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住宅电梯使用安全管理规范DB51-T2240Y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12155385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住宅电梯使用安全管理规范DB51-T2240Y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四川住宅电梯使用安全管理规范DB51-T2240Y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四川住宅电梯使用安全管理规范DB51-T2240Y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四川住宅电梯使用安全管理规范DB51-T2240Y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四川住宅电梯使用安全管理规范DB51-T2240Y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川住宅电梯使用安全管理规范DB51-T2240Y》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住宅电梯使用安全管理规范DB51-T2240Y(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ICS 25.040.01N 10DB51四川省地方标准DB51/T 22402016住宅电梯使用安全管理规范9送201608 18 发布 201609 01实施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目次前言II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14基本要求25使用管理56禁止7附录A(规范性附录)电梯安全技术档案目录9附录B(规范性附录)电梯日常巡视内容、要求与方法11附录C(规范性附录)电梯定期自检内容、要求与方法12附录D(资料性附录)电梯故障记录表14附录E(资料性附录)电梯维护保养记录表15附录F(资料性附录)电梯安全标志16附录G(资料性附录)电梯事故信息报送表19前言本标准按照GB/T

2、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四川省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协会提出并归口。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四川省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协会。本标准参与起草单位: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处、华润置地(成都)物业服务有限公司、成都嘉善商务管理有限公司、成都江南物业管理有限公司、成都市特种设备检验院、蒂森电梯有限公司成都分公司、成都九信电梯有限公司、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雷鹏、王星、薛维家、唐树柏、蔡斌、刘君谟、李于洪、庞献良、颜光见、王江海、张宏伟、朱霞等。 住宅电梯使用安全管理规范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住宅电梯使用管理的术语和定义、基本要求、使用管理和禁止规定。本标准适用于住宅小区

3、在用电梯。单位内部使用的电梯和公共场所为公众服务的电梯可以参照本标准。本标准不适用于非公共场所安装且仅供单一家庭使用的电梯。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7024-2008 电梯、自动扶梯、自动人行道术语GB 7588 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GB/T 18775-2009 电梯、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维修规范GB 24803.1-2009 电梯安全要求 第1部分:电梯基本安全要求TSG T5001-2009 电梯使用管理与维护保养规则3 术语和

4、定义GB/T 7024-2008、GB 7588、GB/T 18775-2009、GB 24803.1-2009确立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电梯动力驱动,利用沿刚性导轨运行的箱体或者沿固定线路运行的梯级(踏步),进行升降或者平行运送人、货物的机电设备,包括载人(货)电梯、自动扶梯、自动人行道等。3.2使用单位具有电梯管理权利和管理义务的单位或个人。3.3安全管理人员电梯使用单位按相关要求配备的取得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的特种设备安全管理负责人或电梯安全管理人员。3.4业主 依法登记取得房屋的所有权人。3.5业主委员会 由业主通过业主大会选出,实行业主自治管理,合法成立的业主大会执行

5、机构。3.6维保单位 具有法定资格的,对电梯进行清洁、润滑、调整、更换易损件和检查等日常维护和保养性工作的单位。3.7建设单位 建设工程的投资人,又称业主单位或项目业主,是工程建设项目建设过程的总负责方,建设单位可以是法人或自然人。3.8维护保养对电梯进行的清洁、润滑、调整、更换易损件和检查等日常维护和保养性工作。3.9修理用新的零部件替换原有的零部件,或者对原有零部件进行拆卸、加工、修配,但不改变电梯的原性能参数与技术指标的活动。修理分为重大修理和一般修理两类。3.10改造 采用更换、调整、加装等作业方法,改变原电梯主要受力结构、机构(传动系统)或控制系统,致使电梯性能参数与技术指标发生改变

6、的活动。4 基本要求 4.1 使用单位4.1.1 概述电梯使用单位应认真履行电梯管理义务,承担安全首负责任。未确定使用单位的电梯不得投入使用。4.1.2 使用单位确定的原则4.1.2.1 电梯安装后,建设单位尚未移交给电梯所有权人的,建设单位为电梯使用单位。4.1.2.2 委托物业服务企业管理的电梯,受委托的物业服务企业为电梯使用单位。4.1.2.3 未委托物业服务企业管理的电梯,属于单一产权所有者自行管理的,该产权所有者为电梯使用单位。4.1.2.4 未委托物业服务企业管理的电梯,有多个所有权人的,应当共同协商确定电梯使用单位;经协商无法确定的,由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协调确定其

7、中1个所有权人为电梯安全使用管理的责任人,其他所有权人承担连带责任。4.1.2.5 出租配有电梯的场所,租赁合同中应当约定电梯使用单位;未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的,电梯所有权人为电梯使用单位。4.1.3 管理机构及人员4.1.3.1 使用单位应设置电梯安全管理机构或配备取得相应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的电梯安全管理人员,对电梯进行日常使用安全管理。4.1.3.2 电梯分布在不同区域或地点的使用单位,应按楼盘、管理区域等分别配备至少一名电梯安全管理人员。4.1.3.3 同一使用单位管理的大型物业区域,每四十台电梯应至少配备一名电梯安全管理人员。4.1.3.4 电梯安全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取

8、得相应资格,方可从事相关工作。电梯安全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应当严格执行安全技术规范和管理制度,保证电梯安全。4.1.3.5 使用单位应当对电梯安全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保证电梯安全管理员和作业人员具备必要的安全作业知识、作业技能和及时进行知识更新。4.1.4 管理制度4.1.4.1 使用单位应建立健全符合本单位实际情况、以岗位责任制为核心的电梯使用和运营安全管理制度,并且严格执行。4.1.4.2 安全管理制度至少包括以下内容:a) 相关人员的职责;b) 安全操作规程;c) 日常检查制度;d) 维护保养制度;e) 定期报检制度;f) 电梯钥匙使用管理制度;g) 作业人员与相关运营服

