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大中型企业对外直接投资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12144329 上传时间:2023-05-2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大中型企业对外直接投资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我国大中型企业对外直接投资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我国大中型企业对外直接投资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我国大中型企业对外直接投资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我国大中型企业对外直接投资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我国大中型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大中型企业对外直接投资(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我国大中型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竞争优势与劣势关键词:大中型企业 对外直接投资 竞争优势 竞争劣势摘要: 对外直接投资是我国“走出去”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维护我国家经济安全,积极应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挑战,主动参与国际分工,利用好两种资源两个市场,规避国外贸易壁垒,吸收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以及及时掌握外部信息的积极举措。我国加入WT0后,面对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与国内外竞争的日趋激烈,进行对外直接投资已成为各种所有制企业的必然选择。本文试图阐明我国大中型企业要发展境外直接投资所具备的竞争优势与劣势,并提出了发展境外直接投资的相应战略。正文:大中型公司具有所有权优势和内部化优势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已

2、经形成了一批有竞争力的大中型跨国公司,它们具有雄厚的资金和技术实力,引进国外先进的管理理念,在国际竞争中明显具备所有权优势和内部化优势,如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中石化、海尔集团和首都钢铁总公司等,在境外市场竞争中处于比较有利的地位。一、中国企业走出去的优势1、要素禀赋产生相对优势企业“走出去”开展海外投资活动的时候,必须坚持以比较优势为出发点,根据我国的劳动力成本低廉以及目前的阶段性实物相对过剩而非资金过剩、企业规模较小和经营机制与管理水平有待提高的现实,积极推动开展境外加工贸易是我们现实的正确选择,而且实践证明比较容易取得成功。 90 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在境外建成了一批颇具影响的项目,取得了

3、明显的效益。像一汽、南京金城、海尔、康佳等境外加工项目,不仅扩大了市场份额,而且增强了企业的国际竞争力。2、中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 我国长期自主开发形成了某些传统专有技术和高精尖技术,如中药、气功、园林、烹调、生物工程和航天技术等,较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可以在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中一显身手。 3、中国的特殊产品和特有渠道 中国特殊产品,如中式菜肴和中医等具有鲜明的特色,为特定消费者一一华人所钟爱。这些华人虽然居住他乡,但有相同的文化语言背景,互相之间容易沟通。依靠这种特有的华人渠道,在侨民集中的地区直接进行投资设厂,生产特殊产品,是中国跨国公司发展境外直接投资的一种特有

4、优势。福建省是著名的侨乡,绝大多数福建海外企业是通过华侨牵线搭桥建立起来的。4、政策环境良好 中国与大多数国家签有投资保护协定和避免双重征税协定,这为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提供了必要的保护和良好的政策环境。 5、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和外汇储备的增加 目前,中国 GDP 总值位居世界第三,人均 GDP 早已突破 1000 美元,在一些沿海发达城市甚至超过 5000 美元。截止 2008年底,我国外汇储备达 1。9 万亿美元。这些为我国企业开展对外直接投资提供了强大保障,提高了外商与中国企业开展合资合作的信心和决心。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和外汇储备的增加已成为我国企业发展境外直接投资的一项重要竞争优势。6

5、、海外华人网络的优势 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一个得天独厚的优势是上百年来分散在全球各地的5700多万华人和由他们编织的已经形成相当规模的海外华人网络。全球华人网络的存在使得某国或某地区内的华商能直接与国际市场接轨并大大降低交易成本。华人网络的快捷性还在于它可以使各地华人及时通过网络分散风险,轻易地克服国内企业由于经济波动而造成的被动。而且在国际市场竞争中也比发达国家的企业更适应市场的千变万化。 当发达国家的企业依靠扩大生产规模来降低成本占领市场时,华人企业则注意市场需求的多样性,满足不同层次的需求。这就是为什么华人企业在规模、资金、技术甚至是服务部无法与发达国家抗衡的情况下,仍能保持企业高效运转的

6、原因。大家都认为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但是外面的世界也很惊险。世界银行的一份报告指出,三分之一的中国对外投资是亏损的。因此在对外投资过程中我国企业自身也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二、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劣势1 、研发水平低、缺乏技术优势 据统计,中国大中型工业企业的研发费用占产品销售收入的比重在1990年时平均为1。38%( 近年来最高值 ), 而“全球500强”美方上榜企业是5% -20% 。据有关部门测算,约有2/3的国有大中型企业没有建立研发机构,各类工业产品中新产品销售额的比重平均只有8% 。这表明一个基本的事实 : 国内广大企业还远没有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其直接结果就是,我国的对外投资企业,多

7、数为贸易加工型,产品也大多只能进入低端市场。2、许多企业对跨国管理不善据了解,“走出去”的企业大都重视国际市场,几乎每家企业都对海外公司实行特别待遇。 除了薪水,在日常工作中也另眼相看。一家公司海外事业部的员工说,以前在国内研发中心,想领一部手提电脑非常困难,现在到了海外,想要就要,想换就换。 就这样,在鼓励海外员工的同时,财务控制过松、成本上升、滋生腐败等问题也出现了。3、缺乏核心技术 从总体上看,同发达国家相比 ,我国企业的技术优势不足。对于许多引进技术缺乏吸收消化,创新不够。即使是当前非常看好的家电行业,许多产品,特别是高端产品的核心技术仍然依靠进口。 4、人才匮乏 信息缺乏 资金短缺跨

8、国经营需要技术、管理、法律、财务和营销等方面高素质的人才。我国企业由于受传统体制因素影响,人才的待遇和培训比不上外企,造成人才的大量流失。由于缺乏高素质的人才,企业在对外直接投资过程中会面临很多风险。由于对有关国家的政治、经济、法律、社会风市场、行业和产品等信息缺乏深入了解, 企业往往有对外投资的愿望,却无法实施相应的计划。有时即使实施了,也会因为信息缺乏而失败。 我国的国有企业由于长期低效率运行,基本不具备依靠自有资金发展对外直接投资的实力,而我国的金融体系还很不健全,资本市场尚不发达,国有银行体系并未与国际接轨,银行对企业的海外投资项目缺乏科学和全面的评估,存在“惜贷”现象。 5、管理环节

9、过多 我国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管理环节过多和审时间太长问题,不利于企业抓住商机。 6、监管体制不畅 目前存在着“重审批,轻监管”的现象。对国有企业境外机构来说,加强监管是提高经营效率,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的重要手段。目前,境外企业监管制度亟待改革和完目前,我国既不属“资金饱和型”投资国,也不是技术创新国 ;对外直接投资尚处发展初期,企业对国外环境不很熟悉,缺乏必要的境外投资的经验积累,因此,为更好地配置有限的资源,帮助企业在境外投资中增强抗风险的能力,我国政府有必要为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制定战略规划和提供必要的促进、支持和服务。相应战略:1积极推动生产型大企业的规模扩张,增强内部化优势。2加大研发力度,重视知识产权的保护,增强企业的所有权优势。3完善对外投资管理体制。4发挥小规模技术优势,开拓发展中国家市场。综上: 我国大中型企业在对外直接投资机遇与挑战并存,扬长避短在国际竞争舞台占有一席之地。参考文献:杨桂英 华洛 云南财贸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 第5期李向红 国际贸易论坛2008年 第3期赵玉娟 中国市场2007年 第6期陈传兴 上海管理科学2007年 第2期 李铭 07051314 2008年11月22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