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往事依依》教学反思汇编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12121994 上传时间:2022-11-03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3.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上册《往事依依》教学反思汇编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七年级上册《往事依依》教学反思汇编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七年级上册《往事依依》教学反思汇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上册《往事依依》教学反思汇编(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七年级上册往事依依教学反思汇编 ?往事依依教学反思第一篇这是驰名语文特级教师于漪回顾少年时代读书生活的一篇散文。本文选材精当内容浅显学生易懂。对于这样一篇内容较为浅易的文章,如果仅仅解读文本了解于漪老师回顾的几件往事学生的学习收获是不大的,也不容易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为初中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积累,具有了一定的思辨能力。他们的求知欲望强烈如果这篇课文没有一些新的东西或者没有一个新的角度他们往往就会觉得平平淡淡收获不多。怎样来教这样一篇课文呢我反复考虑数易其稿最终定位在把阅读和写作结合起来,打通阅读和写作之路。即用指导学生写作的方式来阅读这篇课文,在阅读的过程中体会写作的办法,受到写作的启

2、示。接下来的问题就是怎样把阅读和写作组合起来,并有机融合在一起的问题了。如果用写作的办法来解剖这篇课文课上起来肯定毫无生气,也不足阅读教学的韵味。有人形容阅读和写作是语文教学的双翼。 我主要采用了一下办法加以整合经实践检验教学效果良好。教学思路整合。以文章的写作框架确定阅读教学的思路即从结构入手以“凤头、猪肚、豹尾的篇章结构确定教学板块,以写作指导作为贯通前后的主线给人以整体感同时又有所变化,最后引导到读书积累上来以一副对联作为结束给学生留下思考的空间和人生的启迪,体现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整合。阅读教学的精髓在于学生的朗读积累,感悟和品味语言的能力。这些内容如果分开进行每一项都

3、有很大的空间,但往往给人一种割裂的感觉。既然我的教学定位在打通阅读和写作之路上,所以就大胆取舍把课文内容的教学引导到文章的选材上来,把语言的品味教学过渡到写作语言上来,使之有机融合在一起。如首先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一件事大声朗读之后明确作者围绕主题写到的一些往事:看山水画、读千家诗、听国文老师讲课。这些材料能删去一局部吗能颠倒次序吗在学生充沛思考、讨论、答复后自然得出写作启示。选材要丰盛并注意材料的典型性和安顿的次序。教学形式的整合。文章是阅读课,所以要有阅读的味道定位在阅读和写作融合,以阅读指导写作。所以教学的形式很重要。在教学中我采用写作启示录的形式,目的是让学生乐于接受。在最后从结构、内

4、容和语言上总结成三点给学生以清晰的印象。如学生朗读第一自然段后,教师提问:你认为本文的开头合乎凤头的规范吗这样的问题既兼顾篇章结构、又能够品味语言学生乐于思考答复,在此根底上自然得出写作启示:文章开头要紧扣题目,短小而精美。教学构想和实际教学效果总是存在差别,在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不少问题。 一是语言品味还不够到位,由于注重竞赛形式并兼顾写作启示,为了赶时间没能在语言品味上深入,另外教师预设的多而学生虽有发因预留时间偏少而不能充沛展示出来。二是在总结写作启示时对于学生有创意的发现应及时关注并给予激励。三是作业的布置,应对学习的内容有所延伸和拓展以稳固和加深学生印象。?往事依依教学反思第二篇今天,我

5、开了一节公开课?往事依依。这是驰名语文特级教师于漪回顾少年时代读书生活的一篇散文。本文选材精当,内容浅显,学生易懂。对于这样一篇内容较为浅易的文章,如果仅仅解读文本,了解于漪老师回顾的几件往事,学生的学习收获是不大的,也不容易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为初中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积累,具有了一定的思辨能力,他们的求知欲望强烈,如果这篇课文没有一些新的东西,或者没有一个新的角度,他们往往就会觉得平平淡淡,收获不多我主要采用了一下办法加以整合,经实践检验,教学效果良好。教学思路整合。以文章的写作框架确定阅读教学的思路,即从结构入手,以“凤头、猪肚、豹尾的篇章结构确定教学板块,以写作指导作为贯通前后的

6、主线,给人以整体感,同时又有所变化,最后引导到读书积累上来,以一副对联作为结束,给学生留下思考的空间,和人生的启迪,体现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目标。但是,教学构想和实际教学效果总是存在差别,在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不少问题。一是语言品味还不够到位,由于注重一节课的完整性,并兼顾写作启示,为了赶时间,没能在语言品味上深入,另外教师预设的多,而学生虽有发现,因预留时间偏少,而不能充沛展示出来。二是在总结写作启示时,对于学生有创意的发现,应及时关注并给予激励。三是作业的布置,应对学习的内容有所延伸和拓展,以稳固和加深学生印象。?往事依依教学反思第三篇授课时,教学目标全部实现。但是有一个问题反应不是太好:

7、从课文中的往事你能探寻出于漪老师成长的源头吗这个问题是课后练习上的,很多教案书上也这样问,但是上午在3班上课提问以后却没人答复。我想原因是这个问题的问题语言不够明确。初一学生还不太理解探寻源头意味着什么。所下列午在四班上课时,我把问题改成了,你觉得于漪回顾的这几件往事与他最后的成长成功之间有什么关系这样一改,4班学生就比拟活泼。?往事依依最后老师的教诲有这样几句话:你们只读几篇课文是远远不够的,课下要有方案的多读些好书。我以此为契机,号召同学们每人捐一本书,从下下周开始利用周五的作文课发展阅读课活动。上午在3班布置过了,但是4班忘了,下周上课要及时给四班同学布置,另外在下下周阅读课之前要进行好书推介实践活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