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5_T 2533-2022+广西莪术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规程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12119836 上传时间:2023-03-10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85.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DB45_T 2533-2022+广西莪术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规程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DB45_T 2533-2022+广西莪术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规程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DB45_T 2533-2022+广西莪术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规程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DB45_T 2533-2022+广西莪术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规程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DB45_T 2533-2022+广西莪术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规程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DB45_T 2533-2022+广西莪术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规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B45_T 2533-2022+广西莪术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规程(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ICS 65.020.2045CCS B 38广 西 壮 族 自 治 区 地 方 标 准DB45/T 25332022广西莪术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规程Technology regulations for integrated management of main diseases and pest on Guangxi Curcuma kwangsiensis S.G.Lee et C.F.Liang2022 - 06 - 24 发布2022 - 07 - 30 实施广西壮族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发 布DB45/T 25332022目次前言II引言III1 范围12 规范性引用文件13 术语和

2、定义14 主要病虫害15 防治原则16 综合防治技术27 禁止使用的农药38 文件记录及档案管理4附录 A(资料性) 广西莪术主要病虫害及发生特点5附录 B(资料性) 广西莪术主要病害化学防治6附录 C(资料性) 广西莪术主要虫害化学防治7附录 D(规范性) 国家中药材 GAP 生产中禁止使用的农药种类8I前言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由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健康委员会提出、归口并宣贯。 本文件起草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药用植物园。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蒋妮、刘丽辉、吴庆华、宋利沙、陈乾平、冯世鑫、刘威。II引言广西莪术(Cu

3、rcuma kwangsiensis S.G.Lee et C.F.Liang)是广西大宗道地药材,病虫害防治是广西莪术栽培过程中的主要问题。其中主要病害包括根腐病,叶斑病等,虫害包括蛀茎害虫桃蛀螟(Conogethes punctiferalis (Guene))、食叶害虫姜弄蝶(Udaspes folus(Cramer))。种植过程中主要病虫害严重影响药材的生长。为此,项目组深入开展了广西莪术病虫害的研究,并以此为基 础,研究并制定了“广西莪术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规程”,以期为广西莪术的规范化、标准化栽培 提供技术支撑,为药材的质量安全提供有效保障。IIIDB45/T 25332022广

4、西莪术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规程1 范围本文件确立了广西莪术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的程序,描述了主要病虫害及防治原则,规定了主要病 害、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的操作指示,描述了过程记录等追溯方法。本文件适用于广西莪术病虫害的综合防治。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8321(所有部分)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GB/T 27614 生物防治物和其他有益生物的输入和释放准则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广西莪术(Cu

5、rcuma kwangsiensis S.G.Lee et C.F.Liang)姜科姜黄属多年生植物,是广西大宗道地药材。3.2安全间隔期(safety interval)自作物最后一次喷药后到残留量降到最大残留限量以内所需的最短间隔时间。4 主要病虫害广西莪术主要病害有叶斑病(Phomopsis longicolla)、根腐病(Fusarium spp.);主要害虫有桃蛀螟(Conogethespunctiferalis(Guene))、姜弄蝶(Udaspesfolus(Cramer))。主要病虫害的病(虫)原及发生特点见附录A。5 防治原则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根据各病虫的

6、发生为害特点综合应用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等措施。16 综合防治技术6.1 主要病害综合防治6.1.1 农业防治6.1.1.1 种苗繁育选择个体完整、芽眼齐全、健壮、经检疫无病虫的种茎进行繁殖。6.1.1.2 合理密植畦宽宜为100 cm120 cm、高宜为20 cm 25 cm,行株距宜为35 cm30 cm。6.1.1.3 合理施肥根据土壤肥力水平,施足基肥,按每667 m2施有机肥400 kg500 kg,7月下旬,每667 m2追施三元复合肥(15:15:15)45 kg75 kg,同时可施入有效活菌数2亿/g的微生物菌肥4 kg5 kg。6.1.1.4 田间管理6.1

7、.1.4.1 应防止大水漫灌,土壤湿度宜为 4050。深埋,并在病穴中撒生石灰消毒。6.1.1.4.3 冬季收获后,彻底清洁田园,及时翻耕晒土。6.1.1.5 合理轮作水旱轮作,或与禾本科作物轮作23年。6.1.2 化学防治田间病株率达1015时,参照附录B推荐使用的化学药剂及使用方法进行防治。化学防治应符合 GB/T 8321(所有部分)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6.1.3 生物防治6.1.3.1 叶斑病生物防治叶斑病发病初期,可用有效活菌数1 000亿/g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稀释500800倍液喷雾, 每7 d10 d施用一次,连用23次。或有效活菌数35亿/g哈茨木霉菌可湿性粉剂稀释300

