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非智力因素与学习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12125078 上传时间:2022-11-18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1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总结非智力因素与学习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总结非智力因素与学习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总结非智力因素与学习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总结非智力因素与学习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总结非智力因素与学习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总结非智力因素与学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总结非智力因素与学习(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总结非智力因素与学习一、非智力因素的定义韦克斯勒经过多年的理论和实践探索,从智力和智 慧行为的心理结构方面,对非智力因素的含义做了如下 概括:1、从简单到复杂的各智力水平都反应了非智力因 素的作用;2、非智力因素是智慧行为的必要组成部分; 3、非智力因素不能代替智力因素的各种基本能力,但对 智力起着制约作用。尽管韦克斯勒对非智力因素的内涵做了如上概括, 但目前学术界对非智力因素的定义还是“仁者见仁,智 者见智”。国内几种有代表性的观点:1.燕国材教授把非智力因素划分为三个层次:第一 层次为广义的非智力因素,是指智力因素(观察力、记忆 力、想象力、思维力和注意力)以外的一切心理因素而言 第二个层

2、次为狭义的非智力因素,它主要由动机、兴趣、 情感、意志和性格等五种心理因素组成;第三个层次为 具体的非智力因素,它的组成因素主要有 12 种:成就动 机、求知欲望、学习热情;自尊心、自信心、进取心; 责任感、义务感、荣誉感;自制性、坚持性、独立性。2.林崇德教授认为非智力(或非认知)因素是指除了 与能力以外的又同智力活动效益发生相互作用的一切心 理因素。一般认为,广义的非智力因素包括智力以外的心理 因素、环境因素、生理因素以及道德品质等。狭义的非 智力因素则指那些不直接参与认识过程,但对认识过程 起直接制作用的心理因素,主要包括:动机、兴趣、情 感、意志、性格等。智力因素不直接参与认识过程,就

3、是说在认识过程 中,非智力因素不直接承担对机体内、外信息的接收、 加工、处理等任务。非智力因素对认识过程的直接制约 表现在它对认识过程的动力作用和调节作用中。在心理 学研究中所涉及的非智力因素概念是相对于智力因素而 言的,故多指狭义的非智力因素二、非智力因素的结构要素(1)-情感在对非智力因素的研究中,一般认为,情感是一种 对智力与能力活动有显著影响的非智力因素。所以,在 增进智力与能力的同时,必须提高情感的稳定性,抑制 冲动性,否则提高智力与能力是有困难的。1、情感的实质情感是人对客观现实的一种特殊的反映形式。它是 人对待外界事物的态度,是人对客观现实是否符合自己 的需要而产生的体验。人在认

4、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 中,与周围现实发生相互作用,产生多种多样的关系和 联系。主体根据客观事物对人的不同意义而产生对这些 事物的不同态度,在内部产生肯定或否定的体验。情感 就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的一种特殊反映。喜、怒、哀 乐、爱、恶、惧,即常言中“七情”,都是人对客观事 物的态度的带有特殊色彩的反映形式。人的情感由什么决定的呢?它要以某个事物是否满 足人的需要为中介。凡能满足需要的事物,会引起肯定 性质的体验,如快乐、满足,热爱等;凡不能满足人的 需求的事物,或与人的意向相违背的事物,则会引起否 定性质的体验,如愤怒、哀怨、憎恨等。情感的特殊性 正是由这些需要、渴求或意向决定的。当然,事物是

5、复 杂的,需要也是复杂的。情感的变化,其中最重要的是 事物的意义与人的需要之间的相互关系。事物与需要之 间的关系表现在:这种事物是和人的哪些需要 XXX 的, 即需要不同而产生不同的情感;这种事物对有关需要的 满足或妨碍的程度而产生不同的情感;这种事物与需要 的关系的现实程度,即这些事物是现实地能够满足人的 需要,或在将来满足人的需要,或只是在想象中满足人 的需要,而产生不同的情感。情感因满足与否而具有肯 定或否定的性质。它成为人的需要是否获得满足的指标 也成为一个人在他所处的社会关系中,个人需要与社会 需要这个矛盾与统一的关系的指标。人的情感是十分复杂的,它具有两极性。情感的两 极性,反映了

