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伊朗长大有感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12158023 上传时间:2022-07-2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在伊朗长大有感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我在伊朗长大有感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我在伊朗长大有感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我在伊朗长大有感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我在伊朗长大有感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我在伊朗长大有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在伊朗长大有感(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我在伊朗长大有感 其实我是一个对政治很不感冒的人。电视上播出政治新闻时直接换掉频道,翻开报纸杂志时也只是关注娱乐、生活文学版块,悠然自得的过着所谓文艺范儿宅男式的生活所以也没想到这样一部带有政治色彩的电影会如此吸引我,或许是因为动画片的独特功效,或许是因为伊朗浓郁的异域风采,或许是因为玛嘉一个伊朗人眼中的伊朗,与我们脑中的那个宗教与恐怖主义、文化与神秘感并存的国度并不是那么相像 先从电影的译名聊起,其实比起茉莉人生,我还是更喜欢我在伊朗长大这个名字。“茉莉人生”似乎听起来更像是一部浪漫的、励志的、温馨的女性文艺电影,似乎听起来也与一般女性电影所走路线相同一个“简爱”式的女孩经历多重磨难最终蜕变

2、为坚强女性,这样的译名,非但体现这部电影的特色,还抹上一种庸俗色彩。“我在伊朗长大”传达的信息则很丰富。)这是一部讲述自身成长故事的故事。2)故事发生在伊朗,伊朗,我的祖国给我刺上了怎样的烙印。3)在伊朗长大的童年又给予我怎样的未来。也许你会说,“茉莉”寓意洁白清高,不与世俗同伍,用来形容女主角女性意识,更深入地说是自由意识可能很合适。我并不这么认为,茉莉的确是重要的意象,可它在电影中的镜头加起来只有短短不到一分钟。而且似乎用茉莉来形容玛嘉的奶奶更为合适,玛嘉自由叛逆,却无法从纠结矛盾中真正走出来,也因此才选择了逃避。最能抓住电影灵魂还是电影的本名波斯,作为波斯-这个曾经辉煌古国的后代,电影或

3、许盼望当代伊朗人尽情反思,明月换了一拨又一拨人看,那份原乡情怀与民族的自豪骄傲怎样才能永恒流传。hersory,是在说这是她的故事,herstor则与history相对,女性同样可以创造自己的历史,尽管更加艰难。 作为一部政治色彩的电影,我在伊朗长大并没有直接表现当时的政治运动,只是透过一个小孩单纯眼睛的过滤,为我们描绘一个动荡不安的国家以及它的子民们的生活。其实这部电影能收到戛纳的青睐并不意外。戛纳电影节作为最富盛名的国际性电影节之一,它一直有着政治偏好,或许是因为此类影片思想性更浓厚的缘故,与政治挂上钩的影片总能赢得大奖。从纪录片德拉奎拉:战栗的意大利(德拉奎拉:战栗的意大利以记录09年意

4、大利阿奎拉地震后重建工作出发,揭露意大利政府地震后故意拖延灾民安置工作,借天灾谋求政治利益,而“德拉奎拉”也借英文“吸血鬼”谐音暗讽在民意调查中人气降至最低的意大利政府贝卢斯科尼。)到充满政治说教的巴西影片盲。甚至第61届戛纳电影节开幕时,评委主席西恩潘在开幕记者执行会上声称“政治应该介入每一个角落”,法国导演利查德布夏雷宣称“在布景、音乐、音响、色彩、画面、人物的选择里,都有政治”我真的不知道真正的艺术该不该与政治扯上关系。 作为一部动画片,但显然本片并不是为小朋友而准备的。影片以玛嘉的成长经历为线索,探讨了宗教、信仰、民族等敏感话题。加之影片背景更是设在伊朗这个超敏感地区,所以本片从一开始

5、就被打上了深刻的政治印记。其实以儿童为视角来展现伊朗高度政治、宗教化的生活,我在伊朗长大之前就有很多经典的例子。无论是何处是我朋友的家,还是小鞋子,无论是白气球,还是苹果,都是以孩童的视角观察世界、理解生活的巧思之作。个人认为用动画片来讽刺政治(虽然这部电影的真正目的并不是为了讽刺政治)的做法十分高明。首先,面对电影审查制度的高压,以动画包装政治显然可以达到“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效果,这些杂糅着儿童稚气与成人智慧的影片,也已经成为伊朗电影的一面金字招牌。二来,直接以真人来演绎政治电影也未免有些无聊,同样会为演员带来不小的压力。而动画片可以充分发挥天马行空的想象,通过夸张等方式充分表达影片主题

6、。再加上作品黑白灰插画风格,赋予了这部电影耕读哟的思考与灵动。例如:1)家人向玛嘉讲述伊朗的伊斯兰革命等历史事件时,采用了皮影式的过度,体现了小玛嘉的童真与幻想,也映出高压政治下,人们如同傀儡、行尸走肉样的活着,而没有自由地生活。黑白的线条,少了郁郁葱葱,却是另一种馥郁,它用一种单纯闯入我们的视觉神经,带了一丝掠夺性的新鲜,我们内心顿时有了莫名的颤栗。黑与白的构图有种仪式感,历历在目,影像永远都像被定格一样。这样的影像能轻而易举就把生命的涵义简而概之,过眼云烟也会让人肃穆、警醒。2)玛嘉到了欧洲之后,身体似乎一下子变成了大人,丰满的胸部甚至将玛嘉摔倒在地。这段夸张有趣的设计也体现着,西方思想文

