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职业规划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12124833 上传时间:2023-06-30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3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职业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职业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职业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职业规划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职业规划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职业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职业规划(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职业生涯规 姓名:吴胜 学号:1142803126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前言每辆车都有属于自己的跑道.孔子论语为证关于人生发展阶段的论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职业是一个极其崇高而又神圣的词,他带给我们荣耀和满足,令我们的一生有所成就,让我们在夕阳映衬白发的时候有值得骄傲的回忆,那么对于刚入大学的我们来说,一份清晰的职业规划就尤为重要。职业规划对我来说还是个新鲜名词,很多时候看起来职业规划似乎没有太大的意义,其实不然,在我看来,职业规划犹如在大海航行的轮船上的罗盘针,为我们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在上大学以前,我从来没有想到过“

2、职业规划这个尖锐的字眼,现在突然之间要直面他,就犹如丑媳妇突然见公婆那一刹那,感到茫然与无措,我不知道自己要写些什么,该写些什么?我费了很久的时间去想这个问题,现在我想我应该多少有点明白了.那么,职业规划到底是什么呢?如果从字面意思来说,就是对自己将要走的路做一次清晰地选择,或是对已经选择的路再做一次准确的判断,让我们不再在十字路口徘徊,并从此有了为之奋斗的方向和目标,让我们可以以更果断的态度去面对未来的挑战,可以避免曲线、折线,这就是职业规划!自我分析一、总体分析我在网上测试得知,我应该是一个外向兼内向、直觉、感情、认知类型的人,有的时候我喜欢自己一个人静静地呆着,即使什么都不想,什么都不做

3、,也喜欢一个人独处的感觉,而有时候我喜欢和大家一起狂欢,认识更多的朋友,也许我的性格会有点复杂,有点让人捉摸不透,但是我很清楚的认识自己,这就是我,一个独一无二的我!二、 自我优势交际能力与思维方式,敢于突破冒险,适应环境能力与洞察能力强!具有天生的友善和真诚!三、 自身劣势不善于把握事情轻重,易于烦躁,对细节处理不够仔细,做事有点主观臆断!专业的发展前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是一个新名词,也是一个新的专业(1998年设立的专业),这个专业培养具备现代管理理论基础、计算机科学技术知识及应用能力,掌握系统思想和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以及信息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与能力,本人所学的专业为管理类,我们学习会计

4、学,综合其他经济学科,对财政、税收等方面有一定的了解,可以更加深入对管理学科的研究学习,这点就优先与其他经济专业学习。为我们以后做管理人员打下坚实的基础.财务管理专业培养具备管理、经济、法律、理财和金融等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熟悉国内外有关财务、金融管理的方针、政策和法规,掌握基本的财务信息搜集处理的方法,具有分析和解决财务、金融管理实际问题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能在企业、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财务、金融管理以及教学、科研等方面工作的工商管理学科高级专门人才.只有认真学习才能掌握其专业知识。专业的就业方向我所学的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对于这个专业的好坏,肯定是众说纷坛,毕竟是一门交叉性学科嘛

5、,我们学到的知识可能太散,这算是它唯一的缺点了吧,不过即使是正宗的计算机专业又能如何呢?关键一切靠个人!这是一门基础性学科,光说我们信息方面的,应该集中在企事业单位,银行等IT行业,在就业中。这是我国IT行业的一大严重不足-技术型人才短缺,这对我们来说是个很好的机会,但是机遇是靠自己争取的,毕竟这要与国家需求相吻合,这对我们在校生来说是个很大的挑战。专业的就业形势分析2002年以来,高校计算机专业初次就业率连年下滑,成为大学生就业市场上一大热点,受到社会各方面的普遍关注。计算机专业人才是短缺还是过剩?计算机专业毕业生是“无业可就还是“有业不就”?下面是我就对计算机专业大学生供需现状和就业形势略

