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测量方案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12154850 上传时间:2023-09-12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8.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程测量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工程测量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工程测量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工程测量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工程测量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工程测量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程测量方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工程测量方案一、测量机构设置项目经理部和施工队建立三级测量机构:在项目经理部设精测队, 人数4人;在施工队设测量队,每队5人;施工班组设测量班,每班5 人。为保证工程质量,所有测量人员均具有相应的执业资格和施工经 验,其中精测队配备2名具有中级职称的测量工程师。施工队测量队及 施工班组测量班配备1名具有中级职称的测量工程师。二、施工测量根据雇主、设计单位提供城市平面控制网点和城市水准网点的位置、 编号、精度等级及其座标、高程数据,以确定管网设计线位和高程。根 据雇主提供的施工测量基准点进行施工管线的测量放线工作。在放线之 前应校核提供的基准点之间的闭合差是符合规范要求,并经监理工程认 可,进行

2、施工导线和施工管网中线及其控制线、设备用房的轴线及其控 制线、其它建筑物和构筑物的轴线等测设工作。1、根据设计交底提供的控制桩和坐标结果以及设计图纸,放出管 道轴线桩及边桩。重要的桩还应进行保护,并做好护桩,所有护桩必须 设置在明显可靠、牢固的地段。2、临时水准点的测设:从复核后的水准点引出临时水准点,临时 水准点应设在稳固及不易被碰撞的位置,并定期进行复测。3、所设的桩应分类编号、详细记录,并说明位置、方向、作用和 方位等。由于现场所布置的桩容易受损,在使用桩时应先进行复核校对, 合格后,报请监理复验,再进行下道工序。4、相邻施工段间的水准点设在施工分界点附近,在进行测量时对 相邻段已完成管

3、道的高程进行复核。5、测量控制过程(1) 精密导线控制测量1)精密导线平面控制网的选点与布设入、施工的主要控制标志是导线基点桩、中线位置桩。通过查看图 纸及实地观察,根据原有设计单位提供精密平面控制网,结合本工程现 有的地形、地质、地貌以及交通线路等具体情况,为便于现场施工,在 易于观测的地方严格按照规范要求增设平面控制点桩位,为了确保测量 精度,增设点位按线路两侧均匀布设,点与点间距应以400m左右为宜, 点位布设按JTJ/T066-98测规规范要求进行。B、增设的导线点桩埋设根据当地地质情况进行,为了确保控制点 位数据准确性,在选好的位置打入45cmX45cm (300#)混凝土预制方桩,

4、 方桩顶面距地面约0.3m至3m(由此点地形条件定),然后在方桩周围浆 砌片石,形成稳固的整体,在方桩顶面埋设机加工黄铜球形桩头并标识 编号。C、此控制点位即可作为平面控制桩,又可作为高程控制桩。D、对测量控制网点桩,为了防备遭到破坏,用红砖围砌加以保护。2)精密导线、高程观测及计算A、精密导线平面观测与计算a、根据设计单位提供的已知控制点,对已增设埋制的加密控制点采 用TC2003全站仪进行观测,水平角观测采用正倒镜观测6测回,其中误 差满足二级高精度水平控制网测角精度,测角中误差为1.0 ,即按6 测回观测值取平均值作为该角度值观测值。b、距离观测采用正倒镜往返双向观测,其观测精度满足测距

5、中误差 1.0mm,即取观测值的平均值作为该导线边的边长。观测时并作相应的 气象改正。c、导线观测完成后,进行导线测量计算。d、当精密导线控制网中测角中误差及测距中误差满足规范要求,平 差计算采用严密平差,计算时把原设计点与新增设控制点均作为未知点 进行计算,平差计算作为一个独立控制网络,控制网络均符合到设计提 供的控制点上,得出控制网的测量成果。B、精密高程控制网的观测与高程控制点的计算a)精密高程加密控制网的观测采用 NA3003电子水准仪并配备 GPCL33M铟钢尺,根据设计单位提供的已知控制点与已增设的加密控制 点联系在一起,形成加密水准控制网。b)观测方法按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中

