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大《环境法学》过程性评测答案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12140857 上传时间:2023-09-27 格式:DOC 页数:44 大小:18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大《环境法学》过程性评测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电大《环境法学》过程性评测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电大《环境法学》过程性评测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电大《环境法学》过程性评测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电大《环境法学》过程性评测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电大《环境法学》过程性评测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大《环境法学》过程性评测答案(4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环境法原理习题册刘 晶 编新疆农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法学系一、单项选择题1.环境权理论是由哪个国家的环境法教授提出的。()A.日本B.美国C.法国D.中国2.排污单位应根据当地环保部门的缴费通知单,在几天内向指定银行缴付排污费()A.20 B.30 C.60 D.903.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在追究环境损害引起的民事责任时,只需具备什么要件,即可追究民事责任()A.故意 B.过失 C.实施了危害行为并造成危害结果 D.违法行为4.某工厂超标排污致使下游的河水变色,幸发现及时,采取了有效措施,未产生重大后果。对该工厂的环境违法行为应追究()A.行政责任 B.民事责任 C.刑事责任 D.民事责任或刑事

2、责任5.某村办皮革厂的职工历来有节俭的传统,常常将厂里的边角料皮革带回家做燃料废物利用,致使村里经常弥漫着一种怪味。该行为违反了()A.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 B.大气污染防治法C.水污染防治法 D.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6.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轻度影响的,应当编制什么文件对建设项目产生的污染和对环境的影响进行分析或者专项评价?()A.环境影响报告书 B.环境影响报告表C.环境影响登记表 D.环境现状评价书7.环境方法标准的作用是什么?()A.确定环境标准是否合法有效的根据B.是确定环境监测数据以及环境纠纷中有关各方出示的证据是否合法有效的根据C.是标定环境监测仪器和检验环境保护设备性能的法定依

3、据D.是认定排污行为是否合法的根据8.根据环境保护法的规定,对行政复议不服的,诉讼时效为()A.15天 B.30天 C.2个月 D.3个月9.谁对国家环境质量标准中未作规定的项目,可以制定地方环境质量标准?()A.国务院B.省级以上人民政府C.县级以上人民政府D.各级人民政府的环保部门10.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1987年向联合国提交的研究报告是()A.我们共同的未来B.联合国人类环境宣言C.关于可持续发展的声明D.人类环境行动计划11.我国宪法规定自然资源和某些重要的环境要素属于()A.私人所有B.集体所有C.开发者所有D.全民所有12.一般来说,各国将环境保护上升为国家的一项基本职责是在(

4、)A.19世纪50年代 B.20世纪50年代 C.20世纪70年代 D.20世纪90年代13.在我国,取得自然资源国家所有权的主要方式是()A.强制取得B.法定取得C.自然添附D.天然孳息14.在一定环境中,污染物对人体或生物没有任何不良影响的最大剂量或者对人体和生物产生不良影响的最小剂量,称为()A.环境质量标准 B.污染物排放标准 C.环境基准 D.环境基础标准15.20世纪60年代日本发生的大气污染造成的四日市哮喘事件和多氯联苯污染造成的“米糠油”事件发生在现代环境法的()A.产生阶段B.发展阶段 C.萌芽阶段D.完备阶段16.环境与资源保护法中的物种保护、野生动植物保护和动植物检疫法律

5、所体现的生态规律是()A.“物物相关”律B.“相生相克”律 C.“能流物复”律D.“负载定额”律17.制定污染物排放标准的直接目的是()A.实现环境质量标准B.保护人群健康 C.使生态良性循环D.达到环境基准18.作为各种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法规和规章立法依据的是A.行政法 B.经济法 C.民法 D.宪法19.根据法律规定,禁止春天砍树、除草,夏时捕鱼捉鳖的行为,体现了()A.“物物相关”律B.“相生相克”律 C.“负载定额”律D.“协调稳定”律20.为了贯彻“防治结合”的原则,我国确立了()A.环境影响评价制度B.“三同时”制度C.土地利用规划制度D.排污许可制度21.在环境管理中使用最广泛

6、的是()A.开发许可证B.排污许可证 C.建设许可证 D生产销售许可证22.目前我国针对矿产品和生产盐的开采采用的收费方式是()A.生态税 B.开发税 C.自然资源税 D.排污费23.确定某地区环境是否已被污染的根据是()A.环境质量标准B.污染物排放标准 C.环保方法标准D.环保基础标准24.下列物质中,导致地球臭氧层破坏的物质有()A.用于制冷的氟氯烃类物质B.二氧化碳气体 C.二氧化硫D.甲烷25.某排污工厂附近的农户,故意引用未经处理的污水灌溉,造成了农田减产,于是,该农户向工厂索赔。对此,由谁承担责任?()A.该农户 B.排污单位 C.该农户和排污工厂 D.该农户和排污单位均无责任2

