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边形面积的计算复习课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12129643 上传时间:2023-07-0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多边形面积的计算复习课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多边形面积的计算复习课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多边形面积的计算复习课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多边形面积的计算复习课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多边形面积的计算复习课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多边形面积的计算复习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多边形面积的计算复习课(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前准备:1自我介绍。我是来自那坡县实验小学的许彩师老师,等会许老师要跟我们五( )班的同学一起上一节课你们欢迎吗?老师知道百都小学五( )班是一个非常优秀的班级,所以老师希望上课时你们能做到以下几点:2约定:积极举手发言,大胆地把自己的真实想法说出来。回答问题时声音响亮,面向大多数同学,回答完问题后自觉坐下。当同学的发言非常精彩,我们应该给他怎样的鼓励?(生;掌声鼓励)好那上课时大家如果赞同发言同学的看法就给他这样的掌声(师示范击掌),如果不同意就举手说自己的想法,好吗?(生:好)待会上课分组讨论我们采用前后桌4人一组,同学们听完要求后就迅速展开讨论,组里的每个同学都要积极发言,并且控制音量

2、在本组同学听到就可以了,讨论完的同学就坐正,许老师就知道了。听到老师击掌声全体同学都坐好,可以吗?我们要比比看哪组同学动作最迅速。 老师发给的教材、学习卡、练习卡,同学们要把它放好,然后老师说拿出来写再写,书写速度要快。多边形面积的计算复习课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材第2225页的内容教学目标知识技能:使学生进一步熟悉,并系统理解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面积计算公式。数学思考:在推导面积公式的过程中,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发展演绎推理能力。问题解决:使学生能应用公式计算一些平面图形的面积,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能用不同的方法计算简单组合图形的面积,进一步体验

3、算法多样化。情感态度:体验归纳整理的数学学习方法,逐步养成自己整理所学知识的意识和良好习惯。教学重点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和面积公式之间的联系。教学难点使学生能熟练、准确地运用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教具多媒体课件、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各一个。学具:每生一份学习卡和一份练习卡。课前准备:1.分发教材、学习卡、练习卡。2老师写课题。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2分)1.课件出示小同学的一幅画;师:(课件出示)同学们看,这是黄浩同学画的一幅画,仔细观察,他运用了我们学过的哪些平面图形?2.观察画,说画中运用的平面图形;生:用到了梯形。师:很好,

4、如果能说清哪部分是梯形的就更完整了。生:房顶是梯形的。还有正方形的窗户,长方形的门,三角形的树顶,平行四边形的菜地。师:你观察得真仔细。3.揭示课题。师:这些平面图形我们统称为多边形。这节课我们就来整理与复习多边形面积的计算。(出示课题:多边形面积的计算整理与复习)二、知识梳理,形成结构。(一)复习各种图形的面积公式。(4分)1.学生自己复习,梳理本单元学过的内容,完成学习卡。师:请同学们仔细阅读学习要求,然后按要求进行复习。(课件出示学习要求:自己复习课本第二单元的内容,并把本单元的知识整理填写到学习卡中。) 师:看谁填得又快又对,填完学习卡的同学请给老师一个OK的手势。生看教材回顾本单元的

5、知识,填写学习卡,师巡视指导。2.全班汇报各种图形的面积公式。师:好了,现在谁愿意把填写好的学习卡拿上来跟大家分享?(请1生拿学习卡上来通过实物投影展示汇报)生:这个单元我们学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三种图形的面积公式。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底乘高,字母公式是S=ah。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底乘高除以2,字母公式是S=ah2。梯形的面积等于上底加下底的和乘高除以2,字母公式是S=(a+b)h2。师:你能把整个单元的知识概括出来,老师佩服你。4.小结并板书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是S=ah,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是S=ah2,梯形的面积公式是S=(a+b)h2。(师边说边板书)(二)逐个梳理各种图形面积公式

6、的推导过程,感悟转化思想。(9分)1.分组交流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面积公式是如何推导出来的?(3分)师指课件问:刚才我们已经复习了这些图形的面积公式,这些面积公式是如何推导出来的呢?请同学们仔细看教材中的几个例题然后前后桌4人小组说一说。生小组交流,师巡视指导。2、全班汇报各种图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4分)师:谁来说说你们交流的结果?你来。生: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是把平行四边形割补成长方形推导出来的。师:大家同意他的说法吗?(生击掌)。我们看屏幕,(课件出示推导过程)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这时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平行四边形的底,长方形的宽相当于平行四边形的高,利用学过的长方形面积公式s=