6、的水准测量规定执 行。c)水准仪和水准标尺的检校项目限差和方法按国家一、二等水准 测量规范中一等水准测量规定执行。d)高程控制点的计算,以首级水平控制网中的起始控制点为起算依 据,将观测各值输入平差计算网(严密平差计算)得出各控制点高程。e)平差计算前需对精密高程控制测量外业成果加入尺长改正,标尺 温度改正。进行水准路线几何条件的检验和往返高差不符值及每公里水 准测量的中误差M/勺计算,两相邻高程点高程中误差W1mm,满足要 求后进行平差计算。2、施工复测复测内容主要包括设计提供的GPS点、一般导线点和水准点。平面 控制点复测时须向相邻合同段联测两个点,水准点复测时须向相邻合同 段联测一个点。

7、(1) 复测后,若确认这些控制点符合设计精度等级,则可利用这些 控制点对全线进行施工控制点的加密,然后再把这些加密的控制点和设 计所给的控制点一起作为施工放样的依据。(2) 然后根据施工图纸内的桩位布置图,按基桩及轴线计算出各桩 位的坐标(3) 根据各桩的座标数据测设各桩桩位。(4) 待桩机就位后,进行校核。(5) 施工水准测量按普通水准测量方法进行,利用相邻的水准基点 进行闭合。(6) 桩位测放完成,报施工监理复核,验收合格后,方可施工。3、竣工测量管网工程竣工后应全部进行平面位置和高程的竣工测量,管网的下 列部位应测竣工数据:(1) 地面建筑的座标和高程;(2) 地沟敷设的管网应测固定支架

8、处地沟平面转角处的中心座标和 地沟内底地沟盖板上表面的高程;(3)地下检查小室应测中心座标和小室内底小室盖板上表面的高程 管网中心和检查小室中心的偏距应进行丈量并作标注;(4)直埋管道在穿越道路处应测道路两侧管道中心座标和上表面高 程地沟穿越道路处应测道路两侧的中心座标和地沟内底地沟盖上表面的 高程;(5)竣工测量数据应按下列要求绘制在竣工图上。a、竣工测量选用的测量标志应标注在管网总平面上;b、各测点的座标数据应标注在平面图上;c、各测点的高程数据应标注在纵断面图上;d、管理部门认为竣工测量合格后方可加盖盖板或回填土方。4、注意事项(1)应按主干线、支干线、用户线的次序进行;(2)主干线起点

9、、终点、中间各转角点应在地面上定位;(3)支干线、用户线可按主干线的定位方法;(4)管网中的固定支架、地上建筑、地下检查小室可在管线定位后 用钢尺丈量方法定位;(5)直线段上中线桩位的间距不宜大于400m,根据地形和条件可适 当加桩;(6)管网中线量距可用检定过的钢尺丈量,在坡地上丈量时应进行 倾斜改正,在不能直接丈量的地段可用电磁波测距仪测距或布设简单图 形双三角形单四边形与菱形丈量基线间接求距。(7)管线定线完成后点位应顺序编号,主要的中线桩应进行加固或 安放标石并绘点示记。管网转角点应与附近永久性工程相连,在永久性 工程上应标志点位,控制点的座标应作出记录,附近没有永久性工程时, 应埋设

10、标石,用图解法确定管网转角点点位时应绘制图解关系图。(8)管网中线定位完成后应按施工范围对地上障碍物进行核查施工 图中已标出的地下障碍物的近似位置应在地面上作出标志供施工前勘探 使用。5、测量管理(1)配齐测量人员和测量仪器及其它测量用具;测量人员持证上岗; 测量仪器在检定有效期内。(2)各种测量仪器定期送有资质的单位进行检修;仪器状态不好 时及时检修,以保持良好状态。(3)贵重仪器专人保管、专人使用,他人不得随意动用。(4)测量仪器用专房存放,不得使仪器受潮。(5)测量资料按测量规定内容及格式统一标准填写,不允许用活 页纸或小本子代记。各种原始资料记录真实、清楚,不得涂改,如有记 错需要重写