8、倍液喷雾。每7 d10 d施用一次,连用23次。6.1.3.2 根腐病生物防治在根腐病发病初期,可使用80乙蒜素乳油稀释2 0003 000倍后灌根,每7 d10 d施用一次,连续23次。26.1.1.4.2 生长期应及时剪除过密枝叶,清除黄叶、落叶和病叶;拔除发病严重的病株,集中烧毁或6.2 主要虫害综合防治6.2.1 农业防治6.2.1.1 清除被为害植株受桃蛀螟或姜弄蝶为害的植株可人工摘除虫苞,及时割掉地上部分,集中烧毁。6.2.1.2 清除杂草应铲除田间、地头杂草,减少虫源;冬季清理枯枝落叶,集中烧毁,减少越冬虫源。6.2.2 物理防治6.2.2.1 引诱剂每年5月初至9月,可在田间悬

9、挂桃蛀螟性引诱剂诱杀其成虫,每667 m2挂23个诱瓶,悬挂高度为接虫口距离地面1 m1.5 m,每3 d5 d收集一次成虫,并集中处理。6.2.2.2 诱虫灯宜使用频振式诱虫灯诱杀桃蛀螟、姜弄蝶的成虫,每6670 m2悬挂一盏,悬挂高度为距离地面1.5 m2.0 m。6.2.3 化学防治虫害发生期,可参照附录C推荐使用的化学药剂及使用方法进行防治。6.2.4 生物防治6.2.4.1 喷施生物农药6.2.4.1.1 5 月中下旬,可选择生物农药进行防治。可用效活菌数100 亿/g 的苏云金杆菌(BT)可湿性粉剂 500800 倍液;或者有效活菌数100 亿/g 青虫菌可湿性粉剂 5001000

10、 倍液进行生物防治。6.2.4.1.2 每 7 d 防治一次,连续使用 23 次。6.2.4.1.3 喷雾时应重点喷施嫩叶、靠近心叶的嫩茎及近地面的茎部,其中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至少间隔 5 d7 d。6.2.4.2 保护和利用天敌6.2.4.2.1 可保护天敌螟黑点瘤姬蜂、巨首蚁、龟纹瓢虫、六斑月瓢虫、双带盘瓢虫、小花蝽等,或田间释放龟纹瓢虫和小花蝽等。6.2.4.2.2 田间释放天敌应符合 GB/T 27614 的规定。7 禁止使用的农药中药材生产禁止使用的农药按附录 D 的要求执行。38 文件记录及档案管理8.1 文件记录对发生量大于防治指标的病虫名称、防治时间、防治措施、天气情况及操作人

11、等进行详细记录,等各环节所采取的措施进行详细记录,建立生产档案,记录表参见附录E。8.2 档案管理生产档案应专人记载,年终系统整理,负责人审查存档,长期保存。4DB45/T XXXXX2022AA附 录A(资料性)广西莪术主要病虫害及发生特点病(虫)害名称为害症状发生规律叶斑病病原菌为大豆拟茎点种腐 病 菌 (Phomopsis longicolla)从叶尖或叶缘处开始出现淡黄色的水渍状斑点,后逐渐向叶中脉扩展,形成边缘褐色、中间暗褐色并稍凹陷的“” 形大病斑,病斑上可见黑色小颗粒,后期叶片枯黄、植株死亡。生长期都有发生,一般5月份开始在田间表现症状,67月为发病高峰期。过于密集的地块,偏施氮

12、肥的地块发病较重, 温度2528,相对湿度80,利于病害的流行。病原菌多在病残体或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主要通过雨水、农事操作、病残体等途径进行传播。根腐病病原菌为 Fusarium spp.土传病害,早期地上部分症状不明显,地下侧根部分先出现水渍状黄褐斑,后蔓延至根茎;后期地上部叶片呈失水枯黄状,地下根茎黑褐色腐烂;最后全株腐烂枯死。多集中发生在68 月,高温高湿的季节,特别是雨后出太阳的天气,病害在田间迅速流行。连作地块发生较重。桃蛀螟Conogethes punctiferalis(Guene)成虫多将卵产在幼嫩的心叶,孵化后,从嫩茎开始往下钻蛀茎杆;也有将卵产在近地面的茎杆上,孵化后钻蛀为害。受害植株初期症状表现不明显;中后期主要表现为心叶凋萎,近地面的茎秆上有35 个直径2 mm3 mm的排泄口,有少量木屑排出;后期植株中空折断,枯萎。5月初,桃蛀螟以幼虫开始为害,79月为全年为害高峰期,11月底以幼虫在植物残体内越冬。姜弄蝶Udaspes folus(Cramer)成虫将卵产在叶背,幼虫孵化后爬至叶缘,吐丝缀叶,3龄后可将叶片卷成筒状叶苞,并在其内取食为害,展开叶片可看到缺刻状,发生严重时,整张叶片被食仅剩叶柄。5月中旬开始为害,67月为发生高峰,11月以老熟幼虫或蛹在枯枝落叶中越冬。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