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必修一语文基础知识含答案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12142310 上传时间:2023-11-11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0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必修一语文基础知识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一必修一语文基础知识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一必修一语文基础知识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高一必修一语文基础知识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高一必修一语文基础知识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一必修一语文基础知识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必修一语文基础知识含答案(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必修一第一单元诗歌知识复习】一、根据拼音写出汉字。qn( 沁 )园春 分m( 泌 ) 百g( 舸 ) zhng( 峥 )嵘 寥ku( 廓 )万户hu( 侯 ) 挥斥方qi(遒 ) mn( 漫 )江 mn( 谩 )骂 xi( 携 )来 浪(遏 )飞舟 漪ln ( 沦 )png( 彷 )徨 寂lio(寥) 惆chng( 怅 ) 凄wn( 婉 ) 颓p(圮 ) 青xng(荇 ) 浮zo( 藻 ) 长go(篙 ) ho草 (薅草 ) 枯go( 槁 ) 斑ln( 斑斓 ) 流ln ( 岚 )shng( 笙 )箫 青ti(苔) 漫s( 溯 ) 荆j(棘 ) 火b(钵) ni(忸)怩麦zo(糟) 发jio

2、(酵) dn ( 炖 ) 肉 团j( 箕 ) 凌w( 侮 ) ch( 叱 )骂 踟ch(蹰 ) du( 舵 )手 qing( 跫 )音 春wi( 帏 ) 窗fi( 扉 )彳ch( 亍 ) 雾i( 霭 ) 和i ( 蔼 )二、辨析下列汉字的字形沁香 分泌 谩骂 漫江 惆怅 苍茫 沧桑 阻遏 碣石 彷徨 惶然 稠密惋惜 哀婉 颓圮 祭祀 沉淀 纸锭 绽放 彷徨 牌坊 惆怅 为虎作伥丝绸 无耻谰言 斑斓 波澜 朔风 追溯 挑衅 河畔 碾碎 辗转 杞人忧天堤堰 揠苗助长 偃旗息鼓 凌侮 陵墓 棱角 忸怩 纽扣 枢纽 心扉 雨雪霏霏三、掌握下面词语的词义 / 峥嵘:挥斥方遒:激扬:彷徨:典押:天伦:原指

3、自然的道理,代指父子、兄弟等亲属关系。颓圮:瓦菲:凌侮:四、近义词辨析1、寥廓:(天空)高原空旷。 辽阔:(土地海洋等)辽远广阔。2、意气:意志和气概,志趣和性格。也指因主观偏激而产生的情绪,如意气用事、意气相投。 义气:由于私人关系而甘于承担风险或牺牲自己利益的气概。如讲义气。3、 遏制:制止,控制(一般只能是一定程度上的效果)。 遏止:用力阻止住。例如:( 遏制 )不住胸中的怒火。 滚滚洪流,不可(遏止 )。(遏制 )对方的攻势。4、 沉淀:指沉到溶液底层的难以溶解的物质,比喻凝聚,积累。 积淀:指长时间积累起来的习俗、文化。5、 彷徨:犹疑不决的走来走去。 倘佯:自由自在地走来走去。6、

4、 养育:抚养和教育。 养活:供给东西使生活。五、文学常识诗歌:古代文学体裁之一,起源于古代劳动。 诗经 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开创了我国诗歌 现实主义 的源头。战国时期出现的楚辞体代表作 离骚 开创了我国诗歌 浪漫主义 的先河。以“五四”新文化运动为界,诗歌分为新体诗和 旧体诗 。“五四”以前的诗歌统称为 旧体诗 ,其中旧体诗又以唐代为界分为古体诗和 近体诗 。唐代以前的诗歌统称为古体诗,近体诗从唐代才开始兴起。古体诗和近体诗的主要区别在 音韵 方面即能否押韵、讲究平仄、对仗。近体诗又分为 律诗 、绝句和排律。律诗都是 8句的,有七言律诗和 五言律诗 ;绝句都是 4句 的,有七言绝句和五言绝句

5、。五四以后兴起的新体诗也有格律诗和自由诗之分,其中用旧格律填写新内容的称为格律诗,像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其它的称为自由诗,像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戴望舒的雨巷和艾青的大堰荷我的保姆等。词:是诗歌的一种。词的全名为 曲子词 ,是与曲调相谐和的唱词。词起源于隋唐之际,隋代已有声腔,曲调,但不见曲子词。到了唐五代开始出现发间曲子,也就是有了乐谱后而按谱写词,名为曲子词,后简称为词。现存最早的民间曲子词是在敦煌莫高窟藏经室中发现的敦煌曲子词。现存最早的文人词是李白的忆秦娥和菩萨蛮。因而李白被尊为“百代词曲之祖”。词发展于五代,到了宋代发展到顶峰。根据风格特点,词有 豪放词 和 婉约词 之分;按照字数,词有