7、6.在环境民事诉讼中,举证责任原则为()A.谁主张谁举证B.举证责任倒置C.共同举证D.一般的诉讼举证规则27.由于二氧化硫的排放量不断增大,我国出现了大范围的()A.酸雨B.沙尘暴 C.煤烟一机动车尾气混合型污染D.“温室效应”28.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应在建设项目的哪一阶段报批()A.可行性研究阶段B.设计阶段C.施工阶段D.竣工投产阶段29.污染物排放标准的作用是什么?()A.确定环境是否被污染的依据B.确定应否让排污者承担相应法律义务和责任的根据C.确定某环境标准是否合法有效的根据D.确定环境监测数据及环境纠纷中有关各方出示的证据是否合法有效的根据30.可持续发展原则的首要要求是()A

8、.保护改善生态环境B.协调社会经济发展C.满足人民基本需要D.合理利用自然资源31.排污者向城市污水集中处理设施排放污水、缴纳污水处理费用的()A.仍应缴纳排污费B.仍应缴纳超标排污费C.减半缴纳排污费D.不再缴纳排污费32.在我国,有权颁布地方环境质量标准的是()A.省级人民政府 B.省会城市人民政府C.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 D.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33.我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规定的环保部门对当事人之间就固体废物污染赔偿责任和赔偿金额纠纷作出的处理,在性质上属于行政()A.命令B.调解 C.仲裁D.裁决34.我国环境保护法规定,对本辖区环境质量负责的是()A.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环

9、保部门 B.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建设部门C.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卫生部门 D.地方各级人民政府35.除法律规定免责的情形外,造成环境污染损害的行为人()A.若主观上没有过错,不承担赔偿责任B.若主观上没有过错,可以免除赔偿责任C.无论主观上是否具有过错,都应当承担赔偿责任D.只有从事了违法排污行为,才应当承担赔偿责任36.排污者可以申请减半缴纳排污费或者免缴排污费的情形是()A.企业经营亏损、濒临破产的 B.因治理污染取得明显成效的C.因不可抗力遭受重大经济损失的 D.企业通过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的37.下列不属于次生环境问题的是()。A.酸雨 B.海啸 C.核污染 D.温室效应38.环境

10、法的完备时期为()。A.一次世界大战后至今B.二次世界大战后至今C.20世纪60年代至今 D.20世纪70年代至今39.“三同时”制度中的“三同时”不包括()。A.同时设计B.同时施工C.同时投产D.同时淘汰40.关于排污费的性质,正确的是()。A.排污费是污染者对污染损失的一种补偿B.排污费是国家税收的一种形式 C.排污费是企业间的互助金 D.排污费运用法律手段,使污染者承担一定经济责任,目的在于促进污染治理41与环境法其他规范相比,环境标准最重要的特征是()。A.规范性B.法律约束力C.技术性 D.强制性42.关于环境民事责任的构成,不正确的是()。A.实行无过错责任原则 B.要求行为的违

11、法性C.存在损害后果D.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43、通过关于环境与发展里约宣言是在(A )A、1992年 B、1972年 C、1982年 D、1970年44、第二环境问题可以分为( D )A、后生环境问题和次生环境问题 B、自然环境破坏和生态环境破坏C、自然环境工环破坏和人境破坏 D、自然环境破坏和环境污染45、对长江、黄河上游林木应加强保护,而对东北大小兴安岭林木可以适度砍伐,这体现了生态学的(D )A、“物物相关”律 B、“负载定额”律C、“协调稳定”律 D、“时空有宜、地时制宜”律46、当前我国的环境与资源保护行政主管机构是( C )A、国家计划委员会 B、国务院环境保护领导小组C

12、、国家环境保护总局 D、国务院环境保护委员会47、公民环境权概念的第一次提出是在( A )A、1970年的日本东京会议 B、1972年开罗会议C、1992年斯德哥尔摩会议 D、里约会议48、“三同时”制度是指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的设施及其他环境保护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 D )A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验收 B同时规划、同时施工、同时使用C同时设计、同时验收、同时使用 D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49、排污费用于补助重点排污单位治理污染时,此种补助一般不得高于其所交纳排污费的( C )A、60% B、75% C、80% D、90%50、集体所有的自然资源被国家使用以后,其所有权主体变为( D

13、)A、国家和集体 B、国务院 C、国土资源部 D、国家51、确认某排污行为是否合法的根据是( A )A、污染物排放标准 B、环境方法标准C、环境基准 D、环境质量标准52、我国主要污染防治所制定的第一个专门行政法规所针对的污染水域是( C )A、长江 B、黄河 C、淮河 D、海河、滦河53、我国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召开的时间是( C )A、1970年 B、1972年 C、1973年 D、1975年54、环境法律关系的主体对健康、干净、良好环境的享有权都为( A )A、环境权 B、公民环境权 C、人类环境权 D、生存权55、第一次把主要的自然资源和环境要素规定为全民所有的我国宪法是( A )A、54年宪法 B、75年宪法 C、78年宪法 D、82年宪法56、环境污染在人类历史发展阶段中首先出现在( C )A、社会早期 B、以农业为主的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时期 C、产业革命以后到20世纪60年代 D、当前57、环境保护法的调整对象是( A )A、人们在保护和改善环境中发生的各种社会关系 B、环境管理关系 C、人与自然关系 D、环境改造关系58、环境保护法中“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等规定,源出于生态学的( A )A、“物物相关”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