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市中小工业企业自主创新情况汇报 (4)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12123116 上传时间:2024-02-12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2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XX市中小工业企业自主创新情况汇报 (4)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XX市中小工业企业自主创新情况汇报 (4)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XX市中小工业企业自主创新情况汇报 (4)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XX市中小工业企业自主创新情况汇报 (4)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XX市中小工业企业自主创新情况汇报 (4)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XX市中小工业企业自主创新情况汇报 (4)》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市中小工业企业自主创新情况汇报 (4)(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欢迎阅读本文档,希望本文档能对您有所帮助!XX市中小工业企业自主创新情况汇报 一、中小工业企业的基本情况 “十一五”期间,我市把加快中小企业发展作为“加快发展、富民强市”的重要战略来抓,通过加强领导,强化措施,狠抓落实,中小企业不断跃上新台阶,对繁荣经济、增加税收、促进就业、推动创新、扩大出口,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推动和谐社会建设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规模快速扩张。2010年全市拥有中小工业企业6151家,比2005年增加3982户,增长1.6倍;2010年全市中小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207.2亿元,比2005年增长3倍;全市规模工业企业776家,比05年增长1.5倍;全市规模工业

2、企业实现增加值182.4亿元,占全部工业的79%。 2、支柱特色产业发展迅速。“十一五”期间,农产品加工、先进机械制造、矿产品加工、外向型加工、清洁能源和再生资源五大产业集群实现了快速发展,其中农产品加工和矿产品加工集群产值双双突破百亿大关。汽车及零部件、矿产品加工、粮油加工、林产加工等产业快速发展,2010年分别实现总产值30.9亿元、143.4亿元、57.4亿元、67.9亿元,比“十五”末分别增长25.5%、3.4倍、4.6倍、3.8倍。承接产业转移成效明显,外向型加工行业发展迅速,由“十五”末的6.7亿元,升至“十一五”末的52.4亿元,年均递增50.9%。 3、转方式调结构取得突破。传

3、统产业整合提升加快。“十一五”期间按照“资源综合利用、节能减排、关小上大、行业整合”的思 1路,主要抓了冶炼、造纸、水泥三大产业的整合提升。 2.5万kva硅锰合金电炉4台已经竣工投产;3条年产1万吨的电解金属锰生产线已投产;祁阳海螺水泥、莲花水泥一期、骄阳水泥、XX县区华新水泥建成投产;5个3万吨造纸项目建成投产。同时加大了淘汰落后产能力度,共关停小造纸厂、小水泥、小冶炼厂113家。电子信息、新能源、生物医药等战略新兴产业起步发展,来势良好。达福鑫电子lcd平板显示器项目已竣工投产,凤凰园省级电子信息产业园、XX县区东圣电子、双牌毅恒电子、东安创辉电子、江华创晨电子等项目正在建设;希尔、恒伟

4、、大自然等生物医药企业快速发展;东安天润、凤凰园华威等光伏企业呈快速发展态势,新兴产业成为全市工业经济扩总量、增后劲的重要力量。全市工业经济结构已经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4、自主创新能力增强。“十一五”期间,坚持实施品牌战略,引导企业加快科技创新步伐,取得了较好成效。全市高新技术企业16家,“金浩”、“天龙”、“银光”牌商标荣获“中国驰名商标”,“天龙”、“银光”牌大米荣获“中国名牌产品”,实现了我市零的突破。全市获“XX省名牌产品”29个,地理标志保护产品1个,标准化项目20个,获得省质量管理奖3个,组织实施重大科技专项6项,重点研发项目14项,获得专利30项。高新技术企业由去年的15家增加

5、到24家,高新技术产品企业由去年的39家增加到65家。上半年全市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62亿元,同比增长36.5% 5、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健全。全市已组建各类信用担保机构9家,注册资本金达8.6亿元,累计为5585户中小企业提供贷款担保30亿元,获得支持的中小企业年新增销售额800亿元,新增利税80亿 2元。目前我市已建立中小企业创业基地6个,在建基地6个,其中省级重点扶持的创业基地4个。充分利用企事业单位技术研发、检测资源优势,设立医药、食品、化工、冶炼、竹木制品加工等公共技术服务平台8个。部分县区成立了中小企业服务中心,为企业提供更好、更优质的服务。 二、中小工业企业自主创新现状分析 目前我市

