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资料文档(II)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12154791 上传时间:2024-02-10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83.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学资料文档(II)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化学资料文档(II)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化学资料文档(II)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化学资料文档(II)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化学资料文档(II)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化学资料文档(II)》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学资料文档(II)(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单元1原子半径 (1)除第1周期外,其他周期元素(惰性气体元素除外)的原子半径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减小; (2)同一族的元素从上到下,随电子层数增多,原子半径增大。 2元素化合价 (1)除第1周期外,同周期从左到右,元素最高正价由碱金属+1递增到+7,非金属元素负价由碳族-4递增到-1(氟无正价,氧无+6价,除外); (2)同一主族的元素的最高正价、负价均相同 (3) 所有单质都显零价 3单质的熔点 (1)同一周期元素随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组成的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增,非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减; (2)同一族元素从上到下,元素组成的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减,非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增 4元素的金属性与非金属性

2、(及其判断) (1)同一周期的元素电子层数相同。因此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原子越容易得电子,从左到右金属性递减,非金属性递增; (2)同一主族元素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因此随着电子层数的增加,原子越容易失电子,从上到下金属性递增,非金属性递减。 判断金属性强弱 金属性(还原性) 1,单质从水或酸中置换出氢气越容易越强 2,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越强(120号,K最强;总体Cs最强 最 非金属性(氧化性)1,单质越容易与氢气反应形成气态氢化物2,氢化物越稳定 3,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120号,F最强;最体一样) 5单质的氧化性、还原性 一般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其单质的还原性越强,其氧化物

3、的阳离子氧化性越弱;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单质的氧化性越强,其简单阴离子的还原性越弱。推断元素位置的规律 判断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应牢记的规律: (1)元素周期数等于核外电子层数; (2)主族元素的序数等于最外层电子数。 阴阳离子的半径大小辨别规律 由于阴离子是电子最外层得到了电子 而阳离子是失去了电子6周期与主族周期:短周期(13);长周期(46,6周期中存在镧系);不完全周期(7)。主族:AA为主族元素;BB为副族元素(中间包括);0族(即惰性气体) 所以, 总的说来 (1) 阳离子半径原子半径 (3) 阴离子半径阳离子半径 (4 对于具有相同核外电子排布的离子,原子序数越大,其离子半径越小

4、。 以上不适合用于稀有气体!专题一 :第二单元一 、化学键:1,含义:分子或晶体内相邻原子(或离子)间强烈的相互作用。2,类型 ,即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离子键是由异性电荷产生的吸引作用,例如氯和钠以离子键结合成NaCl。 1,使阴、阳离子结合的静电作用 2,成键微粒:阴、阳离子 3,形成离子键:a活泼金属和活泼非金属 b部分盐(Nacl、NH4cl、BaCo3等) c强碱(NaOH、KOH) d活泼金属氧化物、过氧化物 4,证明离子化合物:熔融状态下能导电共价键是两个或几个原子通过共用电子(1,共用电子对对数=元素化合价的绝对值 2,有共价键的化合物不一定是共价化合物)对产生的吸引作用,典

5、型的共价键是两个原子借吸引一对成键电子而形成的。例如,两个氢核同时吸引一对电子,形成稳定的氢分子。 1,共价分子电子式的表示,P13 2,共价分子结构式的表示 3,共价分子球棍模型(H2O折现型、NH3三角锥形、CH4正四面体) 4,共价分子比例模型补充:碳原子通常与其他原子以共价键结合 乙烷(CC单键) 乙烯(CC双键) 乙炔(CC三键)金属键则是使金属原子结合在一起的相互作用,可以看成是高度离域的共价键。二、分子间作用力(即范德华力)1,特点:a存在于共价化合物中 b化学键弱的多 c影响熔沸点和溶解性对于组成和结构相似的分子,其范德华力一般随着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大而增大。即熔沸点也增大(特例

6、:HF、NH3、H2O)三、氢键1,存在元素:O(H2O)、N(NH3)、F(HF)2,特点:比范德华力强,比化学键弱补充:水无论什么状态氢键都存在专题一 :第三单元一,同素异形(一定为单质)1,碳元素(金刚石、石墨) 氧元素(O2、O3) 磷元素(白磷、红磷)2,同素异形体之间的转换为化学变化二,同分异构(一定为化合物或有机物)分子式相同,分子结构不同,性质也不同1,C4H10(正丁烷、异丁烷)2,C2H6(乙醇、二甲醚)三,晶体分类离子晶体:阴、阳离子有规律排列 1,离子化合物(KNO3、NaOH) 2,NaCl分子 3,作用力为离子间作用力分子晶体:由分子构成的物质所形成的晶体 1,共价

