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姆雷特读书笔记15篇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12158272 上传时间:2023-10-31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32.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哈姆雷特读书笔记15篇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哈姆雷特读书笔记15篇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哈姆雷特读书笔记15篇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哈姆雷特读书笔记15篇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哈姆雷特读书笔记15篇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哈姆雷特读书笔记15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哈姆雷特读书笔记15篇(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哈姆雷特读书笔记15篇读完一本名著以后,你有什么体会呢?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读书笔记了。你想知道读书笔记怎么写吗?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哈姆雷特读书笔记,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哈姆雷特读书笔记1有一位王子,原来过着非常华蜜美满的生活,灾难突然驾临,上天将他逼上了一条报仇之路,他就是丹麦的王子哈姆雷特。哈姆雷特是闻名剧作家莎士比亚的代表作之一,这次读完之后,颇有感受。哈姆雷特讲解并描述了一个丹麦王子非常凄惨的报仇故事。哈姆雷特是丹麦的王子,他的父亲是丹麦的国王。不幸的是,他的父亲被他的叔父毒死了,夺走了王位。不久后,他的母亲也背叛了他的父亲,嫁给了他的叔父。一下子,哈姆雷特身边全部的人,包括他的母亲,同

2、学,挚友。甚至他的爱人欧菲莉亚都差点成为了他叔父应付他的工具。就在这样的状况下,哈姆雷特毅然选择了报仇这条艰辛的道路。这虽然只是一个故事,但却折射出一个最现实的社会现象。虽然说,现在已经是现代社会,不再是以前的那种封建社会了,总是发生着这种帝位之争。可是,我们又有谁能否认,现在就没有这种“斗争”呢?我想,答案或许是没有吧!只是,从前的“帝位”变成了今日的“帝位”,金钱,权利罢了!现在这个社会已经物质化,还有什么真情可言呢?存在的只有利益。每个人都在想方设法地去赢取自己的利益,即使是挚友之间,亲人之间。现在,人与人的心相隔太远了,人之间的情感也被冲淡了,被利益冲淡了。亲情还是利益,我想现在的人会

3、坚决果断地选择后者吧!我曾在电视上看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老人,辛辛苦苦工作了一生,赚下了较为丰厚的家业。在他七十岁的时候,拿出了自己的积蓄为儿子买了一套房子!但他的女儿见此就不愿了,她说:“同样是子女,为什么我就没份?我也要得一半”。为此,两兄妹不停地争吵,甚至还闹上了法庭,老人见了非常难过,被自己的女儿给活活地气死了!大家或许还不知道,他的女儿亦是非常的富有,不但已经有了一套很大的房子,还买了一部几十万的小车。可是,她就是要争得那点利益,结果将自己的父亲给活活地气死了!或许,这就是生命之悲吧!现在,人们的心灵都被这利益的灰尘给蒙蔽了。人们只是看到了眼前的这点蝇头小利,而忽视了真正宝贵的亲情

4、,友情。不要再让这样的生命悲剧发生了!哈姆雷特读书笔记2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最闻名的部悲剧,它突出地反映了作者的人文主义思想。莎士比亚说过,他的作品就是“给自然照一面镜子,给德行看一看自己的面目,给荒唐看一看自己的姿态,给时代和社会看一看自己的形象和印记”。哈姆雷特正是一个时代的缩影。每个人看这部哈姆雷特戏剧每个人眼中都有不同的哈姆雷特。莎士比亚笔下的哈姆雷特是扑朔迷离的,读者不能把他只定位成一个片面的形象,有一句话说“一千个人的眼中,有着一千个哈姆雷特”,所以,“哈姆雷特”,已经不是一个形象,而是一个人。哈姆雷特是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的志向人物。他是王子,根据传统,是王权的当然继承者。但是,

5、他的美妙前途被颠倒了的时代颠倒了。戏一开头,作者就呈现了一幅丑恶的社会画面:国家发生宫廷政变,国王被害,阴谋家窃取了王位;王后改嫁;满朝臣子趋炎附势等等。世界仿佛到了末日。于是这个王子喊出了“时代整个儿脱节了”的吼声。人们剧烈地感受到这是“时代的灵魂”本身在呼喊。哈姆雷特本是个正直、乐观、有志向的青年,在正常的环境下,他可以成为一位贤明君主;但是现实的社会迫使他不得不装疯卖傻,进行报仇。他是英国那个特定的动荡担心时代的产物。在哈姆雷特这部戏剧中,到处可以看出作者着意把自己心目中的典型人物塑造成一个英雄形象的匠心:哈姆雷特很有心计,在敌强我弱的恶劣状况下,他敢于针锋相对地进行斗争,他击破了奸王设

