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中考-找规律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12155503 上传时间:2022-11-19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401.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推荐-中考-找规律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推荐-中考-找规律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推荐-中考-找规律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推荐-中考-找规律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推荐-中考-找规律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推荐-中考-找规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推荐-中考-找规律(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在平面内直角坐标系中,正方形A1B1C1D1、D1E1E2B2、A2B2C2D2、D2E3E4B3按如图所示的方式放置,其中点B1在y轴上,点C1、E1、E2、C2、E3、E4、C3在x轴上,已知正方形A1B1C1D1的边长为1,B1C1O=60,B1C1B2C2B3C3则正方形A2017B2017C2017D2017的边长是 2.如图,正方形ABCD的四个顶点在坐标轴上,A点坐标为(3,0),假设有甲、乙两个物体分别由点A同时出发,沿正方形ABCD的边作环绕运动,物体甲按逆时针方向匀速运动,物体乙按顺时针方向匀速运动,如果甲物体12秒钟可环绕一周回到A点,乙物体24秒钟可环绕一周回到A点,

2、则两个物体运动后的第2017次相遇地点的坐标是 3如图,点A(0,1),点B(,0),作OA1AB,垂足为A1,以OA1为边作RtA1OB1,使A1OB1=90,B1=30,作OA2A1B1,垂足为A2,再以OA2为边作RtA2OB2,使A2OB2=90,B2=30,以同样的作法可得到RtAnOBn,则当n=2017时,点A2017的纵坐标为 4如图,点O(0,0),A(0,1)是正方形的两个顶点,以对角线OA1为边作正方形 OAA1B 再以正方形OA1A2B1的对角线OA2作正方形OA2A3B2,依此规律,则点A8的坐标是 5如图,动点P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按图中箭头所示方向运动,第1次从原点

3、运动到点(1,1),第2次接着运动到点(2,0),第3次接着运动到点(3,2),按这样的运动规律,经过第2016次运动后,动点P的坐标是 6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1,电子蚂蚁P从点A分别以1个单位/秒的速度顺时针绕正方形运动,电子蚂蚁Q从点A以3个单位/秒的速度逆时针绕正方形运动,则第2017次相遇在()推荐精选A点 AB点B C点C D点D7如图,动点P从(0,3)出发,沿所示方向运动,每当碰到矩形的边时反弹,反弹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当点P第17次碰到矩形的边时,点P的坐标为 8如图,点O(0,0),A(0,1)是正方形OAA1B的两个顶点,以OA1对角线为边作正方形OA1A2B1,再以

4、正方形的对角线OA2作正方形OA1A2B1,依此规律,则点A8的坐标是 9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把ABC先沿x轴翻折,再向右平移3个单位得到A1B1C1现把这两步操作规定为一种变换如图,已知等边三角形ABC的顶点B、C的坐标分别是(1,1)、(3,1),把三角形经过连续5次这种变换得到三角形A5B5C5,则点A的对应点A5的坐标是 10如图所示,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A (1,2),B (2,2),C (2,2),D(1,2),把一根长为2017个单位长度且没有弹性的细线(线的粗细忽略不计)的一端固定在点A处,并按ADCBA的顺序紧绕在四边形ABCD的边上,则细线的另一端所在位置的点的坐标是

5、 11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点P(1,0)点P第1次向上跳动1个单位至点P1(1,1),紧接着第2次向左跳动2个单位至点P2(1,1),第3次向上跳动1个单位至点P3,第4次向右跳动3个单位至点P4,第5次又向上跳动1个单位至点P5,第6次向左跳动4个单位至点P6,照此规律,点P第100次跳动至点P100的坐标是 推荐精选1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对于点P(x,y),我们把点P(y+1,x+1)叫做点P伴随点,已知点A1的伴随点为A2,点A2的伴随点为A3,点A3的伴随点为A4,这样依次得到点A1,A2,A3,An,若点A1的坐标为(3,1),则点A2017的坐标为 13下列依次

6、给出的点的坐标(0,3),(1,1),(2,1),(3,3),依此规律,则第2017个点的坐标为 13如图,点A1的坐标为(1,0),A2在y轴的正半轴上,且A1A2O=30,过点A2作A2A3A1A2,垂足为A2,交x轴于点A3;过点A3作A3A4A2A3,垂足为A3,交y轴于点A4;过点A4作A4A5A3A4,垂足为A4,交x轴于点A5;过点A5作A5A6A4A5,垂足为A5,交y轴于点A6;按此规律进行下去,则点A2017的横坐标是 14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从点P1(1,0),P2(1,1),P3(1,1),P4(1,1),P5(2,1),P6(2,2),依次扩展下去,则P2017

7、的坐标为 15如图,矩形BCDE的各边分别平行于x轴与y轴,物体甲和物体乙由点A(2,0)同时出发,沿矩形BCDE的边作环绕运动,物体甲按逆时针方向以1个单位/秒匀速运动,物体乙按顺时针方向以2个单位/秒匀速运动,则两个物体运动后的第2018次相遇地点的坐标是 16对有序数对(x,y)的一次操作变换记为P1(x,y),定义其变换法则如下:P1(x,y)=(x+y,xy),且规定Pm(x,y)=P1(Pm1(xy)(n为大于1的整数)如P1(1,2)=(3,1),P2(1,2)=P1(P1(1,2)=P1(3,1)=(2,4),P3(1,2)=P1(P2(1,2)=P1(2,4)=(6,2)则P

