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至塞上》导学案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12131022 上传时间:2023-03-0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4.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使至塞上》导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使至塞上》导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使至塞上》导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使至塞上》导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使至塞上》导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使至塞上》导学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使至塞上导学案主备人:彭南炜 审核:文科组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整体感知这首诗,了解本诗的写作背景,作者生平、思想,律诗的一些常识;2、过程和方法目标:通过反复读诗,让学生在吟咏之中加深理解,熟读成诵,品味诗歌语言;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会诗的意境,领会诗所表达的深刻思想情感。学习重点:熟读成诵,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难点:理解诗句所蕴涵的内涵,体会诗歌意境。学习过程:一、简介王维,教师结合本诗的写作背景补充。二、借助课下注释、工具书,扫除文字、三、全体学生齐读。(注意节奏和感情,不足则纠正之)解释下列词语 单车, 属国,征蓬,长河, 候骑,浑, 簪,四、教师出示辅助资料

2、,学生了解作者写作时的背景或心境。王维使至塞上,737年,唐玄宗命王维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出塞宣慰,察访军情,实际上是将王维排挤出朝廷。五、理解诗的内容,说出每一句的大意。六、理解诗的主题、(1)提问(1):“蓬草”在古代诗文中一般比喻什么?诗中的“征蓬”表达了诗人什么感情?(2)让学生赏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句。用自己的话语描绘这幅画面。(3)、“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问:这里“在燕然”是不是说都护真的在燕然山呢?(4)、谈谈本文的情感变化七、教师点拨:体会诗歌的意境,重点品味“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之美,让二个学生进行描述)。八、全班齐诵全诗。小结:诗人把笔墨重点用在了他最擅长的

3、写景上。作者出使,恰在春天,途中见数行归雁北翔,诗人即景设喻,用归雁自比,既叙事,又写景,一笔两到,贴切自然。尤其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写进入边塞后,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近人王国维称之为“千古壮观”的名句。总结:使至塞上,借景写出了自己孤寂的感情;九、作业使至塞上写的是什么情景?诗中的“单”、“孤”、“征蓬”等字词透露出作者当时怎样的心境?体味诗的颈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意境。(重在体味诗句的画面感。课后练习三的内容学生可以参看,但不必照搬,不强求惟一,鼓励发散思维。)试着用自己的话把你读这首诗的感受描绘出来。(开放性,不求统一)1使至塞上一诗在叙事写景中传达出幽微难言的内心情感的两句诗是_,_。2使至塞上一诗描绘塞外荒漠的壮美风光的诗句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