6、小令(58字以内)、 中调 (59-90字) 和 长调 (91字以上) 之分。戴望舒(19051950),浙江杭县人,中国现代著名诗人。1925年入上海震旦大学学习法文,开始受到法国象征派的影响。诗集有 我的记忆 、望舒草、望舒诗稿和 灾难的岁月 。早期诗歌多写个人的孤寂心境,感伤气息较重,因受西方象征派的影响,意象朦胧、含蓄。后期诗歌表现了热爱祖国、憎恨侵略者的强烈感情和对美好未来的热烈向往,诗风显得 积极明朗 。徐志摩(1896-1931),笔名诗哲 /云中鹤 、南湖,浙江海宁人。诗人、学者。 新月 社的主要发起人和主要成员之一。诗集有志摩的诗 志摩的诗 翡冷翠的一夜 等,名篇有 再别康桥

7、 沙扬娜拉在病中等。艾青,原名 蒋正涵 ,浙江金华人。著名诗人,有诗集黎明的通知,代表作 大堰河,我的保姆 。【必修一第二单元复习】文言知识一、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已-矣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共-供 ) 夫晋,何厌之有( 厌-餍 ) 秦伯说( 说-悦 ) 失其所与,不知( 知-智 ) 秦王必说见臣( 说-悦 )今日往而不反者( 反-返 ) 请辞决矣( 决-诀 )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 奉-捧 ) 秦武阳色变振恐( 振-震 ) 图穷而匕见( 见-现 ) 秦王还柱走( 还-环 )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卒-猝 ) 距关,毋内诸侯( 内-纳 ) 张良出,要项伯( 要-邀 )

8、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倍-背 ) 旦日不可不蚤来谢项王( 蚤-早 ) 今者有小人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郤-隙)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 坐-座 )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不-否 )二、解释下列划线词语的古今意义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古义: 东方道路上的主人, 今义: 泛指接待或宴客的主人 2、行李之往来。 古义: 使者 今义: 出行所带的东西 3、共其乏困 古义: 缺乏的东西 今义: 疲乏困境 4、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古义: 那个人 今义: 妻子 5、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古义: 困窘,走投无路 今义: 贫困 6、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 古义: 眼泪 今义: 鼻涕 7、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

9、古义: 袒露一只臂膀 今义: 偏心袒护 8、持千金之资币物 古义: 礼物 今义: 钱币 9、诸郎中执兵,皆阵殿下 古义: 宫中侍卫 今义: 中医医生 10、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 古义: 崤山以东 今义: 指山东省 11、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古义: 意外情况 今义: 副词,程度很深 12、庄则入为寿 古义: 敬酒,祝健康 今义: 年岁,生命/生日 13、将军战河北 古义: 黄河以北 今义: 指河北省 14、臣战河南古义: 黄河以南 今义: 河南省 15、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 古义: 小人的谗言 今义: 详细地说16、约为婚姻古义: 儿女亲家 今义: 男女结为夫妻 17、乃引其匕首提

10、秦王。古义:投掷 今义:拿着三、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词类活用类型并解释其含义 1、烛之武退秦师( 使动 使撤退 ) 2、晋军函陵,秦军汜南( 名作动 驻扎 ) 3、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使动 使灭亡 ) 4、越国以鄙远( 意动 把远地作为边境 )5、邻之厚,君之薄也( 形作动 增强 削弱 ) 4、 既东封郑( 名作动 使成为边境 ) 7、若不阙秦( 使动 使缺损)8、阙秦以利晋( 使动 使受益) 9、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形作动 损害 ) 10、共其乏困( 形作名 缺乏的东西 ) 11、樊於期乃前曰( 名作动 上前 ) 12、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名作状 用匣子 )13、 顷之未发,

11、太子迟之( 形容词的意动 认为迟疑 ) 14、 14、皆白衣冠以送之( 名作动 穿白衣服戴白帽子)15、 至易水上,既祖,取道。( 名作动 祭路神 )16、使使以闻大王 ( 动作名 使者 )17、乃朝服,设九宾 ( 名作动 穿朝服 ) 18、群臣怪之( 形容词的意动 感到奇怪 )19、 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 名作动 上前 ) 20、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 动作名 使命)21、沛公军霸上。 ( 名作动 驻扎 ) 22、沛公欲王关中。( wng 名作动 称王 )23、 吾得兄事之。 ( 名作状 像兄长一样 ) 24、籍吏民。 ( 名作动 登记 )25、 范增数目项王。( 名作动 使眼色

12、) 26、刑人如恐不胜。( 名作动 施加刑罚 )27、 道芷阳。 ( 名作动 取道 ) 28、素善留侯张良。( 形作动 与交好 )29、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名词的使动 让做王/封王) 30、项伯杀人,臣活之。(名词的使动 使活命)31、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动词的使动 使跟从)32、间至军中。( 名作状 从小路 /抄小道 )33、樊哙侧其盾以撞( 名作动 侧持 ) 34、头发上指。( 名作状 向上 ) 35、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 名作状 像鸟翼一样 )36、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名作状 当夜) 四、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词例 句解 释词例 句解 释封既东封郑使成为边疆之唯君图之代词,代“阙秦以利晋”肆其西封边邑子犯请击之代词,代秦军其君知其难也代词 代“越过以鄙远”的做法微夫人之力不及此结构助词“的”吾其还也语气副词,还是臣之壮也助词,取独以其无礼于晋代词 指郑国愿臣愿得谒之将要请乃请荆卿曰请求愿足下更虑之!希望丹请先遣秦武阳请允许我果不如先愿愿望顾荆轲顾笑武阳回头看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