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粽》教学反思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12149165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26.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端午粽》教学反思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端午粽》教学反思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端午粽》教学反思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端午粽》教学反思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端午粽》教学反思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端午粽》教学反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端午粽》教学反思(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端午粽教学反思端午粽教学反思作为一位刚到岗的人民老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写教学反思可以很好的把我们的教学记录下来,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学反思怎么写吗?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端午粽教学反思,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爱。端午粽教学反思1端午粽这篇课文选自屠再华的童年散文集嘟嘟糖和小雪灯,非常贴合学生的童年生活,课文围围着端午粽,重点突出,条理清楚,以儿童的口吻,生动地向我们介绍了粽子的样子、味道、花样以及端午节吃粽子的由来。在本课教学过程中,通过图文结合,联系生活等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例如,在讲粽子的样子和种类时,学生表现出深厚的爱好,大部分同学都特别喜爱吃粽子。于是我便让同学们

2、绽开探讨,联系自己的所吃过的粽子,为大家介绍一下粽子的样子、味道、花样等,由此也可以熬炼一下学生的语言表达实力。本节课的长句子比较多,我便让同学们反复阅读,边读边学边体验,刚起先有同学读不准字音,例如,“一”字的变调驾驭得不是很好,还有一些同学停顿处把握得不是很好,我便先对长句子进行内容分解,明白句所表达的内容,再进行反复练习。例如,“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白的糯米,中间有一颗红红的枣”,这个句子比较长,但是是有肯定逻辑依次的。在指导读长句子时时,首先,引导孩子想一想这句话写了粽子的哪些特征,找出关键的事物(箬竹叶、糯米、枣),然后再引导学生发觉这些事物的详细特征(青青的箬竹叶,

3、白白的糯米,红红的枣),并读好这些“的”字短语,最终通过找关键词,引导学生关注作者介绍时的依次(用包的,里面,中间),从而发觉这句话从外到内,由表及里地描写了粽子的样子。通过这三个小步骤,学生对这个长句子便有了清楚的相识和理解,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反复阅读,达到了不错的效果。本课最终一段还讲到了端午节吃粽子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在教学过程中将端午节吃粽子的传闻以放视频的形式讲给同学们,他们都也表现出深厚的爱好,还有同学联系生活阅历共享了关于端午节的其他习俗,例如,赛龙舟、编五色花绳、佩戴香囊等,加深了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潜移默化之中也激发了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酷爱之情。端午粽教学反思2

4、端午粽对孩子们来说并不生疏,上课伊始,创设深厚的节日气氛,引导学生从实际的生活体验中动身,谈一谈自己对端午粽的了解,贴近生活实际的导入法,更能激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学习爱好,引发学生的新奇心。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最喜爱的学习方式就是在学中玩,在玩中学。本环节通过初读课文,感受课文大意,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读通顺每一句话,增加学生自主阅读的实力。设计嬉戏环节,奇妙地将学生带到主动学习的氛围中,培育了学生学习汉字的爱好。汉字的学习是反复而又长期的过程,用嬉戏的方式增加汉字与学生见面的机会,在复习中巩固、加深学生对新学字的印象。这样既提高了学生识字的效率,又持续了上节课的教学情境,便于本节课教学活动

5、的开展。本环节教学是对本节课重点学问的回顾,通过对本节课内容的总结,使学生对端午粽有更深刻的理解,同时对端午节这个民族节日有更深的了解,增加学生爱国主义情感。端午粽教学反思3进入线上直播教学已有近一个月的时间了。直播教学带来的一些问题也渐渐显现。一是老师又变成了学问的传授者,课堂又成了老师的一言堂。因为师生互动连麦收到网络稳定性的影响,课堂不得不削减师生、生生间的沟通。二是学生又成了被动接受学问的一方,教学效率堪忧。三是教学活动又在由师生、生生的多边活动向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回流。四是教学方式的一模一样简单让学生产生乏累感失去了学习的动力和爱好。怎样让学生对学习的内容产生爱好,提高学生线上课堂

