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申请建设可研报告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12125461 上传时间:2022-10-25 格式:DOC 页数:60 大小:24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申请建设可研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中学申请建设可研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中学申请建设可研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中学申请建设可研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60页
中学申请建设可研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6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学申请建设可研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申请建设可研报告(6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 总 论1.1项目名称*中学建设项目1.2 项目建设单位*教育局1.3 编制单位1.4 项目可研编制依据1、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GBJ9986);2、西部地区农村寄制学校建设工程实施方案;3、*“十一五”期间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规划;4、*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5、*城市总体规划;6、项目单位提供的有关资料;7、*教育局关于编制*中学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委托书。1.5 项目实施的意义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是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为加快我国现代化进程作出的重大决策。科教兴国战略是对邓小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重大发展。近年来,*始终贯彻“教育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

2、的发展方向,积极推进教育改革,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教学质量普遍提高,教学成果显著,“两基”水平逐年提升。该项目的实施是全面贯彻落实党和国家教育方针、政策的需要;是落实科教兴县战略,全面优化教育跨越式发展的需要;是解决城区学校布局不均衡,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是缓解城区高中学校教育教学压力,保障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满足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更是是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1.6项目建设地址项目区位于*城边缘*镇*村的北寨,紧邻*路,南望*路。项目总用地100亩,其中:项目建设用地79.545亩,代征道路及绿化用地20.455亩。1.7项目建设规模与建设

3、内容建设规模:项目总用地面积100亩,总建筑面积43100平方米,建成后达到在校学生64个班,3200人规模。建设内容:教学楼2栋7350平方米,行政办公楼5400平方米,实验楼6100平方米,合班教室950平方米,体育馆2500平方米,学生公寓4栋15000平方米,餐厅4500平方米,锅炉房300平方米,生活及辅助用房1000平方米;新建400米环形标准塑胶跑道体育场;配套完成给排水、供电、供暖、消防、绿化、监控网络等附属工程。购置教育教学器具。总建筑面积43100平方米,其中教学及教学辅助用房16900平方米,行政及教学办公用房5400平方米,生活服务用房20800平方米。主要技术指标:项

4、目总用地面积:100亩项目建设用地面积:79.545亩代征道路及绿化用地:20.445亩在校生规模:3200人总建筑面积:43100平方米容积率:0.65绿化率:35%1.8 项目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方案项目估算总投资9299.93万元。其中:主体工程投资5231.40万元;辅助工程投资572.24万元;配套设施投资197万元;教学设施、设备、仪器投资800万元;工程其他费用2141.92万元;基本预备费268.28万元;建设期利息89.10万元。资金来源:招商引资3500万元,申请银行贷款3000万元,申请省市专项资金2000万元,地方财政配套799.93万元。共计9299.93万元。1.9

5、建设周期项目建设工期:21个月。项目实施进度安排:第一阶段(3个月):完成工程设计、资金筹措等项目前期工作;第二阶段(17个月):完成项目全部建设工程及设备购置;第三阶段(1个月):完成工程竣工验收并交付使用。1.10 研究结论与建议1.11.1结论*中学建设项目符合国家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相关政策要求,符合*中小学布局调整规划要求,符合*城市规划,项目建设标准符合国家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要求。项目学校位于*城边缘,*镇*村的北寨,紧邻*路,南望*路,交通便利,道路畅通,供水、排水、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完善到位,完全可以满足项目建设需要。项目建设用地有保证,学校所在地地形开阔,地势较高,地质结构良

6、好,不存在地质灾害或自然灾害隐患因素,周边没有物理、化学等污染企业或污染源,项目建设条件良好。项目实施是必要的,是可行的。1.11.2建议建议项目在建设等过程中,能够严格执行国家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中的相关要求。建议项目前期和建设管理中,严格落实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等“四制”要求,确保工程建设质量和工期,切实发挥国家专项投资效益。建议加强项目资金管理,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及管理办法办事,维护投资资金安全。建议项目单位在项目建设中严格执行国家关于建筑节能的相关规范、条例。- 1 -第二章 项目背景2.1*概况 2.1.1 自然区域地理区域 *位于*关中东北部,东经

7、1091610945,北纬3543527,东西长45km,南北宽43km,总面积986.6km2,距*市165km,距*市83km,东隔洛河与澄城县相望,南接蒲城与玉龙山相隔,西接铜川与*北黑腰带相连,北以黄龙山、雁门山为界与宜君、黄龙、洛川三县相邻,是全国闻名的优质苹果生产基地和*北著名的煤采区,是*政治、经济、文化商贸和信息中心。地形地貌 *地处*北黄土高原,属黄土地貌景观,区内沟壑纵横,地形凹凸不平。全县地质构造为一向西北倾斜的大单斜,褶皱不甚发育,总体西北高,东南低,海拔高程介于4461548m之间。土地土壤 根据县土地局土地详查资料,全县土地总面积124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82391

8、.17公顷,占土地总面积 66.7%;园地819.58公顷,占土地总面积0.66%;林地2711.17公顷,占土地总面积2.2%,牧草地14132.41公顷,占土地总面积11.4%;城镇及村庄、工矿用地15172.41 公顷,占土地总面积12.2%;交通用地2864.57公顷,占土地总面积2.3%;水域2118.01公顷,占土总地面积1.7%;未利用地4047.54公顷,占土地总面积3.3%。全县土壤面积占总土地面积的99.42%,其中,适宜农作物生长的优质土壤占总面积的81.55%,中等土壤占16.66%,低产土壤仅占1.79%。北部山区主要是褐土性土、红土;山前洪积扇区主要是洪淤土和灌淤土