6、中小工业企业自主创新呈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显著特征: 一是企业已经具有一定的自主创新能力。调查结果表明,2004-2010年间,在实现产品和工艺创新的企业中,由企业或企业集团独立完成的产品创新项目和工艺创新项目分别占76.3%和69.9%。企业的创新活动多以产品创新为目标,并通过与工艺创新配套来实现。在开展创新活动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同时实现了产品创新和工艺创新的企业占69%,其中机械制造业这一比重达到83.2%。 二是开展创新活动较为密集的行业主要分布在高技术或中高技术行业。如医药制造业开展创新活动的企业比重占到63.8%,机电机械制造业占到60.9%。而传统制造业开展创新活动的企业所占比重

7、相对较低,如纺织业这一比重只有24.2%。 三是企业创新投入的主体地位支撑了创新活动的开展。调查结果表明,2010年在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创新活动经费中,来自企业的资金占到82.8%,表明创新经费主要由企业自主筹集,企业创新投入的主体地位支撑了企业自主创新活动的开展。 四是企业更着重于产学研联合开展创新活动。熙可罐头食品公司与湖南农科院联合开发柑桔加工技术研究与产业化开发项目,该 3技术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为我国柑桔产业化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恒远发电与清华大学联合开发的大型轴伸贯流发电机组,填补了国内空白。XX县区蓝瑞铁合金公司与武汉理工大学联合开发的矿热电炉“三相负载平衡”节能技术,技

8、术达到国内先进水平,降低单位产品电耗13%以上,年节电1600万度,节约资金900万元。湖南中政建材公司与中南大学等院校合作,成功开发了外墙外保温装饰一体化系统,产品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建筑节能效果达到65%以上,项目竣工后年新增销售收入4.1亿元,利税1亿元。湖南科力电机股份有限公司与清华大学、哈尔滨工大等多所著名高等院校,成功开发了壁挂式采暖炉电机、贯流风机,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国内属于首创。 五是开展创新活动直接为企业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调查结果表明,2010年我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新产品销售收入87.1亿元,占当年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为12.7%;新产品出口额为16.3亿元,占当年全

9、部工业制成品出口额的11.9%。 六是我市企业开展创新活动的普及程度还不高。调查结果表明,2004-2010年间我国开展创新活动的工业企业只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28.8%,总体来看开展创新活动的普及程度还不高。但从不同规模企业看,大型企业开展创新活动的普及程度较高、达到83.5%,中型企业的普及程度也已过半、达到55.9%,小型企业的普及程度偏低、只占到25.2%。 七是我市工业企业总体上尚未进入自主创新的发展阶段。上半年全市企业研究开发经费占gdp的比重0.19%左右,是全省平均水平0.66%的一半,占销售收入的比重低于1%,远远低于发达国家 43%-6%的水平。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创新费用

10、支出中,用于购置机器设备和软件费用的支出占全部创新费用的55.8%,用于研发活动的支出只占36%,而欧盟国家创新费用的60%以上用于开展研发活动。由此说明,现阶段我市工业企业的创新主要依靠引入外部技术来实现,总体上尚未进入自主创新的发展阶段。 总体看来,我市中小工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仍然较弱,与发达地区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多数产业处于国际产业价值链末端,技术水平、管理体制都还比较低,产品附加值也很低。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创新体系尚未形成,并且企业研发投入仍显不足,技术创新和新产品开发、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能力仍比较薄弱。同时,企业之间科技资源共享水平低,同一课题,重复立项,重复投资。在基础性研