6、的关注度,进而提高网络教学的效率呢?我做了如下尝试:1、充分利用前置作业,让学生预习课文,以语音和视频形式提交作业。学生宅家三个月最想见到自己的好挚友、同学、老师,对他们用不同方式展示的学问也很感爱好。完成作业的过程,动手又动脑,还要组织语言,同时也是学习的过程。这样学生学习爱好大增,学习效率也大大提高了。同时还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实力,学会怎样展示沟通。2、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多设计一些好玩的学习活动,在集中识字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随文识字,深层次,多角度地识字学词。这样学生的阅读期盼,学习爱好就得到了提高。连麦和语音回答的交替运用增加了师生的互动。3、在学习过程中渗透学习的方法,识记生字,理解

7、词语,读好长句,初步把握课文内容。这些都是第一课时的教学重点,教学中通过不同形式向叙述渗透学习方法,有助于学生更好的驾驭学问。当然本节课的教学不足的地方还有许多,思索也许多,留待今后进一步改进端午粽教学反思4课文条理清楚,围绕端午粽,以儿童的口吻生动地向我们介绍了粽子的样子、味道和花样。本课的重点是正确朗读课文,读好长句;能用自己的话说说粽子的样子、味道等。我在教学过程中把握住住了教学重点,注意了读长句子的训练了和完整话的训练,让孩子用自己的话说说粽子的样子和味道,但是本以为孩子们都能吃过粽子确定能说的很好,但是说话训练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发觉孩子们对于粽子的样子和味道表达得不够完整。我反思一

8、下他们对于说话训练不够完整的缘由,主要有两个,第一是有的孩子不喜爱吃粽子根本没有见过,其次就是对文本其次自然段理解不到位。其次自然段主要写了粽子的一些特征,并且是从外到里的依次描写了粽子的样子。训练长句子的实力,在反复诵读中训练,这样才能培育语感。但是我班孩子的朗读实力是比较薄弱。,主要一节课又要分析重点段又要认读生字还有书写生字。总感觉给孩子们朗读课文的时间不多。再有就是在家不能做到充分的阅读,孩子们对于文本内容不熟识,所以影响朗读效果。做好语文课前预习我觉得特别必要。端午粽教学反思5设计说明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语文教学中,应加强对阅读的指导,让学生在朗读过程中品尝语言,体会作者及其作品中的

9、情感看法,学会用恰当的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看法的理解。因此,本文教学设计旨在通过有感情地朗读等手段,让学生走进文本,引导学生从读入手,在读中感悟,在读中识字,在读中与生活实际相融合。课前打算1制作多媒体课件。(老师)2预习生字,做字卡。(学生)课时支配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1.多媒体课件播放视频,展示端午节丰富多彩的习俗活动。(1)师生共同观赏视频,感受端午节的节日气氛。(2)导问:说一说在端午节这个中国的传统节日里,人们都会做什么。预设1:我们家人会煮美味香甜的粽子吃。预设2:我们家人会起早去山上采艾蒿叶、挂香囊。预设3:还有一些地方举办端午节赛龙舟活

10、动?(3)老师追问:端午节,家家户户都有包粽子的习俗。孩子们,你们喜爱吃粽子吗?和大家说一说,你都吃过哪些味道的粽子?预设:水果粽、豆沙粽、红枣粽、肉粽?2走入情境,揭示课题。同学们说了这么多种粽子,想必同学们肯定都很喜爱吃粽子,这节课我们就走进端午粽,来共同品尝一下课文中的粽子是什么味道的。设计意图:端午粽对孩子们来说并不生疏,上课伊始,创设深厚的节日气氛,引导学生从实际的生活体验中动身,谈一谈自己对端午粽的了解,贴近生活实际的导入法,更能激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学习爱好,引发学生的新奇心。二、初读课文,认读生词1自由朗读课文。(1)老师提出朗读要求: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读流利。(2)学生根

