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声现象真题汇编(含答案)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12152240 上传时间:2023-02-12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物理声现象真题汇编(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初中物理声现象真题汇编(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初中物理声现象真题汇编(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初中物理声现象真题汇编(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初中物理声现象真题汇编(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物理声现象真题汇编(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物理声现象真题汇编(含答案)(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中物理声现象真题汇编(含答案)一、初中物理声现象1暖水瓶的瓶胆夹壁中是真空,小明想利用它来探究真空能否传声他把音乐贺卡里的电子发声器放入瓶中,根据听到的声音进行判断。在他设计的下列几组比较因素中最合理的是 A.塞上瓶塞和不塞瓶塞进行比较B.把瓶胆放在近处和远处进行比较C.用一个完好的和一个已经漏气的瓶胆进行比较D.将音量大小不同的芯片先后放入瓶胆中进行比较【答案】 C 【解析】【解答】A、不塞瓶塞时声音通过空气向外传播,塞上瓶塞时声音通过瓶塞向外传播,探究的是固体传声和气体传声,A选项设计不合理;B、把瓶胆放在近处和远处进行比较,没有控制距离的大小,不符合控制变量法的思想,无法比较,B选项设

2、计不合理;C、完好的瓶胆夹壁中都是真空的,漏气的瓶胆不是真空的,可以验证真空能否传声,C选项设计合理;D、将音量大小不同的芯片先后放入瓶胆中,没有控制声音响度大小,不符合控制变量法的思想,无法比较,D选项设计不合理;故答案为:C.【分析】目的是验证真空能否传声,所以我们需要比较的是真空和非真空条件下,物体发出的声音,我们是否能听到,需要选取的器材应该一个是真空条件下的,另一个是非真空条件下的2在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中,我区各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古诗词诵读活动下面是小欣同学对某些诗句中蕴涵的物理知识的理解,其中正确的是( ) A.“沉舟侧畔千帆过”旁边的船是以沉船为参照物B.“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3、”暗香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和斥力C.“夜半钟声到客船”客船上的人能听出是“钟声”,是根据声音的音调来辨别的D.“潭清疑水浅”“疑水浅”是光的反射现象【答案】A 【解析】【解答】解:A、“沉舟侧畔千帆过”旁边的船运动是以沉船为参照物的,故A正确;B、“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暗香说明是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结果,故B错误;C、客船上的人能辨别出传来的是“钟声”,是根据声音的音色判断出来的,故C错误;D、潭清疑水浅,是由于光从水中射入空气中,在水面处发生光的折射而产生的现象,故D错误故选A【分析】(1)判断运动是看被研究物体相对于参照物是否有位置变化;(2)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

4、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3)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音色不同,根据音色可以判断不同的声音;(4)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站在加速上升的电梯里的人受到电梯地板的支持力大于人对电梯地板的压力B.测量体温前,用力向下甩体温计,是利用水银的惯性使它回到玻璃泡内C.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同一个音叉,音叉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D.跳水运动员起跳后在空中运动的过程中,运动状态不变【答案】B 【解析】【解答】解:A、电梯地板对人的支持力和人对电梯地板的压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故A错误;B、体温计在使用之前,需要先用力向下甩,里面的水银随着体温计一起向下运动,当体温计停下时,水银由于惯性

5、继续向下运动,就回到玻璃泡内了,故B正确;C、用大小不同的力分别去拨动同一音叉时,力大时音叉振动的振幅比力小时的振幅大,两次发出声音的响度不同,故C错误;D、起跳后在空中运动时,做曲线运动,运动员的运动状态改变故D错误故选B【分析】(1)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一条直线上、在两个物体上;(2)惯性是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3)声音的特征是音色、音调和响度,响度的大小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小(4)运动状态的改变包括运动方向和速度大小的改变;4关于同学们听到的考试哨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哨声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是340m/sB.哨声是一种

6、波C.哨声不能在教室墙壁上反射D.哨声不能传递能量【答案】B 【解析】【解答】解:A、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A错误; B、哨声是一种声音,以波的形式向外传递,故B正确;C、声音碰到障碍物时就会发生反射,所以哨声能在教室墙壁上反射,故C错误;D、哨声即能传递能量,也能传递信息,故D错误故选B【分析】(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2)声音以波的形式向外传递;(3)回声是声波被反射回来形成的;(4)声波能传递能量,也能传递信息5下列与声现象有关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宇航员之间在太空中不能直接对话,是因为真空不能传声B.医生用“B超”检查胎儿的发育情况,利用了声

7、能传递信息C.声波定向发射器喇叭状外观可以减少声音的分散,从而增大响度D.在街道上安装的噪声强度显示仪是用来减弱噪声的【答案】D 【解析】【解答】解:A、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宇航员之间在太空中不能直接对话,是因为真空不能传声,故A正确; B、医生用“B超”检查胎儿的发育情况是利用了声能传递信息,故B正确;C、声波定向发射器喇叭状外观可以减少声音的分散,从而增大响度,故C正确;D、噪声强度显示仪是用来检测噪声等级的,不能减弱噪声,故D错误;故选:D【分析】(1)真空不能传声;(2)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3)响度指声音的强弱,由物体振动的振幅决定的,另外还与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4)噪声监测

