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升本病理学复习重点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12125120 上传时间:2023-08-16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1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升本病理学复习重点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专升本病理学复习重点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专升本病理学复习重点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专升本病理学复习重点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专升本病理学复习重点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专升本病理学复习重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升本病理学复习重点(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升本病理学复习重点第一章 细胞、组织的适应损伤1、适应:指细胞、组织、器官和机体对于持续性的内外刺激作出的非损伤性应答。在形态学上可分为萎 缩、肥大、增设我难过和化生。2、化生:为适应环境变化,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由另一种形态和功能不同的分化成熟细胞所代替的过程。3、上皮细胞化生:慢性支气管炎、吸烟者的气管和支气管黏膜的柱状纤毛上皮可化生为鳞状上皮。4、间叶组织的化生:间叶结缔组织化生为骨、软骨和脂肪组织。5、损伤:当内外因素的刺激作用超过了组织细胞所能适应的程度,组织和细胞即可发生损伤。6、可逆性损伤:多为细胞变性,即细胞或间质内出现异常物质或正常物质显著增多,并伴有不同程度的功 能障碍。7

2、、水样变性:细胞内水分增多,导致细胞肿胀,亦称细胞水肿。1 )肉眼:器官体积增大,包膜紧张,切面边缘外翻,颜色苍白,表面失去光泽,如用沸水煮过。2 )镜下:细胞体积增大,胞浆因水分增多呈透明状,淡染,也可出现大小不等的空泡,严重时胞核染 色质变淡,整个细胞膨大,变圆如气球状。8、脂肪变性:除脂肪细胞外的实质细胞内出现脂滴或脂滴明显增多,常发生于肝、心脏和肾。9、虎斑心:脂肪变性的黄色条纹与未受累的心肌相间排列,构成状似虎皮的斑纹。10、 玻璃样变性:又称透明变性,指在细胞内或间质中出现均质、半透明的玻璃样物质,在HE染色切片中 呈均质性红染,常发生在结缔组织和血管壁,有时也在细胞内。1 )结缔

3、组织玻璃样变性:主要见于纤维瘢痕组织 肉眼:为灰白、半透明、质地致密坚韧、缺乏弹性的组织。镜下:瘢痕组织内纤维细胞和血管明显减少甚至消失,胶原纤维增粗,并合成均质化的无结构红染是毛玻 璃状物质,呈梁状或片状分布。2 )血管玻璃样变性 ; 由于长期的细小动脉痉挛,使细小动脉内膜因缺血、缺氧而发生损伤,使其通透性 增高,血浆蛋白渗入内膜下,并发生凝固、沉积,使细小动脉壁增厚,管腔狭窄。3 )细胞内:细胞的胞浆内出现过多的蛋白质并发生沉积。镜下见细胞浆内可见到圆形、红染的小体或 团块。11、病理性钙化:正常机体内仅在骨骼和牙齿中含有固体钙盐,在骨和牙齿以外的组织内存在固体钙盐的 沉积。常分为营养不良

4、性钙化和转移性钙化。12、细胞死亡:细胞受到严重的损伤,出现代谢停止、结构破坏和功能丧失等不可逆变化,细胞生命活动 完全停止。13:细胞坏死喝的变化:细胞坏死最重要的的形态变化 核固缩:细胞核水分脱失,染色质凝集,噬碱性增强,但核膜仍存在。 核碎裂:核膜破裂,染色质崩解为小碎片散在布于细胞浆内。核溶解:坏死细胞内PH降低,激活DNZ酶,水解染色质中的 DNA使其失去对碱性染料的亲和力,只留下 核的轮廓,最合完全溶解消失。14、干酪样坏死:为一种特殊类型的凝固性坏死,主要见于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的组织坏死,因其肉眼 呈淡黄色、质软、细腻,似奶酪。固称为干酪样坏死。15、坏死的结局: 1)溶解吸收

5、 2 )分离排出 3 )机化 4 )包裹、钙化第二章 损伤的修复1、再生性修复:附近原有细胞通过再生来达到修复目的。2、纤维性修复:通过新生的富含毛细血管的纤维结缔组织(即肉芽组织)来达到修复的目的,并最终形成 瘢痕。3、 按再生能力强弱分为:1)不稳定细胞,皮肤、口腔处的表皮细胞。呼吸道和消化道黏膜的被覆细胞,男女性生殖器官管腔的被覆细胞,淋巴、造血细胞和间皮细胞2 )稳定细胞:肝、脾及胰腺的实质细胞、 血管内皮细胞、 成纤维细胞、 成骨细胞 3 )永久性细胞: 神经细胞、 骨骼肌细胞和心肌细胞 4、肉芽组织: 是增生旺盛的新生幼稚结缔组织,由新生薄壁的毛细血管以及增生成纤维细胞,并伴有炎性

