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设计性实验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12148958 上传时间:2023-09-1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45.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光学设计性实验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光学设计性实验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光学设计性实验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光学设计性实验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光学设计性实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光学设计性实验(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光弹性实验一实验目的1.光弹性实验是一种光学的应力测量方法,是材料力学实验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该实验熟悉光弹性等色条纹级次的判定方法。2.理解材料条纹的力学意义二实验原理塑料、玻璃等非晶体在通常情况下是各向同性而不产生双折射现象的。但是当它们受到应力的时候,就会变成各向异性而显示出双折射性质,这种现象称为光弹性效应。光弹性法的光源有单色光和白光两种,单色光是只有一种波长的光;白光则是由红、橙、黄、绿、青、蓝、紫等七种单色光组成的。发自光源的自然光是向四面八方传播的横振动波。当自然光遇到偏振片时,就只有振动方向与偏振轴平行的光线才能通过,这就形成平面偏振光,其振动方程为 (1) 式中A为光波的振

2、幅,为单色光的波长,为光波的传播速度,为时间。根据光学原理,偏振光的强度与振幅A的平方成正比,即 (2) 比例常数是一个光学常数。用具有双折射性能的透明材料(如环氧树脂塑料或聚碳酸脂塑料)制成与实际构件相似的模型,并将它放在起偏镜和检偏镜之间的平面偏振光场中(见图1)。当模型不受力时,偏振光通过模型并无变化。如模型受力,且其某一单元的主应力为和,则偏振光通过这一单元时,又将沿和的方向分解成互相垂直,传播速度不同的两束偏振光,这种现象称为双折射。由于两束偏振光在模型中的传播速度并不相同,穿过模型后它们之间产生一个光程差。实验结果表明,与该单元主应力差和模型厚度成正比,即 (3) 式中比例常数与光

3、波波长和模型材料的光学性质有关,称为材料的光学常数。公式(3)称为应力光学定律。光弹性法的实质,是利用光弹性仪测定光程差的大小,然后根据应力光学定律确定主应力差。三平面偏振布置PA12uu1,u1u2,u2o图2偏振轴与应力主轴的相对位置图1 受力模型在正交平面偏振布置中光源起偏镜模型检偏镜PA如图1所示的正交平面偏振布置,用符号P和A分别代表起偏镜和检偏镜的偏振轴。把受有平面应力的模型放在两镜片之间,以单色光为光源,光线垂直通过模型。设模型上o点的主应力1与偏振轴P之间的夹角为(图2)。单色光通过起偏镜P成为平面偏振光 (4)到达模型上o点时,由于模型的暂时双折射现象,沿主应力方向分解成两束

4、平面偏振光 (5)这两束平面偏振光,在模型中的传播速度不同。设通过模型后,产生相对光程差,或相位差,则通过模型后两束光为 (6)通过检偏镜A后的合成光波为 (7)将式(6)代入,简化得 (8)根据式(2) (9)因为,故用光程差表示时可得 (10)此式说明,光的强度与光程差有关,还与主应力方向和起偏镜光轴之间的夹角有关。现在研究光的强度的情况,即从检偏镜后面看到模型上的该点是黑暗的情况:1. ,无光矢量,没有实际意义。2. ,即或。这表示该点应力主轴方向与偏振轴方向重合。亦即,凡模型上应力主轴与偏振轴重合的诸点,在检偏镜之后,光均将消失而呈现为黑点,这些点的迹线形成干涉条纹,称之为等倾线。所以

5、等倾线是具有相同主应力方向的点的轨迹,或者说等倾线上各点的主应力方向相同,且为偏振轴的方向。3. ,要满足此条件,只能是,即,而。这条件表明,只要光程差等于单色光 的整数倍,在检偏镜之后光也消失而成为黑点。在应力模型中,满足光程差等于同一整数倍波长的各点,将联成一条黑色干涉条纹,这些条纹称为等差线。四圆偏振布置在平面偏振布置中,如采用单色光源,则受力模型中同时出现两种性质的黑线,即等倾线和等差线。这两种黑线同时产生,互相影响。为了消除等倾线,得到清晰的等差线图案,以提高实验精度,在光弹性实验中经常采用双正交圆偏振布置(如图3所示),各镜轴及应力主轴的相对位置如图4所示。单色光通过起偏镜后成为平

6、面偏振光 (11)图3受力模型在双正交圆偏振布置中光源起偏镜波片 模型检偏镜波片 慢轴快轴快轴慢轴PAu14512u4u3u2o454545图4 双正交圆偏振布置中各145P,uu1,u3u2,u4452到达第一块四分之一波片后,沿四分之一波片的快慢轴分解为两束平面偏振光 (12)通过四分之一波片后,相对产生相位差,即 (沿快轴) (沿慢轴) (13)这两束光合成后即为圆偏振光。设处于此圆偏振布置中的受力模型上o 点主应力的方向与第一块四分之一波片的快轴成角。当圆偏振光到达模型上o点时,又沿主应力的方向分解为两束光波沿方向 沿方向 (14)通过模型后,产生一个相位差,得 (15)到达第二块四分

7、之一波片时,光波又沿此波片的快、慢轴分解为 (16)通过第二块四分之一波片后,又产生一个相位差/2.得 (沿慢轴) (沿快轴) (17)最后,通过检偏镜A后,得偏振光 将式(17)代入上式,考虑到,经运算得 (18)此偏振光的光强与其振幅的平方成正比,即 (19)引入相位差与光程差的关系,得 (20)此式表明,光强仅与光程差有关,为使光强,只要,故得 ,即 (21)式(21)说明,只要在模型中产生的光程差为单色光波长的整数倍时,消光成为黑点,这就是等差线的形成条件。可见,加入了两块四分之一波片后,在圆偏振布置中,能消除等倾线而只呈现等差线图案。 如将检偏镜偏振轴A旋转90,使之与起偏镜偏振轴P平行,即得平行圆偏振布置(亮场)。用同样的方法推导,可得到在检偏镜后的光强表达式为 (22)令光强,得,从而有 ,即 () (23)比较式(21)和(23)可看出,在双正交圆偏振布置中,发生消光的条件为光程差是波长的整数倍,故产生的黑色等差线为整数级,即分别为0级、1级、2级、。而平行圆偏振布置发生消光的条件为光程差是半波长的奇数倍,故产生的黑色等差线为半数级,即分别为0.5级、1.5级、2.5级、。五实验内容详细见实验室操作说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