8、器不断检测噪声等级,此时噪声显示装置上的示数就表示此时的噪声,其单位是分贝6考试时,少数同学将笔放在手指上不停转圈,笔经常会掉在桌上发出噪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发出声音时,只有桌子在振动B.笔静止在手指上时受到平衡力作用C.停止拨动后,笔还会继续转动,说明笔与手指间没有摩擦力D.在手指上不停地拨动笔,笔才会持续转圈,说明力是物体运动的原因【答案】B 【解析】【解答】解:A、发出声音时,笔和桌子都在振动,故A错误; B、笔静止在手指上时受到平衡力作用,合力为0,故B正确;C、停止拨动后,笔还会继续转动,是因为笔具有惯性,故C错误;D、在手指上不停地拨动笔,笔受到了力的作用,笔的运动状态

9、发生了变化,这说明力是改变为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故D错误故选:B【分析】(1)物体振动产生声音;(2)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时,受到了合力为0;(3)任何物体都有惯性;(4)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7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B.高速公路两旁的隔音板可防止噪声的产生C.人耳听不到次声波是因为响度太小D.用声呐给鱼群定位是利用声音可以传递能量【答案】A 【解析】【解答】解:A、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所以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故A正确; B、城市路旁安装隔音板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并不能防止噪声的产生故B错误;C、人耳正常的听觉范围是20赫兹到20000赫兹,因为次声

10、波的声音频率小于20赫兹,所以人耳听不到故C错误;D、声音可以传递信息,也能传递能量用声呐给鱼群定位是利用声音可以传递信息故D错误故选A【分析】(1)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振动的物体都在发声;(2)防治噪声的途径,从三方面考虑:在声源处;在传播过程中;在人耳处;(3)次声波是振动频率小于20赫兹的声波,人耳的听觉范围是20赫兹到20000赫兹;(4)声音在生活中有很多应用,比如:声音可以传递信息与能量,超声波可以还可以测距或者定位等,声音还可以影响人的情绪8有一种电子牙刷,它发出的超声波,能直达牙刷棕毛刷不到的地方,这样刷牙既干净又舒服 . 关于电子牙刷,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人听不

11、到超声波,是因为超声波不能在空气中传播B.超声波能传递能量C.超声波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D.超声波的音调很低,所以人听不到【答案】 B 【解析】【解答】A、超声波能够在空气中传播,A不合题意;B、超声波可以传递能量,电子牙刷就是利用了这个道理,B符合题意;C、超声波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C不合题意;D、超声波的频率高于20000Hz,频率太高,即音调太高,其不在人耳的听觉范围之内,所以听不到超声波,D不合题意;故答案为:B . 【分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波可以在空气中传播;超声波既可传递信息,也可传递能量;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是超声波,人耳能听到的频率范围为2020000Hz .

12、9如图所示,敲击右边的间叉,观察到泡沫塑料球被弹开, 这一现象不能说明()A.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B.声音能够传递能量C.声音能够传递信息D.空气能够传声【答案】 C 【解析】【解答】敲击右边音叉的时候,音叉因振动发声,声音由空气传到左边音叉,左边音叉由于振动把泡沫塑料球弹开,所以此实验可以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声音能够传递能量,空气能够传声,但是不能说明声音能够传递信息,所以C不符合题意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分析】声波可以传递信息,是指告诉我们什么,也就是传递了信息,如教师讲课,告诉我们知识;声波可以传递能量是指可以改变什么,也就是传递了能量,如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的结石,超声波清洗牙齿等.1

13、0噪声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下列控制噪声的方法中,可行的是( ) A.通过科学研究使噪声声源不发生振动B.将所有的噪声声源隔离在真空容器中,以避免噪声干扰C.高架道路两侧建起透明板墙D.每个学生都戴防噪声耳罩来防止上课时周围环境噪声的干扰【答案】 C 【解析】【解答】A. 在噪声的产生处可以减弱噪声,物体只要振动就会发出声音,不振动就不能工作,A不符合题意;B. 所有的噪声源都隔离在真空容器里不现实,B不符合题意;C. 高架道路两侧建起透明板墙,可以在声音的传播途中减弱噪声,办法可行,C符合题意;D. 每个学生都戴防噪声耳罩来防止上课时周围环境噪声的干扰,也听不到讲课了,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分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物体不振动就不会发出声音;将所有的噪声声源隔离在真空容器中,是不现实的 . 高架道路两侧建起透明板墙是在声音的传播途径中减弱了噪声;戴防噪声耳罩可以减弱噪声,但同时会减弱有用的声音 . 11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B.物体振动得越快,产生声音的响度越大C.街头设置的噪声监测仪可以减弱噪声D.利用“B超”进行体检,说明声波可以传递能量【答案】 A 【解析】【解答】A.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A符合题意;B. 物体振动得越快,产生声音的音调越高。B不符合题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