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成语专题复习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12140885 上传时间:2024-02-0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成语专题复习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考成语专题复习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考成语专题复习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高考成语专题复习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高考成语专题复习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成语专题复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成语专题复习(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考成语专题复习 一、弄清迷彩型成语的多义性所谓迷彩型成语,是指与今义字面意义容易混淆的成语(如1993年题“不刊之论”中“刊”,若单从字面上难以看出成语的褒贬义及整个成语的含义)。这类成语具有较大的迷惑性,往往容易误写和误用,因此,我们在复习过程中要逐一剖析这些成语的多义性(本义、引申义及比喻义),才能正确使用。 望文生义,成语的意蕴是约定俗成的,而且大多有一定的典故,加之有些成语中的语素还含有生僻的古义,这就造成了成语理解上的难度。如果不仔细辨析,一瞥而过,就容易造成望文生义的错误。如:博物馆里保存着大量有艺术价值的石刻作品,上面的各种花鸟虫兽、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美轮美奂。(1999年全国

2、卷)“美轮美奂”出自礼记 檀弓下,形容房屋华美高大而众多。在句中使用时,由于望文生义,误解成了美好之意。弄清引申、比喻义,全面掌握成语含义,才不致望文生义。如1992年“灯红酒绿”考的是本义,1999年“炙手可热”考的是引申义。“满城风雨”本义指“秋景”,现在一般用比喻义,指到处议论纷纷。还要注意与今义容易混淆的成语,如“苦心孤诣”(别人达不到的境地)、“文不加点”(涂改)、“不足为训”(法则)、“山馐海错”(味)、怙恶不悛(怙:依靠;悛:悔改)、“繁文缛节”(文,仪式,规定;节,礼节)等等,上述加点字如模棱两可,就会望文生义。易望文生义的几个成语有一些成语,我们不一定准确理解其意义,却很容易

3、望文生义。事实上,我们望文而生的义有时与这个词的本义相去甚远。1.弹冠相庆例:园丁康居工程,确实抓到了点子上,消息一传出,广大教师奔走相告,弹冠相庆,称赞为他们办了实事。弹冠:掸去帽子上的尘土。汉书王吉传:“吉与贡禹为友,世称王阳在位,贡公弹冠,言其取舍同也。”本谓王吉、贡禹两人友善,王吉做了官,贡禹也准备出仕,后以“弹冠相庆”指因即将作官而互相庆贺。多用作贬义。句中只理解为“因高兴而庆贺”,显然不当。2.不刊之论例:这篇文章见识浅陋,属于不刊之论,总编决定不予发表。刊:削。古代在竹简上写字,有错误就用刀削去。不刊之论,是指不能删简的言论。句中却理解为不能刊登的言论,大错。3.文不加点例:古人

4、写文章不加标点,所以有文不加点之说。点:涂改。文不加点,是指文章不经修改,一气写成,形容才思敏捷,下笔成章。可是句中却将“点”理解为“标点”,这就与原意相去甚远了。4.差强人意例:我本就对那里的情况不熟悉,你却硬要派我去,这不是差强人意吗?这个成语在报刊中的失误率较高,常被人理解为“不能使人满意”,其实它的意思是大体上还能使人满意。意思理解差不多相反了。5.空穴来风例:我们有些同志就是喜欢捕风捉影,竟然说我们老厂长行贿收贿,这不是空穴来风吗?空穴来风,是指有了洞穴才进风,比喻消息和传说不是完全没有原因的。句中将这个意思理解反了。6.不足为训例:一个人犯点错误,是难免的,是不足为训的。训:准则。

5、不足为训,是指不能当作典范或准则。句中却理解成“不足以成为教训”,是没有理解“训”的意思。7.始作俑者例:在这个厂里,他是敢于摔了铁饭碗,而干个体的始作俑者,在他之后,不少人或辞职,或停职,投入到下海的潮流中。始作俑者,贬义词,是指开始用俑殉葬的人,比喻首开恶例的人。上句中,仅仅将它理解为“第一个”,显然是不当的。8.首当其冲例: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德国展开潜艇战,于是使用水声设备来寻找潜艇,成了同盟国要解决的首当其冲的问题。首当其冲,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遭遇灾难。而上句中,仅仅将它理解为“首先、第一个”,因此,运用是不当的。9.无所不为例:这些年轻的科学家决心以无所不为的勇气,克服重重困难,去探

