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城高一读后感800字5篇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12119615 上传时间:2023-03-23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5.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边城高一读后感800字5篇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边城高一读后感800字5篇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边城高一读后感800字5篇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边城高一读后感800字5篇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边城高一读后感800字5篇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边城高一读后感800字5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边城高一读后感800字5篇(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边城高一读后感800字5篇 边城高一读后感800字1 淳朴是否也是一种罪过? 边城的故事发生在川湘边境的茶峒县。一位终守渡船的老船夫,两位体力强健的年轻人,在绵延悠长的民歌声中与一位妙龄少女产生难言的情愫。书中巧妙的将时间浓缩,安排各种漂亮的“偶然”,牵动读者思绪。 女主人公翠翠的诞生就是偶然,十五年前翠翠的母亲和一位军人偶遇并私下有了孩子,在翠翠出生后,便自觉有违道德,双双自尽。一个先天带有悲剧色彩的孩子,却在茶峒青山绿水的氤氲美景里充满对生活的乐观与自然之美。小说的地点背景是一大亮点,作者运用较浓重的笔墨描写一处世外桃源般的村落。人与自然真可以说是和谐相处。正如翠翠和她的小黄狗,书里没有点

2、明小黄狗从何而来,但它一直伴在翠翠身旁,形影不离。即便如此亲近的伙伴也没有自己的名字,其实它并不需要名字。两者心灵上的默契业已超出种群的界限,人和自然在此处到达了和谐,到达了统一。在这里,人能和动物一起安详的活着。如此令人神往的世界,却造就了一个又一个悲剧。欢乐的景象衬托出的是深深的悲凉。 第二个偶然是翠翠与傩送的相见。在端午节的黄昏翠翠单独在河边等待迟迟将来的祖父,正好与刚刚上水的二老碰个正着。翠翠的童真羞涩与傩送的粗暴能干强烈碰撞。两人各说各话,但都认为对方正答复自己的话,更是都曲解了对方的意思。这样一来并没有疏远他们的距离,反而还萌生了爱情的冲动。傩送喜爱上了翠翠!这是小说最奇异又最甜蜜

3、的一幕,现在看似老套的剧情,仍焕发独有的魅力。美好的背后是其带来的青春期的苦恼。翠翠进入青春期的表现被真实充分的展现,心中的隐秘开始不和亲近的祖父诉说,在渡船上望着新娘发愣,脑子里充满着奇惊奇怪的念头为后文的开展添上一分神奇气息。 第三个偶然是祖父的错认,我认为这是全书最精妙耐人寻味的转折,它直接导致了一个个悲剧接连爆发。祖父暗示翠翠的爱情由她自己决定,大老和二老只能通过自己努力争取。而茶峒县最传统的提亲方式是通过山歌。兄弟俩决定轮流唱,公平竞争,看谁能真正令翠翠动心。为了爱情,不善于歌唱的大老也决定放手一搏,当然,必败无疑。二老动人的歌声飘进了翠翠的梦乡,也飘进老头的心房。祖父对这一晚的山歌

4、甚是欣喜,但却误认为是大老的嗓音。翌日,祖父便亲自去恭喜天保,得到这个消息,他没有告诉弟弟,而是死心放手,独出外做生意了。而后不幸遭难,不明不白的死在外地。傩送以为是因为祖父,哥哥才会出意外的,就渐渐疏远了渡船人一家。这就直接演化为最后翠翠独守空房的悲剧。 几个偶然环环相扣,整个故事从头到尾清楚而自然。照常理,两情相悦,终成眷属应该才是他们的结局。茶峒县环境优美,渡船人朴实善良,不曾收别人一分钱入自己口袋,除了文末的大雨,县城中又没有大的变故像是天灾或是战乱。有喜到悲这种对立面的转变是怎样产生的,问题又出在了哪里呢? 我并没有找到答案。 或许,根本就没有答案。 沈从文先生对环境的描写把握细致:

5、山里的日夜春秋,从万里晴空到星汉灿烂,都不感奢华。而是让人觉得书中的景物是亘古不变的存在,他们不是为了要博人眼球而有意待在那个地方,他们只是为了生存,为了遵循大自然的规律。而我们很容易的就会把景物和人结合在一起,茶峒县的县民们也如山水般不慕求荣华富贵,善良朴实地生活着。就像在上文提到过,天人合一可以很好的诠释这个自然与社会环境。这是一个不失真实的世外桃源,可我认为最妙的,是身处这桃源中的翠翠竟落的如此下场。 我利用倒推故事分析一下结局。离结局最近的是祖父的死,但老人去世是一件无法防止的事情,他们只是执行了自然规则的最后一环。要说祖父去世直接导致了结局难免过于迁强。再往前看,是天保的死,傩送的心

