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u监护室管理制度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12133951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 页数:62 大小:1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ccu监护室管理制度_第1页
第1页 / 共62页
ccu监护室管理制度_第2页
第2页 / 共62页
ccu监护室管理制度_第3页
第3页 / 共62页
ccu监护室管理制度_第4页
第4页 / 共62页
ccu监护室管理制度_第5页
第5页 / 共6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ccu监护室管理制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ccu监护室管理制度(6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监护室管理制度 1、各级医生护士人员在科主任统一管理下,按编制,任务挑选裁定人员,并上报临床部和医院相关部门2、监护室护士必须符合监护室护理人员岗位资质要求。3、主管科主任全面负责监护室管理工作,主管医师负责日常医疗工作,监护室护士长负责监护室日常管理和护理工作。4、各级医护人员必须服从监护室主管科主任和护士长管理,严格遵守监护室各项规章制度和管理要求。5、各级医护人员必须积极参加监护室业务学习及技能培训,达到各级职务人员岗位技术要求。6、监护室工作人员按要求着装,仪表端庄,大方,作风严谨。7、实习生,进修生,轮转生必须遵守监护室各项管理规定。8、监护室卫生员由护士长负责管理并安排工作。监护

2、室感染管理制度1.监护室病房布局合理,生活办公区,治疗区,监护区及污染物处理区等分区明确,区域间有实际屏障。开放式病床每床的占地面积为15-18平方米。各区均设有足够的非手触式洗手设备和手消毒设施。监护室应安装空气净化装置或采取机械通风,保持清洁安静,空气新鲜。2.监护室工作人员应接受医院感染管理的专业培训。工作室应着专用工作服(更衣),穿室内鞋(换鞋),带工作帽,口罩,洗手或手消毒。外出时,应换鞋,换外出服。3.对进入监护室人员要严格管理,有感染性疾病者禁止入内。严格探视制度,原则上住进监护室的患者不允许探视,特殊情况需入室探视时,应取得科主任,护士长同意,探视者应更衣,换鞋,带工作帽,口罩

3、,洗手,由值班人员引进探视患者。4.严格掌握进入监护室患者的分室标准,对免疫抑制,特殊感染及进行血液净化治疗者必须单间隔离;感染患者与非感染患者分开护理,对特殊感染或高度耐药菌感染患者,必须采取严格的消毒隔离措施,所用使用的物品,必须专人专用,用后严格消毒并无害化处理。5.监护室人员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正确实施隔离技术,认真洗手或手消毒,进行各项操作前后均须洗手;执行侵入性医疗操作前,接触伤口,血液,体液,分泌物及护理特殊传染性疾病患者时必须带手套,避免锐器刺伤,如意外刺伤应做好应急处理,并报告感染管理与疾病控制科,随防观察并记录。6.加强患者的感染管理及监测,特别是对各种留置管路,

4、口腔,皮肤,肠道,抗生素使用情况,细菌耐药情况,用药后不良反应的监测。加强危重患者的局部护理与清洁消毒,预防并及早发现菌群失调而引发的医院感染。7.进行静脉注射,导尿管的放置,气管插管,引流管的放置,呼吸机的使用等操作,应严格按相关操作的感染控制措施操作与护理。8.加强对各种监护仪器设备,卫生材料及患者用物的消毒灭菌管理及监测。每个床位所用的血压计,听诊器,床头用品,供氧装置等,禁止与其他床位交叉使用。患者转出或出院后,应清洗消毒后转为他用。9.加强医院感染监测,发现医院感染病例或医院感染病例有异常增加时,应及时报感染管理科,尽快调查处理。每月进行环境卫生学监测,各项监测指标达到监护室感染控制

5、标准。10.具有高度传染性的感染性疾病患者,尽量不要住进监护室,确诊或疑似具有高度传染性的患者,应按隔离要求进行隔离护理,并应及时上报医疗和感染管理科。11.患者离室后,要进行床单位消毒处理,必要时进行病室及物品的终末消毒。按要求进行卫生学监测,合格后方可收治患者。监护室抢救制度1. 监护室必须配备功能齐全,性能完好的抢救设备,做到定品种,定数量,定位放置,定人管理,定期维修并及时检查,及时消毒,及时维护,保持备用状态。2. 急救车物品定位,定量放置,每日清点登记,保证帐物相符。3. 监护室人员熟练掌握抢救技术和程序,熟悉抢救器材,物品,药品的位置和使用方法。4. 抢救工作由科主任,主诊医生,