6、作分析.一、IT人才短缺(1)世界IT人才短缺,需求理性调整2000年“网络泡沫”破灭后,全球IT人才需求缩水,这是产业发展中的正常调整.尽管一些IT公司大幅度裁员,但IT人才供不应求仍是世界范围的现象,许多发达国家的人才缺口达到20。美国从2002年初开始,IT人才需求稳步回升,2003年从业人员比2002年提升了4。2%,至2006年计算机专业人才缺口将达到67万人。欧洲IT专业人才缺口2005年将达到170万人。发达国家计算机专业人才短缺,需要从中国、印度等国招聘。(2)我国IT人才总量严重不足2007年我国IT市场总值将达到519亿美元,总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将提高到8%。世界IT

7、产业生产基地和跨国公司的研发中心正陆续在我国设立,全球新一轮的产业转移正在推动我国由IT大国向IT强国转变.据测算,我国为了发展信息产业,每年至少需要100万人才,其中专业人才需求在40万人以上,而我国每年只能培养20万左右,缺口很大。据报道,2005年我国IT人才缺口为42。5万人。(3)IC人才、网络存储人才、电子商务人才、信息安全人才、游戏技术人才严重短缺2008年国内IC工程师的需求量将达到25万人,目前只有4000人,IC人才严重短缺。2002年我国存储系统市场规模已经达到了56亿元,且以10%20%的年增长率递增。2004年我国存储市场人才需求在3万人以上,而国内达到存储工程师资格

8、的技术人员不到500人,网络存储人才匮乏。2006年全球电子商务交易可达120000亿美元,我国互联网用户正在以每年100%的速度递增,未来十年大约需求200万名电子商务专业人才.我国现有信息安全专业人才4000多人,远不能满足社会需求。2004年我国网络游戏用户数高达2633万,市场收入为24.7亿元,而我国游戏技术开发人员不到3000人。到2006年我国网络游戏的市场规模将超过50亿元,年均人才需求超过2万。(4)在软件人才层次结构上,水平高的系统分析员和有行业背景的项目策划人员偏少,同时软件蓝领也比较缺乏我国软件产业的年销售额和出口额递增速度保持在35%左右,2005年销售额将达到250

9、0亿元,出口额将增至50亿美元。2002年我国不合理的橄榄型软件人才结构中博士、硕士4。3万人,占7;本科生19.6万人,占33;大专生9.9万人,占17%;其他人员29.4万人,占43%。按合理的金字塔型软件人才结构比例进行测算,到2005年我国需要软件高级人才6万人,中级软件人才28万人,初级软件人才46万人。二、市场需求旺盛(1)行业需求稳中有变社会对计算机人才需求总量稳中有增,毕业生就业岗位分布和岗位层次更加宽泛,需求主体也悄然变化.通信业增人需求集中在邮电院校相关专业,吸纳综合大学毕业生能力明显下降。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业需求不减,但竞争激烈。铁路、公路、航空等交通运输业,广泛运用

10、计算机和通信技术,人才需求平稳增长,但需求层次明显提高。水利、能源、建筑、医疗、新闻、出版、广告、旅游等行业对计算机专业人才需求总量没有明显变化。机械、化工、冶金、石油、电力、造船、轻工、纺织、汽车、制药、物流等行业信息化步伐加大,对计算机专业大学生的需求持续增长。部队的现代化建设和国防科技工业急需计算机人才,逐渐成为大学生就业的新热点.据统计,全国税务、工商、财政、公安、海关、外贸等系统,计算机专业人才不足4。未来35年,我国电子政务和电子金融专业人才缺口将达到30万。高校计算机专业教师缺编严重,学历结构中博士和硕士分别占2和22%,远低于高校师资整体学历水平,高校师资急需充实队伍和提高知识

11、层次.我国计划在2010年底,实现中小学网络“校校通”,全部开设现代信息技术课。2002年,全国约有专职和兼职计算机教师7万名,中小学教育信息化,预计需要新增相应师资20万人。2004年我国IT认证市场总体规模达到33。5亿元,每年以30%的速度递增,培训机构急需补充大量高素质的师资.(2)企业需求格局形成我国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方针,促进传统行业、骨干企业在结构调整和产品升级中积极应用信息技术。全国3000家大型企业中,只有3。7的企业信息化建设进入成熟阶段,国有企业吸纳毕业生潜力巨大。有资料显示,我国企业信息化,网络工程师的人才需求缺口高达60万。高新技术企业每年产值增长在20%以

