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上好语文课 (2)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12155388 上传时间:2023-05-20 格式:DOC 页数:1 大小:115.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怎样上好语文课 (2)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怎样上好语文课 (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怎样上好语文课 (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 怎样上好语文课怎样的一堂课才算好课,许多教师在考虑这个问题的时候,心中想的往往是“怎么教”的方法问题。然而,研究表明,仅仅停留在教学的探索,停留在教学程序、教学方法上做文章,作用是有限的。这样容易形成一种观课评教的不良导向,导致教师去追求往往很难移植的“教学模式”,有的还蜕变为个人的“教学艺术”表演。我认为要上好语文课可从以下几点出发: 一、“材料”的选取要合宜 如果没有合宜的教学内容,就很难上成一堂成功的课。合宜的教学内容涉及一系列的问题,我想最起码有两个要求:一是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内容要有意识,即知道自己在教什么,并且知道自己为什么教这些内容;二是一堂课的教学内容要相对

2、集中,因而使学生学得相对透彻。由此,在选择、取舍教材时,要因人制宜,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文本制宜,因目标制宜,他可以千变万化,千姿百态,不拘一格。 二、自身“学养”是基础 作为一位教师,自身的知识积淀远比教学技巧更为重要。施教者本身的知识面、知识量直接决定着他的文化视野和学科功底。一堂好课,从施教者的角度看,应是两种必需素养的融合思想和艺术。视野和思想来自学养,施教者学养不同,引领学生达到的境界是迥然有异的。学养深厚的教师,对文本的解读往往既到位,又不乏自己独到的见解,他能给学生高屋建瓴的引导、启迪和提升。好的教师他本身就是一扇窗,无论他讲多讲少,如何去讲,他的视点都是高的,他的课能提升学生

3、的学科素养,是学生通往更广阔世界的一扇窗。 新课程背景下,好课将越来越属于学养深厚的人,仅凭施教技术尤其是应试技巧生存的人,将面临真正的危急。学养从哪里来?当代著名画家张大千先生说;“作画如欲脱俗气、洗浮气、除匠气,第一是读书,第二是多读书,第三是有系统有选择地读书。”作画尚且如此,为师,更是如此。 三、“吃透”教材是关键 吃透教材,表现为“广、准、深、巧”。广,一是将文本放在广阔的知识背景之中去学习,让课有广度作者的生平经历,思想历程,写作背景等都可以信手拈来增加文本底蕴;二是拓展延伸,扩展视野。准,对语文新课程标准做到心中有数:一个目标(语文素养),两个特点(工具性与人文性),三个维度(知

4、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四个学段(1-2、3-4、5-6、7-9),五个板块(识字与写字、阅读、习作与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深,是对教材理解深,教师对文本应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深刻的体悟。巧,一巧在设问;二巧在选准突破口;三巧在问题来自于学生。 四、以“文”为本是根本 李海林先生说过:语文教学的中心就是“学生与语文的接触”,语文教学的一切设计都是围绕“学生与语文的接触”来进行的,语文教师的作用就是为实现“学生与语文的接触”提供帮助,指导学生完成这个过程。没有实现“学生与语文的接触”就没有实现语文教学的目的,就不是一堂好的语文课。 怎样上好属于自己的语文课?是每位语文教育工作者在任何时候都要思考的问题。让我们远离功利,远离亦步亦趋,远离浮躁做作,为孩子们、为语文,在新课程改革的实践中平心静气地、聪慧睿智地探索适合本地实际、适合学生实际、独具特色的、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课改之路吧!第 1 页 共 8 页 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