6、情感的内容、强度、稳定性、概括性和深 刻性等,反映了情感的发展水平和复杂程度。两极性有 多种表现:首先,表现为情感的肯定及否定,如满意和不满意 愉快和悲伤、爱和憎等等。其次,表现为积极的、增加的或消极的、减力的, 如愉快的情感能驱使人积极地行动,悲伤的情感引起的 郁闷会削弱人的活动能力。第三,表现为紧张和轻松的状态,如考试和比赛前 的紧张情感,和活动过去以后出现的紧张的解除和轻松 的体验。第四,表现为激动和平静,如激愤、狂喜、绝望或 意志控制情感,处于稳定状态。第五,表现在程度上,这反映在从弱到强的两极状 态,如从愉快到狂喜,从微愠到暴怒,从担心到恐惧等 或反映在深刻程度上,如同样的情感,却有

7、不同的由来 不同的质量和水平。2、与智力活动有关的情感因素1)情感强度情感强度对智力活动或智力与能力操作的影响是明 显的。研究表明,过低或过高的情感唤醒水平,都不如 能够导致较好操作效果的适中的情感唤醒水平。情感强 度与智力活动关系的表现是多面的.情感强度与智力活动 关系第一,极度强度的应激,往往使个体行为紊乱,象 出现不必要的动作、语无伦次、思维混乱、记忆失误等, 中等强度的应激,能更好地使人发挥积极性,增进人的 反应能力,思维清晰度,判断明确性。当然,人不能没 有应激,长期没有应激状态,也不能使人获得锻炼。因 为人总是会遇到出乎意料的紧迫情况的,必然会引起急 速而紧张的情感状态。学生临考时

8、的怯场,往往是缺乏 应激状态锻炼的结果。第二,焦虑过度往往会引起恐慌的反应,产生抑制 作用,破坏短时记忆,不会随机应变,重新组织思维活 动,从而妨碍学习;同样,学习不能没有焦虑,但应当 把焦虑控制在中等的程度,才有利于大多数智力与能力 一般的学生的学习。能够适应高焦虑的高度能力者毕竟 是极少数的。第三,痛苦情感状态下,情感的强度差异同智力与 能力的操作效果呈直线相关,即痛苦的强度越高,智力 与能力的操作效果越差,智力与能力的操作效果随痛苦 强度的增加而下降。总之,适中的唤醒水平是一种适宜 的刺激,它既可以诱发个体积极主动地同化客休,又保 证了智力与能力活动的必要的活力与背景,因此,适中 的情感

9、强度可以导致良好的操作效果。2)情感性质情感性质,与智力、能力的关系,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肯定情感有利于智力与能力操作,否定情感 不利于智力与能力操作;积极情感,如愉快、兴奋等, 还能增强人的活力,驱使人的积极行动;相反,否定情 感,如悲伤、痛苦等,则能减弱人的活力,抑制人的行 动,所以由于情感有其不同性质,会产生对智力与能力 活动的增力与减力的效能。第二,情感的性质对智力与能力操作效果的影响, 与情感的性质同智力与能力操作加工材料的性质是否 致也有关系,如被试在愉快情况下,容易记住令人愉快 的事情;在不愉快的情况下,容易记住不愉快的事情。3)理智感理智感,是人在智力活动过程中产生的情感体验。

10、 人在智力活动中,对于新的还未认识的东西,表现出求 知欲、好奇心,有新的发现,会产生喜悦的情感;遇到 问题尚未解决时,会产生惊奇和疑虑的情感;在作出判 断又觉得论据不足时,会感到不安;认识某一事理后, 会感到欣然自得等等,都是理智感的表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要进行认识性的学习,而 且也进行情感性的学习,两者密切地联系着。如果两者 相结合,则可以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气氛中,把智力与 能力活动由最初发生的愉快,逐步发展为热情而紧张的 智力过程,从而积极地提高学习成绩。(2)-意志意志既可作为心理过程影响智力活动,又可作为一 种性格特征影响智力与能力。1、意志的实质人的心理是在实践活动中发生和发展

11、的。因此,人 在实践活动的时候,不仅产生对客观现实的认识,不仅 对客观现实形成这样或那样的情感,而且还有意识地实 现着对客观世界的改造。这种最终表现为行动的、积极 要求改变现实的心理过程,构成心理活动的另一个重要 方面,即意志过程。意志,是人们自觉地克服困难去完成预定的目的任 务的心理过程,是人的能动性的突出的表现形式。人类 的活动是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的。只有人类才能在 自然界打上自己意志的烙印,能够自觉地确定目的,克 服困难。人的目的是主观的东西,主观要见之于客观,客观 要变为现实,必须付诸行为。如果说,认识是外部刺激 向内部意识事实的转化,那么意志就是内部意识事实向 外部动作和活动的转

