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燃料及其利用单元练习题(含答案)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12152341 上传时间:2023-01-19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7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燃料及其利用单元练习题(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最新-燃料及其利用单元练习题(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最新-燃料及其利用单元练习题(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最新-燃料及其利用单元练习题(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最新-燃料及其利用单元练习题(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燃料及其利用单元练习题(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燃料及其利用单元练习题(含答案)(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最新 燃料及其利用单元练习题(含答案)一、燃料及其利用选择题1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人类已有几十万年的利用燃烧反应的历史燃烧需要具备的条件是()可燃物 氧气或空气 温度达到着火点ABCD【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燃烧需要具备的条件是:有可燃物,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故选D。点睛:物质燃烧需要三个条件: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这三个条件缺一不可,因此,只要破坏燃烧的条件,就可以实现灭火。2学习小组对燃烧条件探究作如下性改进,得出的结论不正确有是 ( )A图1中热水仅起到隔绝氧气的作用B图2可能会出现其中一支试管胶塞弹出C图3中有白磷的试管气球反

2、应结束后会变得更瘪D实验说明可燃物燃烧必需接触氧气和温度达着火点【答案】A【解析】【详解】A、图1中热水不仅起到隔绝氧气的作用,还能升高白磷的温度达到白磷的着火点,选项错误;B、图2中a管中温度达到白磷的着火点燃烧生成固体五氧化二磷,同时消耗氧气,管内压强变小,塞子不会弹出;b管内温度低于红磷的着火点,红磷不燃烧。但由于管内温度升高,气体膨胀,塞子可能被弹出,选项正确;C、图3中有白磷的试管中温度达到白磷的着火点燃烧生成固体五氧化二磷,同时消耗氧气,管内压强变小低于管外大气压,大气压会把气球压得更瘪,选项正确;D、由图1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可知,置于空气中的白磷其温度达到了自身的着火点(40)

3、,而红磷的着火点高于60,所以可燃物燃烧必需接触氧气和温度达着火点,选项正确,故选A。【点睛】物质燃烧时,燃烧的三个条件要同时具备,缺一不可。3某同学利用下图所示装置探究燃烧的条件(热水温度远高于白磷着火点)。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图烧杯中水的温度应与中相同B图中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C和对比可以得出燃烧条件之一是“可燃物必须与氧气接触”D和对比可以得出燃烧条件之一是“可燃物的温度必须达到着火点”【答案】C【解析】A、本实验中为对照组,要形成对照,所以烧杯中水的温度应与中相同,缺少了可燃物燃烧需要的氧气,不能燃烧,故正确;B、中白磷在热水中,试管内有氧气,既有氧气的参与,也达到了着火点,会燃烧,产

4、生大量白烟,故正确;C、中水为热水,但无氧气,不能燃烧,中白磷有氧气,但冷水温度低,达不到着火点,不能燃烧,和对比不能得出燃烧的条件,故错误;D、中白磷在热水中,试管内有氧气,既有氧气的参与,也达到了着火点,会燃烧;中白磷有氧气,但冷水温度低,达不到着火点,不能燃烧,故和对比可以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可燃物的温度必须达到着火点,故正确。点睛:物质燃烧需要三个条件: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这三个条件缺一不可,因此,只要破坏燃烧的条件,就可以实现灭火。4如图为某一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物的分子个数比为1:3B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H4+O2CO2+H2OC反应前后分

5、子的种类、数目都改变D点燃X前,要先检验其纯度,以防止爆炸【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反应的微观示意图,X是甲烷,Y是氧气,Z是二氧化碳,W是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H4+2O2CO2+2H2O。【详解】A、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该反应物的分子个数比为1:2,故A错误;B、反应方程式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该方程式未配平,且缺少反应条件,故B错误;C、对比反应前后微粒的变化,分子的种类改变,分子的数目没有改变,故C错误;D、X是甲烷气体,具有可燃性,在点燃甲烷气体前,要检验其纯度,以防止爆炸,故D正确。故选D。5一辆严重超载货车在急速下坡时轮胎发生燃烧,导致货车起火,造成人员和财产的重大损失造成

6、货车起火的直接原因是( )A货车轮胎与空气接触B超载货车轮胎与道路摩擦温度升高达到着火点C货车在下坡车速较快D制造轮胎的橡胶是可燃物【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根据题中的叙述及燃烧的条件可知,在急速下坡时超载货车轮胎与道路摩擦温度升高达到着火点 ,故答案选择B考点:燃烧条件6足量的蜡烛在密闭集气瓶内燃烧至熄灭(见图甲),用氧气传感器测出这一过程中瓶内氧气含量的变化(见图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该实验不能说明燃烧需要氧气B蜡烛熄灭是因为温度低于其着火点C氧气浓度小于一定值时蜡烛无法燃烧D蜡烛熄灭后集气瓶内只有CO2和水蒸气【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瓶内氧气含量的变化图,反应前瓶内氧气的体

7、积分数约是19.56%,当氧气的体积分数达到15.96%时,蜡烛熄灭,说明开始时瓶内含有其它气体,氧气的浓度低于一定值时,蜡烛无法燃烧,据此结合题意、质量守恒定律,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详解】A、瓶内氧气含量的变化图,当氧气的体积分数达到15.96%时,蜡烛熄灭,说明氧气的浓度低于一定值时,蜡烛无法燃烧,该实验能说明燃烧需要氧气,故选项说法正错误。B、瓶内氧气含量的变化图,当氧气的体积分数达到15.96%时,蜡烛熄灭,说明氧气的浓度低于一定值时,蜡烛无法燃烧,蜡烛熄灭不是因为温度低于其着火点,故选项说法错误。C、瓶内氧气含量的变化图,当氧气的体积分数达到15.96%时,蜡烛熄灭,说明氧气的浓度低