7、化对于玛嘉这个从小长在伊斯兰环境下的小女孩的猛烈冲击。3)玛嘉与作家恋爱时,处处雪月风花,可在亲眼目睹男孩躺在另一个女孩的温床上后,男孩在玛嘉心中立刻从王子贬为了癞蛤蟆。这也体现了欧美动漫与日本动漫风格的区别,同样是涉及政治的动漫,欧美则重在调侃与讽刺,日本则更喜欢严肃的写实风。高达oo中被宗教及恐怖组织洗脑而杀死无数平民(甚至父母)的男孩刹那用一生来赎心灵的罪。人间失格、死亡笔记、萤火虫之墓亦如此。 作为一部女性电影,我在伊朗长大描绘了伊朗女性的沉默与声音。宗教、政治强压下,小玛嘉依然涂着口红,身穿“朋克永远不死,革命尚未成功”的外套,所以电影从开始到结束都在讲述玛嘉在为自由而成长,在为自由

8、而战斗,和自己和整个世界战斗的故事。玛嘉不愿向其他伊朗女性一样在夹缝中生存。黑纱遮住了女性最美的曲线,也压抑着女性体内的不断翻滚着的荷尔蒙。玛嘉三段爱情(或许根本称不上是爱情)的失败也展现着玛嘉内心的纠结矛盾,怎样才能做一名真的女人。因此玛嘉选择离开又回来最后又离开再也不回来,抗议无用时,或许只剩沉默与逃离。而我认为,玛嘉所渴望的并不是霸道的女权主义,而是一种出于人性的女性主义,只是渴求给予女性发芽开花的权利。这也是我对这部影片深深喜爱的原因之一,自由而不强权。玛嘉在临走前与对她影响最深的奶奶一起进入梦乡,奶奶解开了内衣,飘着茉莉的清香。茉莉覆在在象征着女性的乳房之上,更是颇具象征意义,暗示着

9、去做如同茉莉一样洁白高贵、面对嘲笑压迫也会挺直脊梁的完美女人奶奶的智慧令人动容。作为一部优秀的电影,我在伊朗长大的最终目的并不是讽刺政治(个人认为乔治奥威尔的1984才是彻底的政治讽刺之作),并不是过分宣扬女性主义,而是呼唤着一种最为博爱的人文主义光芒的绽放。真正影片中很多细节拨动着我的心弦。1)小玛嘉和同学一起说说笑笑地谈论着大人口中的政治,而他们路过的墙,上面涂鸦着自由女神像,不过女神慈祥的脸被画成了代表死亡的骷髅。记得一天翻开看天下,图中有形的队伍里两个小孩随大人喊着政治口号,而当记者问他们总统为何人时,小摇了摇头说:“只要有糖就好了。”将天真的孩子卷入政治的黑暗绝对是最惊悚的犯罪2)寒

10、冬,奶奶领着小玛嘉买烤红薯(具体是什么不太记得了),小贩说“愿主保佑您。”而奶奶调侃似的说:“但愿主能够听到。”)听闻朋友死讯,一句“家人拥有的一切就是他的骨灰”令人陷入沉思,不断的战争究竟会带来什么。就想电影原作在记者会上说的那样,“它是一部讲述生活的故事片。它是一部呼唤真情与和平的影片。在看了这部电影后,你不会想要挑起战争或革命。”4)玛嘉一家因藏酒而面临几个十几岁的少年拿枪搜查时,奶奶说:“我有糖尿病。”那个拿枪的少年眼神终于流露出了温柔:“我妈妈也有糖尿病”,而放奶奶先上楼。一个小小的细节却给我震撼的感受,一个童心未泯、一个稚气未退、一个心存仁慈的少年手中却拿着重重的枪,强装凶狠,这难

11、道不是社会最大的悲哀么。 一群少年可以得到通往天堂的钥匙,但条件是他们必须为两伊战争卖命,而女孩们则在美术课上画穿着黑袍的“裸女”,留着胡子的民兵不准女孩们跑进那条街“一幅幅画面很是发人深思。 玛嘉莎塔碧在采访中表示,“这部影片中最糟糕的反应来自我自己,而不是这场革命的守卫者。这部影片告诉我们要忠实于自己,它是一部有关人道主义的影片。我真的认为,人道主义已经失去了它的威力和意义,在人类历史上也正是现在,我们比其它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它。我们应该抛弃这样的顾虑,诸如男人还是女人,来自东方还是西方,信仰这个宗教还是那个宗教,只是尽力去弥补我们人类的缺点。”当问到她是否打算回到她热爱的那个国家时,莎塔碧

12、表示,她不会回去。玛嘉勇敢地面对自己成长中的诸多问题,不仅是身份认知的迷惑。这些问题包括对祖国的认同,从在异国不敢说自己是伊朗人到大声说出自己的出生地;包括对三段失败恋情的回忆,第一段男友是同志,第二段男友出轨,第三段因婚姻中的琐碎埋葬了爱情;包括对恐惧的认知,从“陷害”他人到直面恐惧再到彻底挣脱恐惧的威胁 影片最后,玛嘉彻底告别了祖国,而年轻时身为革命支持者的爸爸妈妈以及奶奶并没有选择离开,或许是因为种种现实问题。但我更认为这是一种怀念,这是一种希望。或许他们相信有一天,他们的祖国会再次开满鲜花与阳光。那种是浓而淡的小怀旧笼罩着影片自始至终,我想这才是我在伊朗长大最神奇的魅力仿佛是一首躲在左耳的歌谣,娓娓道来;仿佛是一列载着回忆的火车,缓缓驶来 第 1 页 共 3 页免责声明:图文来源于网络搜集,版权归原作者所以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上传人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