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论文—木本植物转基因研究进展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12123256 上传时间:2023-11-0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1.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程论文—木本植物转基因研究进展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课程论文—木本植物转基因研究进展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课程论文—木本植物转基因研究进展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课程论文—木本植物转基因研究进展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课程论文—木本植物转基因研究进展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程论文—木本植物转基因研究进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程论文—木本植物转基因研究进展(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木本植物转基因研究进展摘要:从木本植物的概况及其转基因的现状、发展历程、研 究现状、转化的目的基因、方法、受体系统、选择标记等方 面入手,阐述了木本植物转基因研究的相关进展,并对各个 环节的最新研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简要的说明,探讨了可 能的解决和替代方案,对于木本植物转基因未来的发展趋势 进行了展望。关键词:木本植物;转基因;研究进展1. 前言木本植物指茎的木质化程度高、木质化细胞多、茎常较 坚硬且直立的多年生植物,依形态不同,分乔木、灌木和半 灌木三类。自古以来,木本植物在人类社会的各个层面都扮 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如建筑、工业、园林、食品等,已经 成为人类必不可少的资源之一。此外,木本植

2、物对于生物多 样性、地表形态建成、全球气候等也有着决定性作用。1974年,科恩(Cohen)将金黄色葡萄球菌质粒上的抗 青霉素基因转到大肠杆菌体内,揭开了转基因技术应用的序 幕1。将人工分离和修饰过的基因导入到生物体基因组中, 由于导入基因的表达,引起生物体的性状的可遗传的修饰, 这一技术称之为转基因技术。自诞生以来,转基因技术一直 毁誉参半,一方面,转基因技术对于植物性状改良、新品种 的研发及生物技术的进步有着莫大的贡献;另一方面,由于 转基因技术的不成熟和应用领域的关系,产生了一些负面影 响,如遗传漂变、性状退化、致病性等,导致人们对转基因 技术产生误解。即便如此,转基因技术的发展还是势不

3、可挡,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完善,转基因将有更多的用武之 地。长期以来,木本植物的改良主要是通过杂交育种的方式 进行,但木本植物所特有的许多生物学特性,如较长的生长 周期和童期、复杂的生殖方式、高度杂合性等,使得应用常 规育种方法受到了极大的限制,这就需求一种快速有效的 方法来缩短木本植物的研究周期,从而更好地为人类的生 产、生活提供帮助。转基因技术的兴起,为木本植物各方面 的研究提供了契机,也为经济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提 供了机遇,现已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木本植物中,又以木本果树的研究较为热门和深入,转 基因研究现已经在柠檬(Citrus limon)3、苹果(Maluspumila

4、) 4、柑橘(Citrus reticulata)5、葡萄(Vitis vinifera) 6等植 物上成功开展,为品种改良、抗病性、抗逆性方面的研究提 供了参考。出于人们对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的隐忧以及国家和 政府对于转基因植物推广的慎重考虑,国内外转基因木本果 树进行推广种植的很少,多数为学术研究,其他木本植物进行转基因研究的品种也不多,难度较大,目前仅有杜鹃花 (Rhododendron simsii)7、月季(Rosa hybirida)8, 9等植物, 这二者已经成功实现市场化。月季是目前最成功的转基因花 卉,转入F3 5 H基因后,花瓣呈现蓝色表型,性状较为 稳定,观赏、经济价值较高,

5、也得到了市场的认可2. 目的基因植物基因工程的主要目的就是将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 的目的基因转入植株中,从而改良物种,表现出人们期望的 表型。对于不同植物而言,人们所需要的目标性状也不一样。 果树着重于产量、抗病虫害、抗逆性等方面,花卉着重于花 色、花型、花香等方面,经济林着重于速生、减少分枝等, 因此,要改造不同的植物,满足人们的各种需求,就需要寻 找不同的目的基因。病虫害是多年生植物面临的最大问题,对于木本植物来 说,抗病虫害能力是衡量其价值的重要方面之一。一般而言, 速生树种较之慢生树种,往往病虫害更多,抗病虫害能力也 更差,严重影响其性状的发挥,而慢生树种在长时间的生长 中,也会逐渐积累