7、化合物(CO2、H2O) 2,共价单质(H2、O2、S、I2、P4) 3,稀有气体(He、Ne)原子晶体:不存在单个分子 1,石英(SiO2)、金刚石、晶体硅(Si)金属晶体:一切金属总结:熔点、硬度原子晶体离子晶体分子晶体专题二 :第一单元一、反应速率1,影响因素:反应物性质(内因)、浓度(正比)、温度(正比)、压强(正比)、反应面积、固体反应物颗粒大小二、反应限度(可逆反应)化学平衡: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不再变化,到达平衡。专题二 :第二单元一、热量变化常见放热反应:1,酸碱中和 2,所有燃烧反应 3,金属和酸反应 4,大多数的化合反应 5,浓硫酸等溶解常见吸热

8、反应:1,CO2+C=2CO 2,H2O+C=CO+H2(水煤气) 3,Ba(OH)2晶体与NH4Cl反应 4,大多数分解反应 5,硝酸铵的溶解热化学方程式;注意事项5二、燃料燃烧释放热量专题二 :第三单元一、化学能电能(原电池、燃料电池)1,判断正负极:较活泼的为负极,失去电子,化合价升高,为氧化反应,阴离子在负极2,正极:电解质中的阳离子向正极移动,得到电子,生成新物质3,正负极相加=总反应方程式4,吸氧腐蚀 A中性溶液(水) B有氧气Fe和C正极:2H2O+O2+4e=4OH补充:形成原电池条件 1,有自发的 氧化反应 2,两个活泼性不同的电极 3,同时与电解质接触 4,形成闭合回路二、

9、化学电源1,氢氧燃料电池阴极:2H+2e=H2阳极:4OH4e=O2+2H2O2,常见化学电源银锌纽扣电池负极:正极:铅蓄电池负极:正极:三、电能化学能1,判断阴阳极:先判断正负极,正极对阳极(发生氧化反应),负极对阴极2,阳离子向阴极,阴离子向阳极(异性相吸)补充:电解池形成条件 1,两个电极 2,电解质溶液 3,直流电源 4,构成闭合电路 回答者: csbls | 十三级 | 2011-3-25 21:45 第一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1. 原子结构:如: 的质子数与质量数,中子数,电子数之间的关系2. 元素周期表和周期律 (1)元素周期表的结构A. 周期序数电子层数B. 原子序数质子数C

10、. 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元素的最高正价数D. 主族非金属元素的负化合价数8主族序数 E. 周期表结构 (2)元素周期律(重点) A. 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强弱的比较(难点) a. 单质与水或酸反应置换氢的难易或与氢化合的难易及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b. 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或酸性强弱 c. 单质的还原性或氧化性的强弱 (注意:单质与相应离子的性质的变化规律相反) B. 元素性质随周期和族的变化规律 a. 同一周期,从左到右,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变弱 b. 同一周期,从左到右,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c. 同一主族,从上到下,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增强 d. 同一主族,从上到下,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减

11、弱 C. 第三周期元素的变化规律和碱金属族和卤族元素的变化规律(包括物理、化学性质) D. 微粒半径大小的比较规律: a. 原子与原子 b. 原子与其离子 c. 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 (3)元素周期律的应用(重难点) A. “位,构,性”三者之间的关系 a. 原子结构决定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 b. 原子结构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 c. 以位置推测原子结构和元素性质 B. 预测新元素及其性质3. 化学键(重点) (1)离子键: A. 相关概念: B. 离子化合物:大多数盐、强碱、典型金属氧化物 C. 离子化合物形成过程的电子式的表示(难点) (AB, A2B,AB2, NaOH,Na2O2,NH

12、4Cl,O22-,NH4+) (2)共价键: A. 相关概念: B. 共价化合物:只有非金属的化合物(除了铵盐) C. 共价化合物形成过程的电子式的表示(难点) (NH3,CH4,CO2,HClO,H2O2)D 极性键与非极性键(3)化学键的概念和化学反应的本质:第二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1. 化学能与热能 (1)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2)化学反应吸收能量或放出能量的决定因素: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 a. 吸热反应: 反应物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的总能量b. 放热反应: 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3)化学反应的一大特征:化学反应的过程中总是伴随着能量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变化练习: 氢气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蓝色火焰,在反应中,破坏1molHH键消耗的能量为Q1kJ,破坏1molO O键消耗的能量为Q2kJ,形成1molHO键释放的能量为Q3kJ。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 B ) A.2Q1+Q24Q3 B.2Q1+Q24Q3 C.Q1+Q2Q3 D.Q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