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社会别人的东西我不拿教案反思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12131017 上传时间:2023-07-22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2.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班社会别人的东西我不拿教案反思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小班社会别人的东西我不拿教案反思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班社会别人的东西我不拿教案反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班社会别人的东西我不拿教案反思(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班社会别人的东西我不拿教案反思 活动目的1.知道不能随意拿别人的东西,借东西能主动归还。2.能区分不良的行为习惯。3.养成不拿别人东西的好习惯。活动准备故事?别人的东西我不拿?见资源包。活动过程倾听讲述故事?别人的东西我不拿?。老师:老师给小朋友讲一个故事,小朋友认真听听故事里都说了什么?通过提问,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老师:红红哪儿做得不对?为什么?红红哪儿做得对?为什么?小结:红红能把幼儿园的小汽车还回来,所以她很老实,是个好孩子。讨论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幼儿讨论交流:家里的东西可以随意拿吗?老师:我们都知道幼儿园的东西不能拿,在家里,爸爸妈妈的东西可以拿吗?小结:假如家长没同意,家里的东

2、西也不可以拿。所以,拿自己家里的物品时,也要征得家长的同意。讨论什么情况下可以把玩具带回家。老师:假如你喜欢小朋友的玩具,怎么办?假如你想把小朋友的玩具带回家,应该怎么办?小结:假如征得对方的同意是可以带回家的。讨论借别人的东西要不要还。老师:假如你借了别人的东西,应该怎么办?小结:借东西后要好好保管,不能弄脏、弄坏,要及时主动归还。情境表演幼儿两人一组,表演如何向别人有礼貌的借玩具。老师:小朋友两人一组,一人在玩玩具,另一人表演怎样向他借玩具。活动建议本活动是有关个性与交往方面的社会活动,活动中通过倾听故事展开一系列的讨论,重点让幼儿理解随意拿别人的东西是一种不良的行为。活动中,老师可结合本

3、班幼儿的实际创设问题的情境,讨论时,也应鼓励、引导幼儿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对一些行为观念不正确的幼儿,一定要及时帮助其转变观念。在操作的环节,老师要带着幼儿仔细的观察操作单上的内容,引导幼儿进展讲述,幼儿在讲述的过程中,老师要加以指导,帮助他们理解操作单上的内容。本活动可以延伸到日常活动和家庭活动中,当发现幼儿有不良的行为时应及时给予纠正,并让他明白其中的道理,同时,要与家长沟通,与家长达成共识,共同帮助幼儿养成不随意拿别人东西的好习惯。资源包故事别人的东西我不拿游戏完毕了,玩具要回到自己的家-玩具架里了,可红红喜欢小汽车,想把它带回家:小汽车,跟我回家吧。于是,红红带着小汽车回家了。半夜时,

4、小汽车看到生疏的地方哭了起来。呜-,我要回家,我要回家。红红醒了,看到小汽车在哭,很不好意思。第二天,红红把小汽车还回了幼儿园。红红说:以后,我再也不拿幼儿园的东西了。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让幼儿知道没有经过别人的允许,不能拿别人的东西,并且学会了借别人东西的技巧。效果很好,幼儿课堂兴趣高,主动参与课堂活动。但是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不能只局限于本节课,我认为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贯穿于幼儿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与幼儿各方面的开展有着严密的联络。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是每一位幼教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正如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说,教育就是培养生活习惯;。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重点是从日常生活中的琐事、小事做起。所以,我们应该把行为习惯的培养用游戏或集体活动的形式表达出来,这样才能使幼儿不断进步,为幼儿今后的人生道路奠定坚实的根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