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地区主要断裂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12153663 上传时间:2023-07-18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7.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州地区主要断裂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苏州地区主要断裂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苏州地区主要断裂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苏州地区主要断裂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苏州地区主要断裂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州地区主要断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州地区主要断裂(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苏州地区主要断裂1、无锡一崇明断裂(F1)又称“沙溪崇明断裂”,该断裂自无锡南向东经常熟延伸至崇明附近的 长江口,长约90km。断层北侧以古生界分布为主,南侧以上侏罗统火山碎屑岩 为主,在崇明新河马桥一带,沿断裂分布燕山期花岗岩体。该断裂在与北西 向断裂交汇区常有小震集中,根据现有资料判断,该断裂为第四纪活动断裂。2、江山一绍兴断裂( F2)该断裂规模宏大,是划分扬子断块与华夏断褶系的极其重要的区域性断裂。 该断裂在卫星照片上线性明显,在浙江境内可见由许多规模不等的北东或北北 东向断裂组成的地表断裂带,断层面倾向变化大,以北西为主,倾角4588。 活动方式以挤压为主。该断裂形成于远古代,控制了

2、华南构造发育,为福建岭 南构造带西缘界线。印支一燕山运动阶段曾长期强烈反复活动,晚期沿断裂发 育白垩纪盆地,沿断裂自东南向北西推进。新构造时期以来,活动不甚明显, 地震活动极其平静,基本上是一条不活动的前第三纪老断裂。3、南京湖熟断裂( F3)。该断裂西北起于安徽滁县,向东南经浦口、南京、上坊、湖熟延至溧阳一 带,是一条地壳断裂。总体走向约北 40 50西,倾向南西,倾角较陡,总 长120多公里。该断裂在地质及地貌上有较充分的构造依据, 汤仑复式背斜自东 北向西南延伸到大连山,被断裂切割消失,断裂南西侧韩府山地区上侏罗统西 横山组下段类磨拉石堆积厚度达千余米,而断裂北东侧尚未发现,表明对西横

3、山组的沉积起控制作用。北东向海拔227米的青龙山向西南延伸到断裂附近突然 被错断,西南侧突降为海拔20 50m的波状岗地。重力异常亦显示,是上盘相 对下落的阶梯状断裂。沿断裂带有侏罗系上统火山岩分布,对火山喷发可能起 控制作用。在卫星像片上有明显的暗色线性影纹,显示第四纪以来仍有活动, 为继承性多期活动断裂。因此,南京 湖熟断裂为第四纪活动断裂。4、茅山断裂带( F4)该断裂是一条地壳断裂,断裂带宽约1.54km,长约400公里,北段走向 北北东,南段走向北东。断裂带南段,从江苏省丹徒县宝埝起至高淳县花山一 带最为清楚,卫星图像上线性清晰平直,由数条平行的北北东向压扭断裂组成, 北段被第四系覆

4、盖,在地貌上显示出中部为一隆起,东西两侧均为中、新生代 盆地,该断裂主要形成于燕山晚期,晚第三纪以来有活动,沿茅山东侧断裂多 处见晚第三纪一第四纪早期的玄武岩喷溢,第四纪有明显活动,在溧阳竹箦至 溧水芳山段多处见晚更新世活动迹象,是一条重要的全新世活动断裂,也是区 内中强地震最为活跃的一条断裂。历史上在镇江、溧阳一带曾多次发生43行6 级的破坏性地震,如1913年、 1934(工程院为:1930年)年镇江发生的51/2级、 5 级地震,溧阳1974年和1979年发生了5.5级和6.0级地震,近代仪器记录的小震活 动也较频繁。5、苏北滨海断裂( F5) 该断裂地处南黄海海域向苏北陆区过渡的滨海地

5、区,该断裂自废黄河口外穿经双洋沙、东沙至毛竹沙西南,全长170km以上,走向南南东(工程院为:走 向北30 西,倾向北东) ,沿断裂多处分布喜山期玄武岩,错断多条北东东向断 裂。该断裂附近历史上发生过10次以上破坏性地震,以中段活动性最强,曾发 生过3次55.9级和2次6级以上(工程院为: 61/2级)地震。其中1984年发生的 勿南沙6.2级地震,使上海及江苏、浙江部分地区震感强烈。推测该断裂为第四 纪活动断裂。6、肖山球川断裂(F6) 自浙江省球川经建德到萧山,往北为第四系掩盖,沿北东方向经平湖延伸入上海与奉贤一南汇大断裂相接。地表为由一系列平行断层组成宽16km的断 裂带,多为逆冲性质,

