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紫微斗数的闰月算法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12141934 上传时间:2023-08-1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2.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传统紫微斗数的闰月算法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传统紫微斗数的闰月算法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传统紫微斗数的闰月算法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传统紫微斗数的闰月算法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传统紫微斗数的闰月算法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传统紫微斗数的闰月算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统紫微斗数的闰月算法(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传统紫微斗数的闰月算法历来也是争议的一个热点。遇到闰月怎么办?前人各有奇招,可归纳为六种:1、依古法按下月算,这是斗数全书的观点,为绝大多数人沿袭;2、按当月算;3、前 15 日算上月,后15日算下月;4、按下月起身命二宫,而月系星曜仍以上月排定;5、将当月和闰月加起来近60 日后再分除;6、依节气定其生月。古人早就发现,一年二十四节气,与北斗及日月聚会有对应性的联系。每月,日月必相会一次,此为节,日 月相会,斗再来会,则成一气,如当月北斗不与日月会,则节气均不能成立,成为闰月(见中国医易学)。 张果星宗有月扶斗柄(兰州大学出版社,第191 页)一节:凡月建所在,则是斗柄魁星所指也,一年 有十

2、二候,斗杓随月建而转,至于闰月,则斗柄指于两辰之间,盖日月运行,与斗杓所指,相与经纬。这两处,实际说明一个问题,闰月并非只由历法决定,相反,它是天地中的自然现象,在斗与日月的关系中 闰月是必然的衍生现象:此时斗不与日月会,斗柄指向“两辰之间”。在有些万年历中,闰月的干支沿袭上月的干支。这等于是说,闰月按上月算了。可按下月算,也有道理,毕 竟斗柄指向“两辰之间”,怎知只归上辰,不归下辰呢?到底如何?清代星历考原引汲冢周书,指出:“中气以著时应,闰无中气(注:时宪历所规定),斗柄指两辰之间。 故闰前之月,中气在晦(注:指阴历廿九或三十),闰后之月,中气在朔(注:指阴历初一或初二),当闰之 月,节居

3、月中(注:指闰月有节无气,其节必居于月中)。以前作前月用事,以后作后月用事,所以定四时成 岁者,不越此乎?以下转载,非本人观点此段文字是笔者在浩瀚古籍中所找到的唯一一处与斗数闰月处理有关的文字,甚为珍贵,且所言极合情理,它明确地提出了闰月的处理规则:闰月应以该月中气为标准,在前属前月,在后则属后月。但是,实践是检验的惟一标准,经笔者多年实践,发现上述观点都是与实际检验不符,笔者的结论是:闰月应以当月算。19年才有7个闰月,故闰月生人实在太少,笔者曾遇到过810个人,其中有3人是自己身边的同事或朋友,比较熟悉,其余都是在网络上测算时遇到的,按当月算从无失误,因不熟悉,在此不再例举(有的没有保留资

4、料,在本论坛的性格热线就遇到两位,按当月算亦无差池)。今将此三例罗举于下,供参考。例1 :乾造rIIIIIIIII四局天秤座IIII公历1957年10月11日III1阴历丁酉年闰八月十八午时II同武杀I 丁酉庚戌丙辰甲午IIIIIII 命身IIII II I IIIII IIIIII 此人职业律师,笔者好友。很小的时候就胖乎乎的,人送绰号”胖墩“(天同食神之故,一不消耗就积累脂肪)待人和 气,一副笑脸,做事不愿意太认真,差不多多就行,也缺乏进取心(不愿入党,不愿当领导), 喜欢听音乐(但唱歌跑调),非常喜欢看战争爱国片(流泪),曾一个人遍游贵州黄山一个月 (爱游爱玩),六亲情深,妻子帮助很大(

