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12144551 上传时间:2022-08-21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67.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摘要:当前,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在许多地区日益凸显出来。 经济发展区域不平衡问题,已经成为困扰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 发展的突出社会问题,成为理论和实践工作中的热门和焦点问题。 本 文从各地区发展水平、经济结构、人民生活水平等方面来分析区域经 济发展不平衡的表现,以及造成发展不平衡的原因,提出相应的对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区域经济政策开始从注重公平转向注重效率, 在 东部沿海地区基础好、投资效益高的情况下,实行了向东部倾斜的区 域经济政策,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全面高涨和新的经济增长源的形成。 然而,与之相伴随的区域差距的日益显现, 这违背了我国和谐发展战 略。本文对我国区域发展不平衡的原因

2、及对策进行了分析。全国各地上半年GDP曾幅普遍好于预期,显示了中国经济发展平稳、 较快、良好的运行态势。但各地增减不一的 GD嗽字,也暴露出经济 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一、什么叫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我国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其他多种经济形式为补充的经济制度。 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带动另一部分人共同走向共同富裕, 这是一 个不短的过程,需要全国人的共同努力。而在地区分布上,地区资源分布不平衡。有些地方交通便利,资源丰富,产品富饶,经济发展 的速度就快一些;反之亦反之。这就叫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二、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表现和原因:我国地域广阔,人口众多,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存在着很大的差 异,

3、其中只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地区经济水平 差异。在历史中由于自然、政治和社会因素的 积累,逐步形成了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差距现象。新中国成立以来,由 于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不是非常明显。 可是, 改革开放以来,对外开放首先从东部沿海地区开始, 实行东部优先发 展,然后带动西部地区发展的政策方针, 东部沿海地区利用其有利的 地理和社会因素,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区域经济得到飞速发展,成为 改革开放二十年来中国经济腾飞的引擎。 这样,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 差距就显现出来,并且不断扩大。西部要想赶超东部,关键在于努力 发现自身优势,采用比较优势发展战略,积极参与东部地区以及国际 分工,

4、并根据经济增长条件适时推动产业升级,才能实现赶超,并取 得比较好的经济发展效果。2、地区经济结构差异。如第三产业的比重。我国中西部地区工 业基础相对薄弱,第三产业发展滞后。由于中西部地区的工业中主要 采掘业、原材料工业为主,长期以来扮演着东部能源,原材料供应基 地的角色,而加工工业基础薄弱,产品附加值低,增值能力弱,致使 资源优势难以转化和经济优势。第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致使中西部 的主导产业、支柱产业和高科技产业发展缓慢,区域内的工业化程度 偏低。较低的工业化程度难以形成中心城市向周边产业扩散的生产要 亲传递网络,与周边地区经济联系比较松散,辐射能力较差。而东部 地区不仅产业结构相对合理,而

5、且工业化程度高,产品的科技含量高, 附加值大,这种差异使中西部丧失的大量附加值流向东部地区。这是区域经济结构的不同导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东部地区要强调第三产 业的发展,特别是商业和金融性的第三产业的发展, 而在中部地区要 强调第二产业的发展,特别是工业化发展,在西部地区要强调第三产 业的发展,特别是与生态环境保护、旅游、文化和科技,以及军事相 关的第三产业的发展。3、人民生活水平 差异。由于人民的收入、消费观的不同,我国 各地区人民的消费水平也有较大的差异。西部地区拥有最高的消费 率,而东部地区的消费率最低,各地区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 用也相应的有强有弱。中部地区消费需求对该地区经济增

6、长的影响最 大。造成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主要原因有:1、自然资源分布不均衡以及开发建设程度的不同导致经济发展 不均衡。中国自然资源种类多,数量丰富,向有“地大物博”之说。 但是其分布很不平衡,尤其以水、能源和矿产资源更为突出。中国水 资源的分布,南方多,北方少。能源方面,煤炭探明储量将近80%分布于中国北方,10%在西南地区,而江南8省只占很少一部分。2、工业基础以及技术条件的差异导致发展不平衡。工业在中国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 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西部地区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发展落后,大型 工业企业很少,规模较小,所以经济发展比较滞后,而一些沿海地区, 开