6、使古生代地层逆冲至上侏罗统之上,沿断裂带有基性及 酸性岩浆侵入。断裂形成于晚元古代,对震旦纪及早古生代地层有控制作用。7、幕府山一焦山断裂(F7)该断裂为长江断裂带中的一段,从南京幕府山经燕子矶、栖霞山、龙潭镇 延至镇江焦山一带。总体走向近东西向,断面北倾。由于该断裂活动,使幕府 山、栖霞山等复式背斜的北半部发生大幅度跌落,在江北形成了仪征断陷,在 江南则形成了宁镇断块隆起。在南京燕子矶至新生圩一带,从南京 镇江断裂 带中取断层泥作热释光测年,年龄为( 28.612.32)万年,在镇江夹江该断裂 带中,断层泥热释光测年值多在10万年以上。该断裂附近,从南京至镇江一线, 分布一系列中、强地震。综

7、合分析,幕府山一焦山断裂为一条第四纪活动断裂。8、太仓一支塘断裂(F8)该断裂长度大于100km (工程院为:200km),走向330,倾向NE,为右 旋走滑正断层性质,构成了常熟白茆早新生代断陷盆地与甪直凹陷东界的边界 断裂。据江苏地质四队资料,在梅李、珍门一带断裂东、西两侧上更新统暗绿、 棕黄色地层顶面埋深分别在-24m、-10m,差异显著,显示该断裂晚更新世以来 仍有活动。该断裂在常熟、太仓支塘一带分布有中新世玄武岩,厚达70m;在 松江北桥,同期玄武岩在断层两盘落差达23.6m。该断裂与北西西向沙溪一藕渠 断裂交汇,附近小震较多,并且在1990年发生过常熟一太仓5.1级地震,因此该 断

8、裂属晚更新世以来活动的断裂。9、昆山一嘉定断裂(F9)该断裂自唯亭向昆山市南、蓬郎、上海外岗、刘行一线延伸,EW至NEE 向。浅层人工地震及钻探资料揭示,断裂为阶梯状正断错落,该断层形成于晚 侏罗世末,晚白垩世强烈活动,为第四纪活动断裂。10、浏河一新场断裂( F10 )该断裂由南通狼山西侧沿325方向,向SE方向延伸,过长江后与罗店一新 场断裂相连,长200km。由多条断裂呈右行雁行排列,为正断层性质。该断层 的基岩落差显著,在周浦见沿断裂形成于燕山晚期的中性侵入岩体。据江苏省 地质四队工程勘察钻孔资料揭示,在岳王一带断裂两侧上更新统埋深差异显著: 北东侧为-30-36m,南西为-6-8m,

9、表明晚更新世以来有活动。浅层地震反 射勘探在大场和莘庄工业开发区皆发现断裂错断中更新统,进入上更新统底部, 断层造成的基岩面落差达 34m。 1615年南通5级地震、 1624年上海43/4级地震可 能与该断裂有关,等震线长轴及余震分布方向与断裂走向一致。 沿断裂有北桥、 莘庄地热异常。判定该断裂为第四纪活动断裂。11、无锡一宿迁断裂( F11 ) 该断裂北起邳县,穿越郯庐断裂带,经宿迁、洪泽、高邮、镇江、常州、延伸至无锡以南,总体走向为北西向,在地貌上表现为沿断裂发育了一系列湖 泊。整个断裂大体可分三段,即苏州一无锡段(南段)、无锡一江都段(中段)、 洪泽湖一淮阴段(北段)。在南段无锡钱桥一

10、带见该断裂错断了第四系中更新 统冲积层,但未错断上更新统残坡积层,该断裂为第四纪活动断裂。12、奉贤一南汇断裂(F12) 该断裂延伸在杭州湾北岸平原区,是一条隐伏断裂,与嘉兴 松江断裂大体平行,与肖山一球川断裂处于同一延伸带上,走向北东。据HQ-13线人工地 震测深结果,该断裂断距达23km。另据浅层人工地震勘查结果,在张堰附近 该断裂错断了早更新世地层(Q1),但是晚更新世地层未受断错或扰动。推断 该断裂在早、中更新世曾有活动,但以后渐趋稳定,是一条第四纪活动断裂。13、栟茶河断裂( F13) 该断裂呈东西向分布于海安县以东,倾向北,属正断层,为基底断裂。沿断裂重力场表现为明显的重力异常梯级

11、带。断裂北侧为负异常区,南侧为正异 常区。据江苏省地震工程研究院浅层人工地震勘测资料,断裂两侧地层发育差 异较大,显示断裂已错断上更新统及全新统地层。沿断裂带曾在 1909年和1984 年分别发生了 5级和6.2级破坏性地震。因此,该断裂为一条全新世活动断裂。14、长兴奉化断裂( F12)北西自长兴煤山,向南东经湖州、盐官、上虞、奉化而潜入象山港,由一系列 不连续的断裂组成,对新生代以来沉积有一定控制作用,该断裂第四纪有一定活动。15、湖州苏州断裂( F1) 湖州苏州断裂自浙江菱湖,经湖州、吴江,延伸至苏州以北的白茆、支塘一带,向南可能与浙皖赣断裂相接。该断裂是一条区域性断裂,简称湖苏断 裂,