9、;黄土台原区主要是黄善土和垆土;一般台原塬多为梯地黄善土、白善土;原面较平缓处多为红垆土和灰垆土;河流阶地和洼地区,土类较多,分布零散,主要是河淤土、淤泥土及少量的潮土、盐土、沼泽土、草甸土。气候气象 *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春季升温快,秋季降温快,常有早霜冻,冬季风时干燥少雨,夏季风时温润多雨,干湿季节分明,雨量季节分配不均。在气候上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1.4,极端最高气温39.4,最低-16.7,年平均降水量577.8mm,最大降水量857.3 mm(1975年),最小降水量356.8mm(1977年)。年湿润度0.50,属半干旱地区,最大冻土深度0.55m,年

10、平均风速3.4m/s,平均大风天数16.9天,瞬间最大风速11级(31m/s),风向以北、西北最多。水文 *有大小14条河流,其中水源地以东有洛河,以西及西南侧有*河,这两条河流的流向大致与区域地层或主要断层的走向呈垂向直交,对岩溶水有补给作用。洛河源于陕北吴旗县,至本县境年平均流量17m3/s,为过境河流,境内流长59.5km,流经奥灰岩河段,有渗漏现象。*河源于宜君县境内,由西向东流,绕县城南部而过,平均流量0.8m3/s,境内流长75km,流经各条主干断裂至出口,大量漏失。全县水资源总量4956.82万m3,其中地表水3539.23万m3,已利用2070.66万 m3,地下水3793.8

11、9万 m3;可开采量606.2万 m3,目前已开发 108.75万 m3,全县共有中小型水库8座,总库容4404.03万m3。2.1.2社会经济环境全县管辖5镇9乡,194个村委会,2006年全县总人口数28.3万人,其中城镇人口8万人,农村人口20.3万人,土地面积986.6平方千米,城镇化水平为28.2%。近年来*经济得到了长足发展,初步形成以苹果、煤电和杜康酒为主的三大产业,全县国内生产总值完成8.91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完成3.87亿元,第二产业完成2.57亿元,第三产业完成2.47亿元;全县人均国内生产总值3182万元,工业总产值2.57亿元,地方财政收入4800万元。全县土地面积14

12、7.99万亩 ,国民经济总产值6.18亿元,其中工业2.43亿元,农业3.75亿, 2.1.3县城区域概况地理特征 *城地处该县南部,座落于*河北岸的台塬,处于*镇和北井头乡交界,距蒲白交界仅5km,总体西北高东南低,海拔760800m之间,地下水位埋深50120m。区内河流均属洛河水系,在地质构造上属储煤构造带。城区规模 2006年城区建成区面积6.9km2,建成区内企业主要有电厂、水泥厂、伊盛肉食厂、宏达果业公司、东风矿、衡器厂等10个大的企业单位,事业单位主要有县委、政府、电力局、公安局、医院等,城区总人口5.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0.15万人,非农业人口4.4万人,流动人口0.16万人。

13、“十五”期间GDP年平均增长6.5%,提前实现了人均GDP翻两翻的目标;固定资产投资比“九五”增加了1.6倍;以交通、信息、电力为主的基础设施条件得到较大改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城区发展规划 根据*城市总体规划,2010年城区面积9.6km2,(包含老城区、新城区、北部工业区),杜康工业园区建成面积2.2km2,城区人口6万人(常住人口5.4万人,流动人口0.6万人),城镇化水平为35%,2015年规划城区总面积14.4km2,包含老城区、新城区、北部工业区、北康工业园区,城区人口8万人。2.2*教育事业发展状况自建国以来,*教育事业全面发展,各级各类学校认真贯彻“德、智、体、美、劳”

14、全面发展和“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教育方针,教育质量不断提高。自2001年实施中小学危房改造以来,根据*“十一五”期间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规划,*全面实施教育资源整合,投入大量资金改善中小学办学条件,促使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全县现有中小学校155所,在校学生48312人,教职工3622人(专任教师3387人)。其中:普通高中2所,在校学生5460人;完全中学3所,在校学生5906人;初级中学15所,在校学生15344人;小学135所,在校学生21602人。共有职业高中1所,在校学生3853人,教职工182人,其中专任教师163人。共有幼儿园50所,在园人数3980人,教职工315人,其

15、中专任教师193人。近三年新任教师合格率100%,小学、初中、高中的师生比分别为1:21.4,1:17.4,1:17.6,全县中小学校长合格率100%。20052007年,全县初级初等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入学率均为100%,初级中等教育阶段适龄少年入学率平均为98.5%,残疾儿童入学率87.6%,小学女童入学率100%,初中女生入学率99%。全县初中生均校舍面积4.29平方米,小学生均校舍面积5.1平方米,中小学部室齐全,中学、中心小学实验设施达到类标准,其它完全小学达到类标准,能够满足教学需要。20052007年度小学毕业率达到100%,初中毕业率达到99.3%,毕业年级学生体育合格率小学达到99.3%,初中达到99.25%。2007年全县高考工作各项指标均跃居全市前列。其中,二本上线687人,净增率居全市第一;一本、二本万人比率居全市第五;三本上线人数占全县参加考试人数的60%,取得了历年来最好的成绩。全县青壮年人口非文盲率达到99.7%。近年来,*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地位,积极实施科教兴县、人才强县战略,不断加大教育投入,教育事业得到长足发展,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体系初步完善,“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