6、细胞浸润。1 )其肉眼观:表面呈鲜红色、细颗粒状,富含血管,柔软湿润,触之易出血,形似鲜嫩肉芽。2 )镜下观: A 大量袢状、弯曲的毛细血管网B大量新生的成纤维细胞密集分布在毛细血管之间C 数量不等的炎性细胞浸润,一举使细胞为主,也伴有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5、 肉芽组织的作用:A抗感染保护创面B填补创口及其他组织缺损 C机化包裹坏死组织、血栓、炎性渗 出去及其他异物。6、瘢痕组织:是肉芽组织经改建后成熟形成的纤维结缔组织。其利用作用:A长期填补并连接损伤的创口或其他缺损B 保持组织器官的完整性7、糜烂:发生于皮肤或黏膜组织的坏死,分离排出后遗留的表浅缺损。深达皮下或黏膜下者称为溃疡。8、空洞:

7、肾、肺等实质器官的坏死组织液化经自然管道排出后遗留的缺损。9、窦道:深部组织的坏死经体表排出后形成开口于皮肤或黏膜的盲性管道。10、瘘管:空腔器官之间或空腔器官与体表由坏死组织脱落形成的两端相通的管道。11、机化:由肉芽组织取代坏死组织或异物、血栓的过程,亦称为纤维化。12、凋亡:指活体细胞在基因调控下发生的“主动”死亡过程,是细胞在内外的环境因素诱导下激活细胞内预先存在的死亡程序,通过一系列的生化过程主动中止生命过程,亦称细胞程序性死亡(PCD)。第三章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1.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局部组织血液含量的异常(充血、贫血)血液性状和血管内容物的异常血管 壁通透性和完整性改变(水肿、出

8、血)2. 动脉性充血:简称充血,指器官或局部组织小动脉和毛细血管扩张,血液输入量增多。3. 其病理变化:器官和组织体积轻度增大,充血局部呈鲜红色,局部温度升高,触之博感。4. 镜下:局部细动脉及毛细血管扩张,大量红细胞聚集。5. 静脉性充血:简称淤血,指器官或局部组织由于静脉回流受阻使血液淤积在小静脉和毛细血管内。6. 其病理变化:局部组织和器官发生肿胀体积增大,局部皮肤发绀,呈紫蓝色,局部毛细血管扩张,散热 增加,体温下降。7. 镜下:常伴有组织水肿和出血,可见含铁血黄素细胞。8. 结局:长期的淤血,可使局部组织出现:水肿和漏出性出血实质细胞萎缩、变性以及坏死间质纤维组织增生,最终形成淤血性

9、硬化侧支循环的建立及静脉曲张9. 心衰细胞:胞浆内含有铁血黄素颗粒的巨噬细胞,其常见于左心衰的病人10. 心衰的形成:在活体的心血管内,血液发生凝固或血液中有形成分析出、凝聚形成固体质块的过程,所 形成的固体质块成为血栓。11. 血栓形成的条件与机制:心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血液状态改变血液凝固性增加12. 血小板的活化是触发凝血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表现为:粘附释放 黏集13. 血流减慢和血流产生漩涡等改变亦有利于血栓形成14. 血流凝固性增加:血液中血小板和凝血因子增多或纤容下降15. 血栓的结局:软化、溶解、吸收机化和再通钙化脱落1)血栓机化:血栓长时间不被溶解则由内皮细胞,成纤维细胞和肌成纤维细

10、胞自血管壁想血栓内长入,取 代血栓,即肉芽组织逐渐取代血栓的过程。2)再通:血栓部分溶解 血栓内出现裂隙, 新生内皮细胞长入被覆表面, 形成新的血管, 并相互吻合沟通, 在被阻塞的血管内重建血流。16. 血栓对集体的影响: 1)可以阻塞血管裂口起到止血作用。2)不利的影响:阻塞血管引起栓塞心瓣膜病出血17栓塞:在血环血液中出现的不溶于血液异常物质,随血流运行阻塞血管腔的现象,阻塞血管的物质称 为栓子18. 静脉与右心栓子阻塞肺动脉及其分支, 左心的栓子阻塞于主动脉的分支, 门静脉系统的栓子阻塞肝内门 静脉分支。19. 梗死(梗塞):局部组织因血流中断引起的缺血性坏死1)贫血性梗塞:发生于组织结

11、构较致密、侧支循环不充分的实质器官,如脾、肾、心肌和脑组织,梗死灶 缺血呈灰白色 2)出血性梗死:发生于肺、肠等具有双重血液循环、组织结构疏松伴严重淤血的情况下, 因梗死灶内有大量的血流,又称红色梗死。第四章 炎症1. 炎症:是具有血管系统的活体组织对损伤因子所发生的防御反应,具有减轻机体受损程度,限制损伤因 子在体内扩散和对损伤组织进行修复的作用。炎症实质上是以损伤起始、愈复告终的复杂病理过程,损伤 和抗贯穿炎症反应的始终。2. 生物性因子:是最常见且最重要的炎症原因,包括细菌、病毒、立克次体、真菌、螺旋体和寄生虫等病 原体。由其因子引起的炎症有成感染。3. 1 )炎症局部组织、细胞发生的变