6、下的个个圈套:先是戳穿了波洛涅斯和罗森克兰等人进行刺探和监视的把戏;又使王后发觉天良;接着采纳“调包计”除掉了奸王的两个走卒,把奸王“借刀杀人”的阴谋击得粉碎;最终“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把双重陷阱毒剑和毒酒还给了奸王。在每一回合的斗争中,哈姆雷特都显得形象高大。所以有评论说,哈姆雷特是一出“巨人型”的悲剧,此话不无道理。但哈姆雷特决非“完人”。他虽然擅长思索,却优柔寡断;他虽然受到人民的爱戴,却并不信任人民。他说:“时代变得更加不像样子,个农夫的脚趾竟然这么靠近一个朝臣的脚后跟,擦伤了后者的冻疮。”可见哈姆雷特的社会改革与农夫所要求的变革相距甚远。尽管哈姆雷特有令人敬佩的才能,竭力想除旧

7、布新,但他总是郁郁不乐,迟疑不决,他始终是孤立的。这就注定了他与丑恶同归于尽的凄惨命运。哈姆雷特描写人物心理的语言非常丰富,这在莎士比亚全部悲剧中也是非常突出的。如哈姆雷特的性格大部分是以“疯话”表达出来的,他的“满口荒唐言”就像迸发出来的火花。克劳迪斯阴阳怪气的语言则照映出了他笑里藏刀的丑态。波洛涅斯爱用诗体语言,给人以滑稽可笑的印象。这部戏剧突出了人与人之间的仇恨,对金钱、权利的欲望。对于哈姆雷特的死,我是很哀思的,这也引起了我们一些思索,冤冤相报何时了啊!莎士比亚不属于一个时代而属于全世纪,他的戏剧就象绚丽星空中的北斗,为人们指引着方向。哈姆雷特读书笔记3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最负盛名的剧本

8、,同麦克白、李尔王和奥赛罗一起组成莎士比亚“四大悲剧”。在哈姆雷特中,报仇的故事中交织着爱恨情愁。同时,哈姆雷特也是该剧主子公丹麦王子的名字。后有据此改编的同名电影和越剧、京剧等艺术作品。哈姆雷特是一位丹麦的王子,他的父亲在不久前去世,可是他的妈妈却和他的叔叔结婚了,这种的行为让哈姆雷特觉得可耻!在晚上他父亲的灵魂出现,告知了他,他叔叔丑陋了嘴脸,使得哈姆雷特对他的叔叔更加深恶痛绝,装疯卖傻,通过一个话剧社来证明了阴谋。哈姆雷特被迫远走他乡,母亲的、挚友的背叛、父亲的去世、奥菲利亚的死给他千疮百孔的心又一重重的一击。最终他是报了仇却也恒久的倒在了血泊之中。他痛斥母亲的话给人映像最深。瞧这一幅图

9、画,再瞧这一幅;这是两个兄弟的肖像。你看这一个的相貌多么高雅美丽:太阳神的鬈发,天神的前额,像战神一样威严凛凛的眼睛,他着陆在高吻穹苍的山巅的神使一样矫捷的姿态;这一个完善卓越的仪表,真像每一个天神都曾在那上面打下印记,向世间证明这是一个男子的典型。这是你从前的丈夫。现在你再看这一个:这是你现在的丈夫,像一株霉烂的禾穗,损害了他的健硕的兄弟。你有眼睛吗?你甘心离开这一座大好的高山,靠着这荒野生活吗?嘿!你有眼睛吗?你不能说那是爱情,因为在你的年纪,热忱已经冷淡下来,变驯服了,肯听从理智的推断;什么理智情愿从这么高的地方,着陆到这么低的所在呢?知觉你当然是有的,否则你就不会有行动;可是你那知觉也

10、肯定已经麻木了;因为就是疯人也不会犯那样的错误,无论怎样丧心病狂,总不会连这样悬殊的差异都辨别不出来。那么是什么魔鬼蒙住了你的眼睛,把你这样欺瞒呢?有眼睛而没有触觉、有触觉而没有视觉、有耳朵而没有眼或手、只有嗅觉而别的什么都没有,甚至只剩下一种官觉还出了毛病,也不会糊涂到你这步田地。羞啊!你不觉得惭愧吗?要是地狱中的孽火可以在一个中年妇人的骨髓里煽起了蠢动,那么在青春的烈焰中,让贞操像蜡一样溶化了吧。当无法阻遏的情欲大举进攻的时候,用不着喊什么羞愧了,因为霜雪都会自动燃烧,理智都会做情欲的奴隶呢。他痛恨他的母亲,不知道为什么这个女人可以在丈夫刚死之后就改嫁,他曾愤恨的想要杀死她的母亲,可见这惨

11、剧给哈姆雷特有多么深厚的打击,假如不是他父亲的灵魂让他宽恕他的母亲,或许他真的会杀了那赐予他生命的女人。其实这也可以反应出当时的社会背景,不难知道莎士比亚想要告知我们什么,想要我们人情什么。哈姆雷特志向崇高、思想深刻,在一个“脱了节”的时代立志重整乾坤,但他又耽于深思、自责、自我怀疑,加之迟疑与孤独,于是一再拖延报仇安排。他身上集中体现着文艺复兴运动中人文主义的优点和缺点及他们的迷惘、冲突和苦痛,反映着1617世纪初人文主义思想的危机。哈姆雷特的精神苦闷具有超越时空的意义,他已经成为世界文学画廊中不休的经典形象。哈姆雷特读书笔记4一边观赏王子报仇记的电影一边在揣测莎翁著此书时的心情,这宏大得无