6、病害和虫害。在抗病方面,通过将各种致 病病毒的外壳蛋白转入到木本植物中,如柑橘衰退病毒 (CTV)10、番木瓜环斑病毒(PRSV)ii、李痘病病毒(PPV)12 等,得到了许多抗病的转基因植株,其中,抗PRSV的转基 因番木瓜ii已经开始商业化生产。在抗虫方面,目前已经克 隆得到的抗虫基因有很多种,根据其来源可以分为三大类: 第一类是从细菌中分离出来的抗虫基因,主要是苏云金杆菌 (Bacillus thuringiensis, Bt)杀虫结晶蛋白基因,以及营养杀虫 蛋白基因Vip系列等;第二类是从植物组织中分离出来的抗 虫基因,主要为蛋白酶抑制剂(Proteinase Inhibitor)基因

7、, 简称PI基因、外源凝集素基因、淀粉酶抑制剂基因等;第三 类是从动物体内分离到的毒素基因,主要有蝎毒素基因和蜘 蛛毒素基因等。13其中,关于Bt毒蛋白基因的研究相对较 多,在植物上获得了一些成功的例子,如cry基因,已经在 玉米(Zeo mays)14、陆地棉(Gossypium hirsutum)15、康 乃馨(Dianthus caryophyllus)16等植物上成功进行转基因实 验,并有着一定的杀虫和抑制害虫生长发育的作用。自Hilder 等17首次将豇豆蛋白酶抑制剂(CpTI)基因转入烟草获得抗 虫转基因植株以来,植物来源的抗虫基因越加受到重视,其 他来源的基因也有成功获得转基因植

8、株。研究表明,转入多 个不同类型的抗虫基因能够提高转基因植物的杀虫能力,同 时降低昆虫产生耐受性的可能18。双抗虫转基因白杨(Populus alba x(P .davidiana +P .simonii)xP .tomentosa)19、 转双价抗虫银腺杨(Populus alba xP .glandulosa cv 4K20 上转入的多种抗虫基因,相较于单基因,效果更好,对于害 虫抑制性更强。抗逆性也是植物重要的性状之一,抗逆性强的植物能适 应更多的环境,免去非必要的人力物力消耗,节约成本等。 尤其对于林木而言,抗逆性十分重要,主要的非生物胁迫有 干旱、低温、盐渍、重金属、氧化、渗透胁迫等

9、,目前已经 分离和鉴定的抗逆基因主要有增强抗盐能力的lmtl基因、 mtlD基因和gutD基因,增强抗旱能力的otsBA基因和TPS 基因,降低渗透胁迫的P5CS基因,增强抗盐碱和水分胁迫 的Bets基因和BADH基因等21。木本植物中,转双价耐盐 mtlD基因和gutD基因的杨树22和火炬松23已经培育成功, 且二者的耐盐性均高于普通品种;八棱海棠24、棉花25 分别 转入转番茄铁转运蛋白基因(LeI TR 2)和聚合ZmPLCl-betA基 因后,在抗缺铁胁迫能力和抗旱性方面均得到了改善。此外,成花相关因子LFY、FT、SOC1、AP1等,能缩 短一些木本植物的童期,如枳橙26、苹果(Mo

10、lus pumila)27, 或能促进早花,调节花期等,对于木本植物的一些固有缺点 能很好地弥补;木质素的生成相关基因4CL、CAD、COMT 等,通过基因沉默抑制其活性,可以减少木质素的生成,提 高材性;花色相关基因CHS、ANS、3GT、f3h、35等i,可 以极大提高木本花卉的观赏性,创造出新的花色,或者自然 界中不存在的花色。花相关基因的研究目前主要集中于草本 植物上,如金鱼草(Antirrhinum majus)、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矮牵牛等,但对于木本植物而言,目前仍缺乏一 种代表性的模式植物。3. 转化及受体系统目前,木本植物转基因方法主要是采用农

11、杆菌侵染法, 部分植物也采用基因枪法28、和电击法29、PEG法30转化原 生质体,方法多样,转化的效率也不相同。由于木本植物几 乎都为双子叶植物,农杆菌转化法仍是一个成熟有效的转化 方法,迄今为止还没有更有效的方法来替代。根据植物的不同,转化所使用的转基因方法也不同。就 农杆菌而言,目前,用于转化木本植物的农杆菌主要有根癌 农杆菌和发根农杆菌两种,绝大多数成功的植物都是使用根 癌农杆菌转化,少数为发根农杆菌,如山定子(Malus baccata) 31、茶树(Camellia sinensis)32等,相较于前者,发根农杆 菌能更好的介导这些植株的转化,获得更高的转化效率;进 行农杆菌转化时