12、走向NE向,倾向SE,倾角5565,为湖苏隆起与甪直一南浔中新生凹陷 的边界断裂,断裂西北侧为D-T地层,东南侧为J-K-E地层。局部地段分布Z-P 地层。在地貌上,湖州苏州断裂也是山区与平原的分界线,其西北侧为山区, 东南侧为平原,显示了新构造运动的差异,其西侧以上升运动为主,东侧为相 对下降运动为主,沿断裂有新生代基性岩浆侵入。断裂在卫片上线性清晰,沿 线有多期侵入及喷出岩分布。据江苏省地震工程研究院资料,该断层错断了第 四系下更新统(Q1)底部的冲积相砾石层。综合上述资料可推断湖苏断裂是一 条第四纪早、中更新世活动断裂。湖州至苏州段,有史以来曾有 4次43/45.1级 地震记载和仪器记录

13、的零星小震分布。16、苏锡常断裂( F2)苏锡常断裂包括苏锡常南支断裂(F2-1)和北支断裂(F2-2),由不连续的若干条断裂组成,其主体部分被第四系覆盖。断裂总体走向北西,在区内部 分长约19km。在布格重力异常图上表现为异常等值线在断裂附近与断裂走向一 致,在地貌上表现为太湖东北缘的低山丘陵区与断裂东北侧的平原区的分界线。 据江苏省工程研究院浅层人工地震探测资料,该断裂错断了基岩面及第四系中、 下部地层,综合分析,推断苏锡常断裂为第四纪早中更新世活动断裂。17、顾山一虞山断裂带(F3)顾山一虞山断裂带由南支断裂(F3-1)和北支断裂(F3-2)组成,其中南 支断裂从顾山、虞山的南缘通过,走

14、向北西,倾向南西,为正断层,区内为南 支断裂的南端,约3km长。该断裂明显控制了新生代地层(N+Q)沉积厚度, 断裂两侧N+Q地层厚度具明显差异,西南侧厚度为 40120m,而东北侧为 160 200m ;北支断裂未经过近场区,大致从顾山、虞山北缘通过,走向北西, 倾向北东,为正断层,断裂亦控制了其两侧的N+Q的沉积厚度,断裂两侧新生 代厚度差120余米,构成顾山虞山断裂带的南、北两支断裂与位于其间的顾山、 虞山山体共同构成了地垒式构造几何形态,该断裂在航磁、重力异常图上亦有 明显表现。在断裂附近有现代小震活动。依据上述资料综合推测该断裂为第四 纪活动断裂。18、沙溪藕渠断裂( F4)该断裂长

15、26km,是近场区活动时代最新的一条活动断裂,它是1990年常熟 太仓5.1级地震的发震断裂。断裂走向北西西,倾向南南西,倾角约70,具 左旋逆冲性质。这是一条隐伏断裂,是根据电法、人工地震、精密磁测及地球 物理场等资料综合研究推断的。人工地震资料显示,该断裂属逆断层性质,错 断了基岩和上更新统顶板。通过对1990年2月10日常熟一太仓M5.1级地震微观 震中的重新定位研究,综合地震、地质等多种资料分析, 1990年常熟太仓地 震的发震构造为北西西向的沙溪藕渠断裂,具体依据如下:震中位于本断裂与北东向的湖苏断裂隙和北西向的太仓 支塘断裂两交 汇之间,易于应力集中和形成断裂活动闭锁段。而这三条断

16、裂中,本断裂活动 时代最新;地震等裂度线的长轴尤期是极震区(VI度)长轴方向与本断裂走向一致, 且极震区位于本断裂之上;地震裂度在本断裂上盘区衰减慢,下盘区衰减快;根据震源机制解等综合研究结果,近场区主压应力轴向为北东一北东东, 较为平缓,在该主压应力作用下,北西西向逆冲兼左旋平移性质的断裂易于发 生活动。地震震源机制解结合等裂度线形状和震时地面运动特征分析,“发震断 层以左旋走滑错动为主,兼有一定程度的逆冲分量”。这与本断裂性质和在北 东北东东向主压应力作用下的活动方式是一致的。综合分析,推断该断裂是一条隐伏的全新世活动断裂。19、吴江一安亭断裂(F6) 该断裂为甪直凹陷南界分界断裂,西起吴江,向东经千灯、安亭南,真到黄渡镇东北一带。西延与湖州苏州断裂相交,全长约65公里,区内长约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