9、务人员培训考核制度;h) 意外事件或者事故的应急救援预案与应急救援演习制度;i) 安全技术档案管理制度。4.1.4.3 新楼盘集中装修期间,应制定装修期电梯使用管理规定,对运载建筑材料、建筑垃圾以及易造成电梯损坏的家具、家用电器等物品做出明确规定。4.1.4.4 管理制度应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安全技术规范、技术标准的变化和管理工作需要以及人员变更等情况,随时修订,确保管理制度的合法性、有效性。4.1.5 变更交接4.1.5.1 使用单位变更或维保单位变更时,交接双方应及时办理相关变更交接。4.1.5.2 新建住宅或使用单位变更时,有物业服务企业接收的,向新接收的物业服务企业交接;暂未确定物业服务

10、企业的向业主委员会移交;未成立业主委员会的向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移交,待使用单位确定后,向新确定的使用单位移交。4.1.5.3 使用单位或维保单位变更时,应按规定及时到原登记机关办理变更手续,并更换电梯内相关标识。4.1.5.4 电梯交接验收时,原电梯使用单位或维保单位须向接收单位移交完备的电梯资料,移交资料内容按附录A执行。4.1.5.5 交接双方应按以下要求进行设备交接验收:a) 电梯的交接验收过程中,接收方应组织人员参与现场验收电梯,移交方应积极配合交接,验收内容全程记录并签字确认,交接资料由双方存档。b) 电梯轿厢、厅门三角钥匙及盘车工具(随装箱单数量移交且不得少于每梯

11、一套)、电梯随机备品等应同时移交。c) 交接过程中发现属移交方问题的,移交方应积极配合整改处理。d) 交接过程中接收方发现电梯存在安全隐患或明显质量问题,接收方有权要求再次对电梯进行检测。4.1.5.6 交接期间,电梯移交方对电梯使用安全负责,直至交接相关方全部签字确认,完成交接。4.1.6 资金保障4.1.6.1 住宅电梯正常运行、安全管理、维护保养、检验检测、安全评估、电梯安全责任险等日常费用在物业公司收取的物业费或实际管理人筹集的管理费中列支。4.1.6.2 重大修理、改造、更新费用,电梯使用单位和业主委员会应当及时组织落实,业主应当履行资金筹集义务。所需资金按照以下方式筹集:a) 已建

12、立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的,所需资金应按照相关规定在住宅专项维修资金中列支;b) 未建立住宅专项维修资金或者住宅专项维修资金不足的,业主对费用承担有约定的,按照约定执行;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由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组织电梯使用单位、业主代表、社区(居委会)等协商确定。4.1.6.3 与电梯使用相关的费用应当单独立账。物业服务企业应当在物业管理区域内显著位置每半年公布1次电梯运行维护费用支出情况。4.1.7 设施保障使用单位须保证电梯工作环境符合正常运行要求:a) 机房环境:门窗、门锁完好,通往机房的通道畅通,机房卫生符合规范要求;照明、通风、防潮设施完好;紧急救援设施完好;消防设施配置

13、完备且符合规范。b) 电梯附属设施设备:救援工具齐全、摆放位置规范;电梯报警装置工作正常;电源供电正常。c) 井道:井道内应设置永久性电气照明装置;厅门背面清楚标明楼层数。d) 底坑:地面光滑平整;无漏水或渗水;配置电梯专用集水井;安装简易爬梯;照明设施完好。4.1.8 选择维保单位4.1.8.1 选择维保单位,应该对维保单位的资质、行业信誉、技术力量、业绩 、备品配件保障能力、报价等进行综合评估,择优选定。4.1.8.2 维保合同应包括以下内容:a) 维保的内容和执行标准及要求;b) 维保的时间频次与期限;c) 维保单位和使用单位双方的权利、义务与责任;d) 故障报修和应急救援抵达时间及其他

14、;e) 备件更换和质保等条款;f) 电梯年检费用支付方式。4.2 业主责任义务 4.2.1 电梯是业主的共有财产,业主对电梯享有共同使用的权利,依法承担电梯安全运行的责任和义务。4.2.2 爱惜保护,文明乘梯责任。遵守电梯安全使用说明和安全注意事项的要求,文明乘梯、规范用梯,不恶意破坏电梯及相关标志。监督他人按照规定安全文明规范使用电梯。业主委员会应当协助物业服务企业选聘电梯维护保养单位、开展电梯安全知识宣传、规范乘客乘梯行为等工作;4.2.3 有偿使用责任。按时足额缴纳物业服务费或管理费; 按照规定归集、使用、续筹房屋专项维修资金,承担电梯运行、日常管理、维护保养、改造、修理、检验检测、安全

15、评估等所需费用。4.2.4 监督举报责任。业主、业主大会、业主委员会应当监督物业服务企业的电梯安全使用管理工作,监督维保单位的电梯维护保养工作,参与涉及电梯管理、修理、改造、更新等事务的协商表决,举报投诉未履行责任的电梯使用单位和维保单位。业主、业主委员会对电梯安全现状、使用管理有异议,或与使用单位、维保单位、检验机构产生纠纷时,可以聘请第三方机构对电梯相关问题进行分析评价。5 使用管理5.1 使用登记5.1.1 新增电梯在投入使用前或者投入使用后三十日内,使用单位应当向所在地负责电梯安全监督管理的部门办理登记手续。办理登记时,应当提供以下资料:a) 使用单位法人资格证明材料或电梯产权所有者身份证复印件;b) 特种设备注册登记表;c) 安装监督检验报告;d) 与维护保养单位签订的维护保养合同,或者是制造企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