6、索大自然的奥秘。无所不为,是一个贬义词,意思是“什么坏事都做”,可该词常被人理解为褒义词,意思是“什么都敢做”,上句即是如此。二、弄清成语潜在感情色彩的“三栖性”近几年成语考查特别注重褒、贬、中性词性色彩的正确运用。如1995年“无所不为”,1997年“趋之若鹜”,1998年“处心积虑”,1999年“炙手可热”,2000年(春季卷)“蠢蠢欲动”,2000年(全国卷)“洗心革面”等贬义成语用在褒义语境中,在复习中,应引导学生归类整理。 有些成语褒贬鲜明。如“胸无城府”“叹为观止”“同心同德”“虚怀若谷”“大有作为”等都是褒义。“信口雌黄”“有恃无恐”“无所不为”“肆无忌惮”等都为贬义。有些成语或

7、褒或贬,富有潜在感情色彩,应提醒同学复习时尤加小心。如“过江之鲫”、“夸夸其谈”、“弹冠相庆”、“无独有偶”、“煊赫一时”、“无所事事”、“兴师动众”、“投其所好”等常用贬义场合,否则就是误用。有些成语或贬义或中性,要结合具体语境进行辨析。如“标新立异”(中)独创新意,立论与人不同;(贬)为了显示自己,故意另搞一套。“闭门造车”(中)原指只要按照统一规格,即使关起门来造的车,也符合标准;现多作贬义,比喻凭主观想像处理问题。“登峰造极”(贬)比喻达到极点,多用于坏人;(中)有时比喻成就达到最高境地,是中性词,也恰当。有些成语根据对象、场合不同,或褒或贬,反义共存。应指导同学复习时严加防范。如“咄

8、咄逼人”(褒)形势发展很快,促使人努力向上;(贬)盛气凌人,气势汹汹。“呼风唤雨”(褒)比喻群众具有支配自然的伟大力量;(贬)反动势力的煽动。(褒贬两用成语集锦-)1 按图索骥:既比喻办事机械死板,也比喻按照线索寻找。2 暗送秋波:既指献媚取宠,暗中勾结,也指有情人暗中眉目传情。3 独善其身:既指只顾自己,缺乏集体精神,也指人要搞好自身修养。4 粉墨登场:既指化装上台演戏,也讽刺某些人登上政治舞台。5 顾影自怜:既指孤独失意的样子,也指自我欣赏.6 规行矩步:既比喻墨守成规,不知变通,也比喻举动合乎规矩,毫不苟且。7 呼风唤雨:既比喻进行煽动性活动,也比喻人能够支配自然。8 昏天黑地:既形容人

9、生活荒唐颓废,也形容人神智不清。9 冷若冰霜:既形容人不热情,不温和,也形容人态度严肃。10 冷眼旁观:既指用冷淡的态度从旁观看,不愿参加,也指用冷静的态度从旁审视。11 例行公事:既指只重形式,不讲实效的工作,也指按照惯例处理的公事。12 另起炉灶:既比喻脱离集体另搞一套,也比喻重新做起。13 绵里藏针:既比喻外貌柔和,内心刻毒,也形容柔中有刚。14 难分难解:既指双方争吵,打斗相持不下,难以开交,也形容双方关系异常亲密,难于分离。15 奇文共赏:既指把荒谬、错误的文章发表出来供大家识别和批判,也指把新奇的文章拿出来共同欣赏。16 谦谦君子:既指故作谦虚而实际虚伪的人,也指谦虚,能够严格要求

10、自己的人。17 穷形极相:既指丑态毕露,也指描写刻画十分细致生动。18 如虎添翼:既比喻凶恶的得到帮助后更加凶恶,也比喻强大的得到援助后更加强大。19 沙里淘金:既比喻费力大而成效少,也比喻从大量的材料中选择精华。20 四平八稳:既形容说话、做事情、写文章稳当,也指做事情志求不出差错,缺乏创新精神。21 舞文弄墨:既指歪曲法律条文作弊,也指玩弄文字技巧。22 形若无事:既指在紧急关头台杜镇定自若,也指对坏人坏事,听之任之,满不在乎。23 引火烧身:既比喻自讨苦吃或者是自取灭亡,也比喻主动暴露自己的问题,争取批评教育。24 瞻前顾后:既形容做事情以前考虑周密细致,也形容顾虑太多,犹豫不决。三、弄