5、妻子是法官:),喜欢别人帮助(至今我有时还要 帮他忙),乏主见(在我的激励下才步入律师行业),曾二次遇到生命危险,一次掉入10米深 的水井中,竟然毫发无伤,一次煤气中毒,在场三人,另外两人昏迷,他爬到窗边把窗打开, 救了三条人命(天同食神制杀,不怕凶危,也必有凶危,否则天同无用,巧合的是两次生命 危险均发生在1425岁的七杀大限)。试问:此等性情与经历,非天同何也?例2:坤造1III1 1III同梁IIIIIIII1 1命I11III11II三局双子座III公历1963年6月3日I1阴历|I1III1I11阴历:III癸卯年闰四月十二日酉时IIIII1I1IIII癸卯丁巳丁丑己酉1I11I日巨

6、11 1IIIIIII1I1I身1IIIIII1 1I1此人系多年前笔者一同事,相处一年有余。脸一看就是太阳脸,脸盘又圆又大,皮肤白皙,戴眼镜(八字反映明显)举止大方,待人热 情,心地善良,爱说爱笑,很能助人,有时不会拒绝别人,做事情比较细心认真,口才流利,爱吃(均巨门特性),在单位里人缘非常好,也曾遭小人陷害,爱生气,与丈夫感情不太好。以上性情及表现无不与日巨人的共同特征相符,试问:如按五月的廉破去看,可乎?3、例3:乾造11武破月II1I府同巨III1 1 1III1身1IIIIJ命II|1 1IIIIII四局巨蝎座IIII公历1971年7月14日III1 阴历:I1II辛亥年闰五月廿三亥

7、时III辛亥乙未庚子丁亥IIIIII II I IIIIIIIIIII此人系本人好友。戴眼镜,人瘦(客星巨门),人极聪明,多学多能,好玩(天同性)学下象棋不久就能与我周 旋(笔者半专业地学过象棋,曾赢过本市的冠军)好胜争强,喜欢驾御别人,有相当的感召 力(有一次曾对我说:就是喜欢别人围绕在他的身边)能助人(曾多次帮助过我,此皆天府 之表现),说话有时非常锐利直率(天府和巨门性),时常有惊人之语(例如曾自谓:性欲大 于食欲),为人谨慎,这些年景况不佳,一直与朋友合作做这搞那,从不肯自己当老板,注重 穿着,注意口碑,非常好面子,常与朋友争议,多是小事情(天府性)。试问:此等秉性如何以六月的同梁论之

8、?以上三例,虽尚不可借此否定闰月节气说,但对传统紫微斗数的闰月通说,至少可以证明其 不能经受实践的检验。另外,第一例已经过了节气,按闰月节气说应采用下月,但验证下来, 还是按当月算非常符合。本文的目的不在立而在破,因为一个理论的确定,在不能用演绎法来证明的情况下,必须以 大量的实例来归纳证明,而这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复杂的工作。紫微斗数与历法实例探讨(本文为紫斗明灯原创,内容涉及历法领域的个人研究成果,声明保留一切权利) 一、历法概述古今中外,历法众多,然归根结蒂,不外三种:一太阳历,二太阴历,三阴阳合历,此外中 国还有另一套历法记载系统一一干支(严格说起来,干支不是历法,而是一种时间的记载

9、方 法)。太阳历是完全根据地球围绕太阳公转的规律制定的历法,现在通用的公历(格里高瑞历法) 就是采用太阳历,太阳历完全不考虑月球绕地球公转的情况。太阴历是按月球围绕地球公转的规律制定的历法(或者说是月亮的圆缺规律)。在古代,人们 总结了月亮的圆缺规律,把满月的这一天称为望日,而把完全看不到月亮的这一天称为朔日, 规定每月初一为朔,每月十五或十六为望。由于月球公转一周为29.53天,因此要分出大月和 小月,大月30天,小月29天,以保证月初必朔,月中必望,并设一年12个月,共354或355天, 不设闰月,这就是纯粹的太阴历。由于它不考虑太阳黄道(地球公转)的情况,就会出现夏 天会出现在11月、1