12、上,迅速发展和要求员工素质高的特点,成为吸收计算机专业大学生的主要企业单位。在经济发达地区,非公有制单位的用人需求已超过公有制单位的需求。毕业生到哪一种所有制单位工作,已不再成为就业的主要障碍。伴随我国加入WTO和外国公司的涌入,需要招聘大批高素质的计算机专业人才,毕业生的就业选择和人才流动会更偏向外资企业。(3)区域需求差异显著北京市北方微电子产业基地投资跨度15年,投资金额300亿美元.上海市将建设“微电子产业基地,“十五”计划引进投资100亿美元。深圳市更被誉为“新经济公司在全球最理想的五个根据地之一。国家在大连、济南、南京、杭州、广州、珠海、长沙、成都、西安等地兴建软件产业基地,软件产

13、业迅猛发展。沿海发达地区和区域中心城市大力发展以信息产业为主体的高新技术,为计算机专业大学生提供了广大的就业市场.中西部地区信息产业发展的相对滞后性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当地高校计算机专业大学生的就业.三、就业工作滞后(1)疏通就业渠道我国人才和劳动力配置的市场化程度低,高校与用人单位间也缺少便捷、高效的供需机制。由于毕业生就业市场不规范,制约机制不健全,不公平竞争,虚假招聘,随意毁约现象普遍存在。北京、上海等城市,对外地大学生落户设置种种政策限制,致使众多计算机专业毕业生成为“临时工”,严重伤害了学生利益。国家要打破政策壁垒、地区壁垒,形成信息畅通、公平竞争的毕业生就业市场。(2)加强就业指导多

14、年的计算机专业人才短缺,造成很多毕业生的就业期望值脱离了社会的需求和现实的可能,人为地为自己择业设置了障碍。我国中小企业已经超过800万家,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提供了大约75%的劳动力就业机会,越来越成为大学生就业的主体。可是,80%的毕业生就业首选外资和国有大企业,目标过于集中.近年来,我国新增IT就业人员中的90在非IT企业从事相关工作,而毕业生热衷于软件公司、网络公司,求职意向过于单一。全球IT业重心正转向服务,到2007年,中国软件和服务市场总值将从2002年的22亿美元、49亿美元上升到69亿美元、144亿美元,巨大的服务市场将成为毕业生就业的广阔天地,而服务业却不被大学生所看好。

15、在一份就业调查中,毕业生首选地点依次是上海、北京、深圳,占被调查学生的72以上。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为大学生就业带来了历史机遇,可毕业生涌向沿海发达地区和大中城市,造成中西部和农村地区计算机人才严重短缺。(3)提高学生素质IT业的飞速发展要求计算机专业大学生改变在某一行业或领域从业的旧观念,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术,具有广泛和多层次的适应性。英语是学习运用计算机技术的语言工具,也是我国计算机人才参与国际竞争的主要障碍。同时,我国软件产业要形成外向出口型产业,程序编写与软件开发的规范化和国际化,也要求必须提高计算机人才的外语水平.在市场经济大潮冲击下,一些学生只注重考研课程学习,或者只重视操作层面上的技能学习,忽视系统的理论知识学习、思维基础的培养、创新能力的训练、综合素质的提高,严重削弱了就业适应能力和发展的后劲,在以创新为生命的IT行业难以就业和生存。五、人才培养脱节我国有1023所高校开设计算机专业,截止2003年底,我国大学和软件学院在校计算机专业学生总数为73.8万人。在学历教育IT人才培养上,各类学校应体现层次性和交叉性,办出特色,为社会经济发展培养适用人才.(1) 研究生计算机人才培养重在工程我国高层次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