11、清成语运用中易犯的重复错误成语运用的错误有的是由于不明白其真正的含义,其已含的意思在句中又进行了部分阐述而造成了重复错误。如:1. “神来”、“顿悟”,不是自然的水到渠成,而是经过千锤百炼之后,所必然会产生的瓜熟蒂落。 2. 他的家里堆满了各种形形色色的玩具,像大炮、飞机、坦克等。3. 七千余名莘莘学子在讨论中达成了共识:新时代的大学生应该具有勤于学习,善于思考,勇于实践,乐于奉献的精神。4. 军阀混战连年不止,劳苦大众民不聊生。上述四句都有重复累赘的毛病,1句“自然”与“水到渠成”重复。水到渠成,水流到的地方自然会成渠。比喻条件成熟,顺利完成,“自然”已含其中。2句“各种”与“形形色色”重复

12、。因为形形色色就是形容事物的种类很多,各式各样。3句“七千余名”与“莘莘学子”重复。因为莘莘学子就是众多学子的意思。4句“大众”与“民”重复。这类错误还可列举一些,如:口若悬河地说个不停。口若悬河,形容能言善辩,“说”已含在其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潜移默化,形容人的思想或性格受到感染、影响而不自觉地发生了变化,“影响”已含在其中。忍俊不禁地笑起来。忍俊不禁,忍不住发笑。忍俊,含笑,与“笑起来”重复。一览无余地看到。一览无余,形容事物很简单,一下子就看得清清楚楚,“看到”已含在其中。三令五申地强调。三令五申,再三地命令告诫,“强调”已含在其中。一天天日臻完善。日臻完善,一天天达到完善。日,一天天

13、,与“一天天”重复。难言之隐的苦哀。难言之隐,难以说出口的事情或原因,“苦衷”已含在其中。没想到受到不虞之誉。不虞之誉,没有预料到的赞扬。不虞,没有预料,与“没想到”重复。广大灾民哀鸿遍野。哀鸿遍野,比喻呻吟呼号,流离失所的灾民到处都是。哀鸿,哀鸣的大雁,比喻悲哀呼号的灾民,与“灾民”重复。百姓生灵涂炭。生灵涂炭,形容反动统治下,广大人民处于极端困苦的境地。生灵,指百姓,与“百姓”重复。浑身遍体鳞伤。遍体鳞伤,满身的伤痕像鱼鳞一样密,形容伤势很重。遍体,全身,与“浑身”重复。显得相形见绌。相形见绌,互相比较之下,就显出一些不足之处,“显得”已含在其中。几天几夜通宵达旦。通宵达旦,一夜到天亮。与

14、“几天几夜”重复。优良校风蔚然成风。蔚然成风,形容一件事情逐渐发展盛行,形成一种良好风尚。风,风尚,与“校风”的“风”重复。到处漫山遍野。漫山遍野,山上和田野里到处都是,形容很多。“漫”与“遍”有满是、到处的意思,与“到处”重复。耿耿于怀,至今难忘。耿耿于怀指心事牵萦回绕,不能释怀,“至今难忘”已含在其中。独自孑然一身。孑然一身,孤单一人,“独自”已含在其中。四、弄清两用语境成语在现代汉语成语中,有一些成语在两种语言环境中都可适用,如果我们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在完成高考语文试题时,就可能把正确的成语运用判定为错误,从而影响得分。例如,1995年的全国高考题,下列句子,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的D的

15、一项关于金字塔和狮身人面的种种天真的、想入非非的神话和传说,说明古埃及有着极为丰富的想象力.如果我们只知想入非非的胡思乱想之意,不知还有让人的思想进入虚幻的境界的用法,就会判定为错误,带来不必要的失分。 又如“本来还不错的一篇文章,让你们这样改来改去,反而改得不三不四了”。(2001年北京春招卷)不三不四本义是不象样子,后来多比喻行为不正派。在该句中用的是本义,是正确的。常用的两用语境成语收录如下:秀色可餐 形容女性容貌美丽动人,也形容景色优美,让人入迷忘饥。例一,这女子容貌娇好,秀色可餐,到哪里都犹如众星捧月一样地被男人宠爱着。例二,苏杭山水果然名不虚传,秀色可餐,称之人间天堂实不为过。平易近人 比喻态度和蔼,没有架子,使人容易接近。也形容文字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例一,就在那次交谈中,他亲身感受到了诗人那平易近人、和蔼可亲的态度。例二,高士其是一位可敬的儿童文学作家,他的作品大都写得平易近人。洋洋洒洒 形容说话或写文章才思充沛,长篇大论连绵不断。也形容规模盛大,气势磅礴。例一,他才思敏捷,一眨眼就洋洋洒洒写下了近千字的文章。例二,这个贫困县的三个领导分坐三辆轿车去基层检查工作,一路上洋洋洒洒,好不气派。灯红酒绿 既可形容寻欢作乐的腐化生活,又可以形容都市或娱乐场所夜晚的繁华景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