6、态转变就是从这里开始。天保是在外出做生意时遇险,做生意也难免会出一些意外,船总顺顺一家应该是很清晰的。二老对渡船人的心态不应因为一次意外的事故而彻底转变。要弄清其中的缘由,还要把故事继续往前看。书中的一个细节十分微妙,老人在错认歌唱者为天保后,私下里告诉他“成功”的喜讯。他知道老人是错认弟弟为自己时,并没有告诉弟弟。这是人在突如其来的打击下封闭自我常见的表现。正是这种一般而又自然的性情打开了潘多拉魔盒。悲剧的伊始浮出水面。 但悲剧的造成并无孰是孰非。茶峒人淳朴忠厚的性格终导致了桃源里的悲剧。它是深沉的,更是无解的!旁人无力改变,唯有叹息、叹息。作者很巧妙地利用这个矛盾,建立出茶峒县纯洁的故事。

7、田园牧歌的笔法令人向往,结局又令人痛心。无解的矛盾,无解的故事,留下了我无解的思考: 淳朴是否也是一种罪过? 边城高一读后感800字2 周末,单独一人站在窗边。手臂中抱着那本边城,心中有种说不出的感觉。注视着远方,隐约中,如同听见了那此起彼伏的山歌。它是如此的悠扬,从遥远的湘西飘来,将来自那茶峒小镇的那份纯洁也带进了我的心中。 边城是沈从文闻名的中篇小说。讲述了一个发生在湘西茶峒镇的唯美的爱情故事。主人公翠翠是一个天真善良、温柔纯洁少女。她与身为老船夫的外公相依为命。在端午节那天,她无意中与一个青年相遇他就是傩送。翠翠在心中暗暗爱上了这个青年,而青年也喜爱上了这个善良、纯洁的女孩儿。但这两个少

8、男少女都将这模糊的爱意藏在心里,并未说出口。 然而,命运充满了戏剧性。 傩送的哥哥天保也爱上翠翠,并预备娶她。而父亲要求傩送娶一位大家千金。但傩送深爱着翠翠,他宁可放弃磨坊去继承一条破船,也要与翠翠在一起。于是,他们兄弟俩决定用最浪漫的方式竞争:唱山歌。哥哥谦让给弟弟,让他先唱。可当弟弟一亮嗓子,他便深知自己不是弟弟的对手。他便微笑着退出了。 读到这里,我原本以为故事会像以往的故事那样:弟弟傩送与民女翠翠幸福地生活在了一起。可当我读下去才发觉,故事并不像我想象中那样简单而那样美好。天有不测风云。哥哥天保在外出闯滩时不幸遇难,而傩送认为哥哥的死是他造成的,十分内疚,不知去向了哪里。一直为翠翠操心

9、的外公也不幸地去世。最后,只留下翠翠孤独地在江边,静静地等待着傩送的归来。 我不禁为他们的悲惨命运感到悲伤。同是追求爱与美,为何他们却要付出如此的代价?也许,这就是命运。但它给我们,是书中淳朴的民风以及对真爱执着的追求。傩送为了真爱,放弃了富有的时机;而翠翠也为了真爱一直守候在江边。这些都呈现出了他们对美好的追求与向往。还记得茶峒的人们互相打趣的场景;还记得翠翠与爷爷相依相偎的背影;还记得端午时节茶峒人民欢庆时的表情。这一切的一切都这值得我们去细细地品味。 “这个人也许永久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盼望翠翠能在这期望中等回“这个人”,等回应该属于她的那份爱。 边城高一读后感800字3 这本书给

10、我的第一感觉是:如水的平静,没有战争的那股硝烟。它描写的是住在山区的一位老爷爷和他的孙女翠翠的平静生活。在那个山村里有的是山,有的是水,有的是那朴素的人的一张张面孔。 作者曾经讲到:世间真有百思始得其解的怪事情,每次只要我规规整整地写下“沈从文”三个字,我就连忙会想到水,汪汪洋洋的水,这倒不是因为他的“沈”姓有一个三点水的偏旁,而是因为他如水的性情。他曾在写于一九三一年的自传中说:“我情感流淌而不凝固,一派清波给予我的影响实在不小。我幼小时较漂亮的生活,大都不能和水别离。我受业的学校,可以说永久设在水边。我学会思索,认识美,理解人生,水对我有极大关系。” 我是住在海边城市的一位中学生,对于水我