11、据要求自由朗读,老师巡察学情,刚好订正字音。2学生认读生字。(1)用自己喜爱的方式圈画出本课的生字。(2)借助拼音,反复拼读圈画的生字;相识新偏旁“立”“米”。(3)同桌相互检查,当小老师订正对方读得不精确的字音,并说说自己是怎么记忆这些生字的。3. 老师指导学生认读生词。(1)嬉戏环节:我是读词王。(2)多媒体课件出示生词:端午节、粽子、总是、糯米、中间、非常、鲜肉、带回去、知道、据说、纪念。(3)以小组为单位,抢读生词,读正确的小组得到词卡,并且领读,得到词卡最多的小组获胜。(4)齐读课文,留意生词在课文中的读音。设计意图: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最喜爱的学习方式就是在学中玩,在玩中学。本环

12、节通过初读课文,感受课文大意,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读通顺每一句话,增加学生自主阅读的实力。设计嬉戏环节,奇妙地将学生带到主动学习的氛围中,培育了学生学习汉字的爱好,激发了学生学习汉字的主动性。三、再读课文,练习书写1老师配乐范读课文。2指名学生逐段汇报朗读,把句子读通顺。3老师指导学生多种方法朗读。(1)课件出示朗读要求。说一说课文共由几个自然段组成。 喜爱的句子多读几遍,并读给同桌听。(2)学生根据要求朗读课文。(3)老师范读,指导学生把长的句子画出停顿。4老师指导学生书写生字叶。(1)课件出示:箬竹叶的图片。(2)学生视察图片,从颜色、形态上来描述箬竹叶的样子。(3)多媒体课件出示生字叶,

13、看图学习生字。(4)师生共同书写生字,比一比谁写得工整、美丽。5指导学生书写生字真。(1)视察生字结构,总结书写规律,学习书写。(2)巧记生字:笔画中横最多,中间三横才封口。6研读课文第三、四自然段。(1)老师提出问题:外婆包的粽子花样许多,结合课文说一说外婆包的粽子有哪些种类。(2)学生带着问题自由朗读课文。(3)学生依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预设:外婆包的粽子有:红枣粽、红豆粽、鲜肉粽。7老师指导学生书写生字豆。(1)图文演示法,理解字义。三亿文库包含各类专业文献、高等教化、文学作品观赏、行业资料、专业论文、应用写作文书、幼儿教化、小学教化、生活休闲消遣、外语学习资料、20xx新部编版小学一年

14、级语文公开课优秀教案第10课端午粽教学设计与反思93等内容。端午粽教学反思6这一周我们听取了低年级组仇老师的端午粽听评课教学,我更是受益匪浅,他的教学水平值得我们每一位老师学习,几乎整堂课没有瑕疵。针对仇老师的这节课,我做一个简洁粗略的评议,敬请仇老师指正。本节课的优点许多:1、注意学生学习习惯的培育。仇老师让学生读书时,比较注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育。如能刚好提示学生在读书时端好书本,坐正姿态,读书做到一拳一尺。2、注意字词短语的层层深化训练。如先紧扣课文内容:( )的竹叶,( )的糯米,( )的枣。拓展填空成:青青的( ),白白的( ),红红的( )再增加难度:( )的( )这样层层加深,

15、达到扩展训练的目的,又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在这中间还借用猜谜的形式填空,激发了学生的爱好,活跃了课堂气氛,让学生在欢乐中学习,获得学问,增加实力。3、注意在学文中渗透写作方法的指导。如学习粽子的色、香、味时,能告知孩子们是由外到内的去写,这就有意识地指导了孩子的写法,初步潜意识地有目的地培育了学生的写作实力。而且适时的板书也清楚、简洁、重点突出。仇老师的声情并茂,激情飞扬也活跃了课堂气氛,体现了乐学教化。4、注意用动画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一年级的小孩子最喜爱看动画片了,所以仇老师就抓住孩子们的喜好心理适时运用动画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比如,出示问题说,人们为什么要在端午节吃粽子?是为了纪念屈原的爱国情怀,就用动画片告知孩子们答案。孩子们看得兴致勃勃,学得认仔细真。使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