8、于一定值时,蜡烛无法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氧气,故选项说法正确。D、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瓶内不会只剩下二氧化碳,还应有水蒸气、燃烧前瓶内的其它气体,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难度不大,理解瓶内氧气含量的变化图、掌握蜡烛燃烧的实验、空气的主要成分等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72019年3月30日,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木里县发生森林大火,火灾夺走了30位救火英雄的生命。下列关于森林火灾应急处理措施或原因不合理的是()A砍掉或清理大火面前的干枯树枝、树叶等可燃物,达到隔离可燃物的目的B火灾初期,可选用覆土法,达到隔绝空气的目的C飞机播撤干冰,达到降低可燃物着火点的目的D紧急疏散火灾

9、周围地区的人群及贵重物品,达到减少损失的目的【答案】C【解析】【分析】灭火的原理:(1)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2)隔绝氧气或空气,(3)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详解】A、发生火灾时砍掉或清理掉大火前面的树枝等可燃物,可以使可燃物与火源隔离,从而达到灭火的目的,故A正确;B、覆土法,可达到隔绝空气的目的,故B正确;C、可燃物的着火点一般不变,故C不正确;D、紧急疏散火灾周围地区的人群及贵重物品,达到减少损失的目的,故D正确;故选C。【点睛】灭火的原理有:清除可燃物、使温度降至着火点以下、隔绝氧气。8化学促进科技发展,我国的高铁技术世界领先。关于高铁列车上的物品说法正确的是

10、()A泡沫灭火器可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B不锈钢座椅含碳量比生铁高C车窗上的钢化玻璃属于有机合成材料D充电插座的塑料外壳具有热固性【答案】D【解析】【详解】A、泡沫灭火器使用时会产生大量二氧化碳和泡沫,覆盖在可燃物表面,使火焰熄灭,可燃物的着火点是个物理量,不能改变,故A错误;B、不锈钢座椅含碳量比生铁低,故B错误;C、钢化玻璃是将普通玻璃加热到一定温度后急骤冷却制成的,主要成分是硅酸盐,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故C错误;D、充电插座的塑料外壳具有热固性,故D正确;故选D。【点睛】掌握合成材料的三大特征(有机物、合成、高分子化合物)、分类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所在。9下列关于燃烧和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A

11、天然气泄漏时立即打开排气扇通风B燃烧必须有氧气参与C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即可燃烧D炒菜时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答案】D【解析】A、天然气泄漏时禁止一切可能产生火花的行为,打开排气扇,可能产生火花,导致爆炸,错误;B、燃烧不一定有氧气参与,如镁在二氧化碳中燃烧,错误;C、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不一定燃烧,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和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错误;D、炒菜时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可以得到隔绝空气的目的,正确。故选D。10甲烷和水反应可制备水煤气(混合气体),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甲烷是最简单的有机物B水煤气的成分是一氧化碳和氢气C反应生成的丙和丁的分子个数比为

12、1:1D反应中氢元素由化合态变为游离态【答案】C【解析】由图示可知,该反应的反应物是甲烷和水,生成物是一氧化碳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4+H2O CO+3H2。A、甲烷是最简单的有机物,正确;B、由上述分析可知,水煤气的成分是一氧化碳和氢气,正确;C、由上述分析可知,反应生成的丙和丁的分子个数比为 1:3,错误;D、反应前的氢元素存于在水和甲烷中,是以化合态存在,反应后的氢元素存在于氢气中,是以游离态存在,正确。故选C。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化学反应中微观粒子方面的知识,明确每个模型表示的含义,这是解决这类题目的关键。11目前,许多烧烤店都改用机制炭作燃料,引燃机制炭可以使用固体酒精,盖

13、灭机制炭可以使用炭灰,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酒精的燃烧是为了升高温度B炭灰可以隔绝空气而使机制炭熄灭C酒精的燃烧会升高机制炭的着火点D机制炭做成空心可以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A、酒精的燃烧是为了升高温度达到木炭的着火点,正确;B、炭灰可以隔绝空气而使机制炭熄灭,正确;C、酒精的燃烧是为了升高温度达到木炭的着火点,机制炭的着火点不能改变,错误;D、机制炭做成空心可以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燃烧更充分,正确。故选C考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12化学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以下说法不合理的是()A铁、锌、磷、碘都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B重金属中毒,可饮用大量牛奶

14、、蛋清等缓解毒性C乙醇和氢气都是可再生能源D化学电池是一种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装置【答案】A【解析】【详解】A、磷元素是人体必需的常量元素,错误;B、重金属能使蛋白质变性,重金属中毒,可饮用大量富含蛋白质得牛奶、蛋清等缓解毒性,正确;C、乙醇可以通过粮食发酵获得,氢气可以通过金属和酸反应、电解水等方式获取,都属于可再生能源,正确;D、化学电池是一种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装置,正确。故选A。13依据如图进行实验(夹持仪器略去。实验过程:通入N2,点燃酒精灯,一段时间后,a、b中均无明显现象;改通O2片刻,熄灭酒精灯后,b中红磷燃烧。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雾B实验过程的a中无明显现象C对比、中b处现象,可知燃烧需要氧气D对比中a、b处现象,可知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答案】A【解析】【详解】A、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而非白雾,故错误;B、中a处无明显现象,因为温度未达到着火点,故正确;C、中a处无氧气、温度未达到着火点。中b处无氧气、温度达到着火点,中a处有氧气、温度未达到着火点,中b处有氧气、温度达到着火点。只有中的b能燃烧,故对比、中b处现象,可知燃烧需要氧气,故正确;D、对比中a、b处现象,可知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故正确。故选A。14以下实验中能证明燃烧需要“可燃物与氧气接触”的是()A将一小块兵兵球碎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