12、,还应注意温度、pH值等环境因子33。部 分农杆菌无法转化的植物,可以尝试直接转基因的方法,如 基因枪等。据细胞全能性理论,植物所有外植体均可以作为转基因 受体。目前,转基因成功的材料包括叶片、叶柄、上胚轴、 下胚轴、子叶、胚、胚性愈伤组织、体细胞胚、原生质体、 茎段等,其中,以叶片为材料的转化系统较多,较为通用。 不同外植体,转化效率差异也很大。在柑橘(Citrus reticulata) 34 中,未成熟外植体转化效率可以达到53%,而成熟外植体 最高只能达到23%,虽然前者转化效率较高,但也要相当一段时间才能开花结实。4.选择标记利用转基因方法将外源目的基因导入到植物细胞时,通 常只有部

13、分细胞可以成为稳定的转化细胞,因此,一般在转 化系统中使用选择标记基因筛选转化细胞,以获得性状表现 更明显、更为稳定的转基因植株。在选择压力下,非转化细 胞不具备选择抗性而死亡,转化细胞和组织则整合有选择标 记基因而表达抗性,从而能够继续成活并分化35。选择标记系统有正向选择系统和负向选择系统两种,在 木本植物的基因工程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是负向选择系统, 包括抗卡那霉素和潮霉素的抗生素选择标记系统等,如采用 抗卡那霉素选择标记系统的番木瓜11、八棱海棠34 等,采用 抗潮霉素选择标记系统的柚子36 等,还有一些植物采用除草 剂选择标记系统,如桉树37 等。然而,选择标记基因及其蛋 白产物毕竟不

14、是基因工程的目的产品,当转基因植株分化形 成后,这些选择标记基因一般来说都是多余的。选择标记基 因还引起了人们对其安全性方面的担心,同时限制了通过多 次转化对转基因作物进行进一步改良38。此外,使用抗生素 作为选择标记对植物本身也有影响,高浓度的抗生素抗生素 会抑制转基因植株的生长发育24, 39。除上述负向选择标记 外,还有一些正向选择标记系统已经应用到木本植物基因工 程中,如采用磷酸甘露糖异构酶(PMI)基因的甘露糖选择 标记系统、采用木糖异构酶基因3y ZA)的木糖选择标记系统 等。研究表明,PMI系统对于植物的伤害更低,在番木瓜40 等一些植物上,转化效率更高;木糖选择标记系统尚未在木

15、 本植物中得到应用,但相信以后会有更多这方面的研究出现 41。鉴于选择标记系统的一些弊端,近年来,无选择标记转 基因植物的培育已成为植物基因工程研究的一个新趋势,采 用绿荧光蛋白基因(如)等作为报告基因的研究也有进行,可 以避免选择压力,但目前还不完善,无法进行推广,仍需要 更多的研究。5.问题与展望木本植物的转基因研究中还存在诸多问题,遗传转化体 系还不够完善。与草本植物转基因相比,木本植物缺乏一种 有说服力、有代表性的模式植物,相关的研究大多基于草本 模式植物,由于物种差异,难免走弯路,也更难发现木本植 物转基因方面的特性。此外,较长的生长周期限制了木本植 物转基因技术的发展,导致转基因周

16、期长,研究成果产出较 慢,转化较慢,科研投入相对于草本植物也较少,这方面也 是木本植物转基因技术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的方向;木本植 物个体寿命长,世代更替较慢,基因杂合度高,在进化中积 累了许多不同的基因型,严重影响了植株的再生和转化的效 率,加之目前转基因技术尚不成熟,无法完全消除转基因嵌 合体的存在,对于植株的再生也有一定影响,进一步降低了 再生频率。在木本植物上,转基因的目的基因种类偏少,为达到人 们所需要的性状要求,需要更多的研究和精力进行新基因的 发现及功能验证;在转化及受体系统上,现有的直接和间接 转化系统仍存在不少弊端,需要有一种廉价、高效、快速、 通用的转化方法,来克服受体系统存在转化困难问题,而不 需要在每种植物上都去摸索转化所需的外植体;在选择标记 系统上,可以重点发展正向选择标记系统和无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