8、2010(1,1)的坐标为 17一只跳蚤在第一象限及x轴、y轴上跳动,在第一秒钟,它从原点跳动到(0,1),然后接着按图中箭头所示方向跳动,即(0,0)(0,1)(1,1)(1,0),且每秒跳动一个单位,那么第35秒时跳蚤所在位置的坐标是推荐精选 18如图,矩形ABCD的两边BC、CD分别在x轴、y轴上,点C与原点重合,点A(1,2),将矩形ABCD沿x轴向右翻滚,经过一次翻滚点A对应点记为A1,经过第二次翻滚点A对应点记为A2依此类推,经过5次翻滚后点A对应点A5的坐标为 19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对于平面内任一点(x,y),规定以下两种变换:(1)f(x,y)=(x,y),如f(2,3)=(

9、2,3);(2)g(x,y)=(x2,y+1),如g(22,3+1)=(0,4);依此变换规律,若fg(a,b)=(2,1),则()Aa=4,b=2 Ba=2,b=1Ca=0,b=2 Da=0,b=020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一动点从原点O出发,沿着箭头所示方向,每次移动1个单位,依次得到点P1(0,1),P2(1,1),P3(1,0),P4(1,1),P5(2,1),P6(2,0),则点P2017的坐标是 21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边长为1的正方形OA1B1C的对角线A1C和OB1交于点M1,以M1A1为对角线作第二个正方形A2A1B2M1,对角线A1M1和A2B2交于点M2;以M2

10、A1为对角线作第三个正方形A3A1B3M2,对角线A1M2和A3B3交于点M3;依此类推,第n个正方形对角线交点Mn的坐标为 22如图,一个实心点从原点出发,沿下列路径(0,0)(0,1)(1,0)(1,1)(1,2)每次运动一个点,则运动到第2017次时实心点所在位置的横坐标为 23如图,一个机器人从点O出发,向正西方向走2m到达点A1;再向正北方向走4m到达点A2,再向正东方向走6m到达点A3,再向正南方向走8m到达点A4,再向正东方向走推荐精选10m到达点A5,按如此规律走下去,当机器人走到点A2017时,点A2017的坐标为 24已知点E(x0,y0),F(x2,y2),点M(x1,y

11、1)是线段EF的中点,则x1=,y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有三个点A(1,1),B(1,1),C(0,1),点P(0,2)关于A的对称点为P1(即P,A,P1三点共线,且PA=P1A),P1关于B的对称点为P2,P2关于C的对称点为P3,按此规律继续以A,B,C为对称点重复前面的操作,依次得到P4,P5,P6,则点P2015的坐标是 25在一单位为1的方格纸上,有一列点A1,A2,A3,An,(其中n为正整数)均为网格上的格点,按如图所示规律排列,点A1(2,0),A2(1,1),A3(0,0),A4(2,2),则A2017的坐标为 26如图,点A(1,0)第一次跳动至点A1(1,1),第二次跳

12、动至点A2(2,1),第三次跳动至点A3(2,2),第四次跳动至点A4(3,2),依此规律跳动下去,点A第102次跳动至点A102的坐标是 27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有若干个横纵坐标分别为整数的点,其顺序为(1,0)、(2,0)、(2,1)、(1,1)、(1,2)、(2,2)、根据这个规律,第2016个点的坐标为 28如图,在坐标系中放置一菱形OABC,已知ABC=60,点B在y轴上,OA=1将菱形OABC沿x轴的正方向无滑动翻转,每次翻转60,连续翻转2015次,点B的落点依次为B1,B2,B3,则B2015的坐标为 29如图,在直角坐标系中,以原点O为圆心的同心圆的半径由内向外依次1,

13、2,3,4,同心圆与直线y=x和y=x分别交于推荐精选A1,A2,A3,A4,则点A2015的坐标是 30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点A(1,0),B(2,0),正六边形ABCDEF沿x轴正方向无滑动滚动,保持上述运动过程,经过的正六边形的顶点是()AC或E BB或DCA或C DB或F31如图,在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A(3,0)、B(0,4),对OAB连续作旋转变换,依次得到1、2、3、4、,16的直角顶点的坐标为 32如图:有正三角形的一边平行于x轴,一顶点在y轴上从内到外,它们的边长依次为2,4,6,8,顶点依次用A1、A2、A3、A4表示,其中A1A2与x轴、底边A1A2与A4A5

14、、A4A5与A7A8、均相距一个单位,则顶点A91的坐标是 33如图,将边长为1的正方形OAPB沿x轴正方向连续翻转8次,点P依次落在点P、P2、P3、P4、Px的位置,则点P9的横坐标是 34在直角坐标系中点A1的坐标为(1,0),过点A1作x轴的垂线交直线y=2x于A2,过点A2作直线y=2x的垂线交x轴于A3,过点A3作x轴的垂线交直线y=2x于A4,依此规律,则A10的坐标为 35一质点P从距原点1个单位的M点处向原点方向跳动,第一次跳动到OM的中点M3处,第二次从M3跳到OM3的中点M2处,第三次从点M2跳到OM2的中点M1处,如此不断跳动下去,则第n次跳动后,该质点到原点O的距离为 推荐精选36如图,电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