11、究、行业共性技术研发方面,企业间没有广泛建立和形成技术创新的战略联盟或协作关系。 三、制约中小工业企业自主创新的原因分析 1、创新动力不足 在我市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的企业仅为万分之三,99%的企业没有拥有专利,60%的企业没有自己的商标。企业创新动力明显不足,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1)在政策上或者政策的执行中还存在着所有制差别,削弱了政策应有的引导力。 (2)在投资取向上,更多的中小企业更愿意向投资回报率高、回收周期短的行业投资。企业的投机心理较强,对自主创新的必要性认识不够。 (3)在产业定位上,大多数的中小企业的优势仍停留在劳动力 5和资源使用的低成本上。技术实力、资本实力雄厚而且创

12、新能力很强的中小企业很少,创新所需要的资金、技术等方面的瓶颈也压制了企业创新的动力。 2、创新环境不佳和创新体制不健全 创新环境不佳主要表现在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缺乏技术交流、人才流动、产权交易等高效平台;知识产权保护不力,伤害了企业创新的积极性;市场秩序尚不规范。存在较为普遍的地方保护主义、恶性竞争和价格失真。以知识产权保护为例,由于创新产品的外部效应较强,企业创新的收益很容易被其他企业假冒、模仿而侵占,因此,在外部制度环境不够完善,尤其是在专利制度和知识产权得不到有效保护的市场环境中,企业进行自主创新的意愿就会减弱,而跟随与模仿的动机则会增强。正因为这种“免费搭车”的客观外部环境,使许多

13、中小企业惧怕投入得不到应有回报的心态普遍存在。而且,与自主创新相比,模仿的成本更低、效益更好、风险更小。 创新体制不健全主要表现是“产学研”结合不够密切,现有的科研体制对企业自主创新支持不够,而企业创办技术创新中心又受到自身能力限制。据有关方面调研显示,目前我国高校的科研成果转化率仅为10%左右;全国规模比较大的工业企业拥有技术开发机构的比例只有25%。其次,由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慢,投资的边际收益率比较低,而资本市场不够健全,风险投资行业的机制不够完善等原因,造成风险投资行业发展缓慢,中小企业很难通过风险投资这 6一渠道获得创新融资,缺乏为企业进行自主创新的风险分担机制。 3、创新能力不足 与

14、发达地区的企业相比,我市企业在自主创新方面还存在明显的差距。在我们企业家协会组织的调查中,“缺乏创新人才”是第一位的因素,有59.4%的企业经营者选择此项。其它依次是“创新资金引进渠道不畅”(40.7%)、“缺乏鼓励创新的社会环境”(36.8%)等。可见,资金和人才是影响创新能力的两个关键要素。(1)就中国现状来看,中小企业自主创新人才严重匮乏 部分中小企业缺乏专业技术背景和创新意识,经营思想急功近利、规避风险的意识又过于强烈,使其对技术创新畏缩不前、顾虑重重,使本来就屈指可数的技术创新人才还不能发挥应有作用。 有的企业缺乏长远眼光,看不到技术创新人才带来的长远利益。因此,由激励制度的不健全带

15、来的人才流失问题非常严重,特别是一些关键的技术人才和高层管理人员的忠诚度不强,“跳槽”、“自立门户”等现象频繁发生。 (2)中小企业融资困难 中小企业融资最大的特点是“信息不对称”,由此带来信贷市场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商业银行为了降低“道德风险”,必须要加大审查监督的力度,而中小企业贷款“小、急、频”的特点使得商业银行的审查监督成本和潜在收益不对称,因此就降低了它们在中小企业贷款方面的积极性。同时,中小企业也很少能从政府部门得到研究开发等等的支持。当下,政府科技投入的体制还倾向于将大部分资金投入高等院校和政府所属的科研院所,投入到企业的相对较少,而投入到中小企业的更是凤毛麟角。因为中小企业的 7资信差、寻保难、抵押难,从银行取得贷款相当困难。商业银行为了避免承担风险、责任,更愿意贷款给有政府保护的大型国有企业,而不愿意贷款给那些有一定市场潜力和盈利能力的中小企业。因此,许多中小企业的创新只能依赖内源融资,这无疑会大大加大自主创新的风险性。而效益差的企业则根本无从谈起。使许多中小企业的自主创新“有心无力”,技术研发能力差和技术成果产业化乏力。 四、大力加强中小工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提升其核心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1、加强企业自主创新的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