12、性和坏死改变统称为变质2)炎症局部组织血管内的液体和细胞成分通过血管壁进入组织间质、体腔或抵达体表、黏膜表面的过程: 渗出3)在致炎因子、组织崩解产物或某些理化因素的刺激下,炎症局部组织细胞的再生与增殖成为:增生4)炎症的局部表现:包括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局部血管扩张、血流加快以及代谢增强、产热增多5. 炎症全身性反应:包括发热、睡眠增加、厌食、肌肉酸痛,以及末梢血白细胞数目改变和血沉加快。6. 炎性渗出是急性炎症的重要特征,对机体具有积极意义: 局部炎症水肿可稀释毒素,减轻毒素对局部的损伤作用为局部浸润的白细胞带来营养物质和运走代谢 产物渗出物中所含的抗体和补体有利于消灭病原体渗出物的

13、纤维素交织成网,不仅可限制病原体的扩 散还有利于白细胞吞噬、消灭病原体,在炎症的后期纤维素网架可称为修复的支架,并有利于成纤维细胞 产生胶原纤维。渗出物中的病原体和毒素随淋巴液回流被带到所属淋巴结有利于产生细胞体液免疫。7. 过多的渗出液的不利影响:组织水肿可加剧局部血液循环障碍,严重的喉头水肿可引起窒息,心包腔大 量积液可致心脏搏动受限, 胸腔积液可致呼吸困难, 纤维素若不能被溶解吸收则发生机化, 引起肺肉质变、 浆膜粘连或浆膜腔闭锁。8. 白细胞渗出和吞噬作用:边集T滚动T粘着T游出T趋化T吞噬9. 趋化作用:指白细胞沿着炎症区域的化学刺激物浓度梯度做定向移动。10. 主要炎症介质:1)血

14、管活性胺:组胺 5-羟色胺2)花生四烯酸(AA)代谢产物:前列腺素(PG,白细胞,脂质素3)白细胞产物:活性氧代谢产物溶酶体成分4)细胞因子 5 )血小板活化因子 6 )NO 7 )神经肽11. 体液源性炎症介质:激肽系统、补体系统、凝血和纤容系统。12. 炎症介质的作用:扩张血管、增加血管通透性、趋化作用、发热、疼痛、组织损伤。1)变质性炎:例如乙型脑炎、中毒性心肌炎、急性重型病毒性炎。2)渗出性炎:一般分为浆液性炎、纤维素性炎、化脓性炎和出血性炎。 浆液性炎:以浆液渗出为主,常发生于浆膜、黏膜、滑膜、疏松结缔组织和皮肤 纤维素性炎:渗出物中含有大量纤维素,常发生于黏膜、浆膜和肺。当纤维素渗

15、出过多时,易脏成浆膜 的纤维性粘连或大叶性肺炎肉质变 化脓性炎:以中性粒细胞大量渗出并伴有不同程度的组织坏死和脓液形成为特征的炎症。可分为脓肿、 蜂窝织性炎、表面化脓和积脓 出血性炎:以渗出物中含大量红细胞为特征的炎症。3)增生性炎: 病变主要表现为血管内皮细胞、 组织细胞、 和成纤维细胞增生, 如急性肾小球肾炎和伤寒病。13. 急性炎症的结局:痊愈迁延不愈或转为慢性蔓延播散14非特异性慢性炎: 成纤维细胞 血管内皮细胞 组织细胞增生, 伴有以淋巴细胞 浆细胞和居室细胞为主 的慢性炎细胞浸润,同时局部被覆上皮 腺上皮 实质细胞也有增生。1)炎性息肉:局部粘膜上皮 腺体及肉芽组织增生而形成的突出粘膜表面的带蒂肿块,常见于鼻粘膜、子 宫颈和胃肠道黏膜。2)炎性假瘤:由组织慢性炎症增生形成的境界清楚的肿瘤样团块,常发生于肺和眼眶。15. 肉芽肿性炎1)概念:是一种以肉芽肿形成为主要特征的慢性增生性炎2)肉芽肿:是由巨噬细胞局限浸润和增生形成的境界清楚的结节状病灶3) 分为感染性肉芽肿:指由细胞梅毒螺旋体真菌和寄生虫等生物病原体感染引起的肉芽肿。如风湿性 结核性 麻风性 异物性肉芽肿 痛风性17. 结核性肉芽肿:即结核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