10、2月的情形,不利于农耕和其它社会活动。大约在夏代,一种协调太阴历 与季节的新历法一一阴阳合历出现了。阴阳合历是既依月亮圆缺分月,又考虑设闰月平衡与回归年误差的历法,故实际上它是黄道 (太阳周期)和白道(月亮周期)兼顾。阴阳合历以我国农历为代表,据说创于夏代,故也 称“夏历”。自古迄今,农历都是成文历法,自顼历开始,前后改历94次,现行的农历是有 史以来最好的农历,即清代颁行的时宪历。时宪历是清朝顺治时期由德国人汤若望等人在明代崇祯历书的基础上修改完成的,采用 西方天文数据,但保留了中国传统历法形式,节气采用定气法,先后有甲子元历和乙 卯元历两种版本,前者以康熙廿三年(1648甲子)为推算起点,

11、采用第谷回归年数据(365.2421875日),后者以雍正元年(1723乙卯)为起点,采用牛顿回归年数据(365.2423 日)。时宪历与以往的历法比较,最突出两个的特点是:一、首次规定,不含中气的月为前一个月的闰月;二、废明代大统历的一时百刻万分之法,借鉴西方的钟表制,规定半辰为一小时,一小时四 刻,一辰八刻,一刻十五分,一日九十六刻即一千四百四十分,即现代通用的时分法。时宪历的上述第二个特点则与铁板神数关系甚大,此不赘述,第一个特点,则与紫微斗数密 切相关。、时宪历的闰月规则1、十九年七闰规律:农历平年有二十四个节气,共12个月,一个朔望月平均为29.53日,12X29.53=354.36

12、,故时 宪历的平年为354或355天,而岁实(黄道一周)为365.2422天,两者相差约11天,以岁实 365.2422和朔策(朔望月长度)29.53求最小公倍数,约为6939.6日,约19个太阳年,235个 朔望月,235-19X 12 = 7,故十九年中要设置七个闰月。这个规则最迟在中国春秋时期就确 定下来。2、闰月的设置:节气的定法有两种,一是平气法,(各节气的间距相等),二是定气法(交节气时太阳的位置 固定不变),时宪历采用定气法。节气平均为0.44日,一朔望月长度为29.53日,其差值构成 闰余,接近1天,故时宪历的节或气的日期每月都向后推迟1天,积累近15日,中气就会赶到 月末,那

13、么下个月必然没有中气,而只有一个节气,这个月就是闰月。3、闰年的现象有了闰月,该年就成为闰年。农历闰年有25个节气,其中有两个立春节,年初一个,年尾一 个,称为“两头春”,而闰年的下一年必然没有立春,而只有23个节气,称为“隔头春”。公元1915 2009年时宪历闰年统计表年干支闰月年干支闰月年干支闰月年干支闰月年干支闰月11915乙卯1934甲戌 1953癸巳 1972壬子1991辛未21916丙辰1935乙亥1954甲午1973癸丑1992壬申3曰1917丁巳闰二月1936丙子闰三月1955乙未闰三月1974甲寅闰四月1993癸酉闰三月41918戊午1937丁丑1956丙申1975乙卯19

14、94甲戌5曰1919己 未闰七月1938戊寅闰七月1957 J 酉闰八月1976丙辰闰八月1995乙亥闰八月61920庚申1939己 卯1958戊戌1977丁巳1996丙子71921辛酉1940庚辰1959己 亥1978戊午1997丁丑8曰1922壬戌闰五月1941辛巳闰六月1960庚子闰六月1979己未闰六月1998戊寅闰五曰91923癸亥1942壬午1961辛丑1980庚申1999己 卯101924甲子1943癸未1962壬寅1981辛酉2000庚辰111925乙丑闰四月 1944甲申闰四月1963癸卯 闰四月1982壬戌 闰四月2001辛巳 闰四月121926丙寅1945乙酉1964甲辰1983癸亥2002壬午131927 丁卯1946丙戌1965乙巳1984甲子闰十月2003癸未141928戊辰闰二月1947 丁亥闰二月1966丙午闰三月 1985乙丑2004甲申闰二月151929己巳1948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