流思想和情感,保持自己的个性,使幼儿的巨大创造潜能发挥出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