12、化。这后一个转化,即表现为意志 对人的行动的支配或调节作用。一方面,这种支配和调 节是根据自觉的目的进行的;另一方面,正是通过这种对 行动的支配或调节,自觉的目的才能得以实现。意志对 行动的调节,有发动和制止两个方面,前者是推动人去 从事达到预定目的的积极行动,后者表现为抑制或拒绝 不符合预定目的的行动。发动和制止这两个方面又在实 际活动中得到统一。正是这种调节,才使人去克服各种 外部的或内部的困难。没有克服困难的行动,就不叫做 意志行动。为此要培养学生的意志力,使他们善于克服 各种困难。2、与智力活动有关的意志因素 意志最突出的特点有两个:一个是目的性,另一个 是克服困难。它在智力与能力中,

13、既能促使认识更加具 有目的性和方向性,又能排除学习活动中的各种困难和 干扰,不断地调节、支配学生的行为指向预定的目的。根据这一点,与智力活动有关的意志因素,主要是 意志品质。意志品质是一个人在生活中所形成的比较稳 定的意志特点。一般说来,它包括四个方面:1)意志的自觉性 对自己行动目的的正确性和重要性,有明确而深刻 的认识,从而自觉地行动,以达到既定的目的,这叫做 行动的自觉性。人的自觉性是一种意志品质,它使人自 觉、独立地调节自己的行为,使它服从于一定的目的任 务,而不是事事依靠外力的督促和管理。例如,学生的 自觉学习态度,不需要别人去督促,这是发展智力、培 养能力的前提。 与自觉性相反的,

14、是受暗示性和独断性 有一种人,没有坚定的意志力,很容易受别人的影响而 改变既定目的,这叫受暗示性。也有一种人,不接受别 人的合理的建议,毫无理由地坚持自已的错误作法,这 叫独断性。受暗示性和独断性两者在表面上似乎截然不 问,实际上都是意志薄弱的表现。2)意志的果断性果断性,就是善于迅速地辨明是非,作出决定,执 行决定。果断性的发展是与人的自觉性、抽象思维能力 的发展分不开的。与果断性相反的是轻率和优柔寡断。 有一种人遇事不加考虑,草率地作出决定并采取行动;另 一种人却经常表现为三心二意、徘徊犹豫的心情。这两 者都不是果断性的表现。3)意志的坚持性坚持性又叫毅力,是人能克服外部或内部的困难、 坚

15、持完成任务的品质。智力与能力发展良好,但学习成 绩提高得快的学生,一般都与坚持刻苦学习成显著相关。 与坚持性相反的,是意志薄弱。有的人虎头蛇尾,一遇 到困难就垂头丧气,这叫做没有毅力;明知行不通,也要 顽固地坚持,缺乏纠正的勇气,这也不能算是有毅力。4)意志的自制力自制力,是人善于控制和支配自己行动的能力。有 时表现在善于迫使自已去完成应当完成的任务,有时表 现在善于抑制自己的行动。人的智力与能力是成功地完 成任务的一种个性心理特征,智力与能力活动的实现, 正是以这种自制力为左右。 与自制力相反的,是冲动, 不善于控制自己,不能调节行动。研究表明,不少独生 子女,智力和能力发展的条件都很好,但

16、学习成绩却并 不理想。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其中与独生子女的任性特 点是有关系的。当然,那些死气沉沉、呆板拘谨的品质, 也不是自制力,不应该把自制力与这些不良个性特点混 同起来。(3)-个性意识倾向性个性意识倾向性,在一定意义上说,它是“需要” 的表现形态,如兴趣、爱好、动机、目的、欲望、理想、 信念、世界观等等。不论这些表现形态有何区别,它们 都体现了需要的三个特点:对象性、周期性、动态性。对人的心理发展说来,个性意识倾向性是一种动力 系统;同样,对智力与能力来说,它们的发展与培养 要以个性意识倾向性为动力,以需要及其表现形态提供 智力与能力活动的能量。与大学生智力与能力有密切关系的个性意识倾向性 主要有三种:理想、兴趣和动机。关于动机问题,我们 已经在本章第四节中进行了详细的讨论。在此简单解释 一下理想和兴趣这两个因素。1)理想理想是一个人的奋斗目标。对学生来说,理想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