6、护士长负责制定抢救方案,组织安排人力,物力,及时组织抢救,并按医院有关要求上报。5. 参加抢救人员必须分工明确,配合密切,服从指挥,严格执行有关规章制度与操作规程。6. 护士应严密观察病情,认真执行医嘱,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口头医嘱要经复述核实后方可执行,所有药品包装和药瓶必须在抢救结束经2人查对后方可丢弃。7. 详细作好抢救记录,准确记录病情变化和抢救经过。8. 抢救药品,物品,器械,敷料用后应及时清理,消毒,补充,以备再用。监护室消毒隔离制度1. 患者入室后,视病情进行卫生管理,更换病员服。需保护性隔离的患者,应优先安排治疗护理工作。对实行隔离的患者,按医疗护理技术操作常规的有关规定执行。特

7、殊感染患者,床旁设有明显标记,按规定进行隔离。2. 监护室设感染监测员,每日监测使用中的消毒浓度,定时更换消毒液,每季度测试一次紫外线照射强度并登记。3. 监护室每日开窗通风3次,或采用空气净化器持续进行空气净化,层流室要定期进行效果检测,并根据检测效果及时更换各级过滤材料,保证空气质量达标。4. 药疗室,治疗室应每日紫外线照射消毒一次,或采用空气净化器持续进行空气净化,并登记签名。5. 护理人员熟练掌握各种消毒方法,消毒液配制浓度及使用注意事项,指导保洁员每日用湿式清洁法清洁地面,当有血液,粪便及体液污染时,应先用消毒剂规范处理后再擦拭,收住高危患者和感染患者时,每日用消毒液擦拭地面及各类物

8、体表面。6. 监护室物品表面和仪器设备,每日以清水擦拭并保持干燥与清洁,污染的物体表面用消毒液擦拭。7. 患者衣服,床上用品每周至少更换1次,污染的被服及时更换,更换下来的被服放在污染衣桶中。隔离患者的被服单独放入双层黄色口袋并注明“隔离”字样。8. 治疗用物:碘酒,酒精瓶每周更换并灭菌2次,雾化器面罩,管道固定专人使用,付压吸引瓶,湿化瓶,止血带等用后及时消毒。9. 查体用具应放置在固定位置,每次查房后消毒处理;对实施床单位隔离的患者应固定使用,患者离室后进行终末消毒。10. 重复使用的呼吸机管道,氧气湿化瓶,雾化器管道及面罩等用品,使用后必须及时进行消毒处理。11. 患者呕吐物,分泌物,排

9、泄物和体液等应先行消毒处理后方可傾倒12. 医疗废物和生活垃圾严格按标识分类放置于相应容器内。13. 患者离室后进行床单位和病室终末消毒。监护室感染管理制度1. 监护室病房布局合理,生活办公区,治疗区,监护区及污染物处理区等分区明确,区域间有实际屏障。开放式病床每床的占地面积为15-18平方米。各区均设有足够的非手触式洗手设备和手消毒设施。监护室应安装空气净化装置或采取机械通风,保持清洁安静,空气新鲜。2. 监护室工作人员应接受医院感染管理的专业培训。工作室应着专用工作服(更衣),穿室内鞋(换鞋),带工作帽,口罩,洗手或手消毒。外出时,应换鞋,换外出服。3. 对进入监护室人员要严格管理,有感染

10、性疾病者禁止入内。严格探视制度,原则上住进监护室的患者不允许探视,特殊情况需入室探视时,应取得科主任,护士长同意,探视者应更衣,换鞋,带工作帽,口罩,洗手,由值班人员引进探视患者。4. 严格掌握进入监护室患者的分室标准,对免疫抑制,特殊感染及进行血液净化治疗者必须单间隔离;感染患者与非感染患者分开护理,对特殊感染或高度耐药菌感染患者,必须采取严格的消毒隔离措施,所用使用的物品,必须专人专用,用后严格消毒并无害化处理。5. 监护室人员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正确实施隔离技术,认真洗手或手消毒,进行各项操作前后均须洗手;执行侵入性医疗操作前,接触伤口,血液,体液,分泌物及护理特殊传染性疾病患

11、者时必须带手套,避免锐器刺伤,如意外刺伤应做好应急处理,并报告感染管理与疾病控制科,随防观察并记录。6. 加强患者的感染管理及监测,特别是对各种留置管路,口腔,皮肤,肠道,抗生素使用情况,细菌耐药情况,用药后不良反应的监测。加强危重患者的局部护理与清洁消毒,预防并及早发现菌群失调而引发的医院感染。7. 进行静脉注射,导尿管的放置,气管插管,引流管的放置,呼吸机的使用等操作,应严格按相关操作的感染控制措施操作与护理。8. 加强对各种监护仪器设备,卫生材料及患者用物的消毒灭菌管理及监测。每个床位所用的血压计,听诊器,床头用品,供氧装置等,禁止与其他床位交叉使用。患者转出或出院后,应清洗消毒后转为他用。9. 加强医院感染监测,发现医院感染病例或医院感染病例有异常增加时,应及时报感染管理科,尽快调查处理。每月进行环境卫生学监测,各项监测指标达到监护室感染控制标准。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