12、与伦比的作家想要将哈姆雷特定位成什么形象。始终认为莎翁的爱情悲喜剧有古希腊戏剧的遗风,且相比起他闻名的四大悲剧毫不逊色。其人物对白诙谐俏皮,情节跌宕起伏,最主要是人物特性显明,角色多元困难,还有各种丰富的人物关系。但这也只是一己之见,终归哈姆雷特是公认的最经典的悲剧,而“生存还是毁灭”这句话又经典得家喻户晓。所以,我必需静默下来专心体会作者在主子公身上倾注的情感和寄望。我好像看到的是一个往日吊儿郎当的公子哥,风流倜傥,吃喝玩乐,闲暇时候追逐漂亮的姑娘,赠送她昂贵的首饰,诉说着甜蜜的情话。假如不是父王的早逝,母亲的改嫁,他好像准备恒久沉沦下去,和那个时代那个国家全部的王侯贵族一样。然而我也并不观

13、赏自他父亲病逝后他过度的哀伤,过于无助和懦弱,甚至有点儿做作。虽然并不能站在后人的角度去评价他,但是,过于伤痛终归无济于事,作为父亲的独子或许有所作为比自顾自怜更有用。他并不是我所观赏的男子形象,过于阴柔寡断。在他接受父亲亡灵的点拨之后,他起先着手于报仇,但行为又过于外露张扬,不够镇静冷静,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必需承认的是,戏剧的夸张有利于突显人物的特性,表现冲突冲突的激化,但这里哈姆雷特的形象好像不是一种被赞扬的形象,反而是一种无情的揭露,一个饱食糜烂奢华生活的,心智发育不健全的人。他偏执、敏感、脆弱、暴戾,有一点自傲,又不乏自卑,尽管行为自我,仍难掩任性的稚气。其实这整一部戏剧放在当时那个时

14、代是很合适的,只是一部关于人类诞生就随之产生的争权篡位的故事,由一千多年前的人来主演。体现出的是那个时代人们的单纯、乏味、极端,和王室继承制下披着民主外衣的残酷、上层社会人情冷淡、形式化交际的生活方式。可以说哈姆雷特的缺点不是一个人的缺点,也不是一群人的劣性,而是一个时代的弊端。心志单纯而迟钝的先王,狡诈却不懂掩饰的叔叔,愚蠢而无主见的皇后,天真却悲剧的奥菲利亚,他们共同造就了一个经典的人格分裂的、真实的哈姆雷特。再想,哈姆雷特的产生只是为了代表一种悲剧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莎翁或许是想借哈姆雷特的不幸与悲伤表达那个时代一种被囚禁、被束缚的统治生活下的人,而后来报仇的过程应当是为了抒发心中愤懑

15、以及不曾做过却幻想去做的推翻统治、打倒压迫的心情吧!有人说哈姆雷特是一个英雄,我却觉得那只是人的一种本能,而莎翁想塑造的正是一个在恶劣、腐朽的环境中残存天性、爆发本能的悲剧人物吧!他的悲剧,是整个时代的悲剧;他的报仇,是一个时代的颠覆;他的死亡,是一个时代的毁灭,是本能天性被残酷谋杀的过程!当哈姆雷特为“生与死”苦恼的时候,也正是那个时代沉重的叹息。那样迟缓而直白的情感,是西方人的特性,相比之下东方人就机智狡诈的多了。所以东方没有哈姆雷特,有的是武侠盛行,那是我们中国人心中志向的救世主;却又有皇帝高高在上,居安思危却无甚作为,这便是我们中国皇室的男一种悲剧了。哈姆雷特读书笔记5波洛涅斯一家的悲

16、剧,就让笔者完完全全只剩下怜悯与惋惜。波洛涅斯不是奸臣,在笔者看来,他是那种醇厚巴交的朝臣,他忠于的也只是“国王”这个位置而非君主本人,新旧交替,他所能做的也只是忠于新君。为王事竭忠尽智而已,但仍无法避开沦为哈姆雷特刀下鬼的结局。奥菲利娅始终遭到压抑,前文已叙,这里就不在多说。雷欧提斯则是一个年轻气盛的男子,他本可以在法国开拓自己的事业,但丧父和妹妹失心发狂的哀思蒙蔽了双眼,呀沦为了国王歹毒计谋的牺牲品。“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问题;默然忍受命运的暴虐的毒箭,或是挺身抗拒人世的天际的苦难,在奋斗中扫清那一切,这两种行为,哪一种更名贵?死了,睡去了,什么都完了;要是在这一种睡眠中,我们心头的创痛,以及其他多数血肉之躯所不能避开的打击,都可以从今消逝,那正是我们求之不得的结局”活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