7、放时间早,引入外资较多,科技投入较多,科研开发能力较强,工 业基础好,经济发展状况良好。市场机制不健全。市场机制具有使要 素价格和要素收益均等化的作用,当发达地区的水、土地、劳动、能 源、环境及其他资源价格上涨、收益下降时,资金必然流向这些要素价格较低的欠发达地区,从而促进欠发达地区的发展。我国由于市场 经济体制还不完善,要素价格还没有充分反映其稀缺程度, 特别是多 数发达地区对土地费用等要素价格进行补贴, 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资 金在区域间的自由流动。欠发达地区的劳动力由于户籍、社会保障制 度的制约,不能充分地在地区间自由流动,难以形成区域间合理的竞 争关系,发达地区利用了欠发达地区的劳动力资

8、源, 但没有付出应有 的社保、教育等成本。资源价格偏低,既造成对资源的过度需求和浪 费,又误导一些地区盲目发展高耗能、资源性产品。3、生态建设以及市场化运作程度等导致经济发展不平衡。生态环境保护已经成为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 生态建设也成为 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随着中国改革的深入,市场化程度也在不 断提高,但是我国市场化进程是不平衡的, 不用的领域和地区的市场 化成都有很大的差别,东部地区的市场化进程较快,而西部地区的市 场化进程较慢。4、经济发展政策导致发展不均衡。区域协调互动机制尚不健全。实施区域管理和区域规划缺乏必要的法律保障, 各类规划之间如 区域规划、行业规划、土地利用总

9、体规划、城镇体系规划等缺乏法律 支撑下的协调机制,因此造成“规划规划、墙上挂挂”,区域规划的 内容在实际管理中无法落到实处。区域管理体制不健全,政出多门, 机构职能交叉重叠,资金多头分散,缺乏统一协调的管理机制和稳定 的资金渠道。5交通等基础设施的建设的不均衡影响。我国东部地区基础设 施建设已经进入“基本适应型” “中部地区属于“随后一跟进型”;西 部地区则处于滞后状态。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的严重不足已经成为制约 西部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结论及政策建议首先我们必须正确认识到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是一个带有普遍性的 经济现象,如果得不到及时控制,甚至不断扩大,将会造成发达地区 的资源过度集

10、中,人口过度密集,地区负担加重,而对于欠发达的地 区,由于人力、技术、资金等区域经济发展不可缺少的资源流向了发 达地区,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无从保障, 会导致长期增长缓慢甚至 衰退。因此政府应当重视区域经济发展差距问题,出面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问题,既保证宏观经济的快速稳定增长, 又使区域经济能够协调共同发展。第一,在加快西部地区发展的过程中,对人力资本投资是至关重 要的,它可以创造区域间趋同的条件,达到实施西部开发战略的预期 效果。所以,从中西部地区的投资政策角度看,首先应该把钱投在教 育等促进人力资本积累的领域。第二,开放程度的差异,也是造成地区间经济增长差异的一个重 要原因。越是开放的经济,市场机制所发挥的作用也越明显,资源配 置的效率也越高。加快中西部地区改革开放步伐,也是促进其经济增 长速度的重要杠杆。但开放程度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外生的制度决定 的,因此要实现地区间经济增长的趋同,首先要做到政策的趋同。第三,政府应该通过制定法规政策规范市场秩序,确定区域经济 发展战略,规划整体发展方向,改善投资环境,推进体制创新,促进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同时,政府还可以运用经济杠杆和政策手段调控 宏观经济活动,在财政和金融领域,集中财力物力,加大对欠发达地 区和增长潜力较大地区的投资。通过转移支付制度,政府投资,税收 优惠等国家收入、支出体制,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