11、是不会陌生的,我能理解:水和沈从文的生命不可分,教育不可分,作品的倾向不可分。 我明白了,也领悟到了水的德性为兼容并包,从不排斥拒绝不同方式浸入生命的任何离奇不经事物!却也从不受它的玷污影响。水的性格似乎特别脆弱,且极容易就范。其实则柔弱中有强韧,如集中一点,即涓涓细流,滴水穿石,无坚不摧。水教给我粘合卑微人生的平凡哀乐,并作横海扬帆的美梦,刺激我对于工作永久的渴望,以及超越一般个人功利得失,追求理想的热情洋溢。足以启发我们更精到地理解老子所说的“上善若水”和孔子所说的“智者乐水”所包含的深意。 “正因为工作真正贴近土地人民,只认可为人类多数而工作,不为某一种某一时的工具,存在于现代政治所培养

12、的窄狭病态自私残忍习惯空气中,或反而容易遭受来自各方面的强力压迫与有意轻视。欲得一略微有自主性的顺利工作环境,也并不容易。但这不妨事,倘若目的明确,信心牢固,真有成就,即在另外一时,将无疑依旧会成为一个时代的标志!”他的这段话极具预见性,随后不久,他就因为不肯做“工具”而“遭受各方面的强力压迫和有意轻视”,连“略微有自主性的顺利工作环境”也不可得了。这是作者的另一段描述,看出他当时到达处境是非常之困难的。边城就是从这样一个人的笔下刻出来的,是多么的生动传神,文中的人物都是在这山水的培育中长大的,这一点一滴是生就了多少美梦多少渴望。 沈从文墓石的正面镌着他的十六字真言:照我思索,能理解“我”;照

13、我思索,可认识“人”。他是一个什么类型的人 ,只有看了文章才可以下定论。 一片树林、一片大地、一个蓝天,这是一个多么美好的世界。当人类生存在这个世界的时候,这个世界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变化:一座小屋、一个村庄、一个城镇一个步伐、一辆自行车、一辆轿车不知道这个世界是在进步还是在退化?人手所创造的不知道得否满足于他们的心意?人心所追求的到底是什么?当你贫乏的时候,追求的是财宝;当你动乱的时候,追求的是安定。而如今这个时代,繁华的城镇里高楼拔地而起、街道上车水马龙、行色匆匆的人们在忙碌中建设着社会的开展。这景象本应符合人类的追求,但经历过农村生活的城镇人们却开始向往农村的环境。这似乎有点矛盾,从落后的农

14、村到开展的城镇,从开展的城镇又到落后的农村。 边城高一读后感800字4 我不知道那是几年前,父亲推荐我看沈从文的边城。他告诉我,边城写得很美,是一个发生在湘西的故事。一直都不曾看,却一直都在心中留存着一份盼待。我明白我与边城是宿世缘深。不必强求,命中注定属于你的终会在某个适合的时候出现,终会为你所拥有。而万千错落的情缘便只是匆匆交叉而过,它们不是一季的留鸟,逝去了就不再回来。想起老船夫的一句话:“怕什么?一切要来的都得来,不必怕!”在这样的坚强与勇气背后,不是隐藏着一种对人生的无奈吗?许多时候,我们真的无能为力。 边城讲述的故事凄美动人。它没有惊心动魄的情节,也没有撕心裂肺的感人场面,但他细腻

15、而且真实,像一根轻柔的丝线悠悠地牵动你心灵的一角,使你在不知不觉间已然泪落满面。 湘西拥有那样漂亮的风光:清莹的河水映出水底凌乱的碎石;微风吹过竹林,发出沙沙的轻响;乳白色的雾霭腼腆地在薄暮的夜色里飘浮景致柔美而宁静,远离都市的喧嚣与浮华,有一种出尘而卓然的清丽,似林泉深处悠然飘出的牧歌。 是的,牧歌,小说里始终洋溢着的牧歌的情调。看多了高楼华厦,看惯了车水马龙,我的心向往着一片远方的土地。沈从文笔下的湘西是我在心中模糊勾勒出的天堂。 人说,人情如水;人说,世态炎凉。在这个世界上,有这样多这样多的人为了自己的利益而算计他人,带上伪善的面具,或违心或有意地干着坑蒙拐骗的勾当。人性该是世间最最甘美的东西。然而在物欲横流的石头森林里,我们还保存着多少真正纯洁的人性呢?它太剔透,剔透到染不得一丝纤尘。可是,在大城市中终日奔波劳碌的人却无力去呵护,只任由尘埃将它逐渐掩埋。诚信的埋没滋生了欺诈,善良的埋没滋生了邪恶。人性中太多的美德被封锁在心灵的一角,可是疲劳的都市人是否还有闲暇去将它开启?或许许多人已经开始遗忘。遗忘不是罪过,但若任由它们成为回忆,成为昨日的拥有,则将是人类的悲剧! 边城里的人情亦如水,却不是如水样淡薄,而是一如湘西的河川明澈纯洁。在阅读的时候,我感受到了人性的芬芳。翠翠和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网络生活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