7、ab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s=ah。(板书)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公式呢?你说。生: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是把两个三角形拼成平行四边形,利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出来的。师:是任意的两个三角形吗?(课件出示推导过程)把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平行四边形,这时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与三角形的底和高相等,利用学过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s=ah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s=ah2。(板书)梯形呢?生:把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平行四边形,利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出梯形的面积公式。师:你真会学习。(课件出示推导过程)大家看,把梯形转化成平行四边形,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与梯形的上底、下底的和相等,平行四边形的高与

8、梯形的高相等,利用学过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s=ah推导出梯形的面积公式s=(a+b)h2。(板书)3.感悟转化思想。(2分)师指课件说:现在我们来整体回顾,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同桌交流一下。生1:都是把它们转化成我们学过的图形。师:有道理,还有谁来说?生2:都是利用我们学过的图形面积公式推导出来。生3:都是把这些图形转化成我们已经学过的图形,推导出面积公式的。师小结:多么了不起的发现啊!给他掌声。其实像这样从一个图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出另一个图形的面积公式就是我们数学中的转化思想,这种转化思想在数学学习中运用非常广泛。(三)完善知识结构。(2分)1. 完善

9、知识结构。(师边说边完善板书)师:大家看这些图形的关系多像一棵大树,长方形就是这棵树的树根,平行四边形是这棵树的树干,三角形和梯形是这棵树的树枝。三、巩固强化,拓展运用。(15分)师:我们已经整理和复习了第二单元的知识,同学们掌握得非常好,下面我们用这些知识去解决一些问题,判断下面几种说法是否正确。(一)判断下面几种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3分)(课件出示练习一,学生口答)1.三角形面积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师:同意吗?)2.两个等底等高的三角形,它们的形状不一定相等,但面积一定相等。( )3.两个面积相等的梯形,一定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师:应该怎么

10、说?大家同意吗?)4.把一个长方形框架拉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后,它的面积变大了。( )(师:错在哪?)(二)运用面积公式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课件出示情境图和问题,学生在练习卡上完成)过渡:下面我们回到黄浩同学的这幅画,他有些问题想请大家帮解决,你们愿意吗?(愿意)师:房顶的烟囱是一个组合图形,老师把它放大,怎么求出烟囱的面积呢?先在小组里说一说你的想法,看共有多少种算法,然后拿出练习卡列式计算。1.学生小组交流完成练习卡;(师指导算法)2.全班交流算法;(请4个学生上来汇报)师:(实物投影)谁愿意上来跟大家说说你的算法?生1:把组合图形分成三角形和长方形,求出三角形和长方形的面积再加起来。生2:

11、把它分成梯形和长方形,求出梯形和长方形的面积再加起来。生3:先求长方形的面积再减去梯形的面积。3.小结。师:一道题同学们能想出这么多的算法,你们真了不起。在平常的学习生活中我们会经常遇到一题多解,这时我们就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解决问题。(三)运用面积公式解决生活实际问题。师:继续看。房子旁边有一个平行四边形的菜园,要把它改建成一个花圃,同时修建一条1米宽的小路(如图),花圃的面积是多少?请同学们在练习卡上列式计算。1.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2.个别汇报。师:谁来说你是怎么列式计算的?你来。(提醒学生说清每一步求出的是什么?)师:很好,还有不同的算法吗?你的想法真妙。请两生上来用实物投影汇

12、报四、全课小结。(3分)师:现在我们来总结一下,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和感受?五、板书设计:多边形面积的计算整理和复习S=ah2S=(a+b)h2S=ahS=ab【教学设计说明】本节课是在教学完三种图形的面积计算后,对学过的知识进行系统整理,从而帮助学生进一步感受求多边形面积的一般策略,加深对面积公式之间内在联系的理解,在整理中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发现几个面积公式推导过程的相同之处,感悟转化思想。教学设计是以数学思想方法为主线来安排教学内容的。首先创设紧密联系学生生活的情境,出示一幅小学生的画,让学生通过观察发现画中用到的平面图形,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有助于学生有意识整理所学习的内容。接着让学生回顾本单元的知识填写学习卡,通过同桌合作、小组合作充分交流各种面积公式及其推导过程的内在联系,构建了各有特色的平面图形面积推导的知识链,形成知识网络,优化认识结构,感悟数学的思想方法。然后设计三个层次的练习,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体会算法多样化,感受数学知识的价值。最后让学生说说自己学习的收获和感悟,感受复习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逐步形成自己整理所学知识的意识和良好的学习习惯。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