11、的在写错的地方划一杠作废,重新将正确的内容写在下面。(6)执行测量资料移交签认制度。移交测量成果时实行书面的资 料签认制度。(7)各种测量资料签署完善,保存完整,并整理成册,分类分项 归档。(8)坚持换手测量复核制度;严格岗位职责,杜绝测量事故。(9) 制定奖罚措施,提高测量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并加强其责任心。施工测量在工程施工中,测量放线占有重要地位,它直接影响工程的质量、 进度、效益等。施工测量必须认真贯彻执行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 的有关规定。队伍进场后首先和业主联系,取得建筑定位及高程测量的 依据,用来确定定位坐标和高程水准点。本工程平面测量采用方格网控制,直角坐标法测量,

12、垂直度测量采 用激光经纬仪测量。所有定位的位置必须实现准确计算,并经监理工程 师的认可后,方可施测。(一) 测量仪器的使用与保养测量员负责本项目部所有计量器具的鉴定、督促及管理工作。1、测量仪器使用和保养(1) 、专人使用、专人保管、专人护理,他人不得随意动用,以免 造成认为损坏。(2) 、损坏的计量器具必须及时申报修理调换,不得带病工作。(3) 、仪器安置后不得离开,并注意防止上方坠落物打击。(4) 、水准仪、经纬仪加强保养,正常情况下按检定周期(一年) 进行校验一次,若出现故障,应及时送专业修理部门修理。严禁使用未 经校准过的器具。2、钢尺、水准尺、标杆使用。(1)、正确使用钢尺,严禁踩压

13、,用后及时清理擦油。(二) 平面测量本工程平面测量采用方格网控制,直角坐标法测量。1、控制点的选取土方开挖前,要作好工程测量控制,根据工程场地实际情况,采用主轴线控制法,测设和作好建筑位置控制桩。具体在轴线形成“井”字形主轴线平面控制方案。控制点设在地面控制桩上。2、控制点的定位以城市规划或建设单位指定的红线边为准用直接测法,进行测设平 面控制桩。经过闭合后达到要求精度,即为平面控制桩。并据此测量出 建筑物各轴线。控制点测定后,在地面控制桩上的,应用红三角标记和 注名轴线号;地面上的控制点用砼浇筑桩,顶面复以200X200X4哑钢 板,板面上刻十字作为桩点标志。3、垂直测量(1)、仪器准备仪器

14、工具名称规格型号数量单位备注经纬仪J21台水准仪S11台线锤2.5 kg、10 kg2只各一台塔尺5m2杆对讲机5000m范围20对钢卷尺50m3把钢卷尺5m30把红芯笔100支彩色笔3套墨斗5个(2)、垂直度测量先在地下室顶面上选择四个点作为垂准点.在浇筑地下室顶板时预 埋一块150X150X8mm的钢板,钢板下有3根螺纹10的锚脚,将垂准点定 点在钢板上刻上十字线作为标记.外围用砖砌圈加以保护.这四个点A、 B、C、D连成一个矩形.垂准点具体位置详见下页图示。在一层以上各层楼面浇筑砼时,按4个垂准点的对应位置预留 200X200mm的竖向引测投递孔,并在预留孔四周用砖砌筑200mm高阻水

15、圈,用以阻挡投点时有施工用水沿孔口流淌到测量仪器上。投点时掀开垂准点上保护盖板,清除周围杂物。基准层测量员在 点上架设激光测量仪,接上电源,打开开关,对中、整平后即可与测量 员用对讲机进行联系。这时待测员拆除该层投递孔上防护盖板,扫去四 周垃圾,将300X300X5mm的磨砂钢花玻璃平板接收靶水平放置在投递 孔上,平稳不动后呼叫基准层测量员要求进行投递。那时基准层测量员 打开仪器出光口上可变柱,调节出口处激光束的直径,使得接收靶上的 红色光斑最为清晰、集中。等光斑稳定后,用彩色笔在接收靶上精确作 记,然后再用对讲机通知基准层测量员转动仪器90,对中、整平,用 同样办法取得第二个红色光斑,接着转动仪器至180、270 d得第三、 四个红色光斑。这4个光斑之对角线交点即为待测层控制点。随即用墨 斗弹出交叉点为控制点的两条互垂的短直线,作为控制点的根源线,到 待测层控制点全部引测完,则该层控制网已形成,就可进行下一次(即 上一层)的引测。该层的轴线用经纬仪根据控制网点、尺寸即可进行测 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