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考查内容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12124673 上传时间:2022-07-28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158.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统计学考查内容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统计学考查内容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统计学考查内容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统计学考查内容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统计学考查内容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统计学考查内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计学考查内容(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实用标准文档文案大全社会经济统计学考查容第一章:绪论1、统计的含义、研究对象和特点、统计的含义: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数量表现、数量关系和数量变化进行描述和分析的一种计量活动。在不同的场合,统计一词有统计工作、统计资料、统计科学三种含义。二、统计的研究对象:是统计工作的规律,即搜集、整理和分析统计数据的方法,是 门方法论科学。三、统计的特点:1)数量性(最基本特点);2)具体性;3)综合性(或者总体性)。2、统计学的基本概念:总体、总体单位、标志、指标、变量一、 总体:在某种共性的基础上由许多个别事物结合起来的整体。其特征1 )同质性;2 )大量性;3)差异性。二、总体单位:构成总体的个别事物。三、

2、标志:指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名称,由标志名称+标志值构成。其分类:1)品质标志、数量标志;2 )不变标志、可变标志(包括变异和变量)。四、指标:是说明总体数量特征的概念。由指标名称+指标值组成。五、变量:可变的数量标志。、标志和指标的区别和联系1)区别: 指标说明总体的特征;而标志说明总体单位的特征 指标只反映总体的数量特征;标志既可以反映总体单位的数量特征,也可以反映总体单位的品质特征2)联系:指标的数值是由总体各单位的数量标志的标志值汇总而得到的第二章:统计数据的搜集、整理和显示第一节统计调查一、普查:是指为搜集某种社会经济现象在某时某地的情况而专门组织的一次性全面调 查。特点:涉及面广、工

3、作量大、时间性强、耗费较多、组织工作复杂。二、随机抽样调查:是指按随机原则从总体中抽取部分单位进行调查,并借以推断和认识总体的一种统计方法。特点:最科学的非全面调查。三、非随机抽样调查:是指调查者有意识地或随意而非随机地从总体中抽取部分单位进 行调查的统计方法。特点:一般不用于推算总体指标。1 )重点抽样,是指只对总体中为数不多但影响颇大的重点单位进行研究的一种非全面 调查。特点:以较少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几时地掌握总体的基本情况及其发展变化的基本 趋势。2)典型抽样,是指根据对调查对象的初步了解,有意识地从中挑选具有代表性的单位 进行研究的一种非全面调查。四、定期统计报表:是指按国家统一规定

4、的指标体系、表格形式、报送程序和报送时间,定期地自下向上地向国家和上级主管部门报送统计资料的一种统计调查形式。第二节统计整理一、统计整理的分组:1、统计分组:指根据社会经济现象的特点和统计研究的目的要求,按某种重要标志把 总体分成若干部分的科学分类。分组原则:组尽量相似,组间尽量差异。统计分组的关键: 选择分组标志;划分各组界限。2、统计分组的作用: 划分社会现象的不同类型 揭示社会经济现象的部结构 分析社会现象间的依存关系二、统计分组相关概念:组数、组距、组限、组中值(及其计算)1、组数:即将总体分为几组。1)品质分组的组数由两个因素决定:事物本身的特点和统计研究的任务2)数量分组的组数由两

5、个因素决定: 全距=最大标志值-最小标志值 组距=各组最大标志值(上限)-各组最小标志值(下限)=全距十组数2、组距:各组的最大标志值(上限)与最小标志值(下限)之差。3、组限:是指每组两端的数值,其中每组的起点数值(最小值)称为下限,最点数值 (最大值)称为上限。4、组中值:是各组组距的中点值,代表组各标志值的一般水平,具有平均数性质(但 不是平均数)。5、计算:组距=上限-下限组中值=(上限+下限)十2=下限+组距/2=上限一组距/26、分组形式:A、单项式分组:1 )适合于离散变量2 )将一个变量值作为一组3)适合于变量值变动幅度较小的情况B、组距式分组:1、适合于连续变量和变动幅度较大

6、的离散变量2、适合于变量值较多的情况3、将变量值的一个区间作为一组必须遵循“不重不漏”的原则4、可采用等距分组,也可采用不等距分组三、分布数列及其种类;1、 分布数列(次数分布或次数分配):指反映总体单位在各组分布状况的一系列数字。 分布数列组成要素:1 )组的名称;2 )各组次数(频数)或频率2、分布数列的种类:1)按分组标志的不同: 品质数列,是指按品质标志分组所形成的分布数列,它由各组名称和各组单位数构成。 变量数列,是指按数量标志分组所形成的分布数列,由变量和次数两个要素组成。2)按分组形式不同: 单项式数列,是指各组都由一个具体的变量值(单项)来表示的数列。 组距式数列,是指各组都由

7、两个变量值界定的变量区间(组距)来表示数列,又分为等距数列和不等距数列。四、统计整理的制表:1)要合理安排统计表的结构。2)总标题应该简要反映表的基本容,还要指出资料所属时间和地点。3)数据计量单位相同时,可放在表的右上角标明,不同时应放在每个指标后或单列出一列标明。4)表中的上下两条横线一般用粗线,其他线用细线。5)通常情况下,统计表的左右两边不封口。6) 表中的数据一般是右对齐, 有小数点时应以小数点对齐,而且小数点的位数应统一7)对于没有数字的表格单元,一般用“一”表示8)必要时可在表的下方加上注释第三章:综合指标第一节总量指标一、总量指标(绝对指标):是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在一定时间、地点

8、条件下所达到的总规模、总水平或工作总量的综合指标。、二、总量指标的种类:1 )按其反映总体容不同:总体总量,即总体单位数,是由每个总体单位加总而得到的。标志总量,是指总体各单位某一数量标志的总和。2)按其反映时间状态的不同:时期指标(时期数),是指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在一段时间所达到的总规模、总水平或工 作总量。时点指标(时点数),是指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在某一时点(时刻)所达到的数量状态。3)按采用的计量单位不同:实物指标,是指以实物单位计量的总量指标,即以事物的物理属性或自然属性作为计量单位的指标。价值指标,是指以货币为计量单位的总量指标。劳动量指标,是指以劳动量单位计量的总量指标。三、时期指标与

9、时点指标的比较:时期指标的特点1 )时期指标数值连续统计2)不同时期的时期指标数值可以累计相加3)时期指标数值大小与统计期限长短有关时点指标的特点1)时点指标的数值间断统计2)不同时期的时点的指标数值不能累计相加3)时点指标的数值大小与其时间间隔长短无直接相关第二节相对指标一、 相对指标:两个有联系的统计指标进行对比的比值,用以反映现象的发展程度、结构、强度、普遍程度或比例关系。表现形式:成数;系数和倍数;百分数、千分数、万分数;单名数和复名数二、相对指标的种类:1)计划完成相对数:现象在某一段时间的实际完成数与计划完成数之比。作用:考核、反映计划完成的程度(进度)。计算公式:计划完成相对数

10、=实际完成数/计划完成数x 100%产量、产值增长百分数:计划完成相对数=(100%+实际增长%)/(100%+计划增长%) X100%产品成本降低百分数:计划完成相对数=(100%-实际降低)/(100%-计划规定降低 %) x100%2)结构相对数:总体中某部分数值与该总体数值对比的比值。作用:反映总体部构成 情况的综合指标。特点: 必须与统计分组相结合;分子的数值是分母数值的一部分; 总体中各部分比重之和等于 1或100 %;表现形式为无名数(百分数、千分数或成数)。 计算公式:结构相对数 =总体某部分数值/总体数值X 100%3)比例相对数:同一总体某一部分数值与另一部分数值对比的比值

11、。作用:反映总体各部分间的在联系与比例关系。(同一总体不同部分比较)特点:对比的分子分母属于同一总体;分子分母可以互换(与结构相对数的区别);比例相对数的数值,一般用百分数或几比几的形式表示。计算公式:比例相对数 =总体中某一部分数值/同一总体另一部分数值X 100%4)比较相对数:同一时间的同类指标在不同空间对比的比值。作用:反映同类现象在不同空间的数量差异或不平衡程度,发现先进与后进。特点:分子分母的数值分别属于不同的总体;分子分母是同类指标;分子分母可以互换。计算公式:比较相对数 =甲地区某指标数值/乙地区同一指标数值X 100%5)动态相对数:某一社会经济现象在不同时期两个数值对比的比

12、率,又称发展速度或 指数。作用:反映事物发展变化的方向与程度。其中:报告期又称计算期,是研究或计算时 期。基期是作为比较基础的时期。计算公式:动态相对数 =报告期数值/基期数值X 100%6) 强度相对指标:两个性质不同但有一定联系的总量指标之间的对比。作用:反映事物存在的密度、普遍程度、运动强度、负担强度: 反映经济效益的高低。特点强度相对数一般采用有名数(复名数)为计量单位,即由分子分母原有的计量单位构成。有的强度相对指标分子分母可以互换,有正指标和逆指标,正指标的比值的大小与其反映的强度、密度和普遍程度成正比,而逆指标正好相反。计算公式:强度相对数 =某一指标数值/另一有联系的指标数值X

13、 100%第三节平均指标1、平均指标及其种类;一、平均指标:同质总体某一标志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所达到的一般水平,是总体的代表值,它描述分布数列的集中趋势。特点:同质性、代表性和抽象性。作用:可以 比较同类现象在不同单位、不同地区间的平均水平; 可以比较同类现象在不同时期的平均水平;可用于研究事物之间的依存关系;利用平均数还可以进行推算和预测。二、平均指标的种类:1)数值平均数:算术平均数、调和平均数和几何平均数。2 )位置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2、各种平均指标的计算:一、算术平均数:算术平均数=同一总体的标志总量/同一总体的总体总量1)简单算术平均数:X1 L XnnXii 12)加权算

14、术平均数:-& X 1 f1 X 2 f2 L f 1f 2LX n fnXffnfXiXnfn、调和平均数(倒数平均数)1)简单调和平均数:是标志值倒数的算数平均数的倒数。三、几何平均数:几何平均法是n个变量连乘积的n次根。一般适用于各变量值之间H1nn111111n 1X1X2XnX1X2Xni 1 Xin计算公式:k2)加权调和平均数:是指各单位标志值倒数的加权算术平均数的倒数m .计算公式:Hxm1 m2. mkim1m2mkk miX1X2Xki 1 xi存在环比关系的事物。1)简单几何平均数:G哦1 X2沁人 n n x2)加权几何平均数:f2X22Xnfn3)注意: 变量数列中任何一个变量值不能为0,一个为0,则几何平均数为 0。 用环比指数计算的几何平均易受最初水平和最末水平的影响。 几何平均法主要用于动态平均数的计算。四、众数:总体中出现次数最多的变量值,通常以符号M0表示。优点:不受极端值的影响。可能没有众数或有几个众数。由组距数列计算众数:第一步确定众数所在的组,第二步